收藏
《焦点访谈》 20230117 中国经济再上新台阶
来源 : 央视网 2023-01-17 20:05 内容简介 关注
《焦点访谈》 20230117 中国经济再上新台阶
简介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7日 20:05
  • 视频简介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2023年1月17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2年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数据。这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中国经济的发展备受瞩目。稳中求进一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其中“稳”是基础,202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0%。(《焦点访谈》 20230117 中国经济再上新台阶)
  • 栏目信息
播放列表 更多 >
往期查询>
精彩看点 更多 >
往期节目 更多 >
播放列表 关闭

正在加载...

关闭
播放列表 关闭

正在加载...

播放列表 关闭

正在加载...

主要内容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今天(1月17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2年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数据。这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中国经济是否顶住压力实现了稳增长?高质量发展的成色如何?下一步巩固回升的势头和潜力怎么样?《焦点访谈》将以“稳”“进”“势”“潜”等关键字来进行梳理。今天我们首先来关注“稳”和“进”。

  “稳中求进”一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其中,“稳”是基础。202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0%。分季度看,四个季度GDP同比分别增长4.8%、0.4%、3.9%、2.9%。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2022年,中国经济面临了多种超预期因素影响。面临这些情况,中国经济还是顶住了压力,实现了总体的复苏、稳定的增长,非常不容易。全年经济增长是3%,跟上一年相比有所回落,但是从整个国际比较来看,增速和主要的一些发达经济体相比,这个速度还是不低。第二方面,从总量上来看,中国经济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意味着我们在全球的影响力在提升。”

  全面、客观地看待中国经济增长的表现,既要看一年的数据,也需要放在更长一点的时间跨度上,看总体表现和平均表现。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疫情三年来,2020年到2022年,年均GDP增长我们实现了4.5%左右的增速,是同期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速最快的国家。我们再把时间线拉长一点,在过往的十年,2013年到2022年,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速在6.2%左右,从增速指标上来看,中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于前列。”

  经济增长数据中,121万亿格外引人关注。从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2021年突破110万亿元,到2022年突破120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郭丽岩:“我们放到一个历史过程中来看,2013年的时候中国经济总量是59.3万亿元,2022年超过了120万亿元,可见十年间,经济总量扩大超过60万亿元,翻了一番。世界银行也专门出了报告,分析了过往十年,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增长对于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了38.6%,超出了G7国家合在一起的平均贡献率25.7%,足见中国经济对于全球经济增长可以说是第一动力。”

  经济运行稳,需要政策支撑。2022年,具有强传染性的奥密克戎变异株迅速在国内传播,乌克兰局势复杂演变,中国经济持续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观大势、谋大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及时出台,各项政策靠前发力、形成合力,推动经济回稳向上。

  2022年,我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过4万亿元,大大缓解了企业的现金流压力。截至2022年末,全国登记在册市场主体达到1.69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14亿户。

  付凌晖:“从数据来看,市场主体还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去年以来,由于整个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各方面出台了很多助企纾困的政策。国家统计局做过两次增值税留抵退税企业的调查,在这项政策实施当中,大概80%以上获得过增值税留抵退税的企业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总的来看,企业的运行总体上保持基本稳定。”

  振作工业经济是稳住经济大盘的坚实支撑。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6%。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2年,我国克服秋汛和高温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粮食产量再创新高,总产量达13731亿斤,比上年增加74亿斤,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付凌晖:“2022年面对复杂的形势,工业‘压舱石’的作用继续得到发挥,全年工业生产继续稳定增长,工业增加值总量和制造业增加值总量继续位居世界首位。同时,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九连丰’,全年产量继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对于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稳增长的同时,稳就业、稳物价也是重要目标。2022年,我国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全年预期目标任务。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

  郭丽岩:“在CPI当中,食品类CPI同比增速只有2.8%。与此同时,美国和欧洲等经济体食品CPI增速都超过10%。这与我们针对粮油肉蛋奶菜蔬果等重点商品保供稳价的系列工作扎实落地是密不可分的。在CPI当中,还有能源类CPI,2022年也是全球呈现了较高的涨幅。欧盟能源类CPI涨幅达到了30%、40%的水平,中国是3%左右。由此可见咱们国内以煤为‘锚’,加强基础能源供应,促进产销衔接,包括理顺煤电价格形成机制等一系列工作,对于我们稳物价是有力的支撑。”

  2022年,受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消费受到的冲击较大,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下降0.2%。不过,随着疫情防控优化措施持续落实,消费正加快复苏。未来,相信消费对中国经济的拉动力将持续回升。在关注“稳”的同时,我们也要观察“进”。在顶住压力前行的同时,2022年,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势头并没有中断。可以说,中国经济正在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来对冲前进路上的一切不确定性。

  2022年,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3名航天员与神舟十四号乘组实现“太空会师”,中国空间站正式开启长期有人驻留模式。全球首架C919大型客机正式交付,国产大飞机翱翔蓝天。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正式下水亮相,大国重器创新发展。

  这一年,牵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稳步提升,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由2012年的第34位上升至2022年的第11位。

  付凌晖:“2022年,中国研发投入经费总量首次突破3万亿,同比增长10.4%,研发投入强度比上年继续提高。这些研发投入的增加,对于创新成果的涌现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2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比规模以上工业快3.8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8.9%,快于全部投资13.8个百分点,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明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光伏、新能源汽车等行业表现亮眼。其中,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同比增长都超过90%,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

  付凌晖:“2022年,我们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成效非常明显,说明我们在产业升级发展方面这种态势是持续的,而且并没有因为整个环境的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而受到影响,说明我们在高质量发展方面的韧性和潜力都在持续释放。”

  2022年,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顶层设计方案出台,各地区各部门着力疏通堵点、畅通循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制度不断完善,这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开辟新空间、释放新潜力。

  郭丽岩:“包括产权保护、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公平竞争环境,以及社会信用等基础制度是进一步完善的,这一系列制度方面的完善,为支撑整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释放制度红利。一方面,对于市场主体而言,本身制度和规则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稳定它的信心、它的预期,进一步激发它的内生动能,去到市场当中,应该说充分搏击,展现自己的活力。另外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国内市场内生动能。”

  2022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0万亿元人民币,比2021年增长7.7%,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今天的中国,已经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郭丽岩:“比如说一些新产品、新技术,对外扩大出口方面亮点纷呈。我举一个例子,就是新能源汽车,2022年出口了70万辆,这是有史以来最大量的一年,也是全球稳居第一的出口量。与此同时,我们对重点区域的一系列外贸和产业链合作的开拓是不断在拓展的。RCEP协定落实一年来成效显著,我们与RCEP相关的经济体之间的进出口总额增速,2022年增长了7.5%。”

  这一年,我们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外资准入门槛不断降低,外资加速布局中国市场。2022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政策逐步优化,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多地外贸企业纷纷组团“出海”,开拓海外市场。

  郭丽岩:“我们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利于促进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提升,国际循环的质量水平提升也有利于提升国内大循环的韧性和可靠性,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从而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2022年,中国经济“稳”的基础更加扎实,“进”的态势更加显著,展现出强大韧性。2023年,我国经济运行仍然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等,相信今年经济回稳向上的势头将更加巩固,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明天(1月18日),我们将继续为您解读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势”和“潜”。

编辑:甄涛 责任编辑:刘亮
全部评论
热播榜 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