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长目动物是地球上除了人类以外,最具智慧的动物。在中国,灵长目动物大多分布在南方,特别是西南部的云贵高原、横断山脉一带。这里分布着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活着黑叶猴、灰叶猴、西黑冠长臂猿等十几种珍稀灵长目动物。
黑叶猴,名如其猴。“叶猴”,表示黑叶猴以树叶为主要食物;“黑”则是因为黑叶猴除了耳朵到两颊有两条白色条纹外,全身黑色,因此,黑叶猴又俗称“乌猿”。黑叶猴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数量仅2000余只,属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级,也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
(黑叶猴通体漆黑的毛发上点缀着两条白色条纹)
“黑色精灵”,刚出生其实是小金猴!
目前,黑叶猴在全球仅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和越南北部的喀斯特石山与河谷地带,超过90%的种群分布在中国。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黑叶猴的最大栖息地。在这里,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深山峡谷、悬崖峭壁,是黑叶猴们完美的家。
(喀斯特地貌的石山峰林是黑叶猴们完美的栖息地)
在深山幽谷中分布着高粱泡、麻栎、水青冈、八月瓜等约一百多种植物的叶子和果实,都是黑叶猴喜欢吃的食物。虽然叫它们“叶猴”是因为黑叶猴90%以上的时间都吃树叶,但是,在有成熟果实的情况下,聪明的猴子们当然会优先选择吃果子。
生活在麻阳河保护区的黑叶猴家族一般选择三类夜宿地:溶洞、地下溶洞和悬崖峭壁。由于食肉动物无法攀援到悬崖之上,夜宿在这类区域,确保了黑叶猴种群的安全。
(黑叶猴的夜宿选择:悬崖峭壁)
黑色的长毛是黑叶猴最明显的特征,这不仅利于它们在寒冷的冬天保温,还防止它们在树丛中穿梭时被划伤,但是,它们可不是出生就是一身黑色皮毛。
刚出生的黑叶猴宝宝,其实是“金宝宝”。每年的三四月份是黑叶猴的出生高峰期,刚出生的小猴子体重大约500克,通体金黄,脸是肉色的,有一对明显的大耳朵。60天以后,小猴子头顶的毛色开始变黑,黄色逐渐消退,等长到八九个月时,毛色和肤色完全变黑,与成年黑叶猴颜色相同。
黑叶猴一般是一个公猴带领10到15只雌猴为一个种群。随着小猴子不断出生,种群逐渐壮大,猴王照顾不过来,便会有其他公猴带走部分雌猴,建立新的猴群。这样,通过自然界的优胜劣汰,每个猴群猴子数量依然保持在10到15只左右。
生而不同,是珍稀中的珍稀
然而,并非所有的黑叶猴都与自己的名字保持着高度一致,总有一些存在生而不同。
2016年,工作人员在广西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一只白化黑叶猴,2019年,保护区内又再次发现一只小白化黑叶猴。首次发现的白化黑叶猴,因其洁白的毛色而被称为“小白”。
(白化黑叶猴和它的家族成员们)
这并非白化黑叶猴第一次走进人类的视野,早在更加古老的岁月之中,白化黑叶猴就曾活跃在这片喀斯特森林中,被称为“白猿”。
最早有关白猿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山海经》,隐匿在山野中的白化灵长目动物,古人因其珍稀而将其视为一种象征着智慧和灵性的图腾,在后世的传说中被赋予了浪漫的文化色彩。
其实,白化个体是遗传性黑色素合成障碍的结果,这种基因异变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尽管这种现象并不会对白化个体其他的身体机能产生影响,但这一身显眼的白色,对于野生动物来说,却是不小的麻烦。
栖身于荒野,黑色的毛发是天然的保护色,能够帮助黑叶猴安然隐藏在密林之中。而雪白的颜色在幽密的枝头则会十分显眼。保护色的缺失,极有可能使白化黑叶猴暴露在天敌眼下,从而将整个族群带入危险之中。
(可以很好地隐藏在树林中的黑叶猴)
不过,家族的其他成员并不会因为这与众不同的毛色而对小白另眼相待,栖息在险峻的悬崖,抵消着家族因白化个体而带来的潜在风险。相互的扶持帮助,是黑叶猴家族在这片密林当中生生不息的真正奥秘。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保护区出现过白化黑叶猴,但并没有记录在案的影像资料。专家表示,动物白化存在多方面因素。白化黑叶猴的接连出现,可能是之前某个年代发生了突变后,隐性基因得以保存下来,才会在同一个族群中接连出现白化个体。
为了保护黑叶猴及其栖息地,我国建立起多个自然保护区。据有关部门统计,得益于多年保护,贵州麻阳河保护区里的黑叶猴种群和数量都在增加,其他保护区内的黑叶猴数量也有所增长,黑叶猴与人类的关系也越来越和谐。
在山水画廊般的喀斯特丛林里,越来越多活泼的身影穿梭其中,为这里增添了更多更美的生机。
内容来源:远方的家、美丽中国自然、新闻直播间、朝闻天下等。
点击查看全文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