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 20240708 伟大的历史变革 创新引领新超越
来源 : 央视网 2024-07-08 20:03 内容简介
《焦点访谈》 20240708 伟大的历史变革 创新引领新超越
简介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24年07月08日 20:03
  • 视频简介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国产C919大飞机就是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国科技领域不断自主创新,实现历史性跨越的重要成果之一。 (《焦点访谈》 20240708 伟大的历史变革 创新引领新超越)
主要内容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即将在北京召开,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的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从今天起,《焦点访谈》将推出系列节目——《伟大的历史变革》,聚焦全面深改“成绩单”。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国产C919大飞机,就是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国科技领域不断自主创新,实现历史性跨越的重要成果之一。

6月14日,国产大飞机C919再添新航线。当天上午,东航C919客机搭载162名旅客,从上海虹桥机场飞往广州白云机场,正式开启第四条商业定期航线。

让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承载着国家意志、民族梦想、人民期盼。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2014年5月在上海考察期间还曾登上展示样机。

C919大型客机研制成功是中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大时代成果。十多年来,我们坚持自主创新,攻克了100多项重大技术难关。目前,科研人员仍在进行新的攻关。

C919大型客机基本型总设计师马显超:“我们要不断接受市场和客户的反馈,对飞机不断进行改进优化,加快C919大型客机的系列化发展,比如,我们正在研究的C919高原型,这里边也有很多技术挑战。世界科技巅峰,我们都要奋勇攀登。”

不仅仅是国产大飞机,最近,探月工程也传来好消息,嫦娥六号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自动采样返回,再次创造了中国航天的世界纪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实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一些领域从“跟跑”转向了“并跑”,甚至“领跑”。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潘教峰:“在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像5G通信、高铁,应当说这些领域在全球处在领先位置。这样一些重大成就的取得,背后凸显出创新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正是在这样一些共识下,我们才有了过去十年大刀阔斧的科技领域改革。”

发展理念的引领有多重要?十几年前,中国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口:经过几十年高速发展,经济增速开始下滑,粗放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而新动能不足。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敏锐把握大势,提出“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科技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部署推进一系列重大科技发展和改革举措。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刘冬梅:“科技体制改革始终都是坚持问题导向,也就是说破除一切束缚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我们以前走的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子,我们的原始创新能力不足,我们的创新体系整体能力不够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存在着被‘卡脖子’的风险。”

我国北斗工程建设之初,导航卫星的核心部件“星载原子钟”就曾受制于人。当时,这项技术被少数国家垄断,而我国从国外购买却受到百般限制。有的关键核心技术“买不来”,而我国首艘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曾遇到的问题则是“买不到”。当初,制造载人舱所需要的钛合金材料没有人能够提供。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杨锐:“实际上是三个,一个是强度要提高,韧性和焊接性还要保障。这三个去掉任何一个条件都可以做,但是三个同时做全世界都没有。这个做不出来,万米潜器就做不了。”

“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不断完善新型举国体制,优化创新生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刘冬梅:“我们在科技计划项目改革方面,比如实施了‘赛马制’‘揭榜挂帅’等新管理机制,最突出的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新型举国体制的构建,主要是发挥党和政府对于重大任务的领导和组织作用。”

潘教峰:“为什么叫新型举国体制?一方面要攻得出来,就是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要转得出去,形成产业市场竞争力。”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与过去的举国体制相比,新型举国体制进一步创新,强化党和国家对重大科技创新的领导,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协同创新的合力。

“嫦娥”探月、“神舟”飞天、北斗全球组网、“奋斗者”号万米深潜……新时代以来,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我国攻克了一系列核心技术难关,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而在谈到如何攻克钛合金材料这个难题时,“奋斗者”号研发人员还提到了一个关键——基础研究。

杨锐:“我们通过深入基础研究,发现了一些新原理,真正做到了世界领先的材料。”

从历史上看,每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是从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开始的。但过去很长时间,我国基础研究能力相对薄弱,存在投入不足、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少等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

新时代以来,我国不断强化基础研究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优化原始创新环境,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2012—2023年,全社会基础研究投入从499亿元提高到2212亿元,基础研究投入比重连续5年超过6%。

“天问一号”开启火星探测、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问世、首次实现淀粉全人工合成……多年来,广大科技工作者甘坐“冷板凳”,勇闯“无人区”,取得了一批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

潘教峰:“基础研究总体来讲,我们正从平台积累期走向质量跃升期。我们已经产生了一大批原创性成果。我想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势头保持下去,中国一定会产生一批能够开辟新学科方向,或者写入到教科书当中,或者引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的重大成果。”

科技成果研发出来,不能躺在实验室“睡大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强调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而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堵点,正是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一项重点。

邝允和研发团队经多年努力,成功突破了海水制氢关键技术,填补了世界空白,可这项技术如何落地,却一度让他们犯了难。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海洋氢能研发中心副主任邝允:“这个需要反反复复论证,还不确定技术能否落地,当时有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

邝允的研发团队苦于找不到验证技术的应用场景,而另一边,有家企业正在为关键技术的缺失发愁。最终,一家新型研发机构——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为他们牵了线。研发团队、企业和研究院三方展开合作。两年多后,全球首台单机规模最大的海水制氢装置成功投入运营。

邝允:“目前,海水制氢技术咱们国家走在世界前沿,技术快了就能够抢占先机。”

在我国,这样的新型研发机构还有很多。2016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要“发展面向市场的新型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正式纳入国家创新体系。与传统研发机构主要注重研发相比,新型研发机构把科研与市场需求更好地连接起来,成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形成了一批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链条和平台。通过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法律法规,将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等,尽可能地赋予科技创新的主体和人员。2012—2023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从6000亿元增长到6.15万亿元。

刘冬梅:“近年来,我们推进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使它真正能够从成果研发到应用、到转化,全链条发挥作用。全国统一的技术交易市场,这些年来可以说得到了蓬勃发展。”

科技创新,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聚才、爱才、育才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针对人才培养、评价、激励、引进等关键环节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支持科学家大胆探索,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刘冬梅:“2016年的时候出台了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2018年开始,实行了三轮减负行动,比如,‘破四唯’、精简报表,让科研人员有更多时间用于科研。”

2012—2023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从1.03万亿元增长到3.3万亿元;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第34位上升到第12位,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新征程上,以创新为引领,以改革为动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必将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境界,也将见证更多这样的精彩时刻——

2013年,我国科学家首次观察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2014年,我国发现甲烷直接转化的办法;2015年,暗物质卫星“悟空”上天;2016年,我国科学家领衔绘制全新人类脑图谱;2017年,“墨子号”实现星地量子通信;2018年,首只体细胞克隆猴诞生;2019年,5G商用牌照正式发放;2020年,北斗导航系统全面建成;2021年,神舟两次成功发射,中国人长期驻守太空;2022年,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下水;2023年,“中国天眼”发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关键证据;2024年,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开启商业首航……

编辑:邢斯馨 责任编辑: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