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 20231226 为国家立心 为民族立魂
来源 : 央视网 2023-12-26 20:04 内容简介
《焦点访谈》 20231226 为国家立心 为民族立魂
简介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23年12月26日 20:04
  • 视频简介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由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爱国主义教育法明确了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法治建设的顶层设计,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总体要求、职责任务、实施措施、支持保障,确立了运用法治方式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方略。(《焦点访谈》 20231226 为国家立心 为民族立魂)
主要内容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再过几天又有一部新法将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由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将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一共5章40条,明确了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法治建设的顶层设计,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总体要求、职责任务、实施措施、支持保障,确立了运用法治方式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方略。爱国主义教育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怎样紧跟时代,让爱国主义教育更可感可亲?近年来,各地已经有些不错的尝试,为这部法律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林雨是北京联合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大三的学生,她面前的铜坐龙出土于唐代一个墓穴,是首都博物馆文物库房的珍藏文物,为了便于接下来细致的学术研究,首都博物馆保管部提供了近距离观摩机会。

林雨参加的这个活动是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共同组织的“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其中的一项,这也是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都北京有许多具有厚重历史沉淀的文化资源,比如古文物、建筑等,如果能让大学生更多地走近它们、了解它们,感受它们所附载的灿烂的中华文化,那这样的触动和所激发的民族自豪感,无疑是最直接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东北与东北亚研究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贤卿:“爱国主义教育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和抓手是文化和文化自信,要发挥无处不在的文化力量,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源头活水和智慧源泉,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土壤和根基就是文化。”

开展文化自信教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点内容。对此,即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也明确作出规定: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坚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际:“北京这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八百多年的建都史,我们一开始抓这项工作的初衷就是发挥好文化中心资源的优势、首都高校资源集中的优势,有意识地把这些资源、力量聚集起来,有组织地,而且还是一校一策和高校对接起来。”

“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组织了首都博物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北大红楼、香山革命纪念馆等各具特色的文化单位共同承办,并遴选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16所高校作为试点参加。

各文化单位根据自身特色组织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各环节。首都博物馆特意从文物库房里遴选了100多件馆藏珍贵文物,让学生们能近距离进行观摩研究。清代《御制北京宫殿禁城内外全图》就是首次对外亮相的珍贵馆藏。通过对这份图的观摩研究,学生们对北京百余年前的城市格局和清代地图绘制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活动中,许多学生不仅对文物进行认真研究,还会形成报告,被用作博物馆后续展览的文字资料。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带给学生们的影响和变化,带队老师张雯有很多感受。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张雯:“公众对文物很直接的印象可能来自《甄嬛传》、清宫剧。但是学生们研究了文物之后,我们的学生就会说,那是你们没有看到真正的文物,真正的文物比这个好一百倍、一千倍。在文物研究过程中,也是在强大文化自信,这不是课堂上老师宣教能够讲到的。”

今年5月,北京新宫遗址挖掘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现场除了北京考古研究院的专业团队,还有100多名来自首都不同高校的大学生获批参与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新宫遗址是首次在北京城区发现的相当于夏商时期的大坨头文化遗址,填补了北京城区夏商时期历史的空白,是京津冀地域一体、文化一脉的有力实证。

如此重要的遗址挖掘工作也被纳入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让相关专业的学生们自己动手,在亲手挖掘文物的过程中,一点点积累考古工作的经验,更是积累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与自豪。

刘昊当时是首都师范大学考古专业大四刚毕业的学生,他虽然学的是考古专业,但从没有到过遗址挖掘现场。在得知要参加这个活动时,刘昊心里既激动又忐忑。不光是学生,负责遗址挖掘工作的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团队在接到这个任务时也很担心。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张中华:“院里是比较忐忑的,学生那么年轻,都是00后,他们能不能吃得了这个苦,考古是不可逆的工作。我主管业务,第一害怕照顾不好学生们,第二害怕在工地上教不好他们,第三害怕学生们吃不了这种苦,第四害怕给我们挖坏了。”

当时正值盛夏,考古现场酷暑难耐,但这些00后年轻人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没有辜负这次难得的机会。而对于此次活动的成员单位——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而言,这些加入考古现场的年轻人也给他们的组织注入了新的活力。

张中华:“没想到他们那么能吃苦,而且那么勤学好问,这一点出乎我们预料,也弥补了我们自己人员力量的不足。来自不同地方、不同高校和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在一块交流,大家能够产生思想的碰撞,也坚定了文化自信,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实践。”

紧跟时代发展,根据社会热点来设置活动,让学生“沉浸式”参与,真正能有所触动和启发是这项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最大特色。

大学生们还到大兴机场、亦庄自动驾驶示范区等场所,体会首都的飞速发展;会参与798艺术区、朗园文化创意园等文化园区的实践、对园区发展建言献策等等。目前已累计有4万多名首都大学生参与这次活动,后续还会有更多高校加入。

张际:“首都高校里蕴含着巨大的资源和力量,学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特别好的意见、需求,我们通过活动把丰富的文化资源的活力充分释放出来,真正地去感受它,才会有更深切的体会,家国情怀也好,价值观也好,文化自信也好,都来自于文化的这些资源。”

文化自信教育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样的教育要从小做起,让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建立对民族文化的自信,让爱国主义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即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也特别强调,青少年群体是爱国主义的重点,并规定:针对各年龄段学生特点,确定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内容,采取丰富适宜的教学方式,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和亲和力、感染力。

“增强亲和力、感染力”,这决定着爱国主义教育能否真正走入孩子们心中,让他们懂得“国家”这个词的意义。在这方面,各地近年也有不少有效探索。

位于浙江宁波前湾新区的方特东方欲晓主题公园是国内首个红色文化主题公园。从2021年开园以来,有很多青少年来这里研学“打卡”。

浙江宁波余姚市黄家埠镇初级中学老师孙聪:“来这里体验一趟,真的要比课堂上讲10节课、20节课感受更深刻。”

孙聪是宁波余姚一所中学的带队老师。学校之所以选择方特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是因为这里的项目非常接近历史课本,同时又兼顾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玩中有所收获。

历史课堂上,北洋水师中最先进的战舰致远号只有图片,但在这里,孩子们坐上游船,可以在漂流过程中,亲历洋务兴起、致远归国、海战爆发、致远沉没等重大事件,重温那段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

从青少年的特点和兴趣出发,融入现代科技、艺术等多种手段,这样的沉浸式体验,让他们对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刻的记忆,对热爱国家的重要性有了更多感悟。

即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将如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怎样才是更有效的方式做了引导和规定,这也进一步保证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效果。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邢云文:“我们这部法律里专门强调了要让各类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它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从而在内心当中升腾起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的使命感、责任感。各地在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有很多好的做法,各地各学校都做了很多探索,实际上就是要让爱国主义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意味着爱国主义教育由“软性”的道德要求驱动,上升为了“刚性”的法律义务和责任驱动,这对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就像我们在节目中看到的,因地制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注重实效、融入日常,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广泛深入开展,才能充分体现立法的效果。

编辑:陈平丽 责任编辑: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