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 20220620 守护“蓝色家园”
来源 : 央视网 2022-06-20 20:06 内容简介
《焦点访谈》 20220620 守护“蓝色家园”
简介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0日 20:06
  • 视频简介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人类赖以生存的“蓝色家园”。中国是陆海兼备的大国,海域辽阔、岸线漫长、岛屿众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多次强调要下决心采取措施,全力遏制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趋势,让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改观。(《焦点访谈》 20220620 守护“蓝色家园”)
主要内容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蓝色家园。我国是陆海兼备的大国,海域辽阔、岸线漫长、岛屿众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多次强调要下决心采取措施,全力遏制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趋势,让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改观,让人民群众吃上绿色、安全、放心的海产品,享受碧海蓝天、洁净沙滩。

福建宁德的三都澳是我国东海的一个天然海湾,沿岸的居民很多都以海水养殖为生。端午节期间,一批大黄鱼要上市,三都澳海域的黄鱼养殖户王明金来到自家的渔排上,准备给网箱里的黄鱼鱼苗投放饲料。连片的新型环保塑胶渔排把养殖区划分得整齐而醒目,养殖的大黄鱼也长势喜人。

但就在三年前,这片海湾却是另一番场景。那时用的渔排是由泡沫塑料和木板搭成,海面上到处漂浮着白色泡沫浮球和各种垃圾,非常脏乱拥堵。这些不可降解的垃圾使海域污染日益严重,宁德市海上渔业养殖这种无序、无度发展,也引起中央环保督察组的关注。

2017年4月,中央环保督察组要求福建全省对这种破坏生态环境的养殖方式进行整改。之后,福建省有关部门制定了全省海水养殖清理整顿方案,也就是从那时候起,王明金所在的宁海村统一要求把传统木质网箱进行改造升级,替换为新型环保塑胶养殖网箱。不过,当时的王明金也有些想不通。

福建宁德市福安市下白石镇宁海村养殖户王明金说:“利益冲突是有的,因为我养得好好的,要升级改造,可能给我们经济上造成负担,因为升级改造要很多钱。”

很多养殖户都像王明金一样,对升级改造养殖设备有些抵触。不过后来有件事情改变了大家的想法。因为近些年大量无序无度养殖,王明金发现他投放的鱼苗很多都活不长,很容易生一种被寄生虫感染的“白点病”。

王明金说:“白点病一暴发,整排鱼都会死得很惨,不敢想象当年那种情景,死得很惨。”

养殖方式需要转型升级,海洋环境也需要综合治理,宁海村的养殖户们达成了共识,改造工作着手开始进行。要完成改造项目,宁海村共需要新型环保型网箱5000个,改造资金约2500万元,其中政府投入1650万元,仍有850万元的缺口。这850万元如果让养殖户自己负担,每户要一次性投入几十万元,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怎样能减轻大家的负担呢?村里决定由村集体筹款一部分,再贷款一部分购买新型网箱,然后把网箱出租给养殖户,养殖户分期缴纳租金,用来偿还村集体的贷款。这样,养殖户不用一次性投入大笔资金,负担小了很多。资金的问题解决了,养殖户们很愿意进行养殖升级改造,王明金第一个跟村委会签订了协议。

升级改造后的养殖方式,更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而且能给大黄鱼更多空间,不仅养殖的数量更多,还降低了鱼的患病概率,提升了鱼的品质。现在,宁海村养殖的生态大黄鱼条形好、成色佳,因此价格也比市面上的普通大黄鱼要高一些。

随着对海水养殖的改造整治,当地的生态环境也改善了很多。现在,宁德市重点打造了一批以渔业和旅游融合为特色的“水乡渔村”。在这里,海上渔排成片,岸上五彩斑斓,山水相融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过去传统的渔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

像宁德市一样,近年来,福建在全省海岸线上进行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在促进海洋渔业绿色转型的同时,大力探索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新模式。现在,不仅养殖效益稳步提升,海洋生态环境也明显改善,治理成效初步显现。

近年来,为更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推动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治理,坚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加大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

在山东青岛,位于黄海海域的胶州湾,海洋生态环境曾经遭受重创,在2010年的一次水质检查中,胶州湾的局部环境问题突出,水质优良比例降到了50%以下。

山东省青岛市生态环境局水处处长金柏峰说:“海湾的水质一般评价是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再有就是极差,当时治理前,只有50%的优良率,属于较差状态。”

胶州湾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的退化,破坏了黄海海域的生态,也严重影响了沿岸百姓的生产生活。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大力推动海洋生态保护工作,青岛当地以胶州湾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为切入点,率先探索海湾整治新模式。

山东省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陈宁说:“划定了胶州湾保护控制线,出台了胶州湾保护条例,通过立法严禁胶州湾围填海,实施最严格的终极性、永久性保护。这种通过立法把海湾保护起来的做法,在全国是首创,是下定决心破题创新的重要举措。”

立法给海湾保护划定了红线,不过,面对水质污染严重、渔业资源被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缺失等诸多问题,千头万绪的大整治该从哪里下手呢?要进行科学研判、找到突破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江文胜说:“就源头来说,我们这个海湾的污染物主要是从陆源来的,而作为陆源,河流又是一个非常重要和直接的渠道,所以青岛市提出了‘治湾先治河、治河先治污’这样一个理念,也是这样一个工作模式。”

“治湾先治河”,大沽河是胶州半岛最大的河流,在进行综合整治之前,蜿蜒180公里的大沽河及其支流沿岸有84家工业企业,污染问题突出,是大整治行动中的一块“硬骨头”。

赵梅是当地一家污水处理企业的负责人,她回忆说,当时,随着对胶州湾海洋生态保护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环保部门对污水处理标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要达到更高的标准,企业就要花1000多万元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这让她一时难以接受。

青岛崇杰环保胶州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经理赵梅说:“一开始我们有一些抵触,因为本身我们达到了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让我们再进一步,我们有点接受不了。”

当地环保部门多次上门走访,和企业沟通、摆事实、讲道理,赵梅也逐渐明白了,既要算企业眼前的“小账”,更要着眼于未来,算好生态保护的“大账”。这是对各方都有利的共赢方案。

为了减少入海河流对海洋的污染,近年来,青岛市采取了提高污水排放标准、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对入河入海排污口进行集中整治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控制了入海污染物的排放。

山东青岛市生态环境局水处处长金柏峰说:“我们在初期治理的时候,主要重点放在治污减排上。随着治理不断深入,现在开始注重水生态修复,通过一些修复措施,还有一些植绿补绿措施,加上一些生态系统重构措施,来实现生态扩容。”

治污减排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第一步,而系统性的生态修复和重构,则是更为长远而有效的措施。生态修复的积极作用在胶州湾湿地——白沙河、海河交汇的河心小岛体现得尤为明显。几年前,这里的生态环境还非常脆弱,附近居民随意在岛上种菜,装地笼渔网捞鱼捕虾,严重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生存的环境。

要做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唤起公众的自觉性、让大家参与其中很重要。当地政府部门联合当地环保组织组成工作队,到群众中进行宣传引导,让大家明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招募了环保志愿者,带领大家一起清理地笼渔网等破坏环境的设施,在岛上栽种花草树木,为动植物建造起一个美丽的家园。

现在,每年来岛上筑巢的鸟儿多达160多种、10万多只,小岛已经成了大自然中的一处宝藏。经过多年努力,现在青岛市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海水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8.8%,海域自然生态良好,群众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

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张志锋说:“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老百姓能够感受到临海亲海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像总书记强调的那样,要让老百姓享受到碧海蓝天和洁净沙滩,所以我们提出以美丽海湾建设为工作主线,就是希望及时从根子上解决老百姓身边存在的突出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给老百姓一个优美的海洋生态环境。”

通过升级养殖方式,减少入海河流污染等一系列措施,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总体改善,局部海域生态系统功能显著提升。但是,目前影响我国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以海湾为代表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问题仍然突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吃劲阶段。面对短板弱项,我们仍需加倍努力,才能绘出“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画卷。

编辑:甄涛 责任编辑: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