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她用几个“小举动” 为无数艾滋病患者带来希望

CCTV专区 视界 来源:央视网2021年11月30日 12:25 A-A+

我们总会迷失于黑暗,也期盼着可以划亮一根火柴,点燃希望之光。

20多年前,一个可以点燃火柴、给予勇气的地方诞生了,它叫“红丝带之家”,由北京地坛医院成立。它致力于为艾滋病患者还有感染者提供疏导服务,挽救了无数的生命。

王克荣,北京地坛医院的一名护士,正是“红丝带之家”的一员。她以精诚之心收获了患者们的信任,如今,大家亲切地唤她为“王姐”。



卸下“武装”坦诚相待

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王姐也是照顾艾滋病患者这方面的“小白”。进病房之前一定要“全副武装”自己:在白大衣外面套上隔离服,戴上口罩、帽子和手套。即使是这样,心里的恐惧还是难以消除。

直到一个患者的出现,帮王姐脱下了心理上的这层“防护服”。

这位患者叫“老李”,在一次大爆炸中奋不顾身救人,自己被严重烧伤了。抢救时输入了大量的血浆,后来不幸感染了艾滋病。知道了老李的故事后,王姐非常感动,觉得他就是英雄,值得所有的人尊重和关怀。

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她在护理老李的过程中摘掉口罩,脱下手套,和老李坦诚相待。没想到这一举动,赢得了老李的信任,他们俩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这件事也给了王姐一把开启艾滋病患者心灵的钥匙。


因一块肉收获的信任

多年前的一天,王姐与患者一起吃午餐。坐在她边上的患者说“不想吃肉”,她很自然地就从患者碗里把肉夹出来吃了。当时患者特别激动,流下了热泪说:“王姐,我们家里人从来都不敢这么做,也从来都没这么做过。”

正是这件事,王姐赢得了患者极大的信任。这也让她思考了一套全新的护理方法,改变了门诊的护理模式。以前更重视的是治疗,是生理支持监测,如今,她带领同事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上了心理关怀支持和社区关怀。

她为患者耐心地做心理辅导,包容他们的坏情绪,一遍一遍地开导。她告诉患者:“艾滋病就是一种病毒感染,不是一颗子弹。如果坚持治疗,你们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和学习,享受美好的人生。”这使患者们获得了无比强大的勇气。


不换手机号只为“随叫随应”

到2008年春节的时候,王姐的手机里已经有700多个艾滋病患者的号码了。而她这些年来都不敢更换号码,就怕患者有急事找不到她。

王姐说:“从做护士的那一刻,我就是想做一个好护士。我觉得做护士最重要的是要有怜悯之心,要有爱心。我做了几十年护士,虽然我们做的只是一种咨询、辅导、陪伴、交流,但是对于病人来讲,他体验到的却远远大于我们给他的东西。”


她用爱与勇气守护每一位患者的生命与尊严。她是中国第一位荣获贝利·马丁奖的护士,是国际护理事业最高荣誉“南丁格尔奖”的获得者。2021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她作为代表,围绕“一切为了人民健康”这一主题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她就是北京地坛医院“红丝带之家”办公室主任,王克荣。


参考资料:

《2019花开中国》、《2015世界防艾中国在行动》、《王克荣丨一个动作感动患者 想都没想就从艾滋病人碗里夹过菜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