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曾经是全国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凉山州贫困群众的脱贫工作。凉山州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精准施策、奋发有为。如今的大凉山已经旧貌换新颜。
在扶贫安置点的新家,记者见到了“悬崖村”村民某色伍哈。他说,四个孩子在县城读书了,以后一家人再也不用攀爬悬崖了。
某色伍哈所在的昭觉县阿土列尔村,因为坐落在落差800多米的悬崖上,被称为“悬崖村”。曾经4公里的悬崖路上村民靠木头和藤条搭成的梯子进村,一趟得用4个多小时。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十分关心生活在“悬崖村”的彝族群众。
下“绣花”功夫,就要精准施策。当地政府先帮村子搭建起了上山的钢梯,畅通了进出“悬崖村”的路。去年11月,“悬崖村”的贫困户告别了世代居住的悬崖绝壁,集体搬迁到了山下的易地扶贫安置点。
某色伍哈的压力来自于妻子没文化,要想找份工作并不容易。在昭觉县易地搬迁的54000多贫困人口中,大部分人缺乏知识和劳动技能难以就业。搬下山如何稳得住?在挨家挨户详细摸底后,当地开始进行多种职业技能培训,某色伍哈的妻子经过厨师培训,在一所小学食堂上了班,每月工资有1500元。
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大山深处,有许多包括“悬崖村”在内的彝族村寨,这里的100多万贫困群众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一直的牵挂。2018年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河村,在火塘边,跟村民、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一起分析当地贫困发生的原因,谋划精准脱贫之策。总书记强调,要发展特色产业、长期稳定致富。
三年过去了,规划已经成为现实。如今,三河村已发展了云木香、冬桃、中华蜂等产业项目,还通过培养、扶持致富带头人,与村集体经济展开合作,重点发展乌金猪、西门塔尔牛等特色养殖业。2020年,三河村全村贫困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11245元,比2015年增长了5倍。
把脱贫摘帽当作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现在,三河村打算把农业、文化、旅游融合起来,发展乡村旅游,帮助群众实现长期稳定增收。
2020年11月,凉山州最后7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至此,全州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全住房7.44万套,35.32万群众搬入新居。全州24.8万户105.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