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17 《致富经》

[致富经]残疾夫妇做馒头 最高卖到3200元一个 20180712

来源:央视网2018年07月12日 22:12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2000年的一天,李海青突然得到噩耗,在外跑运输的丈夫遭遇车祸,丈夫这一倒,家里一下子没了顶梁柱。

李海青;真是天都要塌了,当时除了哭,就感觉没有别的办法一样,其实当时也说不出哭什么,其实心理就是委屈。

半年后,丈夫病愈,腿部留下残疾,走路不方便,找工作更难了。无奈之下,为了生存,李海青和丈夫只好做起了当地人都擅长做的馒头。

李海青:采茶的时候,有些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就需要吃馒头,小卖部就是凉馒头,不是热的,我看到凉馒头都卖的那么好,咱要是卖热的话,肯定销量比他们更好。

李海青所在的王哥庄街道,本来就以做馒头而出名,王哥庄馒头确实与其它地方的馒头有所不同。首先,王哥庄大馒头,第一个特点就是个头大,像这普通馒头一个也就一斤重,而这王哥庄大馒头,大的有三斤重,卖价15元钱一个,个头比脸都大。除此之外,王哥庄馒头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在馒头底部有一层锅巴,当地人称为嘎渣。

李海青:看见了,大嘎渣,都有声音的。没有嘎渣,不叫王哥庄大馒头。烧火也是个技术活,你火候大了,就糊了,你火候轻了,就没这个黄嘎渣。

致富经

之所以有嘎渣,是因为王哥庄馒头用铁锅蒸,馒头上下同时受热,不同与一般的馒头用汽锅蒸,从下面往上受热,铁锅蒸再加上当地独特的山泉水,王哥庄出产的馒头香甜,嘎渣酥脆,很受市场欢迎。王哥庄馒头名声在外,加上李海青的勤劳能干,她的馒头越卖越好,经过近十年的打拼, 2009年李海青的年收入达到了二十万多元,这时她的想法变了。

李海青:就感觉生活真是有希望,为什么说,咱生活有个盼头,挣钱了,就想扩大规模,想挣再多的钱。

2010年9月,李海青拿出50多万元积蓄,再加上借款,共凑了100万元新建了厂房,招了十六个工人,还进了两台机器,开始进行规模化生产,可就是这些机器,差点催毁了李海青的生活和事业。2010年的农历七月七,订单很多,忙活了一天一夜,李海青疲劳过度,一不小心遭遇了意外。

李海青:我就是说有点着急,用手去拽它,一拽的过程中,机器的力量是大的,一下子把手逮进去了。

记者:当时手进到机器里面了?

李海青:当时手都进到这个地方了,当时血肉都是模糊的。

李海青的手搅到机器里去了,十分的危险,稍有耽搁,右手可能就保不住。家人赶紧带她赶去医院。

妹妹 李荣花:血从身上往下淌,那么惊人,看着跟咱吃那个鸡爪一样了,光剩骨头了。

致富经

老公 段升平:就跟大夫跪下了,无论如何,要保住她这只手。

李海青的右手虽保住了,但从此肌肉没有力气。日子刚好起来,又遭遇这种打击,家人都丧气了,反对李海青再做馒头,李海青也有了很大的心理障碍。

李海青;你要听到机器响,头皮是发麻的,心理有点怵她。我妹妹就不让我干这个活儿。就说姐姐咱不干这个活儿了,为什么要干这个活,太吓人了。

妹妹 李荣花:馒头说实话,都是按毛挣,不是挣的那么多,都不愿意让她做,太危险了,又累,自己的手又成这么样。

李海青不但舍不得放弃,她还不断琢磨如何进一步提升馒头的卖价。休养期间,她从当地的风俗中,发现了一条新出路,一举突破了做馒头利润低的行业难题,让她的馒头利润快速增长。

记者采访时,碰上了两家人要给小孩庆生,按当地的风俗,亲戚们提前定制花样馒头,然后在庆贺当天,一大早就来到馒头店,把花样馒头用红布包好,赶在中午之前去贺喜。在当地贺礼的馒头做的好坏可是一件大事。

记者:带着红包袱去他们家吗?

村民:红红火火的,代表着吉祥。

村民:拿着好看的馒头的话,脸上非常光彩,到的亲戚多,比一比,属我的馒头好看,我的心非常高兴。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8年07月12日 22:12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李海青虽然手部残疾,但仍苦练手艺,从颜值很高的花样馒头到夺人眼球的巨型馒头,她都得心应手。一般的馒头三五元一斤,她的馒头却卖出了很多人想不到的高价。李海青就是靠着创新把做馒头这种普通的小生意,做出了名堂,实现了年销售额300多万元。(《致富经》 20180712 残疾夫妇做馒头 最高卖到3200元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