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也是一个见证梦想的时刻。有了这来之不易的120万,雷鸣都一鼓作气,把村里的耕地和闲散地全部收入囊中。心中酝酿已久的那张凤凰型的蓝图正徐徐展开,脚下的黄土地从来没有此刻如此地亲切、可爱!
此时,人们才开始读懂了这个年轻人的真正意图。他的目标就是把高原平地打造成一个集采摘、观光、民宿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雷鸣都:农业+文化、农业+旅游,农业+健康,我们不想照搬别人的文化,我们这儿做的就是我们的黄土文化,不大拆大建,带动我们全村的老百姓就地改造,希望他们全部参与进来,共同发展。
从此,村里早晚多了一个没事就开车转悠的年轻人,村里那些见怪不怪的老物件开始值钱了。他可以为一棵树开价3万元,就连破砖、破瓦、破窑洞,都成了雷鸣都的投资对象。
就在我们采访的4个月前,村民陈世杰家废弃了10年的老房子竟然以高价租给了雷鸣都。
陈世杰:意外是觉得这么个烂房子还有人要嘛。闲着也是闲着嘛。
陈世杰夫妇俩10几年前就搬进了县城,老房子废弃了10多年,一直派不上用场,如今却被雷鸣都以年租金一万元,租期11年租走,这11万简直就是从天而降!
记者:11年就是11万块钱呢。
陈:就是嘛,作为一个农村家庭,11万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很多人猜不透雷鸣都到底要干什么,见到雷鸣都对老物件感兴趣,甚至有人想把废铜烂铁都卖给他。还有人直接把雷鸣都领回家,让他瞧瞧什么东西也能值点钱。
就在不久前,雷鸣都开始盯上了村民陈玺宇家废弃的窑洞。
雷鸣都:因为这儿,他可以讲故事,比如讲我小时候生在这个窑洞里,我从这个窑洞生,我们老人在哪儿住,当年我们养牲口是怎么回事,我们磨面是怎么过去,我觉得这种,给大家能讲出一些东西。
这里散落着许多像这样废弃的窑洞和城墙,但因为年久失修已经塌方,毫无用处,可雷鸣都却一个都不放过。
雷鸣都:一块、一块,基本上就20公分左右,汉代的一个城墙,它能保证3700多年不受风化。我喜欢它的原因就是,它像一个宝藏一样,我们要去挖掘它,我觉得兴奋点在这儿。
一段古城墙可以讲一大段故事,一个荒废的院落可以想象成休闲消暑的客栈。一些从来没人关注的废砖废瓦,自打雷鸣都来了之后,似乎都能变成吸引外来游客驻足的宝物。村民们传统的劳作方式逐渐被雷鸣都在改变和打破。
雷鸣都:为什么别人种地都不赚钱,我为什么流转这么多地折腾,他觉得我不了解农村。要不然没有人往外跑。我内心描绘那一幅蓝图只有自己知道怎么去把它变为现实。
从2011年到2016年,6年时间雷鸣都累计投入1600万。让人更为疑惑的是,2016年6月,在这片麦地里,雷鸣都花5万元钱,修建了这样一条200多米长的木板路,取名“青云栈道”。
正当大家疑惑雷鸣都为何花这冤枉钱时,没想到就是这条栈道,已经开始吸引来自城里那些充满小资情调的年轻人。
雷鸣都:我们村上这么好的东西,这么好的文化,我是想推介。懂城墙的有几个?懂文化的没几个.他只有近距离地感受到才能给他讲得更透彻,而且在走的过程中间,我可以让他感受一下,我们穿越这段栈道,离我们3700多年的城墙有一段距离,那种距离感。
夕阳西下,脚下的木栈道通向晚霞中3700年历史的古城墙,白天贫瘠的黄土大塬、千沟万壑在这一刻,远离城市的喧闹,展现出别具一格的苍凉、雄浑和壮美。
眼前这段白天不起眼的城墙,一到晚上被灯光点亮,在黑夜之中散发出迷人的魅力。曾经平凡的村庄因脚下这条“青云栈道”装点出一层神秘的梦幻色彩。
游客:晚上感觉就漂亮一点,就是有一种神秘感好像。
游客:特别复古的那种感觉,反正就无法用语言表达。
记者:想到过吗,城墙被灯光打亮那么美。
游客:没有想到。
文物馆馆长:一个是爱好者,一个是本行业的人对这个关注比较多。
记者:老百姓对他们不是特别关注。
文物馆馆长:不是特别关注。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7年08月29日 22:29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8000涨到3万,价格再高也得买下,这到底是一棵什么树?本来是好心,却捡了芝麻丢西瓜,父亲不懂儿子的心。麦地里面修栈道,土窑洞里藏蹊跷。不在城里享繁华,执意回乡从头来,甘肃庆阳西峰区的雷鸣都孤注一掷,砸下1600万,只为一张“图”。(《致富经》 20170829 赚钱只为一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