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 20170720 盐碱地变身聚宝盆

来源:央视网2017年07月20日 22:31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我国是受盐碱化侵害较为严重的国家,据统计,我国盐碱地总量大约为14.8亿亩。过去,在许多人眼中,盐碱地是无法从事农业生产的不毛之地,但如今,国内的许多盐碱地都得到了有效的治理,而且不少盐碱地出产的农产品还成了人见人爱的抢手货。山东东营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过去人人发愁的盐碱地,随着国家的富强,依靠强大的科技,种植的农产品成为远近闻名的抢手货,现在,同样是这块盐碱地,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聚宝器。

科技催生棉花白麦子黄,玉米粒满羡煞人

央视财经记者在山东东营盐碱地采访,专家和农民说得最多的就是科技的广泛应用,使得过去人见人愁的盐碱地,如今变身聚宝器,催生了白白花花的棉花黄灿灿的麦子,还有粒满穗大的玉米,并成为市场上人见人爱的抢手货。听得记者不由得羡慕赞叹!

但这些成功的背后,浸透着专家的汗水,也彰显了国家科技的进步。

东营市200多万亩盐碱地,盐分主要以氯化钠为主。土壤中高浓度的氯化钠会导致各种植物根系死亡或萎缩。采访时,记者就看到盐分控制比较好的玉米地,玉米已经长到1人高,但附近这个地块由于盐分浓度偏高,玉米只长了10厘米的高度。因此,如何控制盐分,就成了开发盐碱地至关重要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欧阳竹:秋季和春季是两个主要的返盐时期,就是这个时候,因为没有降雨,而且蒸发力越来越强,空气开始变干;另外一个 就是风大,那么蒸发力就增强了 这个时候,它盐分就上来的更多 更快,而到雨季的时候,雨季的时候,由于降雨,这时候盐是可以把它洗下去的。

另外,地下水位的变化,也会影响盐碱地的开发。采访中,记者也见到一种奇怪的现象,盐碱地开发的稻田,水稻长势很好,但稻田附近的棉田却遭了殃,生长的参差不齐,原因就是稻田灌水以后,抬高了地下水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欧阳竹:所以你看我们这块棉花地,那边不长的那块,比较秃的那块,返盐比较厉害。为什么?它比较低洼,而相对高一点的地方,它就会好一点。

东营市200多万亩盐碱地的治理必须使用大量淡水资源,但东营市每年可用的淡水资源只有10亿立方米,虽然宝贵的淡水资源60%以上用于农业现有土地的灌溉,仍有189万亩盐碱地没有开发。

东营市科技局副局长由立红:东营目前拥有未利用土地411万亩,其中盐碱地面积是189万亩,我么也希望有更多的企业能够加入进来,通过科技导入,尽快使未利用闲置的土地变成聚宝盆。

在东营,一方面189万亩的盐碱地还未治理,另一方面淡水资源供给有限,这样的难题,也是国内其它地区在治理滨海盐碱地过程中都要面对的。那么,东营市又是怎么破解这个难题的呢?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盐碱地改造的重要工程措施,排盐沟。为了尽可能排出土壤中的盐分,避免盐分上升到地面,排盐沟的深度会挖到地下水层。

欧阳竹告诉记者,盐碱地改造过程中不仅要建立灌排分开的灌水和排水系统,同时,土地表面也要平整的像飞机场一样。

采访时,记者就见到了这块土地高低不平的土地,同时播种的玉米,左边地头的玉米只有20厘米高,但右边的玉米却长到了一人多高,对产量影响很大。

此外,央视财经记者在这里还看到国土资源部也在这里实施另一种盐碱地治理方案,哄哄作响的专业机械用激光测量土地的平整度、同时挖沟、铺管、平整全部自动化完成,布满小孔的管道被准确地铺设在合适的深度,由于这种方法取消了排盐沟,因此可以节省土地15%左右。

欧阳竹说,无论是传统的排盐沟,还是最新的铺设暗管,原理都是对盐碱地进行洗盐和排盐。在欧阳竹看来,改造和经营滨海盐碱地就像永不停歇的战争,需要不断的运筹帷幄、精心设计。综合考虑地下水位、气候特点、种植品种、经济效益等多种因素,才能找到最佳方案。他告诉记者,虽然土壤含盐量达到千分之三、千分之四,棉花也能有好的收成,但今年,很多棉农却放弃种植棉花。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欧阳竹:随着这几年棉花的价格大幅度下降,再加上劳动力的成本增加,所以种棉花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效益,所以老白姓现在棉花大面积减少了。但是这样的盐碱地,棉花不种了以后,种什么?

要让盐碱地持续产生效益。就必须培育不同的耐盐作物,以及各种方案,才能具备对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欧阳竹告诉记者,通过他们研究,东营盐碱地今年的最佳种植方案不是小麦和玉米的轮作,而是一年种两季玉米。原因就是小麦收获季节,这一地区非常容易发生干热风,导致小麦早熟减产。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欧阳竹:生长期是80天左右的玉米,我们种两季,就是在春季的时候,我们通过地膜覆盖 种一季,到了7月左右,我们就可以收一次青储(玉米),然后后面再接着种一季,可以收籽粒 也可以倒过来,前面收籽粒,后面收青储。

一年种植两季玉米,不仅可以满足青储饲料和玉米籽粒的不同需求,更重要的是,农民在经营上也有了更大的灵活性。比如今年,玉米每斤的收购价格只有七八毛钱,种植玉米几乎不赚钱,但每亩玉米青储饲料的收入却远远超过玉米籽粒。

盐碱地变成聚宝器 吸引企业忙开发

和普通土地直接种植不同,滨海盐碱地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改造后才能种植各种农作物。大体上看,每亩盐碱地的改造费用少则投入几千元,多则需要投入一两万元。按这一数字投入,对全国十几亿亩的盐碱地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因此,盐碱地的开发必须要实现更高的收益,才能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在山东东营,不少企业正忙着把各种技术引入盐碱地,希望把盐碱地变成聚宝盆。

程武僧,是东营市当地一家农业开发公司的负责人,没事的时候,他总是到田间地头看看。他所在的企业流转了17万亩的盐碱地,他希望通过科技的投入,让以往几乎没有产出的盐碱地,变成财富的聚宝盆。

汇邦渤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武僧:黄河三角洲地区有大量闲置的盐碱地,我们认为盐碱地不是包袱,它是一笔财富。

通过盐碱地治理,耐盐作物新品种的筛选,不断探索更好的种植方法,目前汇邦渤海的17万亩盐碱地已经开发12万亩,其中8万亩耐盐品种的水稻年产量达到4万吨,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

程武僧说,虽然改造盐碱地投入大,但盐碱地以往都是荒地,即没有打过农药,也没有施过化肥,土地整理出来后,就可以直接种植出绿色有机农产品,它的价格高于普通的农产品,初步实现高投入高产出,目前和他们合作的各个研究机构,正忙着在研发更多高效益的品种。而在东营市,另一个流转土地的大户则采用了新的发展模式,这家农业开发公司流转了4000多亩盐碱地,董事长周红每天忙着带领团队和国内农业科研院所合作,不断推广新的稻米品种。

山东省东营市一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红:我们这都是盐碱地,我们要搞推广,带动农民干这个事,自己没有试验田,没有自己的基地是不行的,所以要承包这个土地。

周红的发展模式是:通过与国内十几家科研院所的合作,不断培育高产的耐盐农作物品种,探索盐碱地的高效益发展模式,一旦模式成熟,就迅速发展农户推广,同时企业负责打通消费市场,实现企业和农户的双赢。

山东省东营市一邦农业科技开发公司董事长周红: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搞科技研发,第一个品种的研发,第二个种植模式的研发。

周红的试验首先从水稻开始,央视财经记者采访时,正好见到了山东省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张士永,在一邦农业科技开发公司的几百块试验田里,也有他们研发出来的特殊水稻品种。

比如这种编号为735的水稻品种,耐盐碱能力较强,口感有甜味,做出的米饭即使凉了以后也不回生。更为难得的是即使少施肥、少打农药,也能获得很好的产量,非常适合盐碱地种植。

在这家公司的展览室里,记者也见到了更多不同口感和功能的大米,它们每斤的价格从3元到20元不等。比如这种大米适合肾功能不好的消费者食用,不会增加肾脏的负担;而这种黑色的大米花青素的含量远高于同类大米。

山东省东营市一邦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周庭云:我们这款米花青素含量是每千克738毫克,通过我们的化验报告,所以它比一般黑米的花青素含量还要高很多,花青素是有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还可以降低癌症的发生率,就有这么大的作用。

周庭云诉记者,靠着这些独特的大米品种,他们实验的盐碱地亩收入从2000元到7000元不等。为了能够让盐碱地产生更多的财富,这几年他们还在尝试稻田混养。

在水稻和小龙虾混养的试验田里,央视财经记者看到61岁的潘九阳,潘九阳退休前,是东营市垦利区海洋渔业局主管业务的副局长,退休后为了发挥自己所长,他被一家公司聘任为稻田混养的带头人,他的第一项研发任务就是要在盐碱地的稻田里实现小龙虾的混养,在潘九阳小龙虾混养的稻田,记者也见到了一个个的小龙虾洞,但潘九阳告诉记者,普通土地上的小龙虾很容易打洞过冬,但盐碱地稻田里的小龙虾却在第一个冬天全部死亡。

发现这一问题后,通过控制水位,潘九阳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难题问题。但没想到,第二年潘九阳又失败了,原因是统一投放的小龙虾,原本想让它们产籽后捕捞,却没想到小龙虾基本抓不到了。

最终,潘九阳请教江苏的养殖户,才明白小龙虾要在放养40天后不断的抓大放小,才能实现高产量,在解决两个难题后,今年潘九阳终于迎来了稻田小龙虾的大丰收。

山东省东营市一邦农业科技开发公司高级工程师潘九阳:一般捕捞的(每斤)18到20元,这样的不低于25元,个头大,这一斤也就称12个虾。

潘九阳告诉记者,稻田养殖甲鱼的收益更高,水稻不减产的情况下,甲鱼每亩每年的纯利润高达3700多元,加上水稻的收益,每亩每年净利润高达4000多元。采访时,东营市绿色餐饮商会会长也告诉记者,稻田混养的小龙虾、螃蟹、甲鱼和普通饲养的品质差别非常大,比如盐碱地稻田小龙虾肉质非常紧致、有弹性,虾腮更白净、虾黄是更健康的黄色。

更关键的是盐碱地稻田小龙虾没有人工养殖的腥臭味道,即使清水来煮都很好吃,这是人工养殖的小龙虾做不到的。而盐碱地稻田甲鱼的裙边更肥厚,口感更紧致。另外盐碱地的稻田螃蟹的鲜味浓郁,吃完螃蟹后,手上的鲜味很难洗掉,一般会保留四天左右。目前,盐碱地稻田混养的小龙虾、螃蟹、甲鱼也靠独特的品质,获得了高端餐饮企业的长期订单。

山东省东营市绿色餐饮商会会长唐金虎:能在当地做10年的酒店,它对选择食材,是非常注重的,而且它都会像一邦这样的公司,有长期的战略合作。

目前,随着水稻实验成功的品种越来越多,稻田混养的收益越来越高,周红也希望更多的农户加入他们,一同发展。

在山东东营,围绕盐碱地开发,更多高效益的农业模式开始出现,这个花费180万元建起来的现代化种植大棚,只是利用了盐碱地的空间,却并没有使用盐碱化的土地,它是通过人工配置的培养基和滴灌来种植番茄,扣除所有成本后,盐碱地通过科技投入,种植番茄、火龙果,一亩地年收入分别为12万元和8万元。

而在央视财经记者调查时,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有些盐碱地不需要整理开发,也能产生较高的经济价值。比如这家公司就直接使用未加改造的盐碱地养起了蚂蚱,蚂蚱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甲壳素,具有营养、药用、保健等多种功效,因此,它也成了当地特色的美食,来到东营,很多人都要尝一尝油炸蚂蚱、蚂蚱酱。

看到最近几年,盐碱地开发的效益越来越高,各类专业人才、各种资本开始汇聚,程武僧也开始打造盐碱地开发创业小镇,他希望未来这个2000亩湖面,适合居住、研发的特色小镇,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投入到盐碱地的开发。

目前,随着企业开发力度的加大,科技人才也不断加入,越来越多科技的导入,东营市已经改造盐碱地1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0多万亩。

【半小时观察】

很多人都知道,中国一定要守住18亿亩耕地,才能确保国内食品安全。但2016年9月,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科技创新大会上却表示:“我们守住了18亿亩耕地红线,但一些地方严重透支,土壤退化、面源污染加重,与农产品持续、稳定、安全供应的要求有明显差距”。

保护耕地既要保量,更要提质,18亿亩耕地中就包括相当面积的中低产盐碱地,因此盐碱地是否得到有效的治理,对守住18亿亩农田有着重要的意义。从东营的实践看,各种科技的运用在盐碱地治理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要向科技要土地,是今后我们在盐碱地治理中应该坚持和遵循的一个方向。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7年07月20日 22:31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我国是受盐碱化侵害较为严重的国家,据统计,我国盐碱地总量大约为14.8亿亩。过去,在许多人眼中,盐碱地是无法从事农业生产的不毛之地,但如今,国内的许多盐碱地都得到了有效的治理,而且不少盐碱地出产的农产品还成了人见人爱的抢手货。(《经济半小时》 20170720 盐碱地变身聚宝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