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 20151214 服装城如何互联网+

来源:央视网2015年12月14日 22:09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位于西子湖畔的杭州四季青服装特色街,是全国最大的服装集散地之一,被誉为是“中国服装第一街”。有人说,中国13亿人口中,平均每人就会有一件衣服是来自于这里。然而,这个曾经人声鼎沸的“中国服装第一街”,在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之后,正在悄然地发生变化。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有越来越多的服装销售转到了网上,那么四季青服装市场受到了多大的影响?又该如何去发展?

  受电商冲击,传统服装销售市场今非昔比、日渐衰落

  杭州四季青服装集团董事长祝浩泉:穿是非常重要的,穿得整齐点,穿得整齐点给人家一个感觉,一个尊重人家。出去,要精神气爽。

  凌晨四点,是73岁的祝浩泉每天起床的时间,出门前他总是精心注意穿戴上的每一个细节。作为四季青服装特色街的创始人,祝浩泉说,穿戴整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凌晨四点半,天还没有亮,祝浩泉准时到达四季青服装市场。

  商户:老总好

  祝浩泉:好。

  商户:老总好。

  祝浩泉:我们这个市场,每天早上四点钟就开门了。早上是五点到八点,人最多的时候。

  每天早上四点市场开门之后,祝浩泉都要到这里转一转,四季青服装市场开了26年,祝浩泉在这里转了26年,这是他从未间断的习惯。

  祝浩泉:今天生意好吧,这个店已经20多年了。

  郑招珊和俞红艳母女俩是四季青服装市场的老商户,1991年,母女俩在四季青服装市场开了这家店,生意越做越红火,从最开始的小摊位,发展到现在的两家店铺,而且还开办了自己的服装加工厂,拥有了自己的品牌。不过,从2013年开始,四季青服装市场的客流量慢慢的开始变少了,就连以前老客户光顾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

  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商户郑招珊:(以前)一个星期来两次,现在两个星期来一次。

  导购:来,一百块一百块,看一下。来,爆款来我家看一下,爆款。

  郑招珊和俞红艳母女俩开的这两家店铺,雇了四个导购,店长梅碎薇已经在店里工作18年了。

  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导购梅碎薇:棉衣拿点去。走过来走过来走过来了,走过来了,爆款。那你这个打底衫,要不要拿点去?打底衫也好卖,全部加绒加厚的这个款式。不要啊?

  客户:过几天过几天。

  《经济半小时》记者:现在感觉生意跟以前比怎么样?

  梅碎薇:那还是以前生意好做。像以前生意是很好做的,一天能做个十几万(销售额),都随便做做的。现在不一样的了,以前人多,而且以前拿货也爽气。

  而这一切俞红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电商对她的冲击太大了,不仅销售量下降,而且价格越来越透明,利润缩水得厉害。

  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商户俞红艳:(以前)一天我们这种小衫,做出来大概2000多件要做,基本上都卖得完。前年下半年开始,就大概只1000多件。以前利润,大件都100块一件的利润,现在40元、50元最多。

  今年73岁的郑招珊不禁开始怀念起昔日生意红火的景象。她告诉记者,四季青服装街生意好的时候,店里每年销售额能达到一千多万。

  郑招珊:那个棉衣,两个房子都装得满满的,还不够卖,厂里还要送。

  说起四季青服装街的发展,没有比四季青服装集团的掌舵人祝浩泉更清楚的。他一手将四季青从景象惨淡的农村综合市场发展为服装专业市场,一路见证了四季青服装市场20多年的发展。

  祝浩泉:最早就是这里,最早1989年国庆节那一天,45家就是在这里起家的,那时候小啊。

  早在1989年前,现在的四季青服装市场是由一个货车停车场改造的综合交易市场,当时的祝浩泉是一个村的副主任,因为有过开织布厂的经历,祝浩泉当上了市场总经理,随后将综合市场改为服装市场,并创建四季青服装集团。有了这个服装大市场,摊位数量猛增,从45个到2000多个,年成交额近百亿元,年租金约为2亿元,祝浩泉用近20年时间缔造了一个庞大的服装帝国。

  如今,在这条四季青服装特色街42万平方米的经营面积上已经拥有18家专家服装市场、1万多个摊位和近5万名市场从业人员,日均客流量达到7万至10万人次。

  祝浩泉:最红火的时候,每天,除了礼拜天,人都挤不过来。我这一条街,13亿人口,平均每人有一件(衣服),来自我这里。

  对于祝浩泉和服装大市场的老经营户来说,四季青服装市场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他们见证了它的成长。只要是说起昔日的经营业绩,他们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不过呢,四季青服装街已经是今非昔比了,就在距离四季青服装市场的10公里之外,阿里巴巴这一电商帝国,正在给四季青这个传统的服装销售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为了留住像俞红艳这样的商户们,四季青服装集团已经连续三年没有上涨商铺的租金了。

  实体市场不景气,商户转型做电商,线上业务正兴起

  根据以往的市场行情,四季青服装市场的摊位租金,每年都要有5%—10%的递增,但从2013年开始,祝浩泉主动向商户们提出不再上涨租金。

  祝浩泉::我就提出来,前年、去年、今年甚至明年不提价,只要你做好。我不采取这样的措施,那没有人来经营了。

  连续三年没有上涨租金的,在四季青服装特色街,不止是四季青服装集团一家市场。这是四季青服装特色街的中纺中心服装城十楼,从2012年开始,整栋服装城1270个摊位中,有70间商铺空出,而这种情况在以前几乎是从来没有过的。

  杭州中纺中心服装城董事长吴文宏:这些都是现在都已经离开了。可能因为也是竞争激烈,包括这个电商冲击造成。

  记者:这些摊位什么时候空出来的?

  吴文宏:这个应该是在7月份。

  记者:7月份一直到现在?

  吴文宏:对对对。

  记者:以前是什么样呢?

  吴文宏:那以前的话是供不应求,一铺难求。

  电商的介入,不仅对传统的服装市场造成冲击,就连大楼外面的搬运工也受到了影响。在四季青服装特色街,记者注意到,一些搬运工三三两两的聚在门口等活儿,四季青服装市场的货物都是由他们来装卸运往全国各地的。

  记者:师傅,您好。您怎么在这等着呢?

  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搬运工高继国:我坐着玩呢。

  记者:现在没活是吧?

  高继国:没活,车子没来呢。

  他叫高继国,在四季青服装街做搬运工有7年时间了,他说这两年,服装批发市场多了,拉包的搬运工也多了,可来进货的人却少了,生意是越来越不好干。

  高继国:进货的人少,拉包的人多。

  记者:以前进货的人比现在多?

  高继国:以前这马路上的人(多得很),现在人少。

  搬运工:以前(拉不过来),现在没有了。以前拉五六十个包。

  记者:现在呢?

  搬运工:现在二三十个包,我也去拉包。

  记者:找活儿去了是吧?

  搬运工:对。

  就在记者采访的时候,马路对面来了一辆准备要卸货的车,搬运工们立刻蜂拥而上去抢活儿。

  记者:刚才抢到活了没有?

  高继国:没有。

  记者:为啥没抢到活啊?

  商户:没生意。

  与服装市场门前冷清形成对比,四季青服装街上各个快递公司的快递员却忙个不停。

  记者:是线上的还是线下的?

  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商户:线上的。

  记者:线上的,现在自己店里开始做电商了?

  商户:有。

  快递员运送的还是市场商户的服装,只不过销售方式却发生了改变。原来物流公司运送的是现场买卖的货品,如今,运送的更多是网上的订单。白天,商户们主要接待来市场实体店进货的顾客。下午四点,他们便开始忙活往外寄发线上接货的订单。近几年,商户们除了开实体店,也逐渐开始做起了电商,在网上开店。慢慢地,除了以往的搬运工,快递员的身影也开始出现在四季青服装街市场里。杨永辉就是在5年前来到四季青服装街做快递员的,他主要的客户就是市场里的商户们。

  记者:都是线上的业务是吧?

  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快递员杨永辉:对,全部基本上都是江浙沪的。他们都是小包补货的这种。一件两件的,方便一点。

  记者:走小件的基本上,都是电商这一块是吧。

  杨永辉:对。

  杨永辉说,这几年,商户们做电商的越来越多,现在自己接单量比5年前翻了好几倍。

  杨永辉:那个时候也就100多票件。

  记者:一天?

  杨永辉:对。

  记者:现在呢?

  杨永辉:现在将近达到1000多。

  记者:翻了10倍,您这胶条一天得用多少?

  杨永辉:3箱。

  记者:3箱?光胶条一天用3箱。以前能用多少?

  杨永辉:以前不多,以前两三卷就够了。

  杨永辉告诉记者,5年前,他刚来到四季青服装街的时候,这里只有两三家快递公司十几个快递员,但现在已经发展到十几家,几乎每家快递公司都在这里有驻点。

  祝浩泉:快递的出现就意味着,传统市场的交易方式的改变,代表O2O线上线下同步进行。

  如今,不管是商户,还是靠收取租金的市场管理方,都已经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了来自电商方面的压力,这迫使得他们不得不思考转型之路,尝试网上开店、进军移动端,他们开始在电商平台不断地尝试。然而,看似美好的电商发展却远不如想象中那么顺利。四季青服装市场在创新转型的过程当中又面临着哪些障碍呢?

  借助电商平台,整合行业资源,传统服装市场走上“互联网+”转型之路

  俞红艳:梅子,今天新款怎么样?

  设计师:新款就是暂时做出来这些,看一下。

  下午四点钟,店铺关门之后,郑招珊和俞红艳母女俩匆匆赶往公司的设计室,忙着和设计师商量“双十二”推出的新款服装该如何改进。随着电商的发展,服装的款式在网络上不停地更新,其速度之快更是让俞红艳觉得应接不暇。

  俞红艳:像以前我们没有网络时代的时候,一个款最起码,(卖)一个多月两个多月。现在每个礼拜都要更新,如果没有新款就没有生意。

  俞红艳说,如果服装款式不能及时跟上,一定很快就被市场淘汰。为了应对这种局面,俞红艳今年投入了上千万元成立了这家设计研发工作室,一连请了三位设计师。除了服装的款式之外,面料、里料,甚至拉链等各个环节,都成了俞红艳更加重视的细节。

  俞红艳:转型,档次提升,把设计这一块放在这里了。

  除了更加重视产品的质量,俞红艳也开始逐渐拓宽销售渠道,2013年俞红艳开始尝试着触网,但是技术问题成了她和母亲无法逾越的难题。

  俞红艳:这个东西经常要看的,要管的。这种网络不懂的,年轻人懂。

  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商户杨煜茂:来,手叉腰,转身,别动。

  这个小伙子叫杨煜茂,是俞红艳的儿子,2014年开始加入外婆和母亲的阵营,一起经营四季青的两间商铺,主要负责拓展线上业务。去年9月,杨煜茂在四季青集团的手机电商平台“摩街”上做起了网店生意。

  杨煜茂:一天的话,好一点的话,大概五六十单应该有的。网上的话全国各地,每个地方都看得见。只要有电脑,只要有手机就可以看见,我们家的衣服。就是说不用直接来我们家实体店。

  俞红艳:我们只有跟着形势走,没办法。

  电商的发展倒逼着传统市场的变革,不仅仅像俞红艳这样的商户,对于习惯了坐收租金的市场管理方来说,也感到了转型的压力。

  祝浩泉:怕好像传统的市场不景气了,都在网上做生意了。特别生产厂家,不到这里来设店了,直接从厂里发货了,这个压力比较大。

  祝浩泉认为,必须果断转变经营思路。

  祝浩泉:不仅仅是建市场收租金那么简单了,要参与经营。为经营者提供服务,特别是互联网时代到来了,要不厌其烦提高他们经营方式转变。

  其实早在2001年,具有敏锐商业嗅觉的祝浩泉便成立了信息部,建起了中国四季青服装网B2B信息平台,开始初步探索电子商务之路。但因为受技术人才、电商环境不成熟、商户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四季青服装网一直收效甚微。2008年,四季青服装集团成立四季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专门开拓电商业务。

  祝浩泉:年龄的关系,网络讲到底我不太懂。但我可以招人才,把懂行的人请过来。

  杭州四季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章天翔:从你个人来看,现在IOS系统和安卓系统的话,他们从用户体验上,个人使用上,有多大区别呢?

  章天翔是四季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最年轻的的80后运营总监,2009年,他通过招聘进入四季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他进来参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在淘宝上开设四季青集团的旗舰店topmall,把整个市场里商户都统一起来,卖出的产品由他们统一包装、统一配送。但是网上开店并不是那么容易,不到两年的时间,四季青科技网络公司先后投入500多万,但是整个市场里却只有30%的商户参与,2011年,这个项目彻底结束了运营。

  章天翔:我们发现以这种,我们帮商户来完成,这些事情的一种方式,很难培养商户的电商意识和电商的操作运营概念。其实商户他并没有真正的参与到这种电商的环境里来。

  在经历过失败之后,2014年9月,四季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重新寻找突围的途径,研发自己独立的专业性服装批发电商平台,开发了一款名为“摩街”的APP,为四季青的上游商户与下游的批发商户之间搭建的电商平台,实现双方的线上订单。经过一年不停的改版和完善,从PC端到手机移动端,在投入了2000多万的资金后,最新版“手机四季青”马上就要推出。

  章天翔:我们这个手机软件的定位。

  在四季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技术部门和运营部门的工作人员正在对最新改版的“手机四季青”进行着热烈的讨论。

  章天翔:如何把现在这些商户的实体的经营模式和线上的这种经营模式相结合。这个其实我们觉得我们第一个提供的是平台,而真正在这个平台上能否唱好这出戏的主角还是商户和他的产品。

  章天翔说,这个APP上线刚刚一年,已经拥有 “自产自销”独自品牌的商户1000多家,运营一年以来,完成交易额1亿多元。

  章天翔:我们是希望通过手机四季青这个软件,打造属于服装批发行业我们自己的电商平台。

  祝浩泉:网络公司成立到现在,一共一个多亿下去了。我现在看来,市场有今天还是值得的。

  至2015年10月底,四季青服装集团通过PC端的“四季青服装网”和手机移动端的“手机四季青”,共实现互联网批发零售额达到20亿以上,比去年同期增长12%。在祝浩泉看来,传统市场转型必须要往两个方向去努力。

  祝浩泉:一个是科技网络,第二个现代物流。

  怎样借助电商平台完成转型,是每个经营者都在考虑的大事。

  吴文宏:在以前我们这个整个楼层,全部是服装设计师的工作室。现在呢就唯一还剩下的就是这一间。

  2009年,做了20年传统市场的吴文宏开始尝试引进优秀的原创设计师进驻市场,他要在中纺中心服装城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设计师摇篮。从2009年到2013年,将近5年的时间,吴文宏先后投入2000多万资金,但是因为一些设计师没有自己独立的运营团队,设计的产品又无法得到市场的认可,吴文宏的这一尝试以失败告终。

  吴文宏:我们的设计师和那个市场还是有脱节,真正优秀的设计师他的产品必须要经过市场的认可,他的作品不仅仅是走秀。

  同样在2009年,吴文宏也开始尝试搭建电商平台的转型思路,开始经营自己的网站建设。然而,在每年连续投入500万元的资金之后,2013年,网站的运营再次以失败而告终。

  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教训,吴文宏在传统与电商的市场上交了一大笔学费。在仔细分析了市场发展之后,吴文宏还是决定再博一次,这次他选择了和专业电商合作。

  吴文宏:就我们导航这块,能够在什么时候,能够完成?

  阿里巴巴资深行业运营专员唐维维:1月15号,对,1月15号我们希望能够全部推出来使用。

  2015年11月18号,由阿里巴巴旗下的1688批发市场和中纺中心服装城联手打造的1688云市场正式上线。这是双方合作打造的“线上”实体市场,中纺中心服装城从一楼到16楼的真实档口和货源与1688云市场实现线上线下同步直播。对于商家来讲,哪怕只有2平米的档口,也可以把货品和服务推荐给全国的线上、线下专业买家。对于买家来讲,随时随地可以订到有真实档口的一手货源,正是这个平台的出现,终于让吴文宏转败为胜。

  吴文宏: 11月18号统计,就到这一天,我们销售了,网上销售7229万元人民币,应该说效果是非常好。但是我们自己考虑估计可能会有1000万左右的销售,这大大出乎我们意料的。

  目前,中纺中心服装城已经有近50%的商户进驻1688云市场,很多商户在11月18号当天都有着不菲的销售业绩。

  杭州中纺中心服装城商户林子:我们当天做了几家店,600多万的营业额,而且这都是真实交易的,所以让我们觉得比较诧异。从那一天以后,到现在我们每天都在增长。

  吴文宏:我希望我们未来的话,就一年以后我们能够100%的商户都线下和线上相结合。

  与阿里的合作,在吴文宏看来是傍上了大款,电商的经营模式、管理模式以及服务方式,特别是云市场,一下子打开了他的视野,做了20年传统服装销售的吴文宏正在借助1688云市场,实现“互联网+服装市场”的转型。

  吴文宏:我们目的也是通过云市场然后希望就是拓宽服务,然后以后通过改变以前的传统的交易方式和模式,那么能够让我们更多的新产品入驻进来。

  半小时观察: 互联网不是万能药,整体变革是关键。

  随着电子商务如火如荼地兴起,以传统方式经营的四季青市场,从一个单纯的交易场所,转变为了渠道的核心管理者,这应该是中国服装第一街的转型战略。

  在电子商务的冲击之下,许多传统行业纷纷“触电上网”,但不少企业商家以为是建立了自己的网页,把商品摆到网上就算是互联网+了,其实并非如此。首先,互联网并非是灵丹妙药,如果你的产品不过硬,在网上一样是没人买账。其次,互联网+不是销售营销简单的互联网化,而是需要整体的变革。就服装行业来说,从生产、到流通环节、到终端市场都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在生产中,创新和品牌是成功的关键;在流通环节上,谁的中间环节更精简,渠道更扁平,谁就更有竞争力。而在终端销售和运营方面,已经不能单单靠价格战胜出,产品到了消费者手中的时候,质量、安全才是最终的保证。我们希望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的实践能够为其他传统产业转型提供有益的借鉴。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5年12月14日 22:09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传统服装城遭遇电商冲击,电商对传统的制造业的冲击,尤其是服装行业和其零售终端渠道,不只是优化了产业链的中间环节,电商更改变了人们对服装行业的消费习惯,促发了传统服装行业进行“互联网+”的转型升级。本期节目来到杭州四季青服装城进行调查。更多详情,敬请收看。(《经济半小时》 20151214 服装城如何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