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 20151122 走进戒毒所:他们还是孩子

来源:央视网2015年11月22日 22:27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经济半小时。在福建省市区,有一个女子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从名字上大家都可以想到,这个戒毒所里都是女性吸毒人员,她们年龄最大的几十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6岁。和一般的吸毒人员相比,她们的经历,往往更让人唏嘘。

  为了逃避戒毒管制,16岁吸毒女孩不惜自伤自残。

  福建省女子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内,共有五百多名女性吸毒人员,其中五大队主要负责刚刚入所经过生理脱毒期的学员,16岁的小芳是年龄最小的一个。

  福建省女子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二大队大队长周玉环:就是奶奶在管她,家里的溺爱,还有一个,父母亲没有在身边,就失去一个家庭的温暖。再加上她十几岁辍学以后,她就跟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就走在了一块,可能受一些不良的习气影响,所以说导致她早期因为好奇,她就碰了毒品。

  小芳是在一次正在吸毒的过程中被警方抓住的,生理脱毒期后,小芳还要度过两年的强制隔离戒毒。

  小芳:感觉就是说一下子就失去了自由,然后感觉有压力,很害怕。

  小芳的年龄小,但是吸毒的时间却不短。两年多的吸毒史,早已让她对毒品产生严重依赖,无法自拔。

  小芳:就是不想,没办法接受两年的戒毒生活。

  戒毒所严格的纪律和生活,让小芳感到极大的束缚,但更让她无法忍耐的是身体中蠢蠢欲动的毒瘾,每当毒瘾发作时,小芳就感觉到数千只蚂蚁在啃着自己的骨头。吸毒被抓时,小芳就听毒友说,一定要自己找点病,这样,戒毒所就会让你提前出来。毒品让这个16岁的小姑娘变得疯狂起来,而自残的后果,让她痛不欲生。

  为了逃离戒毒所的管制,小芳不惜自残。

  小芳:胃痛。

  记者:疼得很厉害吗?

  小芳:疼得非常厉害,走路都走不了,直到痛了一个多星期,走路的时候还是可以走路的,但是背还是挺不起来。

  小芳的异常举动,引起民警注意,她被立即送到了医院,CT显示,她的手臂和胃里有将近十公分长的异物。

  小芳:最后就是做胃镜拿出来的。

  记者:如果要做胃镜拿不出来的话怎么办?

  小芳:就要开刀了,民警说就要开刀,剖腹。

  记者:需要开刀剖腹,不觉得恐怖吗?

  小芳:很恐怖的,当时我很害怕,但是幸好就是做胃镜能取出来。

  这是小芳的手臂,因自伤自残留下的几处伤痕,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为毒品。

  小芳的手臂,因自伤自残留下了几处伤痕。

  小芳:当时我想,就是说我吞进去的那时候,吐痛的那时候就很想去跟(民警)说帮我夹出来,但是为了想回家。

  周玉环:不单单我们承担的是警察的这个职责,对于这样低龄的孩子,我们自己家的孩子也才95年,比她还大一些,看到这样确实感到很心疼,本来这个年龄应该在父母亲身边受呵护的。

  为了能摆脱戒毒所的管教,16岁的小芳一度拿自己的生命做赌注,吞铁丝、扎血管,无所不用其极。而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毒品这个“万恶之魔”。我手里有这样一组数字,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吸毒人数逐年增多,2012年,同比增加了27%,2013年又增加了26%。到了今天,这个比例还在上升。除了女子戒毒所之外,在福建,还有未成年人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那些原本无辜的孩子,在毒品的作用下,都变得面目全非。

  毒品上瘾,不可自拔,年轻生命饱受摧残

  福建省未成年人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收治来自福建全省不满18岁的未成年吸毒人员。一张张稚气未脱的面孔背后,都有着曾经吸食冰毒、海洛因等致命毒品的经历。

  小涛:16岁这样子。当时整天辍学,没事情干,在家里玩,就沾上了这个毒品。

  小涛刚被送进戒毒所时,还不到17岁,回想起在外面的日子,像做梦一样。小涛初中没有念完就辍学在社会上游荡,尽管年纪不大,但结交了社会上很多乱七八糟的朋友。

  小涛:有一个朋友,比我大5、6岁的样子。他拿出来,用纸包住一捆毒品,他讲这个是好东西,玩两口,他讲很好玩的。当时被他蛊惑了两下,就拿起来玩了。

  出于好奇和所谓的“面子”,在朋友的诱惑下,小涛学着别人的样子开始第一次吸毒。

  小涛在朋友的诱惑下,开始第一次吸毒。

  小涛:胃里是翻江倒海的,很想吐,人很飘,走路都走不稳。

  第一次吸毒,头晕伴随着呕吐,小涛至今记忆犹新。但是辍学后整日无所事事的他,只要睡觉醒来,就去找这些朋友玩。慢慢的,小涛身边有了越来越多的朋友,他们在一起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吸毒。

  小涛:第二次感觉也有一点好处,很好睡觉就是这样,吸进去过了一下子,也会好睡觉,很飘,吸进去的时候人,就是第二次吸也是,他讲再玩一次,再玩一次,没事没事。后来一直玩,一直玩,最终上瘾了。

  起初,小涛并不明白这些东西是什么,在吸食海洛因两三次之后,小涛就已经开始上瘾,并一发不可收拾。直到吸食了五六次后,小涛才明白,这种颜色白白的东西正是被称为“万毒之王”的海洛因,但是一切已经为时已晚。

  让小涛上瘾的,正是“万毒之王”海洛因。

  小涛:全身就是忽冷忽热,眼泪一直流,鼻涕一直流。全身起鸡皮疙瘩,非常难受,走路都走不稳,上楼梯什么都有气无力的。一吸进去能,马上就缓解了。

  很快,小涛对毒品的依赖越来越厉害,为了寻求更大的刺激,还未成年的小涛,学会了静脉注射毒品,毒瘾也越来越大。

  小涛:尽管你有多少在你面前,你都会把它吸的光光的。就是我们一般会买半克至一克这样拿来吸。家里如果有两克,拼命吸,拼命吸也会吸的光光的。

  因为吸毒,小涛的身边除了“毒友”,几乎没有一个正常的朋友,除了吸毒,他们不对任何事情感兴趣。

  小涛:因为我们吸毒的就讲,人不会跟正常的人有什么话好讲的。因为他们都是上班这样子,我们一天到晚就是跟(吸毒者)玩。因为我们感觉自己像是社会上的垃圾一样,吸了毒。

  如今小涛回想起来,做“瘾君子”的日子并不好过。生活中除了毒品,亲情友情已经所剩无几,背负丑陋的名声外,还要时刻担心会有警察上门来抓。

  小涛:哪天被派出所抓住了,要干吗干吗,会怕,整天提心吊胆,像过街老鼠一样,吸毒的日子。

  而身边的那些所谓“朋友”,在毒品面前也渐渐显露出本来的面目。一旦自己上了瘾,曾经好玩的“白色粉末”便不会拿来再次分享,以贩养吸才是他们的目的。

  小涛:那时候我根本找不到卖毒品的人,只有他去联系,钱给他,他去买。

  毒品在这些未成年的孩子中蔓延,和小涛一样,今年18岁的阿林是读完初中之后开始吸毒的。

  阿林:他说跟我讲,冰毒很好玩儿,叫我试一下,他说试一次两次没事,然后我就去买,买来去玩儿了一次两次就慢慢开始上瘾了。

  记者:两次之后就会上瘾?

  阿林:第一次玩过后,第二次就还想感觉,还想要这种感觉。

  阿林吸食过K粉、摇头丸,最终因为冰毒而不得不被送进戒毒所进行强制隔离戒毒。刚刚18岁的阿林因为沾染毒品变得骨瘦如柴,整日萎靡不振。


  阿林吸食过K粉、摇头丸,最终因冰毒而不得不被送进戒毒所进行强制隔离戒毒。

  阿林:后面吸毒后,长期吸毒,感觉走楼梯,走两三层三四层,明显就感觉很累。体质变得很差,人变得很瘦。

  毒品对孩子们的摧残不光是身体上的,还有记忆力的减退。有时刚刚做过的事情转身就会忘记,脾气也变得越来越暴躁。伴随着毒瘾发作次数越来越多,阿林吸毒终于被他的妈妈发现了。

  阿林母亲:他眼神他精神状态不是很好的,然后我就拼命去抓,去查。查有一次被我查到在床头柜那边有一个饮料瓶子还有根吸管,我就知道他可能吸。

  阿林吸毒让妈妈大为震惊,她怎么也想不明白,曾经乖巧的儿子为什么会变成一个不可理喻的瘾君子。

  阿林母亲:绝望,心里肯定会非常痛,那个心里都是没法理解的,没法比喻的。起先一次我就跟他好好沟通,你这个是不能再吸了,(吸毒)害了一生一辈子的事,千万不能(吸毒),他口头答应了。然后过一段时间我会发觉不对劲,好像整个人不一样了。

  一段时间后,阿林再次精神恍惚地回了家,随后母亲在他的口袋里发现了没有吸食完的毒品,苦苦忠告后,阿林的母亲无奈选择了主动报警。

  阿林母亲:我自己直接去派出所报警,还叫他爸爸去老家,把儿子看住不让他再跑,然后自己派出所报警,直接把孩子带来了,带到派出所了。

  在母亲的含泪举报后,阿林被带到福建省未成年人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为期两年的强制戒毒。回想起当初,母亲对自己曾经的失职悔恨不已,如果能有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她希望抽出更多时间留在孩子身边。

  阿林母亲:不要疏于管教,要多多陪伴孩子,我们孩子最需要的是,叛逆期的时候更需要去关心,陪伴他一下。我们做父母的等到孩子那个有一天事情发生的时候再后悔都来不及了。

  虽然年龄不大,但来到这里的孩子们大多有两年左右的吸毒史。毒品对于他们的摧残无处不在,有的牙齿开始脱落,有的身体虚弱,并且记忆力明显不如同龄人。

  有的孩子因吸毒而牙齿脱落,身体虚软,记忆力衰减。

  福建省未成年人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一大队大队长倪伟峰:未成年人只要吸两三次的话,马上就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很明显的一个,就是说他在记忆力方面就会下降。你比如说我们现在这些未成年人进来了,我们要组织他们学习,叫他背诵一小段的诗歌,他没办法,可能要背半天才能背得下来。

  新型合成型毒品变换着花样充斥着社会,吸毒人群也越来越趋于低龄化。作为未成年强制隔离戒毒所的管教民警而言,这些戒毒人员不仅是吸毒者,同样也是一群稚气未脱的孩子。

  福建省未成年人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所长安建闽:与成年人这一点是有很大差别的,就是说通过暴力的一些犯罪手段,去达到经济的来源,这种的胆量和这种的作为,还是有别于成年人的。  

  为了挽救成千上万的未成年吸毒者,规范未成年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管理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戒治质量,保障未成年戒毒人员合法权益,根据司法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教育矫治纲要》,针对未戒人员特点和吸毒成因,创新戒治方法,综合施教,凸显人文关怀;管教民警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们恢复身体。不光要有营养配餐,定点起床出操,进行体能恢复训练也是每天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

  创新戒治方法,凸显人文关怀,助未戒人员早日戒毒

  只要天气允许,管教民警都会带孩子到操场上运动。

  福建省未成年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管理科副科长郝青松:只要天气允许,我们天天都会带他们进行室外训练。特别是早上,起床后出操,这对于他们的身体锻炼非常有好处。进行跑步,队列训练,甚至做一些广播操,甚至进行一些球类的活动。

  操场上,管教科副科长郝青松带着孩子们打起了篮球。欢声笑语中,如果不是高墙上耸立的铁丝网,人们很难想到孩子们与毒品之间曾有的瓜葛。

  郝青松:一般有的要半年甚至到一年以后,逐步才能慢慢适应。像刚才我们在一起打球的,像一些个别的,入所4个多月的,刚打了一节球就开始觉得体力有点跟不上了。
  在管理方式上,未成年人跟成年人相比也有很大区别,宿舍里,民警们要求这些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养鱼或者养花,用以增加他们的爱心。戒毒所内同时开设了音乐室、乒乓球室,帮助孩子们课外培养兴趣。

  戒毒所内同时开设了音乐室、乒乓球室,帮助孩子们课外培养兴趣。

  倪伟峰:我们这个未成年人戒毒所,除了这个限制了他们自由以外,其他的都跟学校一样。你看,我们一方面要给他们完成这个九年制的义务教育,我们安排了这个正规学校的老师进来上课。

  对于这些曾经走上吸毒之路的孩子们而言,自卑的心态往往伴其左右,日后能在社会上有一项谋生的技能,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戒毒所特意安排了面点、咖啡等培训课程,精致的面点在孩子们手中花样百出,不少人还通过了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

  戒毒所还安排了面点、咖啡等培训课程,孩子们捏出了花样百出的面点。

  倪伟峰:走到社会上凭着这个证,不需要这个岗前培训,他们直接可以上岗上班了,那这可以解决他们这个后顾之忧。那这样子的话,他们就不用担心说走向社会会被人家抛弃这样。

  在针对具体戒毒措施方面,福建省推行了“361”的戒毒模式,把从入所开始划分为脱毒期、康复期和适应期三个阶段进行管理。分别用“药疗、心疗、行疗、体疗、仪疗、食疗”六种方式进行康复性戒毒。

  在针对具体戒毒措施方面,福建省推行了“361”的戒毒模式。

  安建闽:那么我们比如说心疗,一个我们自己这边也有心理咨询师,我们的民警里面就有心理咨询师,我们所里有十几个,对他们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心里的引导。

  每隔一段时间,戒毒所都会定期对曾经吸毒的未成年人进行评估,经过民警和老师出具的综合性诊断评估,确定孩子们是否完全摆脱了对毒品的依赖。区别于成年吸毒人员,这些孩子们被较早发现,经过综合戒治后,戒毒效果非常好。这在所长安建闽看来,是一件傲人的成绩与自豪。

  安建闽:通过感化,通过一些亲情的帮教,我觉得他们还是能够改好的,还是有可塑性的。所以我们做这项工作,也是一项比较光荣的任务,如果能把一个小孩子教育过来,能把一个未成年人吸毒人员教育过来,对社会乃至对他们的家庭,我觉得都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11月13日,福建省未成年人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里举办了一场孩子们的“成年礼”,孩子们身穿汉服完成这一古老且庄重的仪式。身在其中的小涛却有些勉强,他并不想看到前来探望的母亲。

  戒毒所的孩子们身着汉服,完成了一场庄重的“成人礼”。

  和这里许多的孩子一样,小涛也是被自己的母亲亲手送进了戒毒所的,对此,他始终心怀怨恨,不能原谅母亲当初的行为。在整个探视过程中,身处一旁的一大队大队长倪伟峰在人群中不断观察着小涛和妈妈。

  倪伟峰:情绪还是比较低落,但这个要有一个过程,要慢慢来。我想小孩子今天通过这个成人礼的话,他会懂得感恩的。比之前的几次都好很多,之前来他根本就不愿意面对他妈妈,头一直是靠窗户的,今天来他愿意面对他妈妈了。

  举办成人礼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让这些孩子们学会感恩,由于许多孩子是父母迫于无奈,主动送交公安机关的,仍处于懵懂期的孩子大多理解不了家长的良苦用心,因此心生隔阂与怨恨的不在少数。临别前,小涛和家人一一拥抱,虽然是倪伟峰特意安排的“任务”,让小涛的妈妈依旧感动不已。

  临别前,小涛和家人一一拥抱,让小涛的妈妈依旧感动不已。

  小涛妈妈:真的谢谢,谢谢你,真的是辛苦你了。

  倪伟峰:宁愿让孩子到里面去这个接受强制戒毒,这样还能保住他一条生命。如果我现在不跟他短期隔离开来,以后有可能就一辈子见不到他了。我觉得他妈妈做出这种割舍,真的很伟大,他就是送他孩子进去,字签完以后自己回家也是偷偷在哭的。

  作为未成年戒毒所的管教民警,倪伟峰从事这项工作已经有十多年了。为了能和家长们多一些沟通,他还自发组建了微信“家长群”。

  为了能和家长们多一些沟通,倪伟峰还自发组建了微信“家长群”。

  倪伟峰:就是告诉他们那么孩子在我们这边的表现情况,以及在这边取得一些的什么样的成绩。那家长也非常地接受,这样子。比如说他每个月拿了多少分数,还有这段时间有没有获得表扬、奖励,这样子,可以及时地通过微信向我们这个了解这个情况。

  开放日过后,小涛的妈妈在“家长群”里留言,“是你的辛苦开导让我儿子懂事多了,谢谢你”。

  和许多亲生母亲一样,这个七尺男儿在孩子们口中也得了一个“倪妈妈”的称号。究其原因,是一件衣服和车票引发的故事。

  倪伟峰:有一个学员,他接到这个(戒毒期满)通知的时候,本来大家应该是很开心的,可是他开心不起来,他连回家买车票的钱都没有。所以我就到这个车站去帮他买了火车票,连同这个回去的衣服、鞋子也一起买了。

  回忆起几年前的那个孩子,倪伟峰至今记忆犹新,平日里不善言谈,表现也并不出众的他,在那一刻眼睛里却充满了泪花。

  倪伟峰:他接过我给他衣服、鞋子还有车票的时候,他一下子愣在那里,然后马上眼睛里就闪着泪花,嘴巴里就是说谢谢谢谢,就这样子。

  可能是一张车票的感动,也可能是朝昔相处的关怀,“倪妈妈”的名字从此在戒毒所里传开。在阅读室里,倪伟峰和学员一起,坐在小凳子上拉起了家常。

  倪伟峰:我那天发现你哭了,为什么?

  戒毒所学员:家人来可能太感动。

  倪伟峰:是感动哭了,那很好,那之前为什么你不让爸爸来呢?

  戒毒所学员:嗯。

  倪伟峰:那很好,那之前为什么你不让爸爸来呢?

  戒毒所学员:看见他又伤心。

  倪伟峰:看见他又伤心,但是又很想看见他,就是很矛盾。

  戒毒所学员:嗯。

  倪伟峰:你爸爸真的非常担心你在这边,他说这次看见你瘦了,爸爸妈妈说你瘦了。

  俗话说,毒瘾好戒,心瘾难戒。净化他们的心灵才真正任重而道远。在他看来,管教民警与孩子们的关系更像是老师与学生。和“倪妈妈”做搭档的还有一位“严父”郝青松。

  郝青松:我觉得我跟他搭配更像是夫妻一样,像父母一样照顾孩子,关心孩子,正儿八经看到他们有错的话,一个从严父,一个从慈母上,本着都是关心救助他们的态度出发,去帮助他们,这才是我们的初衷。

  相对于倪伟峰触动孩子内心的方式,管教科副科长郝青松主抓纪律,部队连长出身的他训练起来一丝不苟。这种一刚一柔的管理方式,让再调皮的孩子也能有所改观。

  管教科副科长郝青松主抓纪律,严格的训练让他们逐步建立了纪律意识。

  此时钟表已经指向了午夜1点30分,值班的倪伟峰拿起手电照例对已经熄灯的宿舍进行巡查,戒毒所的院子里,同样闪现着郝青松的身影。无论身处何处,他们都清楚的记得这些戒毒少年的自白。

  课堂的书声,青春的回忆如今都没了。我现在拥有的除了两年戒毒生涯,只剩下期盼在铁窗外满头白发的爹妈。毒品是摧毁这一切的源头,吸毒意味着与死神为伴,把我拉向罪恶的深渊。偷盗、欺骗、毒瘾发作时,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意志,爸妈,我想对你们说声:对不起。如果忏悔能够得到一次呐喊的机会,我想说:毒品你这个万恶之源,请不要夺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与圆满!

  半小时观察:切断伸向孩子的“毒”魔掌

  戒毒所里的成人礼,让这些正在戒毒的孩子,一下子长大了很多,也让我们的心灵倍受震撼。通过这个成人礼,这些深陷毒品之害的懵懂的孩子,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父母对自己的深沉的爱,也懂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道理。这无疑会增强他们主动戒毒的意愿,让成功的几率大大增加。在挽救这些吸毒未成年人的过程中,他们付出了无数心血,和他们真挚的情感,换回的,是这些孩子对人生和未来充满阳光的期盼。在孩子们的戒毒路上,他们是最可敬、最可亲、最可爱的人。你们辛苦了。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5年11月22日 22:27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牙齿脱落、身体虚弱、记忆力减退,年轻的生命饱受毒品摧残。16岁女孩为了吸毒不惜自伤自残,18岁少年被毒品折磨得骨瘦如柴。课堂的书声,青春的回忆如今都没了。他们只剩下期盼在铁窗外满头白发的爹妈。本期经济半小时继续带你走近戒毒所,带你了解这些吸毒的年轻人。 (《经济半小时》 20151122 走进戒毒所:他们还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