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民俗里,基本都蕴含着国人深沉、内敛、饱含深情的文化基因。特别节目将继续努力去呈现出中国节的“传奇”性,重点展示世界各地华人的端午习俗,凝聚全球华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播出时间:CCTV-4中文国际频道 2017年5月30日 9:00-11:30

传奇中国节·端午节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一首苏轼的《 六幺令·天中节》,为我们呈现了一副先人们在五月初五迎端午的立体景象。 有关端午的别称很多,有五月节,浴兰节、菖蒲节,还有女儿节、诗人节等。既有避瘟驱毒,祈福求祥的美好意愿,又有缅怀贤臣屈原等人的深刻内涵,健身竞技与娱神乐人并存,延续了两千多年。

  中国的传统民俗里,基本都蕴含着国人深沉、内敛、饱含深情的文化基因。特别节目将继续努力去呈现出中国节的“传奇”性,重点展示世界各地华人的端午习俗,凝聚全球华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传奇中国节·端午》特别节目将于5月30日9:00-11:30在中文国际频道播出。节目将直播连线苏州、义乌、仁怀、延吉等地,重点展示祖国南北各地不同的端午习俗。欢迎收看。

视频回看
视频点播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端午》(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午日处州禁竞渡》(明)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端阳采撷》(宋) 许文通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五日·选一》(明) 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竞渡诗》(唐) 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和端午》(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节令门·端阳》(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已酉端午》(明)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七律·端午》(唐)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午日观竞渡》(明)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端午节习俗

端午食粽

    端午节的饮食习俗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吃粽子。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是在晋代,它是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和东南亚诸国。

赛龙舟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喝雄黄酒

端午这一天,人们要聚在一起喝雄黄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佩香囊荷包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用以驱瘴。

跳钟馗

自晋代以来跳钟馗、闹钟馗,赐福镇宅、悬挂钟馗画就是端午节和春节的重要内容。据悉,最早的钟馗画,据说出自画圣吴道子之手。如今在江淮地区,家家户户都悬挂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