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13 焦点访谈

《焦点访谈》 20220110 人鸟共生 蝶变洞庭

来源:央视网2022年01月10日 20:08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在长江流域的一些重要湿地,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发现,成群结队飞来的候鸟越来越多,碧波万顷,水鸟翩翩。进入冬季,大批候鸟就来到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越冬栖息。截至2021年底,这里已经监测到有超过20万只冬候鸟抵达洞庭湖区,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超过2020年同期水平,可以说是“鸟飞遮住半边天,鸟落占去半边湖”。我们现在再来看看这组图片,无序捕捞、乱采乱挖、随意排污,曾经这样的洞庭湖让候鸟数量随之直线下降。这两组图片说明了什么?又是什么让这里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

2021年12月19日,在湖南岳阳市东洞庭湖东古湖湿地保护区。

这只小天鹅名字叫月月,几个月前,它在迁徙途中磕碰受伤,当地村民和保护区工作人员一起对它进行了细心救护,还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月月。月月恢复健康后,工作人员在它身上安装了鸟类追踪器,放飞回大自然。

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张鸿说:“装了追踪装置以后,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鸟类研究的支撑,比如环洞庭湖的鸟类调查等。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鸟类在整个迁徙线路上,它的繁殖地、越冬地、停歇地以及那些重要迁徙通道在哪个地方,有利于我们形成联合保护的合力。”

这款鸟类追踪器借助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定位系统,可以每隔一小时发回一次反馈信息,包括鸟类飞行经纬度位置、海拔高度及气候温度等,帮助工作人员及时掌握放生鸟类的状况。

湖南岳阳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中下游,是我国乃至全球水鸟最重要的越冬地、停歇地之一。这里水草丰美、鱼虾丰富,每年都吸引大批候鸟来越冬栖息。

李云飞从事候鸟保护工作20多年了,他的足迹遍布保护区每一个角落,清点越冬候鸟种类和数目是他的日常工作之一。近几年,他明显感觉到来这里越冬栖息的候鸟越来越多了。

候鸟的种类和数量被视为湿地环境质量的主要标志之一。在2021年1月的调查中,相关部门一共监测到越冬水鸟53种28.8万多只,数量连续4年保持增长。这和近年来国家在长江流域大力整治污染,全面加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是密不可分的。

张鸿说:“洞庭湖鸟类数量增加,首先与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改善,特别是一些污染企业的退出、水质的提升等等是有很直接的关系的,尤其是禁捕退捕以后,鱼类增多了是非常明显,鱼类是鸟类重要的食物,这都有利于鸟类在洞庭湖栖息。”

良好的水质和生态环境是候鸟来栖息的基础。然而,由于多年来的无序利用和过度开发,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曾经一度不堪重负,生态环境恶化,永续发展面临极大挑战。湖南岳阳滨洞庭湖临长江,有着洞庭湖60%以上的水域面积和163公里的长江岸线,生态价值地位非常重要。但是这里曾经也因为采取粗放型发展模式,使得长江沿线遍布着大量的化工企业。虽然经济发展了,但沿江百姓却苦不堪言。

沿江居民连建侣说:“以前,那些企业全部在江堤两边,污水排到江里,江里面水都是臭的,家里的窗户都不敢开,人都不愿意上堤来了,更不要说野生动物了。”

保护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刻不容缓。2016年1月5日,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并为长江治理制定了长远战略和规划,提出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这一战略指引下,近年来,有关部门和沿江省市都积极采取措施,推动污染企业搬迁、航道治理、湿地修复等,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有序推进。

在湖南岳阳,当地也大力开展治砂、退养、截污、净水等行动,并逐步关停沿江化工企业,将部分改造后的企业引导搬迁到绿色产业园区。

湖南岳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向阳说:“首先调整产业布局,对新的化工企业沿江办厂一律‘零准入’,并将外围化工企业全部吸纳进产业园区;同时,引导企业绿色化改造,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实现节能减排增效。”

湖南岳阳市绿色化工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邱明强说:“每个企业都有水质在线自动检测仪,实时显示企业各项排污指标,一旦企业的排污指标超过园区的标准,系统会自动关停企业排污阀门。”

生态环境的污染,以及多年来的非法捕捞,也给长江流域的水生生物资源带来极大破坏,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一度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为了彻底恢复鱼类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根据中央部署,自2020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实施全面禁捕;自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

刘晓云是湖南岳阳洞庭湖的渔民,禁捕政策实施后,她和当地许多渔民一样,也面临着生活的变化和转型。

退捕渔民刘晓云说:“我们自己住在湖边,靠湖吃湖。现在湖里禁捕了,我们也不知道做什么好。”

这些以打鱼为生的渔民在禁捕政策实施后接下来该如何生活?在出台长江禁捕政策的过程中如何安置好退捕渔民,保障他们的生活,一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优先考虑的问题。为此,中央和地方财政都设置了专项资金,用于退捕渔民的安置保障工作。截至2021年12月底,中央与地方已落实退捕补偿补助资金总计261.77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130亿元,各地安排资金131.77亿元。同时,各地也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帮助退捕渔民实现转产就业,并通过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险、困难家庭政府兜底等政策,为退捕渔民的生活提供保障。

湖南岳阳市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徐波说:“我们主要通过开展专场招聘会,开发公益性岗位,开办免费的电商、家政、种养等技能培训班等措施,成功帮助全市有就业意愿的4191名退捕渔民全部实现转产就业;同时,安排专人负责,定人、定期进行跟踪回访,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确保退捕渔民们‘退得出、稳得住、能小康’。”

刘晓云所在的六门闸生态渔村有建档立卡退捕渔民108人,禁捕政策实施后,这里的专业渔民平均每户拿到了政府的补助资金24万元。很多退捕渔民利用这些资金,开始人工养殖生态有机鱼,并利用传统手艺做起了风干鱼的生意。

为了帮助渔民进一步拓宽销路,当地政府联系了电商销售专业团队,免费为退捕渔民提供直播技能培训,刘晓云第一个报了名。

2020年,六门闸风干鱼获得国家地理认证标志。如今,村里共有40多家专业加工户从事风干鱼加工,年销售额达3000吨以上,产值超2亿元。良好的生态环境,味美的风干制品每年都吸引近10万游客前来打卡。

经过各方努力,现在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已经初步显现。长江沿岸和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恢复,野生植物和鸟类鱼类品种持续增加。据统计,2021年监测到的洞庭湖水生生物种类较2018年增加了近30种,洞庭湖越冬水鸟超过28万只。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已经大大变了模样。

候鸟如期回归,是对生命延续的承诺。努力留下候鸟,则是人类对这一承诺的回应。现如今,长江流域的重要湖泊湿地的鸟类种类、数量都呈增长态势,长江水质进一步好转。鸟进人退、渔禁人退的背后是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有效实践。生态环境好了,让鸟类有了理想的栖息地;退捕渔民,靠着政策扶持,也靠着自身努力,新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们有理由期待,这样一幅水清岸绿、河畅景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作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22年01月10日 20:08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进入冬季,大批候鸟来到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越冬栖息,截至2021年底,这里已经监测到有超过20万只冬候鸟抵达洞庭湖区,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超过2020年同期水平。在曾经的一段时期,无序捕捞、乱采乱挖、随意排污让洞庭湖候鸟数量直线下降,近些年,洞庭湖的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 (《焦点访谈》 20220110 人鸟共生 蝶变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