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爱国情 奋斗者】高伯龙:奋斗40载成功研制激光陀螺
来源 : 央视网 2019-09-15 19:21 内容简介
[视频]【爱国情 奋斗者】高伯龙:奋斗40载成功研制激光陀螺
简介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9年09月15日 19:21
  • 视频简介
    【爱国情 奋斗者】,高伯龙:奋斗40载成功研制激光陀螺。
主要内容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我国激光陀螺技术领域的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伯龙,生前是国防科技大学原光电科学与工程科学学院教授,他带领团队奋斗40多年,攻克了世界级难题,成功研制出激光陀螺,并将科研成果转化成战斗力。这是继美、法、俄之后,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能够独立研制激光陀螺的国家。

这台小小的环形激光器,就是高伯龙院士和他的团队,经过几十年潜心攻关取得的科研成果。它可以不依赖外部信息,实现自主导航、制导、定位等功能,成为导弹、飞机、舰船等武器装备实施精准打击、快速反应的核心部件。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激光陀螺仪的原理样机,随后国际上许多科研机构纷纷开始了研制。

1971年,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的钱学森将激光陀螺的大致技术原理写在两张小纸片上,交给了国防科技大学的前身——长沙工学院,然而,要依据纸上描述造出实物,无异于让一个从未见过火箭的人去设计火箭,以高伯龙为骨干的课题组,就是依靠这两张纸片上的密码开始了激光陀螺的研制。

高伯龙是新中国建立初期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凭着深厚的理论功底、非凡的数学物理分析能力,在短短一年半时间里,就从理论上破译了钱学森“密码”。1978年,高伯龙率领课题组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代激光陀螺实验室原理样机。

当时国内顶尖镀膜机穿透率最高千分之一,而制造激光陀螺,起步就要万分之一。美国光在解决镀膜问题上就花了近30年的时间。为攻克镀膜技术这一难关,高伯龙把实验室当成第二个家,每天工作15个小时。在经历了无数次挫折与失败后,1994年11月8日,我国第一台激光陀螺工程化样机诞生。2013年,已85岁高龄的高伯龙依然每天坚持到办公室收集整理激光陀螺的最新资料,为科研团队提供理论支撑。如今,激光陀螺产品应用范围已覆盖陆、海、空、火箭军主要武器作战平台,有效提升了我军的快速反应能力、远程突防能力、精确打击能力,筑起了共和国坚不可摧的和平盾牌。

编辑:刘珊 责任编辑: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