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开讲啦》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执行主任李金惠:如何与垃圾共处(7月13日)

CCTV节目官网-CCTV-1 开讲啦 来源:央视网2019年07月12日 14:10 A-A+

最近,上海市“垃圾分类”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20197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开始执行,垃圾分类正成为一种新的时尚进入上海的大街小巷,也已逐步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推行实施,垃圾分类问题有望实现新的突破。那么,我们该如何科学合理地分类垃圾?垃圾与我们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联系?本期《开讲啦》邀请到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执行主任——李金惠,他将为大家讲述“我们该如何与垃圾和平共处”。

垃圾跟我们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垃圾分类?

 

李金惠研究固体废物近三十年,提及垃圾问题,他从海洋塑料说起,海洋塑料污染里边的80%以上是从陆地迁移过去的。在东太平洋地区有一个塑料岛,相当于三十九个我国台湾岛的面积,这充分说明了垃圾问题已然非常突出了。而李教授说这其实跟我们是密切相关的,比如说海洋里的鱼吃了海洋垃圾分解的微塑料,这种微塑料就会通过生物链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李教授认为,垃圾和人类的关系是伴生的,垃圾产生的过程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程。人类发展需要生产更多的产品、消耗更多的产品,那么必然会产生更多的废物,而现在我们的生活垃圾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因此垃圾分类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关系到资源的节约使用,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我们该如何与垃圾相处?

 

李金惠说,他不同意将垃圾称之为垃圾,因为垃圾其实也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进行垃圾分类的重要原因。他分享道,垃圾的回收与废弃其实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垃圾分类有助于提高垃圾的资源属性,从而实现垃圾资源化的循环。

李教授为了考察“垃圾”,曾去过全球三分之一的国家,在现场他分享了自己曾亲眼在瑞士看见过当地居民在垃圾桶前将一个个玻璃瓶分类的画面,给了他很大的触动。李教授说,垃圾分类的核心是思想观念的转变,是让我们从垃圾制造者转变为垃圾管理者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减少我们的垃圾量,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一起为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垃圾分类究竟难在哪?“猪分类法”有科学依据吗?

节目开始前,主持人和现场观众都做了一个垃圾分类的测试,超过半数的观众没能及格,主持人小撒也仅仅刚刚过了及格线。由此看来,在全国开展垃圾分类之际,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来自上海的青年代表就分享了自己和身边人的“垃圾分类初体验”:为了把垃圾分类变得更通俗易懂,大家甚至发明了“猪分类法”,那么“猪分类法”真的有据可循吗?李教授会如何看待垃圾分类给民众带来的麻烦?他又会如何支招提高垃圾分类的效率?无废时代,在未来又真的会实现吗?本周六晚《开讲啦》为你一一解答!

713日(周六)22:30

CCTV-1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