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让“流传”走向“流行” 《经典咏流传》第二季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圆满举行

CCTV节目官网-CCTV-1 经典咏流传第二季 来源:央视网2019年05月20日 15:18 A-A+

 

专家热议经典“破圈之道”

以专业性、创造力打造时代文化的营养品和耐用品

《经典咏流传》里的许多诗词在没有被改编成歌曲之前,很多人都觉得它们很陌生、很遥远,但这些诗词一旦插上音乐的翅膀,瞬间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有的歌曲甚至在网上拥有上千万的点击率和传播量。这些成功的节目实践,对于如何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提供了积极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111

图: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人民日报社文艺部主任袁新文 、经典传唱人萨顶顶(从左至右) 

人民日报社文艺部主任袁新文表示,经典应该有很强的穿透力,不光穿透岁月,还要穿透国界,这就要求在创作中兼具当代的眼光和世界的视野,这需要勇气,还需要才气。节目中,美国小朋友传唱中国古诗词,以及海外华人华侨表达对经典艺术的浓厚兴趣,这都说明了经典的穿透力。在破解传承经典的难题上,《经典咏流传》给了文艺创作很多启示。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认为,《经典咏流传》所做的,就是把曾经的流传想办法再让它流传,这个难度很大,因为时代变了、语境变了、文化变了、里面的价值观可能也变了。节目要把传统经典转变成为今天的年轻人接受的话语表达,就不光是传承,更多是在创新,用虔诚的心和非凡的想象力做了全新的包装。

111

图:研讨会主持人康震与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陆先高、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院长兼艺术学部副学部长关玲、经典传唱人赵照(从左至右)

在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院长兼艺术学部副学部长关玲看来,“《经典咏流传》的功绩,在于它把集体的文学记忆进行了全新的视听打造,让大众产生共鸣,不管历史距离我们多么遥远,思想和情感都能走得很近、贴在一起。”

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陆先高站在一个传媒人的角度,对《经典咏流传》产品形态、传播方式的创新表达了欣赏和肯定。他认为,传统经典会让人觉得遥远,虽然“远”也是一种美,但是在节目传承经典的过程当中,给了大众一种置身其中的参与感,这样就把大家从一个远远欣赏的位置拉到了一个很近的角度,因此能够深入人心。

111

图:研讨会主持人康震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央视市场研究执行董事总经理、CTR 媒体融合研究院执行院长徐立军、经典传唱人曹轩宾(从左至右)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持续关注《经典咏流传》,第二季最打动她的是气势磅礴的《黄河大合唱》,以及林志炫的《长相思》和李宇春的《人间四月天》。她点赞节目给予了创作者极大的尊重和空间,让传唱人在吃透经典的基础上,将音乐和诗词达成了灵魂上的默契、感知与沟通,既挖掘了原有精神,又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使得观众对经典有了更深的认知,还和当下产生了关联和对话,做到了悦耳、悦目、悦心,彰显出积极的、专业的艺术精神。她期待节目未来可以进一步迈出国门,走出亚洲、走向世界,面对不同肤色、语言、文化的受众,做好对经典“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解读。

央视市场研究执行董事总经理、CTR媒体融合研究院执行院长徐立军点评道,“经典的魅力来自于它蕴涵着人类的情感主题和文化基因,它是经得起时间和空间打磨的。《经典咏流传》之所以这么火热,就是因为抓住了‘经典’进行节目创新,它不是消遣品和快消品,而是可以为受众提供更多意义和价值的耐用品、营养品。”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