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开讲啦》作曲家叶小纲:用音乐书写“中国故事”(4月20日)

CCTV节目官网-CCTV-1 开讲啦 来源:央视网2019年04月19日 12:06 A-A+

“今天的话题一定和音乐有关,因为讲台上有一架钢琴。”节目开场,主持人撒贝宁重点和观众介绍了今天的“不一样”。这架钢琴为谁而准备?他是一位作曲家,他创作的《半生缘》获金像奖最佳电影配乐提名,《刮痧》《太行山上》《开罗宣言》拿下金鸡奖最佳音乐奖,还创作了《玉观音》、《惊涛骇浪》等众人耳熟能详的作品。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郎朗弹奏的那首惊艳世界的《星光》,也是他的作品。他是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纲。他的作品包含了交响乐、舞台音乐和影视配乐等多种体裁。今天,讲台上的这架钢琴,会因为叶小纲的的到来,弹奏出怎样的旋律和音乐故事?

 

不当钢琴家,当作曲家

叶小纲4岁就开始弹钢琴,最辛苦时每天练8个小时,练得邻居不厌其烦。1977年,中央音乐学院到上海招生,没招钢琴系只有作曲系。叶小纲母亲说,学钢琴,你一辈子弹别人的东西;学作曲,要是学好了人家就弹你的东西。因为这句话,叶小纲改考作曲系。

1977年,叶小纲参加高考,创作考试曲目《风景画》。他没学过和声,但是他本能地加入了这个“不正常的和旋音乐”。为什么会弹出这样的声音?叶小纲说,因为它表达了当时的一种略微伤感的一种心情。

叶小纲曾做过7年钳工,他把之前对生活的理解,零下几度在河里挖河泥,在工厂艰难地练锉刀,以及到了23岁仍没踏入音乐大门的那种伤感情绪都放进作品。凭借这首曲子,叶小纲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时隔40多年,叶小纲在《开讲啦》的讲台上再次弹起这首《风景画》,不知他的心中会有怎样的感慨?

音乐创作,最需要打破思想框架

从写《地平线》开始,叶小纲就写了很多西藏题材的音乐作品。2002年,47岁的叶小纲创作了交响乐《西藏之光》。他认为,人到中年时,要建立一种重新理解世界的框架,要打破一切清规戒律。把辽阔的土地、天空、山河都先放在后面,而是把真挚的亲情放在了最前面。也因此,他的《西藏之光》多了一份与众不同的温暖。他说艺术创作,最需要打破思想框架。每一个作品,怎么样在同样的题材里发现不同的审美的地方,和你所激动的地方是不一样的,每个作品是不一样的。他走过很多地方,到现在为止仍不停地买书,搜集唱片。为什么?因为里面有无限美好的东西在吸引着他。

音乐审美力,是可以培养的

作为以写交响乐闻名的作曲家,难免会被问到,普通人可以听交响乐吗?交响乐或者是古典音乐该怎么去欣赏它?

叶小纲认为,首先,不要有包袱。没有人在出生时就脑子里装满了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是可以慢慢培养的!

如何培养呢?耳濡目染很重要。他建议:把音乐随时开在那儿,慢慢熏陶。音乐是个宇宙,它是用数学一样的严密的逻辑构成的,所以你可能一下子感受不到。但是我相信,你一遍一遍听,你平时做饭的时候,拖地的时候,把音乐打开当背景,从贝多芬、莫扎特到肖邦,慢慢地音乐就进入到你的心里去了。越来越往前走,也许慢慢就改变了你对音乐的理解。

青年代表中有一位是笛子爱好者,他收藏了国内外各种笛子:有九千年历史的贾湖骨笛,有爱尔兰哨笛、南美盖那笛、秘鲁笛、印第安笛,还有中国的南箫、竹笛。原以为当钢琴遇上竹笛,难有奇妙的音乐反应。可在叶小纲眼里,真的没有什么不可以。他想起了那首有名的笛子独奏曲《扬鞭催马运粮忙》,现场即兴弹起钢琴,而青年代表也跟着吹起了竹笛。一场欢快的钢琴笛子协奏曲在《开讲啦》舞台上吹响,这是一种怎样美妙的体验?

审美力可能是人生一个很重要的能力,是随着你的生活经验的积累,随着你的人生感悟的积累,慢慢去体会的东西。相信有一天,你感受到了艺术、音乐带给你的美的那一瞬间,从此以后这种感觉你就不会再忘掉了。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本周六晚《开讲啦》!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