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17 《致富经》

[致富经]我们在非洲种水稻 20190408

来源:央视网2019年04月08日 23:07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尼日利亚官员(尼日利亚国家种子委员会的总局长——菲利普·奥乔):尼日利亚的农民很喜欢这家中国公司培育的水稻新品种,这个新品种稻米产量很高。尼日利亚的水稻生产水平在不断提高,这要感谢有先进水稻技术的公司,尤其是这家中国公司。

[致富经]我们在非洲种水稻 20190408

王学民(企业员工):第一步已经成功了。第二步我们农场附近的农民,我们就是带着他们一起干,然后远处的农民,像我们基地,我们就是种给他们看,通过我们品种、机械化和技术的推广。尼日利亚完全有可能变成非洲的一个大粮仓。

2007年,这家中国企业从农场附近招收了大量工人。可沟通成了很大的难题。一天,正在手把手教工人们插秧的王学民突然着了急。

王学民(企业员工):乱七八糟,距离又大,方法又不正确,他们有的这样插下去,每一棵你叫他插单株他给你插两株在里面

尼日利亚人性格热情开朗,个个都是乐天派,不管活干成啥样,下班都高高兴兴回家了。

李太龙(企业员工):中国人是勤劳,考虑越多,忧虑也相对来了。有孩子的话,你还得攒点钱给他找媳妇。他们无忧无虑,歌曲一放,就开始扭起来了,很欢乐。

尼日利亚人盖房子,每家院里都有棵芒果树,当地的芒果树一年四季能结果,靠这棵芒果树全家人就能生存。而在野外,能结果的树随处可见。

王学民(企业员工):我们这个州里面,都分布着很多这样的猴面包树。果子当地人很爱吃。

饿了找点野果就能充饥,所以尼日利亚人,没有花大力气种地的习惯。水稻种植技术也一直没有提高。

王学民(企业员工):正是因为有吃的饿不死,但是生活质量又提不高,所以这边人要生活质量好,还是要沉下心来,把农业搞好。

了解了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和状况后,王学民和同事们也沉下心来。当地人爱唱爱跳,王学民和同事们经常教他们唱中国歌。

王学民(企业员工):小城故事多。

工人(当地员工):小城故事多。

王学民(企业员工):充满喜和乐。

工人(当地员工):若是你到小城来。

王学民(企业员工):相互之间没有隔阂。当他们是兄弟姐妹一样。慢慢他们就学会,按照我们中国的标准来插秧,水稻种植技术也提高了一大截。我是大专家,他们是小专家。

调动起当地工人的积极性后,中国企业的员工们又找来一些简单实用的东西,比如用一根小小的绳子,就能帮当地工人把水稻种整齐。

[致富经]我们在非洲种水稻 20190408

在和当地村民的真诚沟通下,村民们改变了粗放的耕作方式,学会了操作机械,成为了技术能手,有的人还走上了农场的管理岗位。

农场除了招收80多名当地固定员工,还每年向附近的村庄提供2000多个就业岗位。当地传统是工资每日结算。这家中国农业企业在13年里,每天都会准时发工资,从没有对当地员工失信过。尼日利亚的货币是奈拉,1元人民币相当于50奈拉左右。进入农场工作后,当地员工人均年收入从原来的2400元左右,提升到4800元左右。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家也种上了水稻,收入也大大提高。

为把农场的水稻种植经验推广到尼日利亚全国,这家中国农业企业在尼日利亚的朋友圈也不断扩大。

汪筠(中地海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除了跟当地的农民沟通之外,我们还必须跟当地的一些酋长,还有当地的一些政府机构,还有所在州政府的一些官员,跟他们都得沟通到位。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9年04月08日 23:07

视频简介:这里是非洲尼日利亚,这里的人热情淳朴。可他们有一个生活难题,就是吃大米。一家中国农业企业,13年前来尼日利亚解决这个难题。他们平蚁窝,抓蚁后,和当地人成为好朋友。他们种出100多万吨稻米,让80多万尼日利亚人吃上大米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