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科技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者 王选

CCTV节目官网-CCTV-10 新中国工业档案文献展 来源:央视网2019年01月28日 15:11 A-A+

1

1937年,王选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回顾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这门新兴学科,王选曾经说过:“越是新的领域,留给人们的创造空间就越大,那时候我就感觉计算机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将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1958年,全国正掀起研制计算机的热潮,王选毕业后留校在无线电系当了助教,并参加了我国第一台红旗计算机的研制。1974年,电子部等五个单位发起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被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748工程”。当时国内已有五家院校和科研单位申报承担汉字精密照排系统。攻克汉字处理难关正是他多年来的夙愿,王选当即决定参加这场竞争。

超过3000字的汉字常用字,多种字体、字号,印刷用汉字头数达100万以上……传统的铅字印刷的铸字、拣字、拼版三个工序,人力成本高、能耗大、效率低。而上世纪80年代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成功,让印刷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时代。

1

传统的报纸图书用铅字印刷,先用火熔化金属铅,而后铸成铅字,再进行排版、印刷。在西方国家已经开始发展电脑排版时,汉字由于庞大的字数、复杂的字形面临难关。比如说,一个一号字要由八万多个点组成,因此全部汉字字模的数字化存贮量是惊人的。

1975年,王选提出中国要抢先完成淘汰铅字的历史变革,引领印刷技术的进步。

但当时科研条件十分简陋:国产计算机内存是磁心存储器,最大容量为64KB;没有硬盘,只有一个512KB的磁鼓和一条磁带。

1

1976年夏,王选决定跳过第二、三代照排机,直接研制当时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

为了研究第四代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他查阅了100多篇国外科技文献,有许多杂志他常常是第一个借阅者。那时候,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资料不全,王选就挤公共汽车到中国科技情报所查外文资料。“那里的资料较全、较新。我每周去三四次,一次半天。由于没有经费来源,车费不能报销,我只好尽量节约。从北大到情报所车费是二角五分,但少坐一站就可以省五分钱,我就提前一站下车,步行走到情报所。复印资料也很谨慎,字数不多的就手抄,好节省复印费。”

1

1981年,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原理性样机通过鉴定;1985年,这项发明被列为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1987年5月22日,《经济日报》出版了世界上第一张完全采用计算机屏幕组版、整版激光输出的中文报纸,率先甩开了古老、落后的铅字作业。

1

此后,王选一直不断革新技术,90年代,他决定跨过报纸传真机,开发用页面描述语言传送报纸版面的创新技术,实现了报纸的远程传版,到1992年底,人民日报社已通过卫星向全国22个城市传送版面;他还带领团队完成了电子分色机的改革,实现彩色出版的技术跨越……中国传统印刷业一次次革新。

 







860010-111908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