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京城胡同饭馆 尝到了改革开放的味道

CCTV节目官网-CCTV-10 四十年四十个第一 来源:央视网2018年12月12日 21:41 A-A+

 

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12月12日—31日

纪录片《四十年四十个第一》,

CCTV-10每晚21:45两集连播。

“你说现在下馆子吃顿饭得多少钱?”

“咱两个人怎么也得一百多吧!”

“那三十八年前呢?”

“肯定比现在便宜!”

“有多便宜呢?”

……

“砂锅白菜豆腐一毛九,炒肉丝五毛六,两个人花一块钱就能吃上一顿!”

“哇,是单位食堂吧?”

“不,是改革开放后国内第一家个体饭店——悦宾饭店!”

“这家馆子现在还开着吗?”

“开着呢!而且本色不变,味道依然……”

现在的悦宾饭店

现在的悦宾饭店

今天的北京有三万多家私营餐厅。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对外营业的国营饭店菜单上的肉菜基本都是两块多。

普通老百姓能下馆子吃饭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大多数人一个月工资五十多块钱,逢年过节才舍得去饭馆吃一顿。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正值上山下乡结束,大约一千四百万知青返城,一时间,大量待业青年亟待政府安排就业,国家开始大力鼓励个体经济发展。

当时,北京的郭培基家有五个孩子,老伴刘桂仙是临时工,一家七口全指望着他一个月三十多块钱的工资过活,为了谋求出路,刘桂仙和待业的两个儿子打起了开饭店的主意。

有两道难关如同两座大山横在了老郭夫妇面前。

第一关:执照关。

1980年,北京市规定个体经营范围仅限于裁缝、黑白铁加工等服务业和手工业,对于个人能否经营饭店还没有明确规定。

 时任北京东城区工商局副局长的靳云平在充分考察刘桂仙家情况后,迈出了试探性的一步。

一张手写的只有四个月有效期的临时执照,开启了改革开放后国内个体饭店从无到有的篇章。

第二关:粮油关。

 在那个米面粮油都需要凭票购买的计划经济年代里,即使当时有了执照,开饭店用的粮油依然是个天文数字。

靳云平又帮忙找到了东城区粮油局,协调粮油问题。

终于,万事俱备。

四张旧桌子,十五把椅子,老郭夫妇花了半个多月时间,东拼西凑,把自家三十多平的小屋改造成前面开店后面住人的“悦宾饭店”。

1980年9月30日一早,刘桂仙拿着家中仅剩下的36块钱,买了四只鸭子做菜。改革开放后国内第一家个体饭店——“悦宾饭店”开业了!

  

 因为饭菜味道好,价格实惠,来吃饭的人排到了胡同口!老郭夫妇一天接待了将近八十人,收入将近50块钱。

在当年,50块钱可是北京职工平均月工资。

在开业的三天后,七十多家外媒就将这个小饭店传播到了全世界,许多外国人也迫不及待地来体验。

 1982年,郭培基夫妇拿到了新的工商营业执照,执照上没有了“临时”两个字。悦宾饭店成为那一年北京市第1136家个体户。

三十多年风霜雨雪,胡同外的世界日新月异,开放的大门,让国人体验到了来自全世界的美味。

 如今,悦宾饭店不仅是郭培基一家人的记忆,更是一个时代的共同回忆!

(作者:胡悦)

1978年至2018年,

我们经历了无数个“第一”,

四十年,哪一个瞬间让你终生难忘?

让我们来一场时光之旅,

回味那些改变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860010-111909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