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推进城乡融合,这四件事一定要做好!

CCTV节目官网-CCTV-2 中国经济大讲堂 来源:央视网2018年10月30日 11:04 A-A+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8.6%。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民工在为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还享受不到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如何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我们亟须做好的四件事是什么?《中国经济大讲堂》邀请知名经济学家、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为您全面解析。

嘉宾简介

郑新立,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他长期从事宏观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研究,曾参加中央一系列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在计划和投资体制改革、宏观经济调控、中长期发展政策等领域具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

郑新立在《中国经济大讲堂》演讲时强调,推动城乡融合,必须抓紧做好四件事。

加快农业现代化

第一件事就是农业现代化。我们现在农业经营规模太小了,一个劳动力只能种八亩半地。我给大家提供一个数据,美国的耕地面积比我们多,农村人口只占整个人口的1%,也就是只有三百多万人。平均一个家庭农场经营的规模是八千亩,我们是八亩,人家是八千亩,是我们的一千倍,我们的国际竞争力怎么能够赶上人家?所以,搞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跟大家举一个例子,养殖业,中国人爱吃猪肉,生猪的产量和猪肉消费量全世界第一,有人讲中国人会养猪,我说不会养猪。美国有两个养猪公司,一个饲养公司一年的出栏量是三千多万头,还有一个公司一年出栏量是两千多万头,两个公司养猪供美国人吃都吃不完,还大量出口。我们中国家家户户养了十头、二十头猪,很分散,劳动生产率很低,关键是猪粪没有很好地处理,把农村的水都给污染了。所以,现在要把农业现代化、种植业的现代化、畜牧养殖业的现代化提到日程上来,通过资本的支持、技术的支持,尽快地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建立一个社会化的大农业,提高我们竞争力,通过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来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成为一个体面的职业。

新农村建设

第二个事是搞新农村建设。现在农村宅基地上的房子大量闲置,通过村庄的整治和宅基地整理可以节约大量土地。这件事只能集体来搞,这样可以拉动建材工业的发展,拉动大量的投资。节约的土地可以拿来入股,给公司搞旅游,搞特色小镇,发展一些第三产业。

农民工市民化

第三件事就是农民工的市民化。中国农民工2亿8千万,留守儿童是6000万,留守妇女4300万,留守老人4000万,加在一起超过4亿人处在全家分离状态。这四亿人他们的中国梦是什么呢?我想就是全家团圆梦,我们应该帮他们圆这个梦。只要在城市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的,就应该把他们的住房列入城市社会保障房的覆盖范围之内,帮助他们把户籍给解决了。重庆市对进城落户的农民每人送给一笔安家费,五件“新衣服”。一笔安家费,就是你把农村宅基地卖了,房子也不要了,这可以拿到个几十万,给你进城的安家费。另外送给五件“新衣服”是什么呢?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子女入学入托的政策、社会保障房的政策、城镇人享受的公共服务。重庆由于这么做了,就激活了农村的资源、激发了经济增长的动能。前两年重庆市经济增长速度全国第一,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城乡融合发展,所以农民工的市民化要加快解决。

特色小镇建设

第四件事就是特色小镇的发展。特色小镇是在四平方公里左右的地方,鼓励在城市郊区一小时生活圈的范围内引导城市的企业、学校、医院、科研单位到周边地区去,跟小镇上的资源结合起来,制定一个规划,把上下游的产业链都集中在这里来。浙江人一共建了78个特色小镇,最典型就是绍兴市诸暨县的大唐镇,它是袜子小镇,一年袜子的生产量达到70多亿双,可以供全世界人每人供应两双,所以它的竞争力非常强。现在有基金小镇、纽扣小镇、梦想小镇、创业小镇、互联网小镇,如果我们能够像浙江这样发展这种产城融合的特色小镇,那么我们就能够改变我们城市布局,可以拉动了我们巨大的需求。德国城市化已经很成熟了,城市化率达到92%,但是德国人现在70%是住在小城镇里面,它依托一个企业就可以办一个小城镇。我到德国去,大众公司是单独一个小镇,奔驰公司是单独一个小镇。在一个小镇上就几万人,就在这个企业里面上班,可以步行上下班,既没有噪音困扰,也没有交通拥堵。我们中国将来也要往这个方向发展,发展一批特色小镇。

郑新立指出,把这四件事干好了,我们就能够改变经济下行的局面,可以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的新动能。







860010-11140564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