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纪录片《粤港澳大湾区》今日启动 专家学者畅谈大湾区创新之路

CCTV专区 CCTV-9纪录频道 来源:央视网2018年08月29日 10:03 A-A+

今天上午,纪录片《粤港澳大湾区》启动仪式暨项目策划会在北京举行。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傅华,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张宁,广东广播电视台台长蔡伏青,共同启动该项目。

纪录片《粤港澳大湾区》启动仪式

(纪录片《粤港澳大湾区》启动仪式)

会上,主持人李梓萌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课题组组长陈宣庆,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课题组审评专家陈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副部长、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课题组成员李金波以及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课题组审评专家张燕生等九位专家就“国家战略层面的大湾区建设”、“全球视野下的大湾区建设”以及“创新思路下的大湾区建设”等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主持人与九位专家就多方面问题进行交流)

(主持人与九位专家就多方面问题进行交流)

“粤港澳大湾区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课题组审评专家 陈耀: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课题组审评专家 陈耀)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课题组审评专家 陈耀)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我们又面临着新的复杂的国际环境——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而我们要维护经济全球化。所以搞粤港澳大湾区,实际上是进一步扩大和引领新一轮的开放,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它发挥着一个重要的引擎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是推动我们‘一国两制’政策发展的新实践。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内的合作,既不同于欧盟一些主权国家的合作,也不同于其他世界湾区的合作模式,它是在‘一国两制’政策下推动的港澳跟内地的紧密合作模式。这个模式需要探索,要让它能够进一步地使港澳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

“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平台”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课题组组长 陈宣庆: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课题组组长  陈宣庆)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课题组组长 陈宣庆)

“粤港澳大湾区的特点就是有很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从深圳来讲比较典型,深圳三个90%,创新机构有90%来自企业,创新成果有90%来自企业,研发投入有90%来自企业。创新活力相当强,加上广州,加上港澳其他一些地区,综合起来有很强的创新能力,有条件打造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平台。”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正好是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交汇地带,对内可以辐射带动中南、西南地区发展,对接长江经济带;对外可以面向南亚、东南亚、欧美广大市场,有条件打造成为‘一带一路’的融汇交通重要的战略枢纽,推动‘一带一路’向纵深发展。”

“‘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的优势将被激活”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 陈广汉: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 陈广汉)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 陈广汉)

“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有三个。第一,体制机制的优势。‘一国两制’具有体制互补性,香港国际金融贸易中心以及澳门国际旅游休闲中心,与国际商业网络接轨;珠三角是世界制造业基地,在国内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二者相结合,能很好地为国家现代化服务。第二,产业优势。珠三角的经济发展是外向型经济发展,香港现代服务更加国际化,加上现在创新驱动,特别是十八大之后,珠三角整个产业转型升级还是很厉害。第三,区位优势。粤港澳大湾区毗邻东南亚,面向太平洋,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区域。海外包括东南亚地区有广大的华人华侨,香港就是一个商业网络,在这个方面能够更好地发挥国际化的对外开放的优势。”

“引国际资本市场之活水,灌‘一带一路’之良田”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副部长、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课题组成员 李金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副部长、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课题组成员  李金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副部长、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课题组成员 李金波)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区,在新的时代至少还可以有两方面的贡献。第一,可以作为‘一带一路’的一个金融枢纽,特别是发挥港澳自由港,尤其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作用。比如说可以在港澳推出以人民币计价、面向“一带一路”的一个证券交易平台,为‘一带一路’的企业和项目提供融资、再融资、IPO、债券等等这些融资的服务。第二,可以在民心沟通方面有新的作为。在传统医学方面,粤港澳大湾区汇聚了一大批中医中药资源,可以把我们传统中医药文化传播到‘一带一路’国家,造福当地老百姓。在现代生命科技方面,以深圳国家基因库和相关龙头企业为代表,我们的基因科技行业在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我们国家基因库2016年投入以来,已经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基因库。国家基因库和有关龙头企业正在策划推动发起‘一带一路’生命科技促进联盟,以这个联盟为依托,提升人民的健康福祉,真正建设命运共同体。”

“通过创新驱动,推动粤港澳三地产业转型升级”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袁俊: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袁俊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袁俊)

“粤港澳大湾区有重要的战略目标,就是要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我们跟旧金山湾区的规模来对标,我们有自己的优势,当然也有自己的不足,因为硅谷是全球以半导体为基础的信息产业的高地和策源地,所有的高端产品都是控制在硅谷的。但是粤港澳大湾区在制造业方面也有很强的优势,从经济转型升级以来,科技创新成为大湾区的一个产业升级的主流,通过创新驱动,推动三地的产业转型升级。

“在全球化视野下讲好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国故事”

——广东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纪录片《粤港澳大湾区》总导演 施燕峰:

(广东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纪录片《粤港澳大湾区》总导演 施燕峰)

(广东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纪录片《粤港澳大湾区》总导演 施燕峰)

“我们导演组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怎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我想这部纪录片的重点还是要讲发生在大湾区的中国故事,导演组都在搜集这方面的故事。比如说大湾区既有腾讯、华为这样的知名大企业,也有一些还在创新路上的小企业,它们的故事非常鲜活生动,能够讲给海内外观众,让他们了解发展中的中国。”

“在研发投入强度指标方面,广东已经超过欧洲15国”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课题组审评专家 张燕生: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课题组审评专家 张燕生)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课题组审评专家 张燕生)

“首先我们用一个指标看,也就是用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的比重(研发投入强度)这样一个指标看,2016年,广东的研发投入强度是2.56,欧洲15个国家的研发投入强度是2.18,广东已经超过欧盟。广东沿这个势头走十年会有什么变化,也就是说广东用两万亿人民币来砸科技创新,能不能够砸出一个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世界一流的现代直接融资的中心,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型的龙头企业,和世界一流的公共技术创新的支撑体系。我们需要的是时间,时间会改变我们的存量,而且我们的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会改变我们的质量。”

“我们可以看到在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中,香港、深圳名列前茅,而且2018年广东的五百强前21位的规模都超过了一千亿人民币,其中有9个制造企业、10个服务型企业、2个综合类企业,它们的区域分布有9个在深圳、7个在广州、2个在佛山、1个在惠州、1个在珠海。在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形成了现代制造对标东京湾区,现代金融对标纽约湾区,现代创新对标旧金山湾区,而且在内部已经开始形成了差异化分工。”

“我们自带创新DNA”

——广东省社科院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副秘书长 邓江年:

(广东省社科院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副秘书长 邓江年)

(广东省社科院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副秘书长 邓江年)

“创新是一种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不断试错的过程,我们要打造好的创新机制就必须降低试错成本。第一,降低试错的直接成本。一般来说我们的科技成果只有10%能转换成产品,产品里面一般只有10%能转化为商品,剩下的90%怎么办?需要我们用规模化、用速度把那90%覆盖掉。粤港澳大湾区恰恰在这个方面是有比较好的优势,产业覆盖率非常高。第二,降低试错的间接成本。一方面,世界几大湾区都是创新中心,包容性较强;而广东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具有创新的DNA。另一方面,我们大湾区11个城市是互为因果、互相促进、自成生态的一个体系,这跟其他几个湾区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说硅谷,硅谷来构建这种创新生态,它是在全球化范围内构建的,而粤港澳大湾区在一个地理临界的情况下已经构建了这个生态。对‘一国两制’,我们有巨大的信心。”

“粤港澳大湾区在金融领域可媲美纽约湾区,在制造业领域可媲美东京湾区,在基础设施方面甚至超越了旧金山湾区”

——广东省商务厅副厅长 陈越华:

(广东省商务厅副厅长 陈越华)

(广东省商务厅副厅长 陈越华)

“硅谷的发展是‘高校+科研机构’,纽约湾区的优势是金融,这两个优势我们也有。我们的制造业更不用说了,我们是世界的制造工厂。还有我们的消费,也是超越了硅谷。我们跟硅谷的朋友沟通,他说基础设施硅谷根本没办法跟粤港澳大湾区相比。很多外国首脑来中国访问,常去两个地方,一个是西安,一个是深圳;一个看的是中国的历史,一个看的是中国的未来。”

“现在在创新型人才,在研发创新,在引领世界创新制度方面我们还有很大差距。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体制创新,就是要通过大湾区的建设,从政策的开放到制度的开放,从外向型经济发展到开放型经济,从一个区域的治理到实现大国担当的大国治理。”







860010-1118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