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开讲啦》中国文字学会会长、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黄德宽:汉字里的中国文化(7月14日)

CCTV节目官网-CCTV-1 开讲啦 来源:央视网2018年07月13日 14:27 A-A+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最精炼的物化形态,更是民族文化的根和中华民族一切文化的载体。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说过,“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714日晚十点半档,《开讲啦》 “触摸古今、传承文明”系列节目第三期,我们邀请到了中国文字学会会长、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黄德宽。几乎每一个汉字,他都能讲述出一个优美的故事。身为古文字学家,他将通过汉字的解析与时代勾连的方式,为青年人讲述汉字在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回到当下,在揭开古文字神秘面纱的同时也为大家进一步解释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破译一个甲骨文,奖励十万元?

破译一个甲骨文十万元?这是件真事儿。那我们迄今为止发现了多少甲骨文,又破译了多少呢?黄教授在节目中提到,我们目前发现的甲骨文单字不到四千,而真正认识的还不到一半,还有两千多个不认识。这也就意味着还有近两亿多的奖金等待着大家。但真有那么容易得到奖金吗?有学者曾把一个甲骨文单字的破译比喻为一颗超新星的发现,可见其难度之大。那么,古文字学家又是怎么破译甲骨文的呢?在演讲前,黄教授就为大家解析了几个有趣的甲骨文。他说“我们有一个误解,以为早期的文字都是象形的。但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其实古文字的破译更是要放在语句当中进行分析和考证。” 

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典文字体系

西亚的楔形文字和北非尼罗河的古埃及文字其实都是象形文字,但随着文明的消逝,这些古文字也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只有汉字是唯一沿用至今的古老文字。不但如此,全世界没有哪一个民族,有用汉字记录的文献这么多。这是怎么做到的呢?黄教授在演讲中提到了中国文字的发展过程。甲骨文是记录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而随着时间推进,慢慢我们将文字记录在青铜器和竹简上,成语“学富五车”的由来,就是因为古时用牛车拉竹简,才用“五车”来说明学问高。直到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我们才有了现在记录文字的方式。因为我们的文明从来没有断裂,也让我们的文字沿用至今。可见我们悠久的中华文明与文字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除此之外,我们的文字还有哪些贡献呢?早在先秦,就有“诗书之礼皆雅言”一说,“雅言”就是指我们的普通话。我们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字不但使我们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更起到了中华文明横向传播的作用,帮助了我们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拼音可能代替汉字吗?

拼音是我们学习汉字前的必经之路,但拼音如此方便为什么不能替代汉字呢?一位来自美国的青年代表带来了他遇到的问题。原来在我们汉字的发展过程中,曾经真的出现过汉字改革运动,我们曾真想用拼音替代汉字。黄教授说“曾经有一位搞文字改革搞了一辈子的先生,一直坚持用拼音写日记,但到老了之后自己都不知道写的是什么了。”更重要的原因是,如果我们用拼音替代汉字,谁来读古书?谁来辨识甲骨文呢?文化将随着文字一起消逝。

为了书写效率的提高,汉字由繁至简。将来,汉字还有可能再次简化吗?黄教授谈到,我们信息时代的到来,汉字基本定型,不会再有大的变化。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繁体字呢?一些网络新字的出现我们该接受吗?汉字之美又该怎样理解?文化传承和汉字的发展又有哪些有趣的勾连呢?

 

更多精彩

714日晚十点半档,锁定CCTV-1《开讲啦》

 







860010-11190652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