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 20171114 “刷遍全球”背后的神秘力量

来源:央视网2017年11月14日 22:46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花甲老人玩转“黑科技”!现在,“刷脸”就能领取养老金!

2015年春节,微信和支付宝上演了一场“红包大战”,让很多人第一次认识到了“移动支付”。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的普及发展,“抢红包”只是个开始,移动支付为生活带来的便利还远远不止这些。

目前,中国已被公认为是全球第一大移动支付市场。这些年,移动支付到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

看病、下馆子、叫外卖、甚至去个路边摊 一部手机付费全搞定

胡旭娜,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行政人员,即将迎来她的第二个孩子。10月31日上午,胡旭娜计划去医院产检,但记者却吃惊地发现,她不慌不忙地送5岁的大儿子去幼儿园后,又在家里鼓捣起手机来。原来,就诊医院已经取消了门诊挂号,早在7天前,胡旭娜便在第三方平台支付宝上面预约了今天的产检号。

胡旭娜告诉记者,几年前怀一胎时,人多排队是产检中最让她头痛的问题。但现在,就在同样的医院,她却再也不用为排队发愁。

广州市民 胡旭娜:以前你去到哪里要先去排队,排完队以后你还不知道你挂到几点钟的号。现在节省很多时间。

眼看时间差不多了,胡旭娜拿出手机叫了一辆车。

胡旭娜:你看我出去就直接带着手机,带个小包我就走了。

便利的生活方式,让怀有身孕的胡旭娜轻便出行。来到医院自动报道,等待就诊,整个过程不超过30分钟,胡旭娜便进入诊室就诊了。不一会儿,她从诊室出来,记者见她没有缴费,就要离开。

胡旭娜:不用了 它已经直接推给我了,它今天晚上会帮我扣了。

“取消门诊挂号”“先看病,后缴费”的服务,是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在2014年推出的。中心副主任张志尧告诉记者,项目推出后大大缩短了就诊者在医院就诊时间、提高了就医效率。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副主任副院长 张志尧:最大的改变就是人流量,我们以前的现场,像我们去游乐场,都是排队的,现在基本上是看不到队伍的,以前就诊者整个在医院待的过程,平均下来要两三个小时,通过我们现在各种流程的缩减,可以把它缩到一个多小时,就是说减少一个多小时。

看病、下馆子、叫外卖、菜市场、加油站、甚至路边摊,在中国,整天不需要付任何现金的生活已经成为现实。

赖其爱,在杭州开出租已经八年了。如今,经他手接送的乘客,80%以上都使用移动支付,对于赖其爱来说,这也是件皆大欢喜的好事。

过去,赖其爱要准备一大包现金,以便找零,现在只用准备四五百元,放在方向盘下最显眼的位置。一周下来,总数不会有太大变化。而且最大的好处是不用担心收假钱。现在,他最担心的就是手机没电。

赖其爱:人丢了可以,但是就不能丢手机。

“不怕口袋没钱,只怕手机没电”。几年前的那句玩笑,如今已成为中国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方寸之间天地无限,在杭州,诞生了全球第一家刷脸支付商用点。人脸识别、身份验证、自动扣款,一个“靠脸吃饭”的时代向我们走来。

61岁的郑格元,退休后,从深圳回到湖北老家安享晚年,今天他也在深圳社会保障局罗湖分局体验了一把刷脸“黑科技”。

原来,自2017年5月11日起,深圳养老金领取资格,“刷脸”就可以认证了。需要办理养老金资格认证的深圳退休人员,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拿起手机摇摇头、眨眨眼、读读数字,即可完成年度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手续,几分钟就可以办成。

花甲之年的郑格元,在孩子的帮助下,早已爱上了“刷”手机。中老年人同样也能玩转移动支付。

中国移动支付被复制到全球 成为中国新名片

被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的移动支付,遍布我们的生活。这是全世界都在羡慕的中国。在中国,每天三个手机用户,就有两个在使用移动支付。这里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而中国企业也正在把移动支付系统带到更远的地方。

韩国 游客:现在支付宝挺方便,韩国还是刷卡为主,信用卡为主,现在支付宝还是挺方便的。

在新加坡,今年国庆群众大会演讲中,总理李显龙就感叹,中国已经成为电子移动支付领域最先进的国家。

新加坡总理 李显龙:所以当中国游客发现新加坡必须使用现金,他们问新加坡怎么这么落后。

而在美国加州,中国移动支付的招牌随处可见。手机一扫,就能轻松支付,对消费者和商家来说都很方便。

加州某餐厅经理 王超:我觉得挺方便的,移动支付结算速度很快,我能实时看到这笔钱,它不需要签字,也不需要核对身份。

由于中国移动支付对美国市场影响深远,现在美国最新生产的刷卡机,专门内置了一个扫描二维码的摄像头。

奥萨马·贝迪耶,美国硅谷移动支付领军人物,曾主导开发了谷歌钱包,在他看来,中国的移动支付跨越了支票和信用卡两个时代,弯道超车,领先全球。

波因特公司创始人 奥萨马.贝迪耶:信用卡支付是由美国人推广,随着美国游客到世界各地,信用卡在世界范围内被普及和接受,现在随着中国消费群体成为世界第一,这样的机会也出现在移动支付中,移动支付将随着中国游客的国际化而国际化。

在印度孟买街头,最普通的一种交通工具“突突车”上,今年都印上了Paytm的标志,这其实是当地可移动支付的标志,就好像中国人熟悉的支付宝、微信支付一样。

2015年,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与印度当地电子钱包Paytm展开战略合作,仅仅两年时间,印度的超市、加油站,甚至街边的小摊都能使用Paytm付款,用户数从不到3000万升至2.2亿,日均交易笔数超过820万笔,跃升为全球第三大电子钱包。中国的移动生活方式正被复制到全球各地,也成为了中国走出去的又一张名片。

探秘移动支付背后“神秘力量”:每秒抗住25.6万笔支付压力!

与几年前相比,中国现在支付领域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从使用钞票转变为到处扫描二维码支付。在不知不觉中,移动支付改变了我们的习惯,成为生活的必需。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的规模大约为美国的50倍。

在便捷的移动支付背后,到底需要怎样的技术支撑呢?又为什么中国的移动支付会遥遥领先呢?

全球超200国家使用支付宝  每秒抗住25.6万笔支付压力

准妈妈胡旭娜来到超市给即将出世的孩子买生活用品,来到收银台后,打开支付宝二维码,收银机滴一下,显示购买成功,支付宝账户内被扣掉15.8元。

这就是我们生活中天天发生的场景,那么在“无现金、无卡支付”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事实上,当收银员用他手中的条码枪扫过胡旭娜的手机里生成的二维码时,超市pos机便第一时间向支付宝平台发起请款请求,支付宝系统分别通知胡旭娜绑定的银行卡所在的银行A,以及超市账户所在的银行B,生成记录,记录用户A银行账户支付15.8元,记录超市B银行账户收到15.8元。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作为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支付宝,通过自身平台,完成了银行间的连接,独立完成了收单和清算的全过程。但不容忽视的是,如果没有银行系统的配合,第三方支付平台也是无法实现的。

招商银行手机银行项目组副组长 庄东燕:三方支付公司在客户注册和绑定银行卡的时候,银行会协助支付公司核验客户的身份,这个时候一般核验四个要素,包括卡号、姓名、身份证、手机号,那核验准确了以后,客户就注册成功了,随后客户就可以进行支付了。

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金额超过208万亿元,世界第一。移动支付数量虽然庞大,不过银行不陪你玩,你就只能干瞪眼。2017年,支付宝与150家银行合作,微信支付绑定了144家银行。在中国,大型国有银行的超高覆盖率,使得第三方支付平台,从起步到发展壮大,始终只需要少数银行支持即可。

相比美国,2017年全美共有银行5796家,银行网点90833个。要想在美国开展移动支付业务,难度可想而知。与此同时,美国平均每人有2.9张信用卡,而中国人均仅0.33张。消费者没有固化的信用卡、支票支付习惯,使得中国人能更快适应移动支付。

目前,全球已有200多个国家地区,支持支付宝的使用。那么,每日庞大的移动支付交易量背后,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来说,又需要怎样的技术支撑呢?

11月4日凌晨,杭州黄龙时代广场办公楼18层,依然灯火辉煌。蚂蚁金服的工程师们在会议室内,准备进行双十一前最后一次压力测试。双十一技术保障团队核心人物陈亮告诉记者,压测,是备战双十一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系统正常运作范围之外进行,以考察其功能极限和隐患。

也就是在7天以后,11月11日凌晨,2017年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刚开场5分22秒,新的支付峰值便诞生:25.6万笔/秒,比去年增长超1.1倍,相比之下,全球最大的清算组织VISA的交易峰值仅为1.4万笔/秒,支付宝是它的近20倍,再次刷新全球纪录。而支撑这个世界纪录的就是由团队自主研发的分布式架构,以及OceanBase数据库。

陈亮告诉记者,过去,公司一直使用金融服务中传统的集中式架构,它就像是一个造价昂贵的强大中央收银台,稳定可靠,但处理能力有限。想要接待更多客人,就要花超过上亿元每台的价格购买更多的机器。

陈亮:我们的业务增长都在这个地方。所以我当时来支付宝做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把这一台机器的数据变到两台上面,紧接着又把两台中的其中一台变成了十台,然后又从十台变成了几千台PC的服务器。

2013年5月17号,最后一台传统机器功成身退。如今团队自主研发的分布式架构,OB数据库以远低于传统设备的成本,更高的可用性,扛住了支付宝一次又一次刷新的支付峰值纪录,更打破了IT核心技术长期被西方垄断的格局。

但是这个数据库所在的位置却十分神秘,为了保障系统安全,即便是和它接触最紧密的技术人员,也不知道机房具体在哪里。

中国银联联合银行和互联网巨头 逆袭移动支付

凌晨两点,一群90后的小伙子们,继续为科技支撑下的中国买买买,埋头测试。另一边同样在金融科技领域不断创新的还有中国银联。作为中国银行卡联合组织,银联也联合多家银行在移动支付上发力。

中国银联金融与民生事业部助理总经理 李春欢:我们现在做的移动支付的思路,不光是苹果手机支付,我们有三星手机支付,华为手机支付 小米手机支付,各式各样的手机支付,都是基于安全芯片来考虑的。

在面包店,当你打开apple pay,收银机滴一下,银行的短信通知就来了,你消费了28元。从用户角度看,操作流程与前面刷支付宝差异不大,只不过改由银联来完成了收单、清算的流程。

中国银联业务部清算及交易路由管理室高级主管 李岭:银联是以特许参与者的身份,接入人民银行支付系统,开了一个特许清算账户,我们依托大额支付系统,完成整个银行卡的跨机构的一个资金的转移。

在上海的中国银联信息总中心。大屏幕上,24小时滚动着银联全球数据中心重要数据。穿过一层层严密大门,记者来到了维持系统设备运行的机房,这里拥有上千台云计算服务器、小型机。

银联作为国内唯一一家银行卡清算组织,截止2016年,银联卡发卡量累计达到61.25亿张。以银行卡为依托的银联,相比于支付宝、微信支付,在移动支付上布局较晚,利用卡组织的优势最大化发挥效益才是银联后发制人的底气。现在,银联正在集结银行和互联网巨头,收复失地的逆战正在上演。

这是广州珠江新城地铁站,这座城市地铁最高日客运量超过941万人次,客流强度全国第一。如今交通卡、银行卡、手机、手表闪付过闸,甚至无需网络、二维码,过闸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

无卡、无码、无现金的免密支付背后,不仅仅是便民,更是银联和银行,利用各种大数据识别客户身份,进而允许支付、允许金融交易发生的雄心。目前,银联闪付阵营共有近150家商业银行,在至少20个地级市的主公交干道(含地铁)上,全面实现了银联手机闪付、银联二维码支付等创新支付方式。

庄东燕所在的招商银行便是银联闪付阵营的盟友之一。事实上,这个手机银行项目组2016年4月才成立,那时整个业务组只有51人,一年间人员迅速增长至160人,平均年龄仅29岁。

作为移动支付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银行绝对不甘心只做通路。在深圳,银联就联合民生银行,运用车牌识别和银行卡快捷支付叠加技术,将银行卡账户和车牌信息打通。让停车场无感支付成为了现实。车牌识别、银行卡自动扣费,一气呵成,无需扫码或现金缴费,直接开车出场。

今天,中国人的支付手段越来越丰富;中国人的生活,越来越有科技含量。外国人来中国最想带什么特产回家?移动支付、网购,纷纷进入了他们的清单。而无论你在哪种场景下支付?无论你选择哪种移动支付方式?这个随心所欲的支付新时代,完全得益于中国云计算和金融系统运算实力的迸发。

在上海的一栋办公大楼内,武警守卫森严,要想进入,必须通过层层安检。这里便是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上海中心。机房这些黑色机柜内,存放着计算、存储、安全管理、网络等资源数百台套,共同服务于人民银行支付清算系统。

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副主任 贝劲松:最重要的系统那应该就是大额支付系统。毫无疑问,这个系统它的特点就是大金额,时效性要求也很高。

贝劲松告诉记者,这里负责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的系统有很多,但保障经济生活资金快速流通的就是大额支付系统。我们使用手机每一笔转账,每一次支付全靠它在背后支撑。不论何时何地,大额支付系统都会第一时间进行合法性检查,根据账务处理逻辑,对相关存款帐户进行会计计算。每天要处理上百万笔交易,每笔交易响应时间仅50毫秒。

贝劲松:单笔交易的处理响应时间,正常情况下大概在50毫秒,我们每天的业务量大概是400万笔,是美国同类型系统业务量的六倍,大额支付系统运行一周所清算的资金量,基本上和我们国家去年,2016年全年的GDP总量是基本相当的。

半小时观察:

获得感,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改革“关键词”,是衡量一切改革成效的标尺。在国内第一份科技领域“获得感”报告中,移动支付对国人“获得感”贡献率最高。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智能手机的迭代更新,都极大地促进了移动支付的蓬勃发展。而层出不穷的支付创新背后,还离不开国家支付清算体系这样一个基础设施的保驾护航,它就像高速公路的路基一样,保障了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当然,更离不开“鼓励创新,趋利避害,平衡发展,控制风险”的监管原则。

移动支付未来或将普及全球,现金终结时代也许终将来临,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并使用纸币的国家,这一次,中国又在引领全球支付体系迈入新时代,为世界的生活方式树立了新的标杆。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7年11月14日 22:46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2015年春节,微信和支付宝上演了一场红包大战,让很多人了解到了移动支付。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的发展,抢红包只是一个开始,移动支付为生活带来的便利还远远不止这些。目前中国已经被公认为是全球第一大移动支付市场,那么这些年移动支付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经济半小时》 20171114 “刷遍全球”背后的神秘力量)






收视TOP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