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探索发现》节目预告9月24日-9月29日

CCTV节目官网-CCTV-10 探索·发现 来源:央视网2017年09月25日 16:44 A-A+


      中华巧工 第四集 纸墨

 

 

 

 

 

 

 

 

 

      墨与纸共同承载了千年的历史,书写出灿烂的文化。代代相传,在皖南的山水间,匠人的巧手,造就宣纸与徽墨的传奇。
      一块徽墨的诞生,要经历炼烟、和料、制墨、刻模、描金等十几道复杂工序,和一年以上的等待。
      徽墨因产自徽州而得名。
      按照原料的不同,徽墨分为三种,油烟墨、漆烟墨、和松烟墨。
      炼烟得到的碳灰要用胶黏合,形成固体的墨块。徽墨所选用的黏合剂,来自天然的动物胶质。常见入墨的珍贵药物有天然的熊胆、狗宝、珍珠、金箔、珊瑚等。将熬好的胶按配比倒入烟灰中,搅拌。这些墨泥再被做成饼状,送往制墨车间。
      这样反复揉搓、烘蒸再杵捣后的墨坯,才可以用来制墨。制墨所用的木模都是事先设计好的,它丰富的造型和刻花,会被印在墨泥上。
      泾县地处中国皖南山区北部,是中国宣纸的发祥地。
      青檀树是当地的主要树种,青檀树皮是制作宣纸的原料。
      泾县历代的造纸工匠就是用本地的青檀树皮、沙田稻草和溪水,制造出了承载着无数书画经典作品的宣纸。
      宣纸“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润墨性强”,写字则骨神兼备,作画则神采飞扬,是最能体现中国艺术风格的书画纸。
      宣纸制造有108道手工工序,其中最难掌握也最为神奇的工序就是捞纸。
      播出时间: 9月27日    22点01分


      中华巧工 第五集 苏扇

 

 

 

 

 

 

 

 

 


      因为制作风雅娟秀,苏扇被世人称为“雅扇”。
      今天,苏州城里还有着众多坚持使用纯手工方式,制作折扇的手艺人,王建就是他们中的一位。
      做扇子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非常多,一把折扇通常要花费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
      开纸,是制作扇面的第一步。扇面所用的宣纸被裁好以后,还要将宣纸上的草筋、斑点等杂质一一去除。经过开纸、净面两道工序之后,制作扇面用的生宣,就进入到挂矾水这道工序。接下来,制扇师傅要将三张或四张宣纸裱糊在一起,这个环节叫做裱扇面,最后就是洒金。
      王健正为在制作的折扇选择棕竹制作边骨,乌木制作扇骨,两者搭配在一起显得非常协调。边骨,是一把折扇合上时两端侧面的部分。紫檀、象牙、竹子等等,都是传统折扇边骨所使用的材料。
      当折扇的各个部件都已经制作完毕,扇面也已经晾干了,就可以组装了。
      团扇,又称纨扇,或合欢扇。喜欢寄情于物的中国古人赋予了团扇 “团圆、和合”的寓意。一位85后年轻人,李晶手工制作的团扇,在业界已经颇有名气。他受托修复一把老扇骨。
      团扇的制作工艺极为复杂,包括设计、修竹、制柄、织造、组合等等,如果细分,工序多达二三十道。李晶绝无可能一个人包办,他的工作,更像一个系统工程的总工程师。
      在经过了补充绘画、雕刻扇柄、重新裱糊扇面、用宋锦包边。配上精致复杂的龙须扣流苏后,淡黄色的绸扇面、扇柄的竹刻合二为一。这把历经百年风霜的老扇骨焕发了新生。

      播出时间: 9月28日    22点01分


明月照古今

 

把盏武夷山

 

把盏武夷山

 

明月照古今

 

明月照古今

 

天文馆访谈

 

天文馆访谈


2017年8月28日,农历丁酉年,七月初七日,三封《天问》邀请函从武夷山发出。
      邀请函寄往北京。
      三个出生于八零后、不同学科背景的年轻学者分别收到邀请函。

      赖婷,北京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方向博士生;王佳月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项目助理;杨勇,星空摄影师。他们一个研究民俗,一个专注考古,一个着迷于星空摄影,三个年轻的学者,三个学科方向,突如其来的《天问》唤起了他们脑海里熟悉的知识和曾经闪现的思路。从古至今,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但从不同的视角去认知月亮,去理解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中秋节,会有怎样的收获呢?三个好奇的青年人,开始了各自的寻访。

      八月初八,他们分别携带一件小物——分属于他们各自研究领域、代表他们自己对月亮和中秋节理解的小物,登临武夷山,与邀请函的发起人画家洪一渌,围炉夜话。初秋风物正可堪,与君把盏武夷山,跨学科的对话,折射出当下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死则又育,是阴晴圆缺串起的永恒。
      顾菟在腹,是绵延千年的美好想象。
      而中秋的满月象征着团圆和思念,瓜果成熟的季节又赋予了这个节日收获的含义。
      如今,丰富的社会结构,奔忙的工作生活,难免会让人们忽略旧日繁复的节俗,却会让我们遇见新朋友,体验了各地中秋的月圆,蔬果美食。
      如今,我们知道月球上并不存在连绵的广寒宫宇,但对嫦娥和玉兔的想象却仍会延续。
      如今,我们可以发个短信、打个电话就能与亲友互寄问候,可我们还是愿意举头望月,因为那正是屈原、李白、苏轼曾经仰望的月亮,亲友此刻也沐浴着它的光亮。
      一丸凉月的存在,解锁了所有时空。
      不仅天涯共此时。
      亦可千古共婵娟。


      播出时间: 9月29日    22点01分








860010-11190602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