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百家讲坛》国宝迷踪(9月14日-9月20日)

CCTV节目官网-CCTV-10 百家讲坛 来源:央视网2017年09月14日 17:29 A-A+

《国宝迷踪》(十五)《虢国夫人游春图》之谜 9月14日播出

大唐天宝年间,有一位女性登上了历史舞台,她就是赫赫有名的虢国夫人。仰仗着与杨贵妃的姊妹关系,虢国夫人受到了玄宗皇帝的青睐和宠幸,她个性张扬、飞扬跋扈,享尽大唐繁华,一时荣耀至极。

一千多年前,在一个花开芬芳的春日里,虢国夫人携眷从出游,这一场景被一位宫廷画师描绘下来,《虢国夫人游春图》就此诞生。世事变迁,马嵬兵变,一代佳人早已兵解身亡香消玉殒,只剩下一副图画仍然记载着物华天宝的盛世华彩。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而那幅享誉八方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也在动荡中难觅踪影。北宋平定割据建立政权,天下安宁,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赵佶,是一位极具艺术天赋的君王,他痴迷书画,喜爱收藏,尤其是唐代张萱的画更是令他朝思暮想!那么为了得到张萱的画,这位书画皇帝都想了什么办法?千古名画《虢国夫人游春图》能否重见天日呢?

  这幅《虢国夫人游春图》的宋代摹本被辽宁省博物馆收藏之后,人们开始对它展开了进一步地研究。这幅图疏密有度,错落有致,浓艳而不失其秀雅,精工而不致其板滞。全图共八骑九人,人物神态从容,乘骑步伐轻松自如。画的主题是“游春”,但整个画面即没有青草绿木、归燕鲜花,也没有春水微波,就在那悠闲欢愉的神情与骏马轻举缓行的英姿中,却使观者感受到了风和日丽的春天气息。那么在这幅画作中,究竟谁才是虢国夫人呢?

  厦门大学傅小凡教授登临《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国宝迷踪》第十五集《虢国夫人游春图》之谜。

《国宝迷踪》(十六)《蜀素帖》之谜  9月15日播出

北宋时期有一位书法家,他深得皇帝赏识却不谙为官之道,只对书画情有独钟,他的墨宝让数不尽的书法爱好者为之疯狂,他就是大书法家米芾。

米芾,人称“米颠”,他生活中有两大爱好,一是砚,二是石。著名的“米芾拜石”的故事,今天已经成为艺坛上人人所熟知的一段佳话,后世画家根据这个故事绘制了许多佳作,如明代画家吴伟的《人物图卷·米颠拜石》,清代画家任熊的《拜石图》,国画大师张大千的《米颠拜石图》等。那么米芾拜石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他与这块石头又有什么样的奇缘呢?

除了各种趣闻、传奇,米芾最让世人惊异的还是他高超的书法技艺,他的书法体势骏迈,沉着痛快,那么他是如何练就这样一手好的书法技艺的?在米芾创作过的众多书法作品中,最著名最经典的便属《蜀素帖》了,它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虽然《蜀素帖》出自米芾之手,却与另一位朝廷官员密不可分,那这位官员又是谁?而这幅传世之作又是在怎样的机缘巧合下诞生的呢?

  《蜀素帖》随着时间的流转,来到了后人手里,这时有一个人不仅对米芾的字颇有微词,还在《蜀素帖》上进行了补白,这位言行大胆之人又是谁?经他之手的《蜀素帖》又将以怎样的新姿态呈现在世人眼前呢?

厦门大学傅小凡教授登临《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国宝迷踪》第十六集《蜀素帖》之谜。

 

《国宝迷踪》(十七)妇好鸮尊之谜 9月16日播出

商王武丁,是商朝第二十三任君主,他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使商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得到空前发展,史称“武丁盛世”。

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奴隶制社会里,商王武丁把一份特殊的感情给予了妇好这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而身份、地位的悬殊为两人之间增添了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那么,为了顺利迎娶妇好为妻,武丁用了什么样的计策?武丁与妇好都有哪些传奇故事呢?

20世纪70年代,在河南安阳,一队考古学家在勘探过程中发现了商代的妇好墓。妇好墓出土随葬器物多达上千件,有青铜器、玉器、石器、骨器、陶器等物件。然而,在如此琳琅满目的珍贵文物中,一对青铜器——鸮尊脱颖而出,为世人所瞩目。

就妇好鸮尊本身而言,它造型新颖,各部位纹饰和谐,艺术感染力强,是妇好墓所出土的青铜器中的精品。许多考古学家一致认为这对鸮尊是宝藏中的宝藏。那么,妇好墓中的鸮尊为什么会享有如此高贵的地位?这件国宝的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厦门大学傅小凡教授登临《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国宝迷踪》第十七集《妇好鸮尊之谜》。

 

国宝迷踪(十八)“昭陵六骏”被盗之谜  9月17日播出

 隋朝末年,秦王李世民跟随父亲李渊征战疆场,杀伐四方,为大唐王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就在那一次次拼杀中,先后有六匹心爱的坐骑与他相伴,它们或者战死沙场,或者伤残,每一匹战马都是一段难忘的经历。战场上,李世民与战马曾经生死相依,战争胜利了,心爱的战马却永远地离他而去。

李世民登基后,让人把六匹战马,按照它们生前的样子雕刻成石像,让它们永远地伫立在昭陵北麓祭坛两侧的庑殿中,这就是著名的“昭陵六骏”,生前无法相伴,身后永远相随。一千多年过去了,九嵕山的风霜雪雨,见证着一代君王与战马的感人故事。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军阀混战,外族入侵,烽烟四起,战火纷飞。“昭陵六骏”中的“两骏”却突然神秘失踪,而另外的“四骏”很快也遭遇了不测,消息传出,举国震惊。那足足有两吨多重的石刻雕像,为什么会从险峻的九嵕山上不翼而飞?乱世中,“昭陵六骏”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波折与磨难?

在众多国宝流失事件中,有一个人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这个人就是卢芹斋,在几十年的时间里,经他手倒卖的文物可谓数量浩繁。那么这个卢芹斋到底是谁?他是如何将大量的国宝贩卖出国的呢?

厦门大学傅小凡教授登临《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国宝迷踪》第十八集《“昭陵六骏”被盗之谜》。


国宝迷踪(十九)《韩熙载夜宴图之谜9月18日播出

五代十国,时逢乱世,朝代更迭频繁。恰如春草的离恨,不仅萦绕着南唐后主李煜,似乎还给整个金陵城蒙上了颓靡气息。然而国势衰微之下,奢靡风气却日盛,《韩熙载夜宴图》便诞生于南唐这莺歌燕舞之中。

这幅丹青妙就的传世名画,鲜活地展示了南唐贵族奢侈而神秘的夜生活。觥筹交错、缓歌曼舞,宾主们通宵达旦地纵情声色,在看似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之下,又暗暗涌动着某种跌宕与不安。三朝元老韩熙载,为何在国家危难之时,却整日沉迷于声色犬马?

“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李煜,向来给后人留下的印象是倚栏听风雨,对月吟离愁。作为南唐国主,他在政治上的作为极少为人所道。那么,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帝王,他又为何会对朝廷重臣的私人生活如此感兴趣?画师顾闳中会给他带回一份怎样的“密报”呢?

一幅记录韩府夜宴全过程的“谍报图”,背后究竟潜藏着多少惊心动魄的秘密?韩熙载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面对他的变化,李煜又会作出何种处置呢?

厦门大学傅小凡教授登临《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国宝迷踪》第十九集《韩熙载夜宴图》之谜。

国宝迷踪(二十)散氏盘真伪之谜 9月19日播出

《史记》中,周厉王被司马迁与“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相提并论,被认为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昏君。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周厉王既没有沉迷美色、贪图享乐,也没有不理朝政、荒废国事。那么历史为何会对他做出如此评价?他究竟做了什么引起国人的不满,最终落得个悲惨结局。

一块诞生于西周晚期的青铜盘,见证了两个国家的纷争与和解。盘上铭刻的文字日益斑驳,而它所代表的商周文化,却沉淀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凝练成中华文明的精粹,历久弥新。

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漂泊后,这块“散氏盘”又突逢变故,它是如何进入清宫内府的? 令人惊奇的是,这块被认为焚毁于圆明园大火中的“散氏盘”,在沉寂多年之后,竟又重现清宫,它究竟是真品还是仿造?

那么在两千多年的幽深时光里,“散氏盘”究竟经历了怎样的颠沛流离?盘内篆刻的数百铭文记载的又是些什么内容,这些奇异的文字究竟为我们揭示了一段怎样的历史传奇?

厦门大学傅小凡教授登临《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国宝迷踪》第二十集《散氏盘真伪之谜》。

 

国宝迷踪(二十一)利簋之谜 9月20日播出  

商王朝在纣王的肆意挥霍下,王朝开始走下坡路,这个时候,西陲一个小国正在悄然崛起,静静等待属于它的天下的到来。牧野一战,周取代了商,并从此开启了近八百年的国祚兴衰,百年人世浮沉,尽始于此。

而一尊庄重沉稳的青铜器,则永久地记下了这个重大的历史时刻,这个青铜器厚重而庄严,古老而苍劲,器身上除了千年时光掠过的幽深锈迹,还有一段石破天惊的稀世铭文。

“牧野之战”终结了一个长达六百多年的商王朝,也开启了一个延续近八百年的周王朝。物换星移、世事变幻,那场气吞山河的旷世之战,在岁月齿轮的转动下,逐渐被人们淡忘。历史遗留下来的除了史料中只言片语的记载,还有这尊沉睡了千年的青铜“利簋”。簋内的三十二个铭文为何被史学家奉若至宝?这组石破天惊的稀世铭文,又为后人解开了一段怎样的千古谜团?

厦门大学傅小凡教授登临《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国宝迷踪》第二十一集《利簋之谜》。

 







860010-11190603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