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走近科学》一周预告(8月14日-8月17日)

CCTV节目官网-CCTV-10 走近科学 来源:央视网2017年08月11日 10:42 A-A+

伊蚊来袭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现实,1880年至2012年的130年间,全球气温升高了0.85℃;世界气象组织发布公告,2016年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平均气温比2015年升高约0.07℃。不断升高的温度,导致传播疟疾、登革热等疾病的伊蚊繁衍速度加快,传播范围也在不断扩张,已造成128个国家的39亿人面临登革热病毒感染风险。20154月,巴西发现了一例寨卡病毒感染患者。不到半年,由寨卡病毒导致的小头症患者就上升了20倍。一场针对伊蚊的歼灭战,在世界各地展开。

CCTV10《走近科学》20178月1415:02播出

 

茶叶知冷暖

 

每年的清明节前,是春茶采收的最佳时期。得益于2015年的暖冬,茶农何新光种植的龙井茶,比往年的品质更好一些。没想到,一场十几年未遇的倒春寒,让所有新萌发的枝条都难逃枯萎的命运,何新光的春茶全部绝收。造成这场倒春寒的原因,是融化的海冰加热了北极的空气,北极的冷气团在这股暖气流挤压下一路南下,影响直至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而导致北极海冰加剧融化的元凶就是气候变暖。而在肯尼亚、印度等著名的红茶产区,气候变暖导致的干旱,同样造成了茶叶减产、口味变淡。

CCTV10《走近科学》20178月1515:02播出

 

作物的困扰

 

  黑龙江抚远县地处我国最北端的寒冷地带,历史上一直以种植大豆、小麦为主。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一种从未在这片土地上出现过的稻米,开始在这里大面积种植。随着水稻育种技术的进步,这里已经成为我国稻米的主产区。2010年,以盛产越光米闻名的日本新潟县,经历了自1898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炎热的夏季。酷暑之后稻农们发现,本应干净、透明的越光米,变得白蒙蒙的,成为了低品质的垩白粒,让新潟的越光米遭遇了一场危机。而在南京,科研人员利用“穿越”技术种植的大米,结果更加不可思议。

CCTV10《走近科学》20178月1615:02播出

 

竹林新语

 

19世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已经累计超过2万亿吨。为应对气候变化,人们采用各种方式减碳。利用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是简便有效,和省钱环保的方式,为了保护森林,人们将目光放在了能够快速成材的竹子上。竹子拥有令人惊讶的生长速度,并且能够将吸收的二氧化碳固定在体内,40棵毛竹就能够抵消掉一个人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更为神奇的是,竹子砍伐下来制作成产品后,依然能够长期将二氧化碳固定在体内。利用这个特点,安吉百姓一边将竹子制作成各种产品;一边在科研人员指导下,种植竹子获取碳汇,不用砍竹子就能获得收益。

CCTV10《走近科学》20178月1715:02播出

 







860010-1119061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