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乡约》栏目创作研讨会圆满举办

CCTV节目官网-CCTV-7 乡约 来源:央视网2017年08月04日 09:19 A-A+

主题:2017《乡约》栏目创作研讨会

时间:2017年7月27日(上午)

地点:农业影视中心10层

主持:肖东坡

内容:

主持人:感谢各位领导刚才看我们的一期节目,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下今天到场的各位领导和专家,他们是:

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胡占凡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监管中心副主任 肖党荣

中央电视台总编室受众服务部主任 刘建鸣

中央电视台总编室节目研发部主任、高级编辑 吴克宇

著名主持人 敬一丹

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总制片人、高级编辑 赵微

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制片人 杨新刚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主编 牟宗勇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侠客岛”创始团成员 刘少华

灿星制作副总裁、《了不起的挑战》、《出彩中国人》总导演、《中国新歌声》副总导演 陈涤

阿里巴巴文娱集团优酷总编辑 张国伟

腾讯新闻内容原创部主编 何宾

主办单位领导: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赵泽琨

中国农业影视电视中心总编辑 傅雪柳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李永生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各处室领导

接下来傅雪柳致辞。

傅雪柳:尊敬的胡部长,各位专家、各位领导,今天高朋满座。《乡约》是我们农业节目12个栏目之一,它以它独特的快乐相亲,接地气的(方式),体现我们中小城市这种青年的理想、追求、生活、他们的婚姻观、价值观等等,这是户外《乡约》节目,我们农业节目独特的地方之一,(乡约栏目)去年获得创新创优奖。2003年开办以来已经有14年的历史。14年可能在电视栏目群里,年龄也不小,也比较高龄。但是在农业20年的,我们农业影视20年,《乡约》14岁,今年是栏目改版成为户外相亲节目第13年,连续提升。根据索福瑞统计,今年平均收视份额达到1.44%。虽然这个节目是在周六黄金时段播出,这个时段各大频道都是综艺节目、电影,《乡约》以它接地气的质朴表达,也是920时段处于上升的势头,确实也是不太容易。

最后再介绍一下,《乡约》栏目对我们农业节目创新的一种引领。去年年底,也就是2016年底,《乡约》栏目召开全栏目的创新大会,我们农业节目借鉴《乡约》栏目,在全中心每一个栏目都开了创新大会。今年4月份我们也召开了全中心的创新大会,这一次《乡约》栏目请这么高级、这么权威的专家帮它把脉,目的也是希望进一步提升。今年在家风的版块,希望引领性、指导性以及服务性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增强。我不浪费更多的时间,希望各位专家能拍拍砖,也给予《乡约》栏目更多的建议。

在这儿特别感谢胡部长、感谢各位专家,因为农业节目每一点每一滴成长都在各位领导专家指导下,一步一步艰难走过来。今后还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指导。一会儿书记做最后的总结,我就说这么多,特别诚恳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对我们一如既往的支持。谢谢。

主持人:谢谢傅总,谢谢各位领导,我们作为这个栏目的制片人、主持人,今天时间特别宝贵。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栏目。2003年创办到现在已经14年了,头14年是作为一个最长的访谈节目,每期50分钟,50分钟采访一个人,而且还是户外的。过去十几年平均每个星期出趟差,平均20多天在外面,都采访华夏大地有三农背景的新闻人物,考虑一对一的采访,一个人50分钟。曾经获得农业节目播出收视率,收视率达到1.11%,收视率份额更高,需连续创造收视率,都是整个7频道第一的节目。到2014年元月自己跳出来改版,变成央视唯一的相亲节目,以为这个会更容易一些。没想到改版一完,节目一下子跌到低谷,当时是借鉴国外开箱式的婚恋相亲节目。

那一刻我们开汇报总结会的时候,竟然出现了所有人百分之百全是批评的景象。那时候突然发现没有人能救得了我了,只有我们自己一点一滴去改变,去完善。我们大概统计了一下,改版这几天大大小小上千处的改动,每一次都一点点的变。包括4月份拍的这期节目,到现在有3个月了。现在拍的节目又有改变,比如气球没有了,变成另外一种方式。讲述人物的方式不再是逐一介绍,而是用直接进入一个悬念点层层扒皮的方式,包括舞美也换了,也会发现隔三个月也会有不同的。正是因为这样的改变,我们节目也创造了从改版后连续7个季度平均收视率提升,提升了大概将近1倍的提升率。

去年广电总局收听收看还有专门表扬了我们,我们是获得了创新创优奖的栏目,第二季度的创新创优栏目。同时央视只有两个,我们栏目希望有三种收获:

第一,希望能够看到不一样的视角,看到的东西、讲的故事。我发现我媳妇一个很大的问题:我说你买的鞋怎么都是一样的鞋,她有很多的鞋。后来发现不仅鞋是一样的,后来衣服风格也是一样的,更不用说发型了。我说你长期下去也会审美疲劳。结果我媳妇说,你看你的鞋,你的牛仔领的T恤衫有多少件。后来我才发现,我们每个人都有思维定势,尽管每个人都会训练,选择跟价值观暗含的这样东西。

我们特别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我在团队中是最大的创作动力,同时也是会是团队的最大的阻碍。就是我的这种局限,一定就会成为团队眼界的顶线。所以我们从开播到现在,从改版到现在,一直坚持着团队内部的创新。我们经常要开创新大会,所有的每一个人,我会发现这个不一定来自于什么地方,它会给我们带来完善的依据。比如我去华西村采访,采访老书记吴仁宝,整个华西村整个风格不统一,又有龙凤广场,又有21世纪大楼,又有什么村茶。后来吴仁宝老书记给我解释了一下,让我明白它的用意。我是最小的官,来自县里、市里、中央的,他们任何一个人的官比我大,你应该洋气一点,后来我们华西村建议都有,每一个领导的话都有,所以形成这样一个华西村。

其实我们做节目也是一样,特别想遵从大家伙的审美标准。我觉得我们这样一种特色的坚守,应该有一个前提,至少应该是在明了各种视角的前提下做出的一个建设。我觉得我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觉得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尤其别人觉得我们这个地方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们特别希望能够去发现别人眼中看不到的自己。

第二,想把自己的想法传递给观众。前两天审片的时候,我们的导演宋佳,是赵书记、还有傅总的师妹,传媒大学的研究生。她爱上草原上一嘉宾,生活的特别简单,她对他如痴如醉。开策划会时说着就说哭了,她一边哭我们一边笑。我问她你你怎么不去找他,去草原上过这种生活,她说我还要做《乡约》,我说你为什么要做《乡约》?这里面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她内心的感受。我们就开始给她拆解,你觉得给你带来的这种东西是什么?是什么细节组合了你的这种向往。他(男嘉宾)在那种地方的孤独,能不能用什么方式让观众感受到那个孤独,他从来没有去过大城市。你有没有想为什么没有嫁给他?我们内心感受如果没有进行细化、拆解,观众是感受不到的。

我们最难做的两件事,一件就是把别人兜里的钱拿出来,另一件就是把别人的思想装到自己脑子里。这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墙壁,现在我们到达已经很不错的水平,平时的收视还是很不错的。包括连续好几年都在全国3000多列高铁上有平均30秒的宣传片,同时在所有公交和电视上都有我们的宣传片。但是总觉得我们有一个窗户纸没有捅破,就像刚才片子里的水墨片头,有一个“总想走在你心里”,这对我们是很大的障碍。之前领导觉得我们《乡约》很假,我们就不停的真,最后真到不能再真。最后没有匹配度,嘉宾上场前都没有见面,对彼此的情况都不知道。包括现场采访的这些父老乡亲都没有见过面,都真到这个程度,请领导一看,领导觉得还是不真。

后来觉得我们自己做的真和观众理解的那种真,中间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在这一点上,我们觉得到处都是墙壁。比如以前我们刚改版的时候,我跟现场互动的时候,我是在台上跟下面的观众互动。后来由于专家给我们拍砖,给我们提的一个建议,就走到人堆到跟大家交流。突然感觉中间墙壁没有了,减少一个墙壁就感觉走近观众一层。现在容易的墙壁都去掉了,现在到了一个节点上,特别希望各位领导,希望通过今天的策划会告诉我们今天的墙壁是什么。

第三,希望我们收获,希望扩大量产化的比例。像我们户外节目,每周一期是量产的节目,不是精心打造的一个精品。比如这次拍的这期节目,它这个准备是在十一播出的长版,短版在三周前播,收视率也不高,才0.38%,上一周0.43%。每周一期,这不是突出的节目,是一个常态节目,每周都去生产。比如上一次去重庆录制,早上5点起床,又下雨,等到下午3点,雨没停等不下去就放弃了。结果一周前再次回去重新搭舞台,重新请嘉宾去做。这次去做,又赶上40度高温,我们又改到晚上录制,因为我们是户外的,成本很高。我们做户外的成本不是转播车、差旅费这些,最大的成本是策划成本。

做好这档节目得有文艺素养,才有小品、综艺、有相声。得有专题素养,才能勾勒一个人的性格命运,才能刻画人的情感和感动。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新闻素养,才知道这些娱乐背后要呈现的主题是什么,才能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包括新闻逻辑思维观。做这一档节目策划成本非常大,比如前两天刚刚开了策划会要采访其中一个嘉宾,我们的导演只一个嘉宾就写了几万字的采访笔记。因为他们都是普通人,都不是明星,也都不是传奇的,有新闻性的,都是普通人,很普通很普通的普通人,我们编导去采。发现这个小伙子非常不错,打了八次工,上万字都是各种吃苦的笔记。最后我说这个不行,开了很多策划会,最后找了四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这小子免费给别人表演,在大城市表演。我说你要剥离悬念。把他干什么剥离开,说这么一个人叫“村里的二魔仗”,一年上百天在那些大集上,在那些地方给人免费表演。为什么给人免费表演,他是做什么?我说1/4用于包着这个悬念,给他表演。1/4我说是智慧农民,这个地方种土豆。另外1/4他不容易,出去打过八次工。另外1/4讲他内心的感动。这样一个小伙子没有任何童年的快乐,长大之后家里只有一个人,买了很多的玩具给自己,说要留给将来的孩子。这一个人要在短短时间内,把最精彩的展示出来。包括家风家训,这个人的家庭,父母都是重组家庭,都离过婚,都带着自己的孩子,但是很恩爱,这个过程异常艰苦。他们家风家训是“没有吃不了的苦”,没有这个家承受不了的磨难。这样的家风家训,我们从这个普通家庭中提炼一个概念特别不容易。最后加了一句话,叫“没有吃不了的不苦,只有享不了的福”。这个就有启示,我就告诉大家对于婚姻家庭,家庭幸福,这样一种困难不是苦难,恰恰是我们婚姻生活的好转。如何提高婚姻新鲜感,不是跟不同的人做同一件事情,而是跟同一个人体验不同的人生。我要想把每一期四个嘉宾的特点、新闻点、亮点、价值点提高,包括央视七天乐、十一十天乐,策划没有时间成本,一上来一开盖就是收视排名第一名。我想让我们的节目变的有更多可量产的标准,我想有很多很好的节目,节目本身在模式就取得了优势。在这一点上特别汲取,这个节目要想做好,就得像中餐馆一样,得有一个大厨认真品位,不会像麦当劳那样特别火,今天有一个灵感能让我们更轻松一点,那样该多好。

我们自己骨子里有这样的期待,我相信我们今天一定会收获很多惊喜,这个惊喜一定会源自于大家对我们的批评,我特别期待。接下来让到会的这些领导和专家开始依次给我们做一些点评和总结。

首先灿星的副总裁陈涤,腾讯新闻内容原创部的副主编何宾来发言。

何宾:各位老师、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我想用我大概十几年的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经历,谈谈我对这个节目一点情节和感受。

我大概在刚入行的时候,我也是做电视编导大概八年,那时候接触传统媒体。后来很有幸去新闻中心做央视新闻的新媒体业务。后来直接两脚跨进互联网。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觉最大的一个变化是,我们以前在传统媒体,不管在传统媒体里面做新媒体,永远站在一个我们自己的角度,我们觉得裁撤我们的用户,我们的观众喜欢什么。但是站在互联网首先告诉的是,你首先不是用户,在座的不是用户,也不是观众,我们有一个产品或者我们不认为我们这个节目它就是好,它就是有意思的。我们在做的任何一个节目内容的时候,比如腾讯新闻做原创类节目,首先考虑两个点:一个就是场景,我们这个节目究竟投放到什么空间里面?做给什么人看?怎么去做链接?

从这两点来说,这类节目,我大概积累了一下,这个节目一直积累的点,叫观点。大概从整个片子过程中,提出12个观点,而且都是12个设问。设问很有意思,比如“从小独立惯了,会延续成好习惯吗?”比如“底层奋斗久了会看重钱吗?”,这个东西按照场景讲,只是放在节目一个字幕上,如果没有任何提示,没有任何议程的情况下基本无效。基本上观众看到这个观点来了,我究竟要做什么?这就是我刚才说的一个链接功能,你想让观众做什么?我不清楚,但是我如果把它放在互联网播出逻辑里面去,可能我们在这个时段就释放出一个问答。

现在在很多互联网里面,比如几乎不断向用户问答,在提问过程中获得碎片化的信息和传播信息,比你想要的更丰富。而这些可以成为你的节目在线宣传的一个新闻点。如果要把这个节目放在互联网上,我们要考虑的是互联网的传播思路。而这个里面有一个大前提,现在目前的综艺节目都已经在进行互联网化的播出,包括电视播出、互联网的播出,基本形成两版。一本是电视长版,还有一版是互联网长版加碎片,一个长版会剪成10-15个碎片进行重新整合。《乡约》我看大概总共出现12个人物,不含主持人。一个男嘉宾,三个女嘉宾,有六个观众采访和男嘉宾母亲采访,这些都可以成为一些独立碎片。把这些碎片独立拿出来做带动的,如果我们做好这样一个场景的设置,如果是电视和互联网的覆盖,接下来就是要做链接。在这个节目中有一句话挺关键的:你可以关注《乡约》官方微信,可以获得什么什么样的礼物。这确实是刺激观众的一个好方法。但是红利期已经过了,这种互动模式已经慢慢平台化,我们要做一些更好的互动。比如用摇一摇、竞猜小程序等一些新手段,让他边看边玩,让你所有的观众成为你节目二次传播一个新的点,而不是作为一个观众在收看,这是互联网做节目和电视做节目最大的一个区别。我个人觉得最大的一个区别,永远是用户推动这个节目的传播,而不是我看完就完了。

这是一个定义了互联网传播和新媒体传播的时代。话题在讨论好不好,在互联网上,话题的裂度非常重要。把所有话题投放给他,收视依然上不去,但是如果话题足够好,就会形成自动传播。比如几个女嘉宾,一开始我很好奇割猪草一姐究竟是什么身份?但后面似乎没有用到这个割猪草身份,只是过去的身份跟现在不一样了。第二个女嘉宾烈度感就出来了。首先一开始地摊十几元收入,后来可以过千元,还有地摊还要装修等。在话题烈度上寻找状态,在话题烈度上确定场景,确定话题烈度后再去传播。这个传播上一定是植入,深入到节目制作阶段。而不是把这个节目做完,交给腾讯、交给优酷,我们经常遇到这个问题。我们发这个东西,要看到一个指数,大概在10分钟量的变化,用户量的变化。经常有一些工作会让我们很为难,所以也推不好。推不好的时候,就会觉得特别可惜。

现在综艺节目,我们经常采用一种方式,如果确定优酷、腾讯参与直播,会有具体的人跟你进行一个深度的沟通。他会在节目策划阶段告诉你,这个节目碎片化是需要的,我会植入的。现在腾讯这一期的101,大家会考虑节目选择谁,选择嘉宾直接植入进去,而不是你做市场跟管市场的是两张皮,绝对不会。就是前期契合度绝对高,而在前期做完成品之后帮我或者我正急一个什么东西,很为难。但是前期去帮征集东西,但是前期有一个非常大的深入渗透后,才能双方可以做更好的链接,场景上的策划。这是我简单的一些分享。

陈涤:尊敬的中央电视台、尊敬的各位领导,各级党委专家,我是晚辈。在这边不适合大放厥词,只说我看了一些节目的一些感想。其实我大概三年没有看《乡约》,三年之前看过一些,改版之后没有看过,看过之后很震撼。如果每期都是这样水准的话,我觉得这个节目一定是一个好节目。其实在三年里面我听到过几次《乡约》,第一次做《了不起的挑战》的时候,当时在《了不起的挑战》里会出鬼畜音乐,有人说这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次用鬼畜音乐。后来露出一条评论,说不是,中央电视台还有一个《乡约》的节目,里面也出鬼畜音乐的。第一次这个相亲节目会出鬼畜音乐。

第二次是《出彩中国人》,当地人说你们出彩中国人,不要要在棚内录,跑到外面,综艺节目跑到外面录会很好看。当时说,我当时我的固有思念,访谈类讲故事的节目一定是棚内聚人气,在外面讲故事是讲不清楚,讲不好的,我是这么回答的。他说,不不不,中央电视台就有一个讲故事在外面讲,可好了。当时还没有邀请到这边跟大家交流,当然的反应,这真的是我唯一看过的,在户外能把故事讲好的节目。这至少是我当时的感觉,受到邀请到这边跟大家交流的时候,我和我的团队,我和团队大概十几个人不知任务,我回去说你们回去把《乡约》看一两期节目,把这期节目优点、缺点和建议发给我,我也需要大家的意见。布置任务一个礼拜之后没有一个人给我,我火了你们干嘛,一个都没有给我。后来他们说农业频道的节目不要给我,我说不行,给我看。第二天早上五点手机响,五六个导演给我打电话,说五六个人聚在一起,互相激励看,干嘛看到五六点?他说看了一集觉得很好,再看一集,结果看了八集。他说陈总这是什么节目?我说《乡约》,为了广大农村青年的婚恋节目,这是一个好看的节目,外加不纯粹的婚恋节目。怎么叫好看的主旋律?他说看完这个节目之后,突然发现现在的农村不一样了。现在农村的年轻人不一样,我们好想去看一看。为什么不纯粹的综艺?这里面乡亲、访谈、访谈、民生、旅游混合在一起做成一个综合体,看下去。

第二个,这是一个流程很干净的节目。在这个流程当中有很多能够把你抓住的点。比如我刚才看的,最后盲选,这些点能够把人抓住,而且一定期待两个人盲选一刹那,揭开的感觉,这个流程很干脆。

第三个这是选人选家很好的节目,不管是主嘉宾、副嘉宾,就是被选的对象,每一个特点都很鲜明。这个标签不知道,有可能这个标签并不很相符,但是我想看。最后每个嘉宾会给自己的警句,一两句话能让记得住。

第四个这是一个现场情绪调动很好的节目。特别是媒人能够把现场调动得很好,我说现场媒人是谁?是叫肖东坡。后来说我们为什么做不好的节目,因为我们老大不会做主持人。

第五个后期制作精良的人,故事倒叙,情节倒叙,观众,被采混剪、工作人员纳入等很多方式丰富这个节目。虽然很多的导演觉得东西太多之后会显得太满了,至少他想了很多,注意把这个节目做好。

综上所述,所有人给我一个反馈,这个节目能看下去,而且很好看。我刚才看了之后有几个反应。

第一个反应,我认可所有导演所说的,如果每一期是一样的,也有一些我自己的经历。比如说我会一直在想这三个女嘉宾是从哪儿来的,我们怎么挑来这三个女嘉宾。既然做一个年轻化的节目,是不是有一个数据库,比如这个男嘉宾选出我希望的女嘉宾,会是什么样的?在当地适龄女孩中,大数据选择了这三个人,我们至少有一个由头。这个我们会在第一时间知道男生选择女生最初的标准,可能一二三四,我选择喜欢哪五点。从这这五点选择这个男嘉宾,供三个女嘉宾选。这个我会觉得师出有名,我来选。

第二个反应,建议不要女嘉宾这么互动。刚才肖老师说后面会有改版。这在一期里面,不管男嘉宾还是女嘉宾,都是大段自己说自己。我们搞《出彩》大段说自己,都会说假,是不是靠嘉宾、主持人打断一些可能会好一些。

第三个反应,我会建议除了男生、女生自己的观点之外,加入一些比如亲友、母亲的观点,母亲到底在这三个当中最中意的是谁,最好的朋友最中意的是谁,甚至一个婚恋专家最中意的是谁,这些建议会给到男嘉宾或者女嘉宾做最后的选择。这些人的建议只不过是被采,最后看女嘉宾和男嘉宾是不是跟母亲想法是一致,跟朋友的想法是不是一致,肯定有反差。

第四个反应,现在我会觉得在主嘉宾和副嘉宾都是互相各说各,我最想要的关注话题你是不是能解答我。男嘉宾在婚恋当中最希望解答的问题是希望由女嘉宾来解答,如果有这样的互动,我觉得他们之间的最终选择更有道理。现在就是两边你说完你的,我说完我的,两边就牵手的,这有点随意。我更在意上一个月怎么样,如果在这个节目前面有5分钟回顾以前是什么样的,我对这个节目会更感兴趣。这是我的一点建议,谢谢大家。

张国伟:我第二次来参加《乡约》,上一次应该是两年前。当时也是在说改版,当然今天看了一些在我眼里有一些改变,有一些细节的改变提升。但是整个节目精髓,精气神都在,我觉得这些改得非常非常好。当时很多人都在说改版,我最担心就是改着改着,因为那一年综艺大市场很火,跑男、灿星《新歌声》,《中国好声音》等等,在这一个当口说改版把精髓改掉就很麻烦了,今天看来这个担心多余了。

我看这个节目,真的是当前综艺节目里面一股清流,说综艺节目不太恰当,这才是真正大型农村娱乐节目,不是娱乐节目,但是整个节目精髓盖过很多的娱乐节目的精髓,真的是喜闻乐见的一个综艺节目。

整体上说,节目本身看下来很接地气,这是新时代、新气象、新青年,把当下农村的青年男女那些很淳朴、很质朴一面表达的很淋漓尽致,很精致,这在很多综艺节目里面很少看到。我说得比较碎,我记了几点,这个节目再往上拔高一点看,确实非常不容易。前年参加的时候,我也表达过同样的观点,因为这一类的节目说实在不好做,不好做就在于商业市场,大的综艺市场对这些农村题材、农村内容这些节目,尤其是综艺节目没有多少人会愿意做,不想做,也不敢做,说实在的,说到底下也做不了,这是很尴尬的一类节目。这类的节目要不要做,肯定是要做,但是谁来做,除了农影中心,好像整个市场很说有人能担起这个责任,能办这样一个事,这样一个节目认真做好。我觉得《乡约》坚持到现在非常非常伟大,说伟大也并不过分。

提一点自己的看法。我觉得《乡约》十年来到现在就是坚持,坚持自己的主旨,坚持自己的接地气。所以还是不要刻意讨好,刻意迎合市场,刻意迎合观众。这个节目受众、观众并不在一二三线城市,甚至三四五六,甚至再往下沉。因为你的观众在那儿,就应该在那儿,所以没有必要我就要在一二线露个光,曝个彩,没有必要。因为你的观众在那儿,选题、渠道、宣传都应该下沉,而不应该上浮到一二线等等。这有利于把这个事做好。

刚才肖老师说量产我不知道怎么理解?刚才说量产,有很多事,流程化、规模化才能效益最大化,这都可以理解。但是这个量产有两个理解:第一你想让《乡约》本身节目量产化,还是围绕《乡约》一些节目群也好,或者节目播出带也好,这是两个概念的一个量产化。当然如果说《乡约》做起来成本非常高,策划成本高,各地奔波等等,要把《乡约》这个节目量产化。我们需要一个团队,我们因为做很多网站,有很多是大网站。我们坚持会有一个兼职团队,这个兼职团队只是负责节目各方向,负责这个节目整体跟委托方或者各方能够协同的更好,能够按照我的要求和意志贯彻下去,是一个兼职团队,而不是很多事我们亲历亲为,导演、摄像、后期制作等等。

结合到刚才说的下沉,你的观点可能说我们的制作也要下沉,其实《乡约》在各地是下沉的,尤其各地市、县级市都是环境很好的,县委书记都来亲自站台,他们都来。但是地方台还是有一定的制作水准和能力的,关键是需要有人去做。我觉得制作可以下沉,我们也可以用兼制团队等等,这是《乡约》节目本身可以去思考的一个办法。

这个话题就有点大了,这里面最大的难点是肖老师。肖老师其实是节目的一个台上灵魂。所以说这也是没有可复制型的。肖老师诙谐中带着幽默,看似不正经,但是看着让人非常动情。希望节目,希望肖老师都能越来越高,我就说这么多。

主持人:我看着有那么不正经吗?下面有请《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刘少华。

刘少华:我是最适合发言的,我对七套特别感兴趣。我也不记得参加过多少节目。就记得在两会录了七套节目,发现在我们村太火了,这村里人说原来你们家都是在外面做媒体,其他央视、凤凰卫视都没有过。这个一点是其他媒体没有办法跟七套相比,这是突出的一点。刚才肖老师布置了七个问题,我最多回答两个。

第一个所谓视角的问题。我们自己经历了一个视角的转换,多年都在写《人民日报》的稿子,把这个写完,默认380万的用户都看了,我们也不知道看了没看,我们自认为都看了,再×二点几,认为每一个阅读量都是七八百万,尽管事实上谁都知道不是这样的。我们做小组导向的时候,发现原来把用户争取过来,把受众争取过来这个过程是非常麻烦的。但这个麻烦也就直接涉及到肖老师的第二个问题:我们想法传递的问题。所谓想法传递,就像你的受众之间立了一堵墙,现在是我们跟观众一起,跟受众一起推才能推倒。过去我们很少想观众是怎么想的,现在我们经常面临长期的困惑,经常有人帮我们推一个稿子。或者部里说,部里领导特别重视,帮我们一下推一个稿子。这种事情互相不理解,为什么做成12篇时政,就因为这个稿子是不适合我这个平台,从来没有考虑我这个平台需要什么,就像大部分平台没有考虑受众需要什么。我们没有明确做用户的画像,用户家里有多少地,多少头牛,做完这个还有第二个问题,观众的老婆是谁,观众老公是谁,用户画像又是什么,这直接涉及到婚恋观的问题,你有什么样的婚恋观去看这个结婚对象。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发现问题,当时写一个小组的时候,想法非常简单,互联网年轻化,大家都喜欢轻松、愉快、活泼、诙谐、幽默,这些词都用,后来发现不是这样的,我们在“侠客岛”的用户是12-35岁之间北上广深的关注时政的大学生,基本认为这一两百万人是中国受众里面的中流砥柱。苹果6S出来一个月做用户调查,发现超过60%的用户用苹果6S,超过70%的人用苹果。这是超过一定的阶层,结果一调查发现不是这样的,35岁以上超过一半的在体制内,所以你会看这直接影响我们的方法。

“侠客岛”学生小组经常不敢晚上10点发稿,因为体制内第二天上班。这就决定他们基本不看手机,因为他们要上班。这要考虑我们受众是谁,我们一起把墙推倒。我很认同一个观点,爱情的童话。这个结果在一般思考范围里面认为应该是婚姻,最终成了多少对?假如说我们长达十几年的节目,还要持续很多年,第一个节目片头放上一期的结果,当然是很好的做法。还有一个积攒我们所谓的荣誉,我们要不断把我们的《乡约》荣誉积累,不断有红娘,还有婚姻登记室,成一队又一对贴在荣誉室里,逐渐几年下来贴满一面墙,就好像从小上学三好学生贴满一面墙,这个孩子长大了,这个孩子成长起来。这才是体现底蕴的一种,不是每一期热热闹闹,还应该有一个长期的延续性。

刚才这个节目很好看,很欢乐,但是长达1个小时,再加上具体节目播出广告很长,如果无论下沉到多深,多长都一定往年轻人走。我刚看BBC的改革也是往年轻人,年轻人的时间都花在手机上,年轻人都是在看手机,一会儿看微信,一会儿打王者荣耀。前一阵给马云做了一次直播,直播持续两个小时。后来就问节目后期,我说,我们总共点击量有多大?后来切成很多碎片传播,说点击量加上所有直播,碎片直播可能有1个亿。过了两三天之后,我反应过来,绝对不止一个亿,为什么?我就发现马云真的是很聪明的人,不光有碎片,还确保回答你一个问题的时候,他是完整的。就像一个胶囊一样,不光有里面的药,自己还是一个胶囊。后来发现各种各样的网站,各种各样的自媒体,他们再从马云的话截取他的话,有二此加工的话。二次加工的话借用央视记者的话,当然我不是央视记者,马云的话又被利用出来。农村有很多的想法,有很多感兴趣的点,我们能不能生产出这些小胶囊,我觉得是吸引观众很重要的点。

刚才想到所谓有点假的问题。我为什么恰恰想这个问题,我昨晚看了一个排片非常少的电影——《成都狼群》。这个狼群长大后不敢在成都养,后来在雪山养了九个月之后,放生到整个野生狼群,因为他们都在那个山上。这个题材是无与伦比的,但是我到豆瓣上看最热的短评,清一色骂女主角假,我不理解为什么都说她假?当然现在网络点评就是爱喷人,但是为什么这么大规模的喷?我详细分析了一下这个电影,这个电影重新补拍了一些镜头,错就错在不该补拍镜头。补拍镜头中女主角化了妆,拍大特写能看出来女主化了妆,我认为有很多的东西是过犹不及。

我一直参加《锵锵三人行》,是什么事也不干的节目。观众喜欢,年轻人特别喜欢,就想看真实的碰撞,也几乎不剪辑。这有可能是对我们有启发的事情。后来没有参加过《乡约》,也不知道,后来反复听到一个词——创新。我就想到一个问题,反复问自己的一个问题,不创新会死吗?这个问题以前特别矫情,现在答案特别明确:一定会死,一定会死得非常非常惨。我们做新媒体公众号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感觉,过几个月文体不创新,甚至文章长短不创新,你就会死,阅读量会明显感觉下降。以前口口声声说你爱的读者,其实没有那么爱你。就说这么多,谢谢。

牟宗勇:谢谢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作为一个同行到《乡约》学习,感觉很荣幸。简单讲,我们感觉《乡约》栏目好,我个人概括为三点。第一点节目风格独一无二。《乡约》识别度特别高,你拿着摇控器选台的时候,好多分不清谁是谁,但是《乡约》绝对不会错过,一定会认得它。原来不了解《乡约》,还有一个疑点,就是一个镜头闪过来,一个农村大姐露几颗牙,很难想象人有这种状态,很自然的状态。

后来看多了之后,觉得很自然,这个节目无处不在,而且在每期节目里都有,而且真的是真情流露,不是摆拍,不是大海捞针出来的。我们做一个节目看到观众流个眼泪,为什么导演能做到这一点?我没有想明白,前两天做一个节目一下子想明白。前两天参考一个项目,前两天开民主生活会,想清楚了,后来觉得那么重要的场合,你激动的还是要流眼泪。这个东西后面采访的这个事怎么回事?现场很多人问我,是不是作秀?我就给他们一句话,你这样问问题是因为你没有在现场,那是一个震撼心灵的现场。

后来我们学习这个资料时发现,真是震撼心灵。总书记在现场讲,真是发自内心跟他们交流。两岸一家亲,自己去了给小孩红包,总书记为了不要这个红包怎么办?两岁小孩关到大衣柜里,房子也小,把客人一送走,打开柜子门一看,小孩都睡着了。总书记在讲,他是一个父亲,我也是一个父亲。总书记在现场跟同事们讲这样的话,掏心窝子的话,一下子就流泪了,那是震撼心灵的场。这一下子启发了我,为什么《乡约》现场老百姓那么兴奋?就是因为那个场,我们隔着电视屏幕有距离,如果我们到那个场会更兴奋。所以这个节目风格独一无二,它有一个场。

第二个节目形态、节目样态独一无二。刚开始没有想到,刚开始台上表现都很好,大家也有很好的反应。我看过几期《乡约》节目,以前也关注《乡约》节目,那时候是着急,我希望节目赶快往下走,希望场下表现很好。但是我期待,心里惦记的一定是场下。不可想象,哪一个节目最大的亮点,最让你花钱,最让你兴奋的东西,是现场观众的亮点?每一场的兴奋就是现场的观众亮点。怎么会有这种?电视上没有,也可能看得少,因为有些节目有现场,要环境,要发问特别假,就是为做而做。今天这个现场还不是最兴奋的,虽然我看到场下有人说:“27岁单身我怎么了”,这些还不是最兴奋的。最兴奋的是看到男嘉宾没有选1号,就上去打他,就是这种兴奋。这种东西在现在电视综艺节目里面没有,但是在中国传播民间艺术形态里面,这种东西有。比如川剧里面有帮腔,还有东北二人转场上场下的互动,包括今天看郭德纲场下场上的互动都非常多。为什么民间艺术形态非常多,而且效果非常好,但是现在的传播方式里面没有,很大一个程度,我个人认为在民间艺术是靠观众活着的,它不给观众东西,不跟观众打成一片,没给观众刺激,没跟观众交流活不下去。现在媒体跟观众有这种距离。《乡约》虽然是一个电视节目,是依托于现在艺术版本的节目,它给观众保留了原声艺术原有的艺术形态。我觉得《乡约》节目独立好,因为它带给观众高度情感,这是极其重要的。这在节目形态上是独一无二。

第三个《乡约》价值导向、价值取向是独一无二。我跟肖老师交流,看《乡约》有一种小学写作文的感觉,有人说小孩说假话的成分。我记得小时候写那些话的时候不完全是假话,因为不光写作文,不光是学雷锋,放学回家看到老大爷推一头驴,我也会扶,而且小伙伴也会扶。都会学雷锋帮老头推驴,一身泥。我们是在那个环境下成长起来,我们骨子里有这种东西,这种东西是一种本能,本性,每个时代都有。那个时候向我开炮,后来孩子骂奥特曼,都有这种情怀,这种价值导向在那里。

现在实事求是节目看到,这个节目很多东西都是排式,有些节目作为导向性节目是正面的,大家又觉得硬,是不是很假?一个节目努力生动把这个价值导向传递出去,可以让我们接受,好像《乡约》给我们的感受是最深刻的。其实节目感觉不是很深刻,而且我们作为做节目的人,能够体会到《乡约》的主创人员,体会到肖老师在追求这种境界的时候的那种努力。为了把这个价值传递出去,又不让观众觉得不舒服,他要在每一个字上,每一个标点符号上做大量的工作。我们是做节目的人太知道了,每一句话怎么做的,多说一个字,少说一个字,说到把胸膛撕开,我们说的话不是套话,很努力的。所以我说它的风格、它的样态,它的价值追求是独一无二,摆正自己的位置,摆正观众的位置,摆正自己跟观众的关系,《乡约》能有成就,能有发展,我觉得这是根本。

提高它的改进,我觉得有一点不成熟的想法。前面都是新媒体的专家,谈得非常好,陈总也说了,年轻同志谈了也很好。《乡约》品质很好,忠诚度观众评价很好,业界评价好,但是在传统媒体获得影响力和它的品质有差距。它的品质是够的,是可以打动年轻人的,但是在传统口径现在的媒体平均传播平台上有点吃亏。《乡约》现在的状态,我那天突然想到一个例子,大家看看有没有道理。我觉得《乡约》现在的状态特别是像赵本山大火之前的那个状态,第一品质够;第二影响力在特定区域内有。赵本山在上中央台之前在东北非常有影响力,但是在全国不是没有影响力,原来也有影响力。现在《乡约》像赵本山一样影响力足够,就像春晚前一晚。赵本山一迈上春晚就解决问题了,春晚那个舞台,那个物理形态相对好弄。我们现在这个舞台在哪里怎么登不知道,这个舞台很可能是新媒体、移动互联等等,但是它是一个泛舞台,但是哪里是中心舞台,哪里能登上去。这有新闻媒体的思考,互联网人士的思考,甚至放到更大的层面。前年在中央电视台开会,黄部长讲到特意强调,《人民的名义》宣传推广很值得学习,它是主旋律的电视剧,但是在新媒体传播上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东西门道在哪儿?道理在哪儿?有些东西,我媳妇拿着手机在笑,我说你笑什么?就是那个李达康的表情包——“别低头,GDP会掉”。这跟之前那个“贾军,你妈喊你吃饭”一样的。道理何在?不可理解,背后一定有它的规律所在,这个推广时候一定要熟悉,利用碎片推广,可能碎片化不是全部。包括刚出来那个花痴妹出来,很好,很吸引我。

另外一个,《乡约》做得这么好,无论是从品质还是追求,还是怎么样?我们做了大量的中央宣布部全国宣传典型,从我个人的体会来看我觉得《乡约》的品质足够足够可以在业内,成为这个领域的一个典型,一面旗帜。这个工作,我们做工作都是为党做,我们成点事也要依靠领导,也依靠组织,这个工作也是可以琢磨,它有品质成为典型,应该让全国向它学习,也应该利用整合动用更多的资源来推广它。既从主渠道推广,也从市场推广,从各个方面共同努力,我想《乡约》一定会赢得它登上中心舞台的那一天。谢谢大家。

杨新刚: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今天很荣幸能到《乡约》来给大家做一个汇报。刚才看了这个节目,我是一线的制作人,所以就直接植入主题。首先来说,我看完这个节目整体感觉,其实东坡老师你真的不用太纠结。首先来说这个节目它的模式包括剪辑,我跟牟总一样,真的没有再挑,没有必要再假,我觉得还可以适当减一些东西。它在各个方面,看点、立意等各方面可以成为完美的东西,包括剪辑都非常好,从业内的感觉来看。

第二市场定位非常准。前段正好有机会听了一个报告,说是现在中国人结婚的话,平均办婚礼大概一家要10万元,10万算是少的,相当于一个家庭非常重要的行为。整个大市场大概是上千亿,接近万亿的规模,市场定位非常准。咱们《乡约》定位正好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就是我们服务三农一些婚恋、爱情这样的一个市场。我觉得它的定位从广博度、经济度来讲都是非常准确的,这是一个有价值,值得做的节目,定位非常准。

第二、刚才东坡老师提的几个问题。您说屏障的问题,屏障是扎不到观众的心里,做了这些年。我的感觉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任何一档节目那张皮就是人物和故事,就是人。这个是最重要的,刚才东坡老师,您觉得这个模式再增加一些,再减一些,这些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找对人,找对几个主人公,一定要找对,一定找好。我最大的感受,《等着我》刚开始的时候,人从哪儿来?我们一开始的时候做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包罗万象,包括网站、热心电话、几乎能想到的我们都建了,包括APP等都建了。现在寻人需求就是有30万,目前做了300个。3年做了300个故事,每一期节目有12万值守,播出大概有1万,现在都接不过来。我说这句话的意思要有一个量,我们的平台必须打好,你的人物才能足够多,才供你选择的池子更大,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做出好的节目。

你刚才说的屏障问题,还是因为可能这个人物没有扎到观众心里去。刚才说一个主角,三个副角其实选择都很好,这几个人看上去综艺感很好,能说会笑,整体都很好。但是我觉得肯定还有更好的人物,肯定有。咱们选人最重要有两个,一个是咱们节目就是综艺感,能说会跳。第二个就是经历,我的感觉,咱们两个节目正好相反。你这个节目是有大喜的感觉,我们的节目是大悲的感觉,他们讲了很多的情节,可是我没哭,可能是我泪点高了,我没有哭。为什么?从大的地方来讲,他们的个人,你可以看本人故事并不极致,本人是综艺感很强,但是故事并不极致。综艺选人有一个最通俗的例子,狗咬人不是故事,但是人咬狗就是故事,这个就很好理解。人本身的经历,这个人物它并不能抓人,并不能打动人,包括跟母亲的这个故事,相对来根据我这些年的经验,可能靠一个一个的人物,一个一个的故事往极致推,往更真诚去推,它出来的东西一定是抓人的。其实它的模式并不重要,我们这个模式就是一个大门,当然我们节目也有缺点,但现在就是靠一个一个人,一个一个表情细节去打动人。我觉得肖老师做《乡约》的时候,一定要有定力,劲要使在这个上面。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也许在找人过程中发现这个模式当中有哪些去微调的,再去调整。我觉得这个定力一定要有。

讲故事有一个比较细的地方。我刚才看了,我对综艺没有太多的经验,但对讲故事还是有点经验。我听了半天,所有的人物都讲的叫情节,而不是细节。我们以前也犯过一个毛病,人都是永远在讲一个情节的东西,比如以前有一个情节,小舅子把她的老公打死了,她在家里没有办法,这个女人就把她小舅子的孩子收养了。村子里到处都在议论,怎么能收养一个仇人的孩子,这个情节对比非常强。咱们没有这个情节,情节不精致,甚至不到位的。比如我爱你,这个情节不感动。换一句话,这个男人有一天给女孩买999朵玫瑰花,是不是稍微有点感动了。如果有一天男孩下着瓢泼大雨拿着一朵花揣在怀里,走到女孩跟前,从怀里掏出花来,花还是干着的,跟这个女孩说我爱你,这个才会打动人,这个就有画面感。

我们追这个故事的时候,一定要扎在细节,一定要有画面感的东西,这个节目才过关。刚才那几个人还是在情节层面,说了很多的自己人生故事,说了一堆。但是现在回过头来想,能记住几个,可能就记住那个二号女嘉宾,因为她是有细节的,这可能是比较细的地方。

最后,我想说东坡老师您说假。这个假是源于我们对每个节目的定位不同,有综艺节目、真人秀节目,棚外真人秀,棚内真人秀。综艺节目我觉得先有一个明确定位,咱们节目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刚才牟总说类综艺节目,它不完全是综艺节目。和我们一样,我们整体感觉也是一个访谈节目,但是用了很多的真人秀的手法在里面。比如我们很多的人不知道故事,嘉宾也不知道故事,也是靠嘉宾互激完成真人秀,这个是用真人秀的手法来做的。现在是一种全新的,加入一些真人秀的节目在里面。你不用太纠结这个是不是不真了,从总体来说还是一个综艺节目,只要做到欢乐,老百姓还是很爱看的,这个不用太纠结。

刚才那期节目,我觉得已经很真了。真的,现场的观众和这些嘉宾已经很真了,真的不用太纠结,最终就是人物故事和人物选择要下大力气挖掘平台,从海洋中去挖掘点点滴滴。谢谢大家。

赵微: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大家好。虽然我跟傅总是亲同学关系,但是之前我真的几乎没有看到七套的节目,《乡约》是有幸今天来看的第一个,第一次。我觉得我可以从一个非农民的普通观众,第一次看这个节目的第一印象,可能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可能还比较称职。

我在央视差不多30年做最传统的栏目最传统的节目。我从这一点谈谈我的看法,看完这个节目我觉得确实新,这个形式真没见过。我从中可以看到很多各种类型的电影,各种类型节目,各种娱乐节目,很多的元素都在其中出现,融合起来是很独特新的东西,各种欢乐都很好,各种快节奏,用电视手法营造快节奏。我开始以为这是50分钟,因为我对这个栏目唯一一点了解,昨天在微信上收到今天会议介绍里面,说是独特的婚恋节目,这是独特第一。刚才看完那个介绍好像是66分钟,这么长的节目看下来还能做到全程无尿点,真的不容易。我个人看着没走神,也没有觉得那么长,这肯定说明它的成功之处。包括从技术手段上,各种转场,细节整体很用心,整体来说是很高品质的一个节目。

夸的话,各位夸的话都很赞同,我不重复了。我个人觉得从创作角度感觉有点矛盾的地方。

第一这样的节目到底是相亲节目,还是以相亲为包装的这样一个类娱乐化的节目。我个人看完之后的感觉更倾向于后者,认为是一个假的相亲节目。从这一点说它是不真实的,从主要人物的选择,男女嘉宾,首先要有颜值、有口才、有才艺,还得有胆量,还得适龄未婚,符合这么多条件的是很少的,在整个农村当中也可以算得上人中龙凤了,这样的人。我认为如果你真是一个相亲节目,不可能有这么多苛刻的限制条件。相亲本身是一个很个人化、私密化的事,但是现在放在场外观众上千人,很宏大一个大场合。这样的大场合过去就是演唱会需要这样的气氛,和观众的互动还有现场气氛的营造,是要符合这样的要求。现场的要求,包括访谈节目的要求,我们要求最少两个人一对一,需要双方很贴近,很安全的环境。现在这样一个节目放在这样一个大场合里面做下来还感觉挺好的,柔和的功夫做得挺到位。但是感觉有一个选择的矛盾之处,也会给创作者带来一定的困扰,是满足这边,还是满足那边,有可能是这样的东西。

另外,这么大的场子观众,我觉得它应用的不是很充分。虽然场面上有空镜头出来,最终能记得住的部分,还是现场跟观众面对面的沟通比较多。这个宏大的场面用来干什么?我觉得似乎有点浪费,除了几个空境之外,如果确实没什么用,是不是不用那么多人,这可能是一个略有困惑选择的地方。

另外说到,我说它不是真的相亲,而是用来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面貌,展现新一代农民的风貌。我们就是忽略它相亲的真实性,就作为一个结构的线索营造好,把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悬念营造到极致,就不必过于纠结是不是真相亲,我是不是一个真的媒婆,是不是要求在这么大的场合下,一拍即合就得结婚,这个可以适度忽略。但是在情节悬念上可以多下功夫。简单举一个例子,刚才第一轮气球爆炸,让每一个观众来猜。实际上这个节目在之前已经交代了,第一轮选择3号,第二轮选择2号,我认为结果会跟这个不一样,为了营造这个悬念。最后毫无悬念还是淘汰了1号,类似这样的细节不用再强调,甚至全都不知道,这样的悬念就会更强,大家会跟你猜会是谁,为了环节推进完成做了一个技术手段来考虑,这样可能更有利于整个节目收视效果更高一些。

整个节目下来,有跟观众的互动,有跟工作人员的反应,有男女嘉宾及其家长,还有观众本身几个不同交流场,也是要求环境不太一样。也有要求很静态叙述的东西,放在大场子里面觉得稍微有一点违和感,当然经过后期处理在电视上看起来不是那么矛盾,但是这一周一千观众可能气氛并不是那么热烈。我们从镜头里面可以看到,在镜头里面背后观众有的走神了,两个人谈话的时候背后有走神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后期手段穿插进来弥补这些东西,围绕这些设计大家再研究研究,怎么能解决这些问题。

节目的长度,我认为它也是在一个两种极端选择之间有点尴尬。因为正常的节目是50分钟,长版是66分钟。现在一般简单的人物访谈那种东西,比如面对面45分钟已经很长了,一个人撑不起来,得弄两人,但是综艺节目一般不小于90分钟,需要大的场面敞开,大的人物故事等需要一定空间。目前的播出长度,我认为可以再琢磨,有点尴尬,在两头之间。

总之,我同意我们做的电视节目其实就是一个产品,就是研究的就是把这个产品品质做好,在导向前提下尽量让它能够吸引人,吸引更多的人。既然是有这个产品属性,实际上它内在的一些,在真实生活中追求的东西其实并不重要,实际看的真实呈现出来的效果。另外做出一个产品,除了打造,追求质量之外,还要推广、销售、再生产等类似于这样的问题。总体来说,我觉得这个节目还是不错的,我向你们表示钦佩。谢谢。

吴克宇: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乡约》这个栏目其实我们很早就开始关注了,第一次改版我们就参加了你们的会,后来一直密切关注。直到去年获得广电总局创新创优奖,我第一次写你们的总结材料上报。今年的总局宣传司组织的上海电视节,我和董卿作为代表发言,我作为代表,发表了创新创优情况,其中重点介绍《乡约》,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

我们那儿获创新创优奖,央视只要获奖,总局发10万,我不知道你们发没发?我今年倡导农影领导发10万,这是中央电视台的最新政策,只要团队获得创新创优奖发10万,杨新刚他们发过了。还有最近马上召开中央电视台创新创优表彰会,再奖励,只为了吸引住人。我想说,《乡约》是中央电视台创新创优里面成就之一。我在总结材料里面也说,比如以人民为中心,关注普通的农民、农村,价值引领,关注三农,周期是当代农村精神风貌,生活变迁,同时还有一点的真实故事,真实的农民情感,这个都能反应出来。

今天我在这儿,又突然琢磨有一点更重要的意义所在。中央电视台所有栏目里面目前缺失的是给中国农民提供一个发出他们自己声音的平台。过去央视有《实话实说》,现在没有,权利高大上的人,中央电视台听到的全是来自上面的声音,我们需要倾听来自最基层的,7亿中国农民的声音。这个节目恰恰让我们能够听到,倾听中国农民的声音,感受中国农民的情感,理解中国农民的观念思想,展现中国农民的风貌。我想婚恋只是一个载体,它的深刻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恰恰体现出我们提供了一个说话的平台,让普通中国人,普通的中国农民自由说话的平台,当然这是在我们引导之下,在我们提供了一个渠道之下的自由说话平台。我觉得它的样本意义非常重要,我今天能够感觉到它的社会意义,它的政治意义,它的价值所在。

当然这个节目很巧妙,它叫小切口,大情感。这个小切口很锐利,一刀捅进去见血。有很多外国节目发来的项目,我们只要涉及到婚恋交友项目一律不接,我们认为不适合在央视播出。但是婚恋交友一定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你们知道《非城勿扰》已经播出七年,收视很高,关键收视人群很广大。十几岁以上的,二十岁青年人,包括一直到八九十岁,全都乐呵呵盯着看。今天我们在座的也是年龄很大,包括胡部长已经退休也是乐呵呵看,这说明婚恋交友是人类性、生物性共同关注的话题,是人类的都逃避不了,是人类繁衍的社会性基础性的问题。这个载体我觉得还能活下去,只要有人类存在,这个婚恋交友节目就能活下去。不像《等着我》,中国总有找完的一天,但是婚恋没有完的一天,这个婚恋交友我认为可以一直走下去。

小切口我刚才说农民风貌价值,你的情怀很大,这里面内容包含不仅仅是婚恋的交友情感,其实你里面涉及到很多丰富的内容。生活变迁、工作、家庭,最近几期看到你们加入家风家训,这个是习大大倡导,这是中央电视台正在努力寻找一个好的节目形态做这种主题。四套上面的领导主抓一个叫《谢谢你我的家》,这个策划很费劲。这种节目很难做,家风家训,一丹大姐在,央视希望你出山,主持这个在十九大召开之前播出的《谢谢你我的家》这个节目,领导还是非常重视。倪萍是之前胡部长定的。

胡占凡:这个节目很难定,后来说倪萍,说倪萍变形了,说敬一丹你试试。

吴克宇:这种家风家训很难做,很容易闷,很难找到一种形态,很容易放到之前选择的环节上。我不光了解他个人,还要了解他的家庭,要了解他的家风是什么样的。这样很容易融合到婚恋中,你那个镜头一扫而过,叫“约人约事约姻缘,家风家训舞新风”,这个节目期待感很高。刚才说了下一步最大的两个方面,一个是提升你的收视率,现在收视率不够。作为这种节目收视率应该更高。

第二个你的困惑是累。我觉得第一个刚才杨新刚谈得特别好,《等着我》全是普通人,没有一个明星,收视率2.46,全是2点多。普通人就是做极致、做故事、做细节。你们要抓住,七套是覆盖率仅次于一套的平台。

我觉得是模式不是太清晰,永远处在变化之中,当然也处于创新之中,当然模式要相对固态化,操作流程固定化。这样减轻你们的负担,要不然策划都挺累,节目还要细节化。现在累就在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只能做一期,选人很累,策划很累,所以你们要减轻负担。《非诚勿扰》有那些相对固定的女嘉宾,像看连续剧,你们也要提高收视黏性。你们缺少收视黏性,这一期和下一期感受不到联系,所以容易起伏。

在主持引导上,中间有一段非常棒,一看就是精心准备的,家风家训环节完了主持人说了一段话,那一段话非常精彩。但是这里面整个的节目,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我们跟《非诚勿扰》比较一下,孟非在核心思想点评,那两个嘉宾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有人物提升作用的。这一点加强主持人的作用,再加之引领,不一定每处,每一个点都随便说,但是在争议点,主持人要体现他的核心作用。

这里面县委书记插播广告太生硬,刚才回答赵微主任的看法,弄那么大的场——四面山,没有展现风土人情。展现风土人情通过县委书记的话很突兀,前面介绍要介绍这个地方怎么回事,有航拍,这些风土人情都可以在小片里面介绍清楚,这些人来自什么地方。县委书记说当地的思想观念看法,那个不要太跳,要融入进去。这节目全是男选女吗?

主持人:也有女选男。

吴克宇:这个就对了。《非诚勿扰》虽然是23女的,但我可以选择灭掉,不管你优秀不优秀,我也是可以选择的,这个你们也可以选择。再一个就是大数据,这些人的来由是什么,前因后果要介绍清楚。大家对结果还是有期盼的,包括圆满,不圆满。我看了周六播的都没有牵手,就是感觉不圆满,这是中国人的骨子里的,还有就是作秀。一定要抛弃那些上台就是让自己出名,而不是真心实意不是在这儿谈婚论嫁,这个节目就是给人这个感觉,要想办法消除这种印象,还是要真实的情感。我就介绍到这儿,谢谢。

敬一丹:20多年前,我在山东电视台第一次见到肖东坡,我没有想到今天是这样的,今天已经足以引人注目。做的农村节目她们有真诚的感觉,能坚持这么多年,这是我当时还没有想到的。20多年前,你在山东就做农村节目,更可贵的是在变化,一个人坚持农村节目是可以做到,但是做着做着就很难突破的,自己就形成一个惯性。比如在《焦点访谈》后期我也很难有变化,有时候用稳定感安慰自己,其实我很少有变化的能力。

肖东坡这20多年做农村节目,又能坚持又能创新,作为同行我是很佩服。而且做的迎合时代脉络,很有节奏感。看一个农村的变化,就看它的变,这是农业节目很好的地方。

全国两三万主持人,会说话的不少,但是会和农民说话的太少了。会和农民说话不是词句,那是真正的懂,是听见了那是听懂,听懂了才能搭上话,真正听懂才能搭上,才能有呼应,才能有共鸣。这个很难做到,尤其现在的年轻人,从校门到电视台缺少农村的生活经历,又缺少主动经历。前段时间我回黑龙江,我听当地电视台的主持人是这样说话的:“这些农作物是你种的吗?”,是真的这样问的,我说什么叫农作物?哪怕你不知道,也可以说麦苗,不知道也可以庄稼也行。这个接话茬,接了之后你怎么接?这里面有非常强的业务功底,还有作为一个主持人主动的、很专业的一种追求,这是很让我佩服的一点。

肖东坡很亲和、很接地气,亲和应该是所有主持人应该具备的,但是和农民打交道具有这种特别接地气的感觉是很难得的。在这个节目里面是可以看见人间烟火,是可以体会到人之常情的。我从来不把这样一个节目当成一个纯粹的婚恋节目,包括《非诚勿扰》,看这样的节目就像看《清明上河图》一样,是民情的、通俗的、有人气的,是这样一种结果。每个人心底里都很想接触这样一种气息,这个节目是可以给我们的,我们为什么会对陌生人的婚恋感兴趣,那就是婚恋,这个节目可以看到他的价值观、他的审美,他的面貌,我最喜欢看的就是这个节目的面貌。我觉得作为主持人最难的,是在他在下面对观众的调动,我深深有一种好奇,特别想到你们现场看看,在你出场之前你的现场导演做了什么?怎么你出场的时候,观众的热度已经达到非常有感染力的热度。出场看到非常积极、放松的状态,我看过最拙劣的热场是一点都不搞笑的笑话,然后就喊着让鼓掌,我很想知道你们是怎么做的。

接下来看到很好的说话,放松的说话,真实的说话。除了宣传部长之外,宣传部长在这种语境之下改变了很多的过去的语境,还看到肖东坡一直在打断说一句进行调剂。这是一个,我觉得独特的气质,鲜明的个性是从主持人的角度来说,是特别值得肯定的。

我不知道除了肖东坡,坚持做农民节目,并且出色做农民节目的,除他以外还有没有?刘栋栋一看就像主持人,你看着有点不像主持人。这人有点不像主持人,我们需要不太像主持人的人。

胡占凡:日本选主持人的标准有两个,40岁以上,脸长的奇怪的,所以基本长相非常怪,中国人根本无法理解这个标准。

敬一丹:长得太帅的人让人有一种距离感,很平常的人就很容易让接近。最平常的就是眼神,肖东坡在农村能得到延伸,是懂农村才能说话,懂是不容易的,听到、听见主持人是都能做到的,听懂了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这是主持人的一种类型,是挺值得研究的。这是关于主持人的。

第二,节目的长度和节奏。作为新媒体短才好,但是作为传统媒介,尤其作用电视故事情节来说,我觉得有一定的长度才能讲清。我有一个体会,比如《感动中国》是有一定的长度的,可以展开、可以讲述细节,《感动中国》就有一种力量。到《时代楷模》也是我做的,《时代楷模》时间规定只有两三分钟,没有展开,同样一个故事在那个里面就没有感动的力量,要有一定的铺垫,有一定的层次,一直走到那儿的时候才产生一种催人泪下的情感。刚才有一个地方可能因为长度的问题没有展开,我表示很不满足,男嘉宾就是演过《天梯》的男主角,我特别想听听他的爱情观,他对《天梯》中爱情、人物的理解,想知道这个小伙子怎么想的,但是没有展开,我特别想听,这个就需要一定的长度。

这个细节如果展开的话,我觉得反倒容易作为一个故事被新媒体传播。比如男主人公,我演就成为一个小段落。刚才杨新刚说的,只有叙述没有描写,只有情节而没有细节,其实很难达到那样一种效果。那么费劲到达现场,组织那么多观众,挑了那么好的嘉宾,做了90分钟的节目和做60分钟的节目成本差不多,我们何不做一个从容一点的。这是关于节目的长度和节奏的思考。

第三关于大家困惑的——真。我想到2001年做《直播中国》的时候,那是真直播,那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次栏目化每周播出的一个直播节目,2001年《直播中国》。我们直播完了以后经常被人说:是直播吗?是直播呀!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质疑声音?很多人会质疑,太严丝合缝!我们直播之前会进行演练,操作起来当然困难,但自己会要求得很严格,人家说录播,八分钟一个镜头不打一个嘣,这也是挺困惑的。后来,这里面有一点毛病,穿帮一点也没有关系,观众觉得是直播,当然不能故意,就是不要弄得严丝合缝。

还有一点感觉,人的感情重庆女孩那么心仪,男嘉宾没有选择她,也都乐呵呵的离开了,都没有一点失落。也许重庆女孩就这样,也许是真的,来就当成一个玩。还有一点是质朴,这些人太善于表达,以前看过不是善于表达,也没有当过临时演员,也没有当演员倾向的,那个更农民。反倒那个让我觉得挺真的,真正在看农民的节目。这期节目里,有一个女生是割猪草女王,但是那个女生割猪草已经是以前的事了,其实他们已经走出农村,只是家里还在农村,也可以让她更质朴一点,可以不用做出一种洒脱状,这让我们觉得是真实的。我就说这些。

刘建鸣:在之前也接到组织者的叮嘱,这期节目看了,再加上一些节目积累,谈一下感想。总的来说,这期节目在原有节目基础上,特别是7月22日那期节目,而且有一些创新指数,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九个字概括:“深挖潜、展外延,巧串连”。

第一深挖潜。这个栏目上一期已经介绍,它是没有成功的。我觉得在整个过程中,跟其他的场子和跟今天的场子一样,重点可能放在女嘉宾上,这也是一个栏目的特点。上一期相对来说,刚才敬老师说,可能三位女嘉宾性格可能单一一些,上一期可能差距要大一些,上一

期有差异性,而且在这个节目过程当中,通过主持人的话语展示的更丰富一些,这样让三位女嘉宾的性格更丰富一些,给观众印象也更深刻。比如1号选手性格比较外向,大家可能一下会兴趣比较大。2号性格比较偏于内向,矜持害羞。3号是开朗懂事。观众也是各有风采。

第二展外延。在那期节目三位女嘉宾穿插介绍各自的父母的特点,他们的父母也是各有千秋。比如第一个女嘉宾父母会自行车车技,二号的妈妈是三八红旗手,种田能手,勤劳致富。三号女嘉宾的妈妈是给丈夫剪了几十年指甲,父母的差异也是很大。除了展现男嘉宾和女嘉宾之外,如果男嘉宾和女嘉宾作为第一级展现层级来说,他们的父母可能是最重要的展现外延之一。从上一期节目更能说明问题,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父必有其女。孩子的某种风貌肯定是有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来自于父母的基因,来自于家庭的熏陶,这一点展现必须充分。

再一个有一些细节,在三位女嘉宾进行PK的时候,摄像师镜头捕捉到一位手捧鲜花的小伙子,不知道有意为之还是偶然的,他不是普通的观众。通过后来的介绍,他是来抢亲,他是看中一号女嘉宾,而且是原来认识,是上下级的关系,早有爱慕,借着摄像师打一个伏击。因为淘汰赛,1号嘉宾被淘汰出去了,淘汰出去下场应该说是悲情的伏笔,毕竟有胜者,也有败者。她是败者,紧接着小伙子就跪地求婚,虽然这个镜头很短,但是非常可贵。给观众一种,包括整个场面的一种平衡感,展现了她算是一个失败的竞争者,同时又有心仪的小伙子在等着她,追求她。

第三巧串连。这个体现在主持人那边,刚才敬老师介绍,原来在山东主持农村节目,主持人非常有特点,语言非常鲜明,诙谐幽默。像咱们敬老师说的,是咱们栏目的一个灵魂,这不为过。因为它是在现场的一个节目,会面临很多突发的一些场景,一些情况,能迅速反应情况,迅速接茬。比如看到选手父母是开办婚纱影楼的,女嘉宾从小经常是暗房里玩耍,主持人说怪不得你长得那么白,原来是因为小时候经常在暗房里。这个话是非常贴切,非常幽默,我觉得成熟栏目跟现实生活相契合,应该自然贴切,妙语连珠的连接语必然有。今天看这个节目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刚才很多专家老师都点到,当然也提出了很多建议。我也提两条:

第一条在开场某几个段落。刚才又看了这几个节目,在几位嘉宾在出场的时候应用了大量快闪的镜头,而且闪动的频次很高。首先从感官来说不太舒服,对眼睛来说,虽然可能更适合年轻的观众,但是也要考虑中老年人观众。我觉得在后期编辑、剪辑的时候是不是弱化一些。刚才有些老师说了,有些可以增加一些,有些可以减一些,这个就属于减一些方面的。

第二条节目里可以适当回顾一下,出场嘉宾的家庭现状,这个建议我也赞同。这实际上是让观众感兴趣的一个兴趣点之一,可能也就在这里。最后谈成了没有,是不是当时看中了,回头又反悔了,是不是又看中了别的选手,诸如此类的。我觉得大家可能更感兴趣一些,也为这个栏目增加一个活跃度,也是一个亮点,这个大家可以再研究一下。就这些,谢谢。

肖党荣:我就从不懂电视的一个普通观众谈谈看。我不是学的主持电视,属于“半路出家”,我谈点个人感受。看《乡约》这个节目很早了,过去咱们没调到总编室的时候就在看这个节目,这个节目挺好的。

第一感官是热闹。今天认真看了60多分钟,节目具备比较完整的叙事性,这个很明显。通过叙事,通过几个嘉宾的人生阅历、梦想、爱情、人生的感受体现他们后面的三观,特别是集中在婚恋观这种特别复杂的人类情感,把它基本上粗线条呈现出来是很不容易的。场上场下不同阅历的年轻人呈现出不同的观点碰撞,还有跟父辈几辈几代婚恋观交锋、对话。几个轮下来家庭教育、家风家训都能看到。整个60分钟看下来,我觉得这个节目很有点激越变奏曲的感觉。

说几点意见,谈三个感受。

第一,下笔迁延。说的观点是很重要的一个,从这个角度讲,电视节目对于要表达的主题,使用的电视手法、元素的调用,包括对阶段性叙事,阶段性的主题的服务,这些元素不能相互干扰,相互抵触,相互抵消。刚才说过,电视是声光电综合艺术的呈现,用声音的时候画面就不要抵消声音传达的信息,一些动画刻意营造的那些东西是无意义的。到底听声音还是看画面,听了声音不知道干什么,就是同样一个效果用多种元素不同表达方式去营造,互相的干扰,我觉得可以在这个层面再考虑一下。刚才有一些老师也说到,细节,通过细节组合式的方法营造情感共鸣,把细节营造出来,突出细节性,更突出抓人的感觉。比如通过设计、瞄准情感,要讲爱情,配偶的选择,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类情感。这一块整个节目的节奏性,节奏的把握,整个节目的推进就要讲究一些。一开始开走,整个节奏感非常强,整个感觉很明确的,该快的快起来,该慢,有舒缓,有沉静的地方。这是第一个可以琢磨的地方。

第二,《乡约》有点不成熟的感觉,《乡约》还可以延伸为《乡魂》,乡魂就是展示乡村之美。总书记说让我们当代人记得住乡愁。山美水美人美是魂,思乡忆乡实际忆的是人,跟地方没有关系,这个人在地方生活发生过故事,才记得住这个地方,才会想这个地方,如果这个人对这个地方没有感情的。刚才有几位老师说到这一点,刚才说的乡村旅游,刚才说的四面山,这些人都是乡里乡亲谈恋爱,必然选择家庭观在哪里?可以前期做一点工作。这样在节目里能够体现出一方水土一方人有一方情感,包括一方的婚恋观,能够有一些特殊的表达,特殊的记忆,然后呈现给观众,不光是场上场下1000多人,还有电视屏幕下多少倍的观众都留下来,了解重庆当地的情感,重庆当地的风景是什么样子。

第三应守护正。《乡约》也不需要给自己贴标签,到底是综艺节目,是婚恋节目,还是旅游节目,不需要自己贴标签。你们虽然改版必然有变和不变,变是常态,不变是异态。包括中央适合观众的要求,适应电视传播大的格局发展,这些都是要发展的,但是也要守。守什么呢?我觉得奇葆部长在党的传播者,社会主流价值弘扬者,正向趣味能量引领者,两效统一的践行者。我的理解对于我们《乡约》具体来讲,就是主流价值和正向趣味能量,这两方面还可以挖掘做很多东西。

刚才敬一丹老师讲到不满足,真的不满足。很多话题都匆匆点到,核心的东西都触碰到,但是没有深入下去。为什么你要选我,我要选你,背后反映的婚恋观到底是什么?哪怕是台上这一瞬间,我相中你了,王八看绿豆对眼了,台上那些多的婚恋观的碰撞,两代人的婚恋观,同一代人都不一样,最后台上的人是这么选择的,应该给一点时间挖掘,把好的东西挖出来,呈现出来,趣味性特色就出来了,《乡约》的特色也就出来了。

我就说这几点。

胡占凡:一个大原则就是从简。我一直挺愧疚,原来在台里的时候,对七频道关注的还是比较少,虽然参加过几次活动,现在回想起来还是非常少,包括《乡约》这些节目看得非常少,但是看到七套的成长还是很欣慰的。我一直看七套的变化,我觉得一天比一天好,一天比一天精致,这都是心里话。刚才说还是农业频道越来越好。原来很粗糙,现在越来越像样,品位、趣味、精致程度都在不断提高,挺好。一个是欣赏、一个欣慰,一个是歉疚,以后多找补。

我还是挺教条的,所以接到通知后也突击性的在网上看了很多期节目,对节目有所了解。这里有几个想法:

第一个,这个节目是弘扬社会价值观的一个好节目,它弘扬的是人性的真善美,弘扬的是社会主流价值,弘扬的社会正能量。无论他们谈各自的观点,还是节目展示男嘉宾、女嘉宾的人生经历,大家看到的都是很正面的东西。这种自我成长、勇敢、坚强、承受、创业,无论男的女的,包括能说会道的导游所展示出的人生态度,是非常积极的,而且很顽强,我觉得很值得欣赏。这里面有很多内涵和表达方式,这种属于一种表达方式,很民间、很基层,就是老百姓心中的核心价值,对人生观、婚姻是什么样的观念,在这些里面都体现出来。看到节目以后,感觉到无论是男的,还是女生都是很可爱的,都是值得很尊敬的。这是第一个非常好,是很正面的综艺节目。

第二个这个节目是很接地气,“三贴近”的节目。这是目前中央级媒体里,唯一的一个相亲类节目。央视一直还没有这样的节目,这是唯一的一个。但是这个节目和《非诚勿扰》这类高大上节目完全不同,是完全不同的节目形态。看看《非诚勿扰》节目,再看看这类节目完全不一样,取向完全不同,就是节目表达方式完全不一样,不同于白富美、高大上那种节目形式,咱们完全是乡土、泥土婚恋观,而且出现的人都是素人,这么多节目没有出现过明星,没有什么名人,这很难得。一个素人节目做到这样,又接地气,又很观众缘很不容易,这类节目应该大力鼓励和提倡的。

第三个是有思想、有观点、有内容的结果。不是单纯你看我,我看你,你挑剔我,单纯择偶标准的问题。不是单纯的观念,我欣赏不欣赏你的行为,欣赏不欣赏你的理念,欣赏不欣赏你的行为,是有观点,有内容,不是简单的贴标签,喜欢不喜欢,我爱你不爱你,而讲的是内心感受,讲的是为什么,这就很难得,所以就显得很丰满。

第四个这是一个多元杂糅,很有张力,很饱满的节目。用现代话说没有“尿”点,从头至尾感觉时间很短,并不像想象的时间很长,这就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就是这个节目一直吸引你跟着走下去,看下去,不觉得腻歪,不觉得拖沓的原因,这得益于节目多种手段的应用、角度,包括后期。这个节目可以看到有人物、有故事、有欢笑、有泪水、有诉求、还有互动,所以这些元素加在一起,很难定位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节目。你叫相亲是一个载体,但是不必非要给予给它一个单一的定位,我觉得“四不像”是最好的一种状态,只要符合传播规律,不是胡来,这种创新方式就应当鼓励,至于它叫什么并不重要。

概括几条,重点在于下一步怎么做的问题,大家来不是听好话,下一步怎么办?我想有这么几个点。

第一,无论怎么说,我们办这类节目都是要强调主旋律、正能量、价值观、人生观、婚恋观和去低俗。我觉得这几条恐怕无论什么时候,无论这个节目如何创新,如何演,变这几条宗旨必须恪守,这不是一句空话。当年《非诚勿扰》差点停播了,大家都知道的坐在宝马里哭,不是就出自于《非诚勿扰》吗?《金融时报》也评论过中国婚恋观的问题,坐在宝马里哭,这不是一句空话。弘扬正能量,这一条必须坚守,不管你们两个人把关还是栏目把关,这一条一定要注意。这一条一旦出现问题,是颠覆的,是致命的,我们允许节目创新,但不允许节目突破底线。

第二是大家讨论的比较多的问题,这类节目如何定位。刚才大家说的真实不真实的问题,或者到底是个什么节目的问题。这类说下去还是比较复杂的类,节目相亲节目不是中国独有,不是中国发明,首先是美国。ABC搞这类的节目,叫什么单身汉单身女郎。这类节目首先外国人不叫相亲节目,叫约会节目。跟我们不一样,我们比他们更实际,直奔相亲,直奔媒人。外国人概念不一样,实际上也没有起太多的媒人的作用。约会跟我们相亲有很大的不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外国人办约会类的节目,相亲类节目,目的不在于说成亲事,而在于过程,甚至会在里面请一些人当托。回到刚才争论最多的问题,真的多,假的多。我个人的观点,这类节目重在它所传达的价值观和婚恋观,至于是真是假不重要,特别是到底他们俩最后有没有有缘牵手,这也不重要。自己谈成的对象有的最后也还是分手。最重要的是这类节目传达了什么理念,什么人性,我觉得这个最重要的。

国外的节目形态跟咱们区别也很大,回到初始的问题,婚恋的问题,特别是恋爱的阶段,理论上或者人性上来说是特别隐私的问题。以前人们谈恋爱,都是在公园的角落或者没有灯的地方,但是现在恰恰相反,我们展示在千人的面前,这是一个悖论。为什么存在这种悖论?为什么会令大家津津乐道,成为吸金几十亿的节目,道理何在?我觉得就是受众想了解人性里的一些东西,想知道彼此认同这个过程是什么样的,另外这个观点值不值得我赞同,值得不值得我欣赏或者值得不值得我批判。我觉得从心理学来说,恐怕是这么一个过程。既然如此,它的结果如何就变不得重要了,当然我们希望都是真的,当然我们希望都能终成眷属,这些都是不是目的,我觉得通过这种方式,这种表达来引领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婚恋观,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准和欣赏品位。

将来我们在题材、人物、表达方式的选择和制定上是不是就有一个遵循。否则的话,始终会纠结在这个问题,究竟怎么办?这个节目定位是一个节目生死存亡的关键。究竟节目定位在什么程度,究竟这个节目想干什么,想得到什么样的效果?比如追求成功率,那是一个趋向,追求价值表达是另外一个取向,追求迎合收视率又是一个取向,我觉得这个基本定位千万不能糊涂。核心就是通过这个节目传达我们的价值观,提升受众的审美情趣。这就和刚才肖主任说的奇葆同志的要求,和高尚的情趣和能量是高度吻合的,这个节目应该向着这个方向来引领。

第三我觉得就是要考虑这个节目的结构和节奏。这个节目节奏很饱满,大家从头到尾情绪高涨,无论是现场还是电视剧的观众看得都津津有味,这没有问题,这很有张力。但是严格来说,要掌握好这个节目的节奏还是一张一弛为最好。国画讲留白,音乐讲停顿,目的在于最终的效果。将来在节目的节奏和结构上再去设计设计,比如男女嘉宾在里面占多大比重,主持人占多大比重。观众乃至场外的互动占多大比重,插科打诨占多大比重。这里面有什么问题?现在主持人和两个嘉宾你来我往,没有比较冷静的,比较客观的或者非常明晰的观众陈述和评价。比如我不喜欢男嘉宾的这种行为方式,比如做家务和不做家务,有喜欢的有不喜欢,我希望这个男嘉宾将来做家务,这类观点是可以辩论的,是可以引导的,但这类东西咱们没有,包括喜欢不喜欢都是自说自话,看到更多的是自我展示,男的这样,女的也这样,彼此之间这种讨论没有。

另外心理学家、婚姻专家,比如有婚姻失败过的人,他们没有人出来讲。如果这些出来讲,这些人会增加的节目的深度,另外指向也会更明确。究竟我们欣赏什么,不欣赏什么,我们赞同的理由是什么,不赞成的理由是什么,这些我们基本没有。但是这里面也要做得巧,不要有人身伤害,不要有人格伤害。我们要善意来讲这些问题,比如从婚姻失败者来讲,我人身的体会,比如怎么样,这些我觉得是真正对年轻人择偶真有帮助的。心理学家、婚姻专家更可以讲道理,这些如果我们真想做一个很成熟的,很完善的婚恋节目,我觉得这些元素还是很重要的。节目的结构、节目的节奏要把握一个度,不要太过,也不要太饱满,当然不能冷场。这在于主持人的现场的调度和掌控,我觉得原则应该是这样的原则。

第四相对具体,我觉得这一类节目,《乡约》这个节目还要进一步精致化。所谓“精致化”是所谓的细节设计,比如说服装、舞美、镜头、后期等等,这都需要精致化。央视的节目代表国家水准。接地气不等于粗糙,观众喜欢不等于低俗,这是有区别的。因为有审美在里面,因为服装,至少看了一下主持人的服装,嘉宾的服装没有什么问题,主持人的服装不要太百姓化了,还是要追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不要奇装异服,还是一眼看出来。现在你走在人群里面一样,看起来跟老百姓生活差不多。因为你毕竟还是一个角色,这个角色要让大家一眼能认出来,这一要有,不能搞破衣烂衫,这跟接地气不是一回事。

当时我知道李铁梅布丁最后补在肩上,艺术还是有讲究的。包括舞美,还是要有艺术的感觉,虽然是广场,虽然是老百姓在现场参加,包括镜头的调度一定要考虑选取的角度、光线、色彩,一定要好看,我觉得这一条很重要,一定要好看。美,我觉得是看电视的最终选择,归根到底是趣味,归根到底在于美不美?美最重要,这一条一定要讲究。

最后后期制作,后期制作你们已经下了很大功夫。这里面有一个共性的问题,特别是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和网络新媒体节目的增加,包括《非诚勿扰》这一类我都看过,包括《奔跑吧 兄弟》这些大型综艺,这些需要讨论的。当然这也是我们一家之见,低级幼稚化的手法一定要避免,比如情绪不好时,在脑袋加一个生气的动画,一情绪不好加一个脑袋上加一个火,而且还有什么加七扭八歪的符号和声音,这些手法我觉得不可以用,这些最好可以用在网上。用在中央电视台节目里面播出是掉价,是降低品位的,这些说实在的都是幼儿园的水平,这些手法非常适合学龄前儿童看,给小孩看非常喜欢,但是到婚恋的程度还是用这种手法,这不是自我贬值吗?从我个人好恶来说,这类节目我都不看,这算是代沟,不管好代沟还是坏代沟,我都不喜欢,不管怎么说,我觉得降低了我们的节目品位。我觉得一个正确的,成熟的审美观的人会欣赏这些手段。当然可以这么说,当然不是用大师的水平来说,最起码有一定的审美观、欣赏水平的人不会欣赏这些。而且这些一看就是没办法的时候才用,靠它来吸引那些高中以下水平的人,我觉得作为一个有品位的节目,把这些都要去掉。我在央视提过这个要求,央视节目你看现在基本上没有,我看文艺频道基本上稍微有一点,但是微乎其微,咱们这个不算太严重,但是这个问题是有的,但是我建议你们要考虑。

最后一点,这个节目的品牌化问题。刚才大家也提到,我非常赞成。这个节目成熟程度、制作精良、定位准确。应当说,我觉得应该算中国好节目之一。口碑也很好,但是不能回避的现实就是它的影响力还不够,这很明显。怎么做《乡约》这个品牌?我觉得你们频道可以设计设计,一个频道里必须有几个领头羊,你们有好几个,包括《致富经》、《乡约》、《美丽乡村》、《聚焦三农》等等这些,但是多多益善,它已经到这个层次,接下来要怎么考虑?这个频道要考虑怎么培养,怎么多方位培育,多元化传播。这恐怕将来要研究研究,一旦这个品牌形成以后,号召力是无穷的。我简单翻了翻这本书,成长经历就是从入不敷出一直到最后忙不过来,这就是一个品牌培养过程。现在我要说的是锦上添花的问题,现在它还不够,还没有做到家喻户晓。不光农村里人要知道,城里人也要知道,白领要知道,蓝领也要知道,吃惯大餐的人这也是很好的调剂,我觉得利用媒体的多版本制作,化整为零,广告、活动和其他新创意、产品、附加值产品、产业链等多领域培育,我觉得很有希望。我觉得接着往下走,你们节目会越办越好,特别是得益于肖东坡这样一个主持人非常难得,这个节目非常难得,希望你们越办越好,谢谢你们。

主持人:接下来有请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赵泽琨。

赵泽琨:特别感动,特别欣慰,说三句话。

第一句话真诚感谢胡部长、感谢各位领导、专家对农影中心节目的大力支持。无论是最年轻的何宾,还是台领导胡部长。每位同志都贡献了他的真知灼见,无论对《乡约》节目,还是对农影中心的12个项目,都长期以来给予的智慧和心力支持,我们农影中心表示感谢。

刚才胡部长讲到,我觉得既是对我们提出的期望要求,同时也是对本次会议的高度总结。我觉得总结的比我们总结的到位,比我们总结的实在。第一句话说了。

第二句话简单介绍一下农影中心今年以来的一些情况,肖主任第一次到农业节目,建鸣主任也是第一次,其他也有第一次,也有重复来的老朋友。胡部长,不好意思,现在覆盖率七套是第一,覆盖的人群是12.83亿,覆盖占的比重是97.8%。过去一套第一的多,二套第三,七套大概第二。

胡占凡:下去调研,好多地方都反映可以看到七套。

赵泽琨:能看到,有很多故事,现在不多说了。现在到农村,存在的问题是高层影响力不够。现在我们的高官、白领、高知相对观众群比较小,基层的群众收看农业节目确实量很大,而且关注度高,而且黏性也比较高。刚才提到《聚焦三农》《致富经》《乡约》等,这些基本都不错,有些栏目都排到全国,同时播出所有栏目,前五前四等一些大型节目《致富经》《美丽乡村》,这是第一数据。

《乡约》去年改版迎接七个季度上升,应该它变与不变之间,改革与坚守之中确实取得比较显著的成绩,这个团队特别好。我给大家说,团队精神肖东坡总结就是打麻将精神。什么叫打麻将精神?就是永远不知疲倦,永远想赢,永远不说时间到点下班了,随叫随到,永远不愿下班,永远想进去,还有一个永远不埋怨别人。我觉得特别好,在我们中心形成了《乡约》精神,《乡约》团队。现在60后只有两位,更多是80后、90后,所有团队东坡讲到一点,这个团队做节目的深度恐怕有时候确实是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包括论剑之间的文化、撞击、互动恐怕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我觉得《乡约》本身的凝聚力很强,当然大家对《乡约》的支持度、关注度很高。去年广电总局将《乡约》评为创新创优的栏目,肖东坡也做了介绍。特别感谢各位领导给我们的建议,下一步加强整改,在品牌化,在整个节目进一步强化我们节目的特点、节目的特色。我想更多的农业节目之所以能够在当前这么激烈的竞争之下,能够取得一点成绩,我想更多得益于我们的差异化,得益于我们的特色化。这可能是农业节目保持前行最重要的元素,核心竞争力。

为什么一再感谢胡部长,胡部长当台长时把我们七套纳入统一管理,包括节目的创作,节目的管理,包括评奖,包括一系列的活动。建鸣主任给予的点评,宗勇主任广电总局经常给我们鼓励。大家提出建议是真诚的,有些我们看到了下决心改进力度不够,有些还在由于刚才胡部长谈到的,过度包装,严重幼稚的问题,还有意志性的问题。

最后表一个态,在真诚道路上一如既往坚守我们的农业节目的宗旨,“创富路上,温暖同行”。我再次感谢胡部长一如既往支持我们打造为亿万农民提供的精神食粮。时间到了,我再次的谢谢各位。







860010-113308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