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17 《致富经》

[致富经]在哈尼梯田养泥鳅的女人 20170718

来源:央视网2017年07月18日 22:13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由于山路难走,经常遇到堵车,为了避免泥鳅苗缺氧死亡,每一台运输车都配有可以使用8个小时的氧气瓶。可以说,运输的每一个细节都是通过惨痛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出来的,按照现在的方式,能把泥鳅苗的死亡率控制在百分之一以下。

这里是红河县甲寅镇达依村,离“十二龙泉”不远,村民们第一次尝试在稻田里养泥鳅,但听说养泥鳅能赚钱,几乎家家户户都很积极。

致富经:在哈尼梯田养泥鳅的女人(20170718)

你为什么要养泥鳅

增加自家的收入,增加收入

有人说,肖燕在梯田上,挣一块钱要花上十块钱的精力,她到底图什么呢?其实,肖燕要在梯田上养泥鳅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

哈尼梯田,是用云南的红土垒造出的梯田,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被评为世界遗产。但是,在美丽风光的背后,当地的哈尼族村民世代在这里劳作,种植红米,比在平地上辛苦很多。

肖燕:红米产量它本来就不高,但是老百姓到山下去,我们讲坐落嘛,种粮食,有的要踩下去三四千踩才踩到她家里的那块田地

记者:什么叫三四千踩,是三四千步吗?

肖燕:不是三四千步,三四千层的梯田,一层一层下去几千层。那么这样几千层下去她走路可能走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都是很正常的。我看到他们背着饭团,背在背篓里,背一点劳作的工具就下到下面去,天不亮就起来。我们天不亮的时候我们城里人正在拍照,等着日出啊,而他们那个时候背着背篓,要下去干活去了。

云南省红河县县委书记 张智俊:(农作物)的产值太低以后就会出现他把梯田,水田就改成旱地。也有个别把梯田抛荒的情况

哈尼梯田一年四季离不开水,高山的泉水滋养和黏合了梯田,并维持一定的形状不改变,如果梯田断了水,就会像这样慢慢退化成山坡。

股东 董五余:主要还是水,最大的还是要人工要维护。我们正常看到的梯田呢,它每一天,或者说经常有人就走过来,走过去,发现哪里漏了或者哪里土埂稍微薄了一点,他会马上修复。那么时间久而久之,它就是一个土埂。如果没有得到修复的话,这个土埂没有了,保不住水,它的水土流失以后,慢慢缩缩缩,可能当时有20米宽的,缩到现在可能只有两三米宽了。慢慢地就会变成一个缓坡,(梯田)就没有了,消失了,彻底消失了。

哈尼梯田一年只能种一季水稻,而哈尼梯田红米的价格仅在七八百元一亩,收成太少,劳作辛苦,维护的精力又太大,村民们没有动力,很多村民不再用水来养护梯田。长久下去,哈尼梯田,这一片人类智慧和自然风光的结晶,就有慢慢消失的危险。

肖燕想带动当地村民一起养殖泥鳅,每年至少可以放两季泥鳅,收成比单纯种植水稻高出好几倍,而且这样可以维持梯田一直有水,达到保护梯田的目的。

现在,哈尼梯田上养出的泥鳅声名远播,供不应求。村民都很开心,肖燕也很开心,在这个计划中,她原本就埋藏下了她的财富秘密。

肖燕:我们整个红河州有一百多万亩的哈尼梯田,我拥有了这样一个模式,带动的是上百万亩的梯田的一起发展,那么有百万亩的老百姓在这里工作和生活,这个意义就不一样了,那我的这个产业也就能做大了。

致富经:在哈尼梯田养泥鳅的女人(20170718)

哈尼梯田,是一代一代哈尼族人依山而筑的田,千百年来,人类的栖居和自然的造物在这里融为一体,成为古老而壮丽的人文景观。如今,这片令人惊异的梯田由于新的种养模式而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财富。无论古老还是现代,诗意还是凡俗,不管是汉族人还是哈尼族人,人的勤劳和智慧被自然的馈赠所包容,和谐共生,这最重要的财富将会代代相传。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7年07月18日 22:13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一个不被人看好的项目,她为何执意要砸下几千万。一处不适合养泥鳅的地方,她为什么执意去做。世界遗产,旖旎风光,隐藏着什么危机。她又干了什么,让当地的泥鳅价格翻了几番。看云南省红河县的肖燕,如何在哈尼梯田里养泥鳅。(《致富经》 20170718 在哈尼梯田养泥鳅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