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2004年乡约故事:收视愧含疚,欠债掘金广告酬,借鉴集思靠众谋

CCTV节目官网-CCTV-7 乡约 来源:央视网2017年06月19日 17:55 A-A+

11.说也奇怪,栏目都立体传播了,咋感觉不到动静?好像周围也没啥人议论《乡约》啊!终于明白:你只是有名字但没品牌!没品质!没知名度!没影响力!宣传、经营都是白扯。广告环境是制砖机、玉米面条机、油豆皮儿机,就算倒找钱,可口可乐啥的也不会来!

12.以前做电视要看“三老”,老百姓代表观众需求、老专家代表业务水准、老领导代表政治导向,而现在要考虑的维度更加丰富,要考虑企业家,还要考虑团队执行、管理水平、成本周期、政策环境、平台影响、概念整合……任何一个短板都会制约发展。让我们懂得这些的,是一桩桩一件件无情又残酷、扑面而来的生存危机。

1

2

3

13.道理弄明白了,全家老小也即将饿死了。节骨眼上,制片人有个企业家朋友伸出援手,“天达2116叶面肥”曾是很长一段时间里栏目惟一一条广告,救命的50万元广告费足足支撑了半年多。当时打死也不敢想,多年后这个数字还不够栏目一个月的开销。

1

14.后来南京江影广告终于买断了《乡约》,当真雪中送炭!简直绝处逢生!虽然价格不高,但终于能吃上饭了呀。我们意识到必须提升节目品质才能活得更好一些!做电视,制片人获过很多奖,但要把业务标准复制给全团队却是另一码事!

1

15.四处采访中,我们做了很多像植树女杰殷玉珍这样有追求的农民典型。后来觉着人物太小缺乏影响力,我们瞄准了袁隆平、吴仁宝、郭凤莲、王乐义这些三农巅峰人物。可是,“打造三农领域东方之子”的口号没喊几天,发现三农领域耳熟能详的“东方之子”快做完了。猛然意识到:这条路走不长久!

1

2

3

4

16.那时谈话节目的标杆是《艺术人生》,我们就偷着学,学啊学啊终于学到了“精髓”,我们发现节目缺一样东西:眼泪!

1

17.人就怕没目标,有了目标就好办!我们开始找各种让人感动的人物。采访艾滋孤儿的妈妈,见着妈妈问孩子,见到孩子问妈妈,现场哭得简直稀里哗啦!

1

18.录制徐本禹的时候,把《感动中国》上的故事点整个又问了一遍,哭得呀!

1

19.有个在北京包地种菜的农民叫陈军,父母身体不好,妹妹卧轨自杀,自己欠了很多债,却开设了一条烦忧热线,纸条上写着自己的电话号码四处发,谁有烦恼他给人家开导,接招天下烦忧!采访时不停地问人家妹妹为啥卧轨自杀,唉。

1

20.录制中国首位盲人大学生,人家一路走来艰难困苦,主持人专门问最最悲伤绝望的细节点!

1







860010-113308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