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探索发现》节目预告(4月24日-4月30日)

CCTV节目官网-CCTV-10 探索·发现 来源:央视网2017年04月24日 14:33 A-A+

《新华书店》内容概述

 

纪录片《新华书店》按照时间脉络回顾了新华书店自延安诞生后,八十年里所走过的历程。从炮火硝烟的战争年代到跟随解放大军南下、从新中国百废待兴的文化建设到八十年代的读书热,从改革开放后的大繁荣到市场经济大潮中对文化阵地的坚守,每一个重大的历史节点上,都可以看到新华书店的影子。新华书店始终与时代同步,参与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传播、新中国的诞生及建设过程,并见证了改革开放后,整个民族传承文化、追求新知的历程。

这一金字招牌和它背后传承的精神不仅是新华书店,也是整个民族的宝贵财富。

 第一集《延安岁月》4月24日

1937年,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对于正在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并以这一思想凝聚力量、构建中国未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作为思想载体的书店和书籍始终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一个以“新华”命名的书店在清凉山的窑洞里悄然诞生了。很快,它便随着出版的书籍和发行战士的脚步,走出延安,走向了各个敌后根据地。新华书店印刷、发行的书籍穿越战火纷飞的大地,让迷茫的国民,看到了中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牺牲、开拓、服务的新华精神,也由此奠基。

第二集《西柏坡上》4月25日

抗战胜利后,从天南地北汇聚到延安的新华人,又随着解放大军四散而去。他们像火种一样,把新华书店和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另一种建国思想带到了全国各地。全面内战爆发后,新华书店跟随解放大军迁移辗转,并以思想和书籍为武器,投身战争中。 1948年,战争迎来转折,从三大战役到渡江战役,新华书店的店员随解放大军南下,将毛泽东在西柏坡上亲笔题写的“新华书店”的招牌挂到了每一座城市的黄金街角上。

第三集《为了新中国》4月26日

共和国的创建者,怀揣一个新国家的梦想,走进了1949。书店如灯塔,照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个崭新的世界。新中国成立后,需要建立社会主义的出版发行体系。被战争分隔的各地新华书店开始由分散走向统一。抗美援朝爆发,新华书店的店员们再度挺身而出,将书籍送上战场。与此同时,新中国的文化建设也拉开序幕。从农村扫盲、《婚姻法》的发布到新华字典的发行,新华书店开始担负起文化传承和公共文化服务的使命。农村发行网络也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来

第四集《黄金时代》4月27日

以文革结束为分水岭,新华书店和这个国家的命运一同迎来转机。如果说,在1977年之前,“新华书店”更多承担“新华”的使命和责任,那么在此之后,它将更多的回归“书店”的本质。1978年,被称为中国式的“文艺复兴”。随着高考自学丛书和文学名著的发行,新华书店再度成为社会的焦点。书籍和书店寄托着这个时代,人们对于知识、财富、科技最美好的梦想和渴求。书店门口排着长队的每一个人都强烈地充满着改变命运的渴望。

这是新华书店的黄金时代。八十年代的文化热和理想主义是时代留下的最深的印记,那个时期的新华书店也成为一代人念念不忘的追忆。

《手艺》之《香江叹茶》    (4月28日)    13点49分

香港的早茶手艺,关键不仅在个人修为,更重要的是系统的接驳。莲香楼的食材,都是固定的供货商每天送来的新鲜原料。这是香港这个极其发达的社会工商系统的一个微小缩影。所有的环节,都必须高效而精确地运转,无论是传统的功夫手艺还是现代的营商交易,都遵循一套早已磨合无间的游戏规则。在这套规则之下,每个人都只需要专注于自己的角色即可。

  香港有着自己的步调,或者快,或者慢,一直以来这种节奏都是自在的。但时间久了,事情总会起变化。迅速老去的,不仅是“地方”,还有人。厨师、经理、茶博士、茶客、供货商、送货员、卖报人……甚至,还有手艺和味道——被莲香楼和莲香居粘合在一起的所有的事物,都在老去。

  手艺就是一种节奏,手艺人在,这种节奏就会继续。寒流来得猛,但总会去的。

《手艺》之《鲁班巧艺》    (4月29日)    13点49分

鲁班枕又名“瞎掰”,传说是2600年前鲁班发明的,可折叠,也可作为木制生活用品。鲁班枕是用一整块木头经过锯、刨、磨、钻、凿、抠等工序完成,未曾斩断任何一个接口,未曾用一块角料,基本上是靠“以缺补缺的方法”,一锯一凿,两面相互藴合,天衣无缝。为了复活一门老手艺,铁汉李文涛也有柔情时,糙活儿粗做,却完美地诠释了“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


《手艺》之《永康锡雕》    (4月30日)    13点49分

纪录片《永康锡雕》真实记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康锡雕的传统制作工艺和与时俱进的保护与发展现状。

  浙江永康锡雕手艺人盛一原16岁跟随堂舅外出打锡,片中讲述了他的学徒的经历,纪实拍摄了永康锡匠传统的打锡工艺和现实与过去人们对锡器的需求。片中开篇就用一场真实的传统婚礼引出永康人嫁女嫁妆中必须要有锡器的习俗,讲述了锡器的用途。之后展示了传统打锡手艺的详尽工序。在一场真实的乡村祭祖活动中引出与展现打锡工艺流程相对应的锡器并将这种关联延续全片。在这之间穿插了大量与当年外出打锡的手艺人具体生活相关的信息,师承相传的历史故事,包括手艺人对当年云游四方与吃住行相关的记忆,用锡雕工艺主线穿起与其相关的地域民俗及风土人情。片中还记述了打锡艺人对工具的看法,记录了他们是如何理解并实践了工具的革新,在传授传统技艺的同时又能与现代工业科技相融合,引领后代与时俱进。全片展现给观众丰富的与手艺相关的欣赏点而使其视觉难以割舍。







860010-11190602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