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乡土节目看点:4月20日-4月21日

CCTV节目官网-CCTV-7 乡土 来源:央视网2017年04月19日 15:07 A-A+

首播出时间:4月20日12:27

栏目名称:乡土

节目名称:活在节气里的中国人-谷雨篇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这是中国情人节“七夕”首次写进中办国办文件。《意见》还要求“加强对传统历法、节气、生肖和饮食、医药等的研究阐释、活态利用,使其有益的文化价值深度嵌入百姓生活。”。

二十四节气被称为农耕时代的“时间智慧”,它将天文、物候、农事和民俗完美结合,千百年来一直被我国人民所沿用。 二十四节气在人民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结合,己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

《乡土》栏目将以二十四节气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为契机,制作24期30分钟节目,每期节目以一个节气为主题,以演播室访谈为主,邀请业内民俗专家、文化学者、纪录片导演等一起聊聊我们传统的节气文化,中间穿插各地农事的画面和各地的地域节庆画面。

《谷雨篇》

谷雨: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

(一)物候

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二)民俗活动

1 每年4月20日,是山东省荣成市的渔民节日。该节起源于谷雨节。由于谷雨这天,山东沿海的渔民祈求海神保佑,出海平安,鱼虾丰收。故今天富裕起来的荣城渔民,在谷雨这天,隆重举行“祭海”活动,然后扬帆出海捕鱼。

2 旧时,山西临汾一带谷雨日画张天师符贴在门上,名曰“禁蝎”。陕西风翔一带的禁蝎咒符。其上印有:“谷雨三月中,蝎子逞威风。神鸡叼一嘴,毒虫化为水……”雄鸡治蝎的说法早在民间流传

3 南方谷雨摘茶习俗,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

(三)农事

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谷雨前后栽地瓜,最好不要过立夏”,“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棉花种在谷雨前,开得利索苗儿全”

(四)节气养生

1 由于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谷雨节气后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

2 同时天气转温,室外活动增加,北方地区的桃花、杏花等开放;杨絮、柳絮四处飞扬,过敏体质的朋友应注意防止花粉症及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

3 在饮食上应减少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的摄入。春季,肝木旺盛,脾衰弱,谷雨前后15天及清明的最后3天中,脾处于旺盛时期。脾的旺盛会使胃强健起来,从而使消化功能处于旺盛的状态,消化功能旺盛有利于营养的吸收,因此这时正是补身的大好时机。

4 由于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针对其气候特点进行调养,适宜的膳食有:参蒸鳝段、菊花鳝鱼等,具有祛风湿、舒筋骨、温补气血的功效;草菇豆腐羹、生地鸭蛋汤具有滋阴养胃、降压隆脂、抗菌消炎、清热解毒、养血润燥的功效。

首播出时间:4月21日12:27

栏目名称:乡土

节目名称:古村——西递

黟县,隶属于安徽黄山市,古徽州六县之一,位于安徽省南端、黄山风景区西南麓,黟县因黟山(现黄山)而得名,建置于公元前221年,是“徽商”和“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安徽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存有大量的明清民居、祠堂、牌坊、园林,更有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古村落,西递、宏村2000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西递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是一个由胡氏家庭几十代子孙繁衍延绵而形成的古村落,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因村边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西递古镇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西递古镇被世人称为明、清古建博物馆。

西递古村的建筑别具徽派特色,尤其以彩绘更为出彩。这些绘制在古民居天花板及厢房中的各类壁画,历经数百年仍色彩艳丽、栩栩如生,其工艺水准可以和“敦煌壁画”相媲美。这些壁画篇幅较小、画面内容简单。此次发现的彩绘壁画大多采用“工笔写意”方式绘制而成,画面布局合理,技艺精湛。壁画内容以明清时期徽商的生活经历、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为主,这些彩绘壁画大多绘制于100多年前,是使用当地产的矿物质、植物染料绘制而成的,至今仍色彩艳丽,令人叫绝。因为这些壁画大多处于民居内比较隐蔽的位置,比如厢房、阁楼等私人领地,所以能大量完整地保存至今,目前,该县正着手将这种彩绘壁画艺术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由古村落精美的徽雕技艺延伸到另外一种雕刻技艺——石雕。黟县“余香石笛”是徽州传统石雕工艺的绝技,是乐器制作工艺和徽州石雕工艺的完美结合。“余香石笛”既是实用乐器,也是石雕工艺的精品,其流传历史已有300余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颇具当地特色文化。清乾隆以后,黟县“余香石笛”的制作工艺流传至今,已是五代传人。清光绪年间,西递何村人唐来进所制“余香石笛”被列为朝廷贡品,曾获光绪帝金牌奖励。制作石笛,对制作者本身所掌握的乐理知识、吹奏技能、雕刻工具、雕刻技艺之要求极高,完全掌握此项绝技者较少。目前,完全掌握该项技艺仅为“余香石笛”第五代传人、西递铜炼村人方如金,自幼喜爱音乐,凭借三十年从事石雕经历,经乡间老艺人的指点和传授,再加上自己多年苦心钻研,最终掌握了这项濒临消失的绝技。

本期节目,以西递古村落的胡氏家族为背景,展现当地特色民居,特色传统手艺,徽商文化,老一代徽商人的感恩品德及现在生活在古镇里的年轻一代的传承之心。







860010-113309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