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减税要多想想“差学生”

CCTV节目官网-CCTV-2 央视财经评论 来源:央视网2016年12月23日 15:03 A-A+

“中国制造业的税负比美国高35%”。这两天曹德旺关于中国制造业税负高的话题引爆了朋友圈,也引起了不少争论,那么中国企业的税负高吗?

  10多年前,我跑过一段税务新闻,那时候每年参加部委年终会议,听到税收年增长5000亿,很是振奋人心,客观的说,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之路,都离不开政府的推动作用,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的一大特色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政策市”,多年来的积极财政政策用真金白银铺就经济的腾飞之路。不信你到中国各地走一走,在崭新宽阔的公路上开开车,在高速列车上坐一坐,再到美国看看什么是公路,比较之下就能发现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绝对是远超他国。正是有了充足的税收筹码,才能让政策调控更有效果。

  但是反过来,在进入新常态的今天,当我们遇到“三期叠加”的今天,当我们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阵痛期,企业税负确实应该尽快做出调整,以适应当前的实际情况。近期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将要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这些都是振兴实体经济的必要手段。

但是减税怎么做减法呢?客观的说,企业家们感到“税感”比较重,主要在于税收分布不均衡,造成部分企业痛感较明显,而中小企业是最有代表性的。这段时间董明珠在各种会议上说,格力每年交了多少多少税,没错,像格力这样有实力、有品牌、是市场的好企业不怕交税,因为除了自身效益好之外,这样的大企业往往很容易得到银行信贷,得到政府实打实的扶持,得到人才、得到机会;而对于一些本身处于苦日子里的中小企业来说,银行不爱搭理你,税务部门也没什么好脸色,政府有个什么科技创新奖励资金也不会给你,因为有人比你做得好啊,政府的扶持资金都是给“好榜样”的,怎么可能给你这种要啥没啥,想转又不好转的“差学生”呢?

  殊不知,目前处于转型阵痛期的“差等生”真的不少,TCL董事长李东生在全国两会上说过,在全球经济放缓、市场增长不足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的平均利润率已经不足2%,城建、教育附加费等制造业附加税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接近0.5%,约占到平均利润的四分之一,这让本来利润较低的制造业企业压力更大。记得多年前我曾经在义乌小商品城采访,看到市场里纯银戒指才1元多钱,惊讶的我合不上嘴,我问供货商他赚多少钱,他告诉我这里只批发,一枚戒指赚几厘钱,正是因为这种薄利多销的观念,让很多制造企业做出了规模,走向了国际市场,拿到了第一桶金;

  数年前在广交会上,我在摊位间转来转去和商家攀谈,发现外商都是冲着便宜来的,一位做书包的企业对我说了句话“我真的是赚着白菜价,操着卖白粉的心”。如今时过境迁,当全球市场出现巨大变化,当人工成本、物流成本、能耗成本、原料成本都在上涨的今天,甭管再怎么操心,靠便宜显然已经行不通了,想要涨价,想要转型升级,这需要时间成本,需要面对很多的现实难题。

  “差等生”其实不容易,他们往往还“养活”着不少的劳动力,支付着员工的“五险一金”,所以在我看来,在新一轮的减税探索中,我们不仅要把目光看到那些“优等生”,看到那些有创新能力有市场前景的好企业,更要照顾到这些处于转变中的“差等生”,雪中送炭,在困难时期帮一把,甚至可以探讨“先征后返”的方式,对于那些在解决就业方面有作用的实体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按比例“返还”税收,减轻企业的现实压力,度过难关,让转型者、创业者心里更有点保障。 (作者:央视财经评论员 赵悦)







860010-11140550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