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中国经济网:现象级节目表现引围观,《乡约》收视率7个季度连续攀升

CCTV节目官网-CCTV-7 乡约 来源:央视网2016年10月09日 19:51 A-A+

正如节目制片人兼主持人肖东坡在研讨会现场的介绍:“《乡约》从去年元月份开始改版以来,连续七个季度一口气没断,平均收视率都在上升,而且最后一个季度平均收视率是改版第一个季度平均收视率的一倍。”也正是在2014年元月份改版之后,《乡约》成为目前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惟一一档相亲交友类栏目,到今年的第三季度,平均收视率达到0.395。

创造优秀数据表现的背后,反观《乡约》的播出环境,可谓荆棘重重:周末21点左右的黄金时段是综艺节目“大拥堵”的时段,各频道的当家栏目在这个时段纷纷登场,时段竞争强手如云;在相亲节目成熟时期,《乡约》栏目作为新秀登场,并且和老牌的相亲节目同一时段播出,竞争态势着实激烈。

这般条件之下,《乡约》节目实现收视率的逆市上扬,缘由为何?与会嘉宾的发言给出了不同视角的答案。

中国社科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淞曾经在节目改革阶段为新样态的选择给出了颇为明确的意见建议,不到两年的时间,《乡约》发生了巨大变化,也令他产生许多感慨:“今天看的这期节目,肖老师做了很多的提升。比如说把大综艺的概念完全纳入进来,这个节目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乡亲,已经是一种全国联欢的剧集,现场快乐,电视机前的观众也很快乐。”

而这种快乐在清华大学尹鸿教授看来,便是“真实的农村喜剧风格”:“这种喜剧性体现了中国农村人的欢乐、幸福、对喜剧的向往,喜剧不只是拿来做低俗,笑得特别赃那就好。《乡约》的喜剧感是健康、幸福、快乐的,这是一个好喜剧。”

大概也正是由于这种真实而向上的快乐,《乡约》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电视现象,引起业内专家的注意,陆续在国内专业刊物上撰文分析《乡约》现象。近日,在由亚洲广播电影电视协会举办的“第三届两岸四地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创新推荐活动”中,《乡约》栏目获得“2015年度两岸四地品牌栏目四小龙”,制片人、主持人肖东坡获得“2015年度两岸四地年度广播电视影响力人物”。

在社会变革的中心展示城乡观念的碰撞

搭建青年男女相识交友平台,展示城乡婚恋价值观念,《乡约》节目走进地方,以县、乡镇为单元,嘉宾和观众就来自这个区域,地域特征非常明显,乡土气息令人感到亲切。

这一点,土豆网总编张国伟先生也深有感触:“《乡约》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它比较接地气、比较朴实、实在,这是我们看完以后最大的感受。这不要怕土,农民的土是土得可爱,不是一种虚伪,不是一种造作。什么时候我们节目做得让人觉得不土了,我觉得就是太危险了。”

随着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县、乡镇成为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交汇地带,现实生活中,用工业理念经营农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蓬勃兴起;农民进城打工,大学生回农村创业,工业反哺农业,农民、居民的身份日益模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传统的观念和习惯正在受到冲击,不少农村进行社区化管理、农民变市民,因此,县乡一级是当今社会变革的核心地带,这种变革带来的观念上的冲击在县、乡镇的区域最为明显激烈,也最具时代特征,农民进社区、住楼房,但为省钱烧蜂窝煤、在小区养羊的事儿屡见报端,也说明变革带来的矛盾、困惑与冲突。

《乡约》栏目走进县乡,嘉宾与观众都是县乡一级的普通民众,嘉宾现场提出的婚姻诉求以及现场观众的点评与争论,无不体现着普通人的困惑、理想、希望、诉求,充分展示这个阶层人群的婚恋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走进他们,《乡约》也就走进了时代变革的中心。

这样的变革之中,《乡约》是一个浓缩万千的舞台,冷淞老师说节目的目标应该是成为“央视农业频道的《奇葩说》”,“把社会中最想表达的话语用冲锋枪表达出来,变成代际争议的展现平台”;中央电视台总编室受众服务部主任刘建民希望《乡约》“不但把相亲节目做了,同时也把地方的一些特点,一些物产,也能够通过我们的渠道传播出去”;农业部办公厅新闻处处长李庆海表示“地域,包括文化的特点都是《乡约》的特点,我们每一期栏目都不一样,所以任何一个栏目很难模仿和超越。建议在这方面做工作和努力。”由此可见,《乡约》可做的文章,还有很多。

真人秀 真说媒 真相亲

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乡约》相亲不仅是做节目,还是真相亲。节目开播一年多来,嘉宾有7对已经领证或举办结婚仪式,有13对在热恋之中,有一对离婚,以全年54期节目、一年半的周期计算,牵手成功率近25%,说明这个栏目是来真的,是家门口的真相亲!

《乡约》选择真相亲,这个纯正的动机带来实操层面上一系列的变化,首先要求嘉宾要有真相亲的诉求,这是《乡约》节目“真人秀”的根本,当地政府推荐的嘉宾,编导不仅要采访嘉宾本人,而且要采访嘉宾的父母、亲朋和同事,全面掌握嘉宾的真实诉求。其次,嘉宾的信息必须真实详尽,姓名、年龄、学历、职业、单位、住址、兴趣爱好、工作成就,每一位嘉宾你不仅知道他是干什么的,甚至知道他是哪个村哪个店的,这些信息的提供,让观众感到嘉宾不再是一个符号,而是一个真实的人,同时为现场的嘉宾提供更多的选择参考。最后,当主嘉宾确定后,栏目在嘉宾海选阶段,根据嘉宾报名时提供的信息,从众多的后选嘉宾中筛选出三位匹配度最高的嘉宾,以提高嘉宾牵手的成功率。对现场没有牵手的嘉宾,栏目继续提供后续服务,在栏目的网站和微信登载嘉宾的个人信息,并和全国知名婚恋网站展开合作,开辟专栏,栏目嘉宾享受该网站的钻石会员服务,这些实操层面的具体要求,保证了节目“真相亲”的属性。

草根性 平民化 乡土情怀

《乡约》节目的嘉宾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有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负责人、村主任、妇女主任、乡村教师、非物质文化传人、私营企业主、县乡政府工作人员等,是现实生活中普通阶层,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代表着当今社会的大多数,他们的困惑、奋斗、对婚姻的理解很容易引起社会共鸣,从他们的人生故事中衍生出的话题也极具普遍性,真实地反映着社会现实。

节目中,有的女嘉宾要婚后和婆婆一起过,因为她从小就是一个留守儿童,她内心深处渴望家庭的温暖和母爱的抚慰;一位建筑工地的农民工要告诉女嘉宾的是他要跟着工程走,并且一走就是好几年;一个家族企业的老板对女嘉宾的要求是结婚后辞职负责家族企业,一位女嘉宾对婚姻的要求是要20万的彩礼钱,因为她是当地马铃薯合作社的理事,她的马铃薯加工项目缺乏资金,她希望日后夫妻能够一起创业;一位在北京创业的美发店女老板要告诉男嘉宾她有一个孩子。农村留守子女、农民工的夫妻两地分居、创业的艰辛与困惑、再婚的犹豫不决,都是现实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空中楼阁、也不是一个空洞的理念,它很可能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节目组走进县城乡村,在城市广场支起喇叭,在田间地头搭起台子,台下一干父老乡亲,有的夫妻结伴而来,有的朋友相约而来,有的怀里抱着孩子而来,场子周边广告客户支起了遮阳伞,卖饮料、卖小吃、买电器,没准儿现场有鸡狗溜达上舞台、捡废品的老太太也可以在观众当中心无旁骛地寻找地上的矿泉水瓶子,这颇有些农村赶大集的味道,现场的观众不仅可以看热闹图高兴,还可以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观点,说说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反驳、辩论,就像赶一场农村大集,你可以买也可以卖,不买不卖的看看热闹评头论足一番也是高兴的。

《乡约》将主持人、嘉宾、观众放到了一个零距离的开放空间中,这一形态,不仅与节目的主题相一致,而且创造了一种没有疏离感的现场性,使得节目的参与者和观众都容易进入一种自然的参与和互动状态,形成了一种通俗而不庸俗,大众而不媚众的快乐相亲的节目风格。嘉宾的草根性、话题的平民化、形式的乡土气息,让《乡约》栏目具有了一种质朴、实在、接地气的平民化气质和浓郁的乡土情怀。







860010-113308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