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探索发现》之《潜龙之殇》(2016年8月13日-8月16日)

CCTV节目官网-CCTV-10 探索·发现 央视网2016年08月05日 15:29 A-A+

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85,000名中国劳工被秘密地通过加拿大转运,输送到欧洲的前线战场;这也是一段被忽视的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派遣了140,000劳工远赴欧洲,为战争的进程和结果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中加合拍史实纪录片《潜龙之殇:一战中的华工军团》,不仅首次揭秘历史真相,更努力从当代视角对过去作出新的诠释。该片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与加拿大稀土媒体制作公司联合拍摄,加拿大纪录片制作人乔丹·帕特森(Jordan Paterson)担任导演。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十四万中国劳工被英法两国招募,并送往炮火硝烟的西线战场。数千人为了家庭生计,牺牲了他们的生命。

战争结束后,中国本以为凭借着自己国民的鲜血和牺牲换来的战胜国地位,终于可以将自身推上国际舞台,享有与其他战胜国同等的权利。但是,十四万中国劳工对协约国军队所做的贡献被无视、遗忘。他们的故事早已被掩埋在历史的尘沙中。

一战期间,14万华工支援欧洲战场

一战期间,14万华工支援欧洲战场

一百年后,张岩——一个来自中国劳工家乡的山东大学历史系研究生,踏上了先辈曾经走过的旅程。为了拨开历史的封尘,他远赴加拿大和欧洲,了解探寻华工的个人经历,并为他们在中国的后裔寻找遗失的坟墓。与此同时,张岩还仔细调查了劳工团中四位重要人物的日记,以从国际视角理解华工的心路历程。

山东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张岩寻访华工后人

山东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张岩寻访华工后人

他们是:来自上海的中文翻译顾杏卿,山东博山的教师与华工孙干,华工团的加拿大医生哈里·利文斯通,以及英国军官达里尔·克莱恩中尉。

中国劳工的历史,不仅是一个时代的悲欢离合,更是那些为家、为国流血牺牲的普通中国人不懈地追求尊严和梦想的故事。

四集纪录片《潜龙之殇:一战中的华工军团》将于8月13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播出。

第一集 征募华工

有人说:山东人身强体壮,热情直率而又好客,而且就像孔夫子他老人家一样,他们讲起故事来坦率而直白。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山东故事。

1916年冬天,一位山东汉子在自己的村子里娶了那个还不想嫁人的新娘。全村的人都簇拥着新娘,一路护送她去到新郎家里。男人们浑身酒味,媒婆招摇过市,街道欢腾喧闹。村里的每个长者向这对新人送上祝福,期愿他们能生一个男孩。女人要三从“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传宗接代得由儿子来完成。这个儿子能让父母光宗耀祖吗?他会不会出人头地?他能从海外带回来金钱和礼物吗?他要去哪儿?

父母亲说:“儿子,你要有出息,要光耀门庭,要好好干。”

婚礼过后不久,年轻人收拾好行装,祭拜叩别祖坟后踏上了旅途。儿子临别前递给父亲一根烟卷,就此作别,动身前往威海卫的英国劳工征募站。

他们脚下的路引领着他们,走向各自不同的命运。父亲从此在干旱的土地上终年劳作,儿子在死亡与毁灭的异国他乡辛苦工作。人们再也没有见过他。

欧洲的政治和领土局势十分紧张。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7月28日爆发,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理由是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刺杀了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这一事件被称为“震惊世界的枪声”。两个国家间,这一看似不大的冲突,却将战火燃遍欧洲。不久,德俄英法等世界其他国家都相继被卷入战争。主要原因是它们签署了条约,有义务捍卫其同盟国,世界进入面临深刻变化的新纪元。因为帝国主义列强要保护其本土和海外领土的利益。

从1914年到1918年,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战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军队和平民伤亡的总数超过三千七百万。正是这个可怕的伤亡数目,特别是索姆战役的巨大损失。最终,将中国拉入协约国一方参战。协约国,法国、英国、俄国、意大利、日本和美国,联手对抗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和土耳其。1918年11月11日,协约国一方最终取得了胜利。

1914年,大战爆发。普通人和统治阶层都被拖入战争,他们一路挖掘战壕。直到这些战壕慢慢地成为自己的坟墓。西线战场北起比利时海岸,南至瑞士边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场。德国、法国和大英帝国,还有加拿大都在这里激战。世界被完全改变了,几代人就此迷失。最终,西线战争沦为阵地战,消耗战,这种格局一直保持到1917年。德国计划在凡尔登,让法国军队流尽每一滴血,驻扎在基奇纳的英国军队,在索姆进攻中成为待宰的羔羊。1916年7月,历时141天的索姆战役开始了,仅仅在一个月中,就有将近十八万七千英军士兵死伤或是失踪。形势是如此严峻,就连后来出任英国国防大臣的戴维·劳埃德·乔治也不禁私下嘀咕:“看来我们要战败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中国历史,被很多知识界人士称为:“耻辱的世纪”。

1914年8月,中国政府宣布其在欧洲战争中保持绝对中立,同时禁止任何外国势力,在中国领土上从事敌对活动。然而,正是这些过去在很大程度上占据中国的外国势力,以及他们的新盟友日本,最终将在战争结束时主宰中国的命运。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中国寻求新的国际地位和身份,中华民国诞生了。中国国民党在中国南方成立。但是,满清前官员袁世凯领导的北洋政府在北京成立,国民政府很快又陷入分裂。1915年,袁世凯称帝。1916年,英国招募劳工,袁世凯政府成为代表中国谈判的主要授权方,尽管在袁世凯精明的顾问梁士诒看来,中国应借此寻求加入同盟国战争的时机。

饥荒和干旱引致数百万人丧生,迫使活着的男人们长途迁徙,远走他乡,只为寻求一份更好的收入。在山东全省,许多家庭把父子兄弟叔伯大爷都送往位于威海卫的英国劳工征募站,这些男人们一到那儿,就会被送去参加体检,包括脱光衣服,驱除虱子,剃须剪发。很多人还留着自清朝统治以来的长辫子,然后他们穿上简单的制服,手腕上戴着刻有他们名字和编号的铜环。这个铜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摘下来。

接下来就要签合同了,规定的条款包括,每人每天的报酬是1法郎,每天工作10个小时,每周干7天,而且他们不会被安置到靠近前线有危险的地方。很多人都是文盲,只能用按手印来代替签名。接下来的三年中,他们的编号就是他们的名字。

一旦完成和中国政府的交涉,英法就开始着手建立征募站。1916年,英国主要在山东省设立了劳工征募机构。为了保持中国的中立,1915年,在退役中校乔治·推普提勒的领导下,法国启用私人公司在天津、上海、江苏和广东开始招募华工。在山东,英国的征募工作主要沿胶济铁路一线进行。因为那些外国传教士,已经在这里生活多年。通过他们与村民联系是最好的途径。山东的征募站包括济南、威海、青岛、潍坊和淄博。战争结束前,法国募集到近四万人。英国仅在山东一地就已募集到九万五千多人。







860010-11190602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