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 20160729 抗洪的日子:抗击山洪的“生命之堤”

来源:央视网2016年07月29日 22:23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四川,属于典型的盆地、丘陵地带,每年的防汛,重点就是山洪泥石流灾害。据国家和四川防汛办统计,四川每年山洪泥石流灾害近90%发生在6—9月份;有灾害记录的山洪沟900多条次,泥石流沟3200多条,危及2360多个乡镇、1000多个工矿企业。所以,治理山洪沟,一直是水利等地方政府部门的重要一项工作。

山高坡陡泥沙石块倾泻,山洪沟治理迫在眉睫

据四川当地气象部门统计,7月21日8时到22日8时,绵阳江油、安州、北川、涪城、平武的部分地方降了暴雨,局地大暴雨。其中200-299.9毫米站点2个,100-199.9毫米站点27个,50-99.9毫米站点39个;江油的大康镇,降雨达到227毫米,是近些年来最大的一次。而大康镇的下庄坝村是这次受灾最严重的村庄,强降雨已经引发山洪,村里一些房屋被淹。

7月22日早上7点多,《经济半小时》记者随同当地水利防汛工作人员赶赴下庄坝村。沿途很多路段已经被洪水淹没,有的地方道路已经严重被淹,不能再冒险涉水行车了。《经济半小时》记者所在的抢险队就被一处积水很深的路段挡住去路。当地防汛抢险人员赶紧组织协调,从附近工地调来一辆挖掘机。

防汛抢险人员或挤进狭窄的驾驶室,或站在前面的挖斗里,试探着往前赶路。

在下庄坝村,《经济半小时》记者看到,村庄旁边用于泄洪的山洪沟已经溢满了洪水,湍急的洪水,夹着着泥沙、石块等杂物不停地奔涌而下。有的堤防、护岸也已经被洪水侵蚀、冲垮,与山洪沟邻近的几户村民的房屋,也被洪水所围困。

四川省江油市副市长王军:今天早上围困到这里边一共有19个人,已经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了。

当《经济半小时》记者在当地村民的协助下,找到这几个被安全转移的村民时,她们对这次山洪的突然袭击,仍然心有余悸。

村民:(凌晨)4点就淹田了,(凌晨)5点过,河就发大水了,有的地方河坎垮了。

尽管事发突然,又是在凌晨,天黑路滑,但灾情发出以后,当地武警官兵、防汛抢险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立即展开救援行动。

一名抢险救援人员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他和同事蹚水过去救人时,还抓拍了几张现场照片,但随后由于专心救人,连手机也掉进洪水里了。《经济半小时》记者采访了解到,除了靠山洪沟比较近的这几户村民受灾比较严重外,5、6公里外,村里一些地势比较低洼的地方,还有好几户村民家也进水了。

两小时前洪水刚刚退去,村民家里地上都是厚厚的淤泥,一脚踩下去,鞋子都很难拔出来。

《经济半小时》记者:家里面什么东西被泡了?

四川省江油市大康镇下庄坝村村民:电视机、冰箱,还有外面床垫、衣服、电热毯,这些东西基本都被泡了。
村民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他家里也就这些物品贵重些,当听到山洪快到时,他也想快点搬走,但洪水来得又快又猛,还没来得及反应,洪水就进来了。

村民:每年都有大雨,也有山洪,但像今年这么大的洪水,还是近些年少见的。

62岁的曹首富,是这个村的党小组组长。他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22日凌晨,因为雨下得太大,他心里有点担心,就开门出来查看,结果发现洪水已经漫进屋子了。

发现洪水来了,曹首富赶紧跑去叫醒村民,当全部人员安全转移后,曹首富再回小院里。

《经济半小时》记者在现场看到:房屋的屋檐和支撑房顶的柱子,已经被洪水冲泡倾斜了。

在旁边一家村民家,《经济半小时》记者注意到,有一扇木门好像刚被什么东西给拦腰斩断,只剩下上面一半。

江油市大康镇下庄坝村党小组长曹首富:(洪)水冲断的,原来是一个整块的门。

再接着往前走大约7、8米,是一条小的山洪沟。

这条山洪沟周围遍布倾倒的树木、枯枝和大石块、泥沙等杂物,旁边房屋一整面水泥砖墙,完全被洪水冲垮。

曹首富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他们房屋后这条小山洪沟,造成的损失还不算最大的;更严重的是,他们村几年前修理、维护过的山洪沟,一些堤防、护岸部分,也被洪水冲垮了。

大康镇下庄坝村村主任王德保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这些护堤建于2011年,在这次洪水中垮塌的地方共有6处,大概370米。

除了成都及周边属于平原地区,其余的很多地区都分布有丘陵和山区,山洪危险一直是防洪的重点,不仅江油,泸州古蔺、纳溪,绵阳安州区等沿山地方,每年汛期也常常遭受山洪的侵袭。如何安全度汛,成为当地群众最担心的事情。

村民:只要是下大雨,这个水就来得特别猛。这个水闹起来后,就淹到家里面,大部分农户都要往山上(转移)。

村民:一落大雨,山洪一来,这些田就垮了,庄稼也淹了。

这是四川泸州古蔺县,当地防汛办负责人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他们所在地区,山高坡陡,落差大,一遇上强降雨,两三个小时就会引发山洪泥石流,一两个小时又会退去,这种涨得快去得快的特点和平原地区有很大不同。

这条长18公里的山洪沟,源头山坡的海拔高度1400多米,与山洪沟出口落差近1000米。

其中4公里是人口比较密集,农田比较集中的地方。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水务局防汛办公室副主任扶登举:乱石下去,一个是抬高河床,直接影响当地村民的安全,洪水就容易泛滥。

暴雨、山洪、泥石流对山区造成的危害往往是灾难性的,泸州纳溪区、绵阳安州区的村民也深有同感。

村民:晚上睡觉的时候提心吊胆的,有时候又害怕有(洪水)来了要搬家,然后还很麻烦。

特殊的地理特征,带来的是特殊的灾情,需要地方防汛部门,有更清醒的认识,和有效的应对之策。

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岳雷: 4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其中85%是山地和丘陵,有38万平方公里的山洪防治区,我们183个县级行政区当中,有175个有山洪防治任务,每年的山洪灾害非常重的。

每年汛期,四川的降雨具有总体量大,突发性强的特点。四川西部的山洪泥石流,就具有高发,易发,而且成灾快,灾害重的特点。所以,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经过会商,把2472条山洪沟纳入规划治理的目标范围。那么,对这些山洪沟,究竟该怎样进行治理?

干部人员多次上门做工作,解决征地难题,最大程度发挥治理工程价值

治理山洪沟,主要包括护岸、堤防和河道清淤疏浚这三大工程。从2013年开始,在国家和省级的水利等部门支持下,四川开始了对重点山洪沟进行系统整治。而要修建、整治堤防、护岸,他们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难题就是:征用土地。

扶登举:征地是靠(当地)政府跟村民协商,因为我们按照我们当地以前征地标准,大概就是三万块钱一亩,这个价格跟农民征地,农民不愿意。

村民:毕竟我们的土地,是我们农民的衣食饭碗,你把土地跟我们征了,占用了,我们走哪里种庄稼?走哪里吃饭?当时很不愿意。

实际上,山洪灾害最严重的地区,往往都是四川盆地比较偏远的山区,很多地区属于国家级贫困县、乡。这里的村民世世代代就靠着土地谋生,所以大家都把土地看得很重。现在土地承包了,几乎没有人愿意让出自家的地来修防洪堤坝。更严重的是,有些时候,即使大部分村民同意征用土地,山洪沟治理项目可以施工了,也仍然会有部分村民到施工现场阻止。在四川泸州古蔺县,就因为修一段两公里的山洪沟整治工程,发生过激烈的争执。

怎么才能解决好这个棘手的征地难题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做能大家的思想工作。就这样,当地政府和防汛办工作人员,与当地的村干部一起耐心细致地做解释工作。白天吃了闭门羹,就晚上再去;一次不行就多次上门,村民不愿意开门,就在外面一直等,甚至等到晚上12点也不放弃。

除了讲解政策,防洪办的工作人员更多从维护村民生命安全、避免土地被淹的公共利益角度做工作,村民的看法开始改变。

村民:政府领导说了河坝修起过后,有什么好处,把思想工作做通了,慢慢慢慢地接受了。

经过耐心细致地解释做工作,半年后,这条长度2公里多的山洪沟最终修成了。

今年6月18日、19日当地发生的特大山洪,终于让村民们彻底理解了这项工程的价值。

事实上,四川各地整治山洪沟都面临征地这个普遍难题,绵阳安州区为此也想了不少的办法,除了多次上门做沟通协调工作外,他们还在如何平衡村民的征地损失、怎样减少征地面积上下功夫、动脑筋,有效地减少了征地纠纷。

绵阳市安州区睢水镇宝元村村支书钟邦泉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让村民平均分摊征地损失,这是最容易让村民接受的办法,利益损失均沾,大家都没有话说。第二,当地水利防汛单位在山洪沟具体规划施工时,开动脑筋,科学测定,尽量减少使用村民土地。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水务局江河股股长刘勇:也就是说不能无限制的扩宽,扩宽了,肯定占地比较大,那么我们这一项工程,就针对这个点,占地就达48亩。

《经济半小时》记者:如果按照正常的,一般的设计,需要多少占地?

刘勇:在这个基础上,可能还多个十几、二十亩。
整治了堤坝,接下来山洪沟整治的重点,就是河道的清淤、疏浚。由于地处地震多发地带,加上2008年“5.12”特大地震后,土质变松,一旦遭遇强降雨,很容易爆发山洪、泥石流,而洪水夹带的泥沙石块等物源,还会将山洪沟河床抬高,反过来又给清淤、疏浚增加更大的困难。
四川省绵阳市:大小的地震过后,一些(淤积物),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山洪下来,使河床变得非常高。

对于泸州纳溪区的水利防汛人员来说,山洪沟底清淤疏浚更关键的难题还是很难挖到底的地质条件。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水务局副局长张椿:挖到之后,然后两车的沙,就往中间覆盖过来。

施工被迫停止一个多星期,邀请一些业内专家会诊,最后提出三种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情况比较特殊的山洪沟治理。

绵阳安州区睢水镇白溪河这段山洪沟,与正在施工的成兰铁路高架桥工程重合,整治要等到成兰铁路项目完成后才能展开。

目前,当地水利防汛部门,除了在每年5-9月汛期,加强人员巡查力度外,主要采用简易编织袋装填泥土的办法临时加固堤防、护岸。

现在,整治山洪沟的第一阶段工作已经有了初步成效,特别是今年频发的山洪,让村民对山洪沟整治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刘勇向《经济半小时》记者坦言,接下来他们面临更大困难,这也是山洪沟整治的最大困难之一:缺资金。

刘勇:我们这整条白溪河,如果要打通、疏浚完的话,肯定是在一个多亿以上,现在只有一千多万。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水务局副局长汪启飞:光是我们山洪沟,测算之后,23条列入规划要整治的,大约需要5个亿左右,我们本级财政是无力承担的,老百姓更无力承担。所以我们资金来源和项目的建设,主要是要依靠国家和省上的支持。

从2013年开始,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共投入了4.3个亿,对四川省急需治理的29条山洪沟进行了施工治理,修建和加固堤防护岸76公里,疏浚河道41公里,有效提升了20个城镇,48个行政村,13万多人口的防汛防洪能力。然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而那些已经治理过的山洪沟,又是不是能经受住洪水的考验呢?

量大面广资金少,山洪沟重点区域分段治理,顺利通过泥石流考验

《经济半小时》记者在四川调查期间了解到,四川的山洪沟整治虽然已经有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与实际需要比起来整治的山洪沟量还存在很大缺口。

四川的山洪沟治理任务非常繁重,其列入全国山洪、地质灾害专项规划治理的山洪沟有2472条。

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岳雷:我们纳入规划的是2472条,纳入近期实施计划的是126条,但是从2013年到2016年,我们仅仅对29条沟进行了治理。

那么,在现有条件下如何解决山洪沟治理,量大面广资金少的矛盾呢?当地防汛办负责人坦言,他们目前采取先重点区域的分段治理方案。

扶登举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这样做,也是依据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组,2013年10月制订的《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建设指导意见》来办的。该指导意见指出,对以溪沟供水灾害为主,直接威胁城镇、集中居民点、重要基础设施安全,且难以实施搬迁避让的重点山洪沟,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治理。项目选择原则上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1)山洪灾害危害严重;(2)影响人口不少于2000人;(3)影响范围一般有2个以上行政村或1个乡镇政府所在地;(4)流域面积一般大于20平方公里小于200平方公里。

按照上面重点区域、分段整治等原则,四川容易遭受山洪灾害的地区,纷纷发力,各自努力争取山洪沟整治项目,在一些重点易发地段,整治修建山洪沟。

新修的山洪沟是一条条干净整齐的水泥栏杆、平整的堤防、护岸,成了当地的一道风景线。

而这一条条经过整治的山洪沟,在今年接连遭遇的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中,经受严峻的考验。

汪启飞:今年顺利通过了6月18号洪(水)的检验,对我们两地的农作物,没有造成任何的损失。

岳雷:一方面是积极争取国家的投入,我们也积极地开展相关的前期工作,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完成了七十条山洪沟初步设计的编制。对于当前尚不能完成治理,但危险性又比较大的区域,正在组织老百姓进行避让搬迁,这是一个应急的措施。

半小时观察:广泛动员,防患未然

泥石流具有流速快、流量大、破坏力强的特点,一直是山地和丘陵地区防洪减灾的重点。四川全力治理山洪沟,正是抓住了当地山洪泥石流灾害频发的特点,从预防和减少泥石流灾害的角度出发,用主动疏导代替被动防护,应该说是一件大好事。但这样的民心工程,却是从群众的不理解,不配合开始的。经过努力,最终我们看到的是,群众主动参与,积极协助。这是因为,事实胜于解释,公平消除怀疑。当大家看到了共同的利益所在,看到了工程的巨大效果,自然会通情达理,支持配合了。看来,暴雨考验的不只是我们的防灾减灾的勇气,同时也考验着我们把好事办好的智慧。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6年07月29日 22:23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四川,属于典型的盆地、丘陵地带,每年的防汛,重点就是山洪泥石流灾害。据国家和四川防汛办统计,四川每年山洪泥石流灾害近90%发生在6—9月份。本期节目记者随同当地水利防汛工作人员赶赴下庄坝村进行深入了解。敬请收看。(《经济半小时》 20160729 抗洪的日子:抗击山洪的“生命之堤”)






收视TOP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