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 20160707 党支部里的致富带头人:扶贫路上的“双打”书记

来源:央视网2016年07月07日 22:30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大家好,欢迎收看《经济半小时》。今天《党支部里的致富带头人》走进贵州省的安顺市。安顺市1007个行政村里,贫困村就占了569个,其中一类贫困村达到369个。这些贫困村,自然条件落后,产业发展不足,贫困人口集中,贫困程度深。对于工作在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来说,眼前的脱贫任务非常艰巨。面对这一道道难题,安顺市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基础上,又特别增设了“帮村书记”,让两位书记一起工作,给贫困村找项目、拉资金。这样的双打组合,能给贫困村里带来怎样的变化?一起来看看。

村民靠锄头开山劈石,双书记跑部门协调资金,连通道路实现林业增值

《经济半小时》记者在赶往安顺市的国家一类贫困村——大尧村的路上,碰巧遇到这个村的“帮村书记”陆中林和“第一书记”刘洪学。

大尧村的两位书记正在为深陷在泥坑里的皮卡车着急。

贵州省安顺市乐平镇大尧村帮村书记陆中林: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

《经济半小时》记者:刚才您为什么说要不然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

陆中林:路冲毁掉了。

《经济半小时》记者:现在路是修到什么程度了?

贵州省安顺市乐平镇大尧村第一书记刘洪学:现在我们已经修到快小半的路了,所以如果说是这个雨季来,不把这个涵洞处理好,(雨)水大就毁掉了。

眼前的这条路是大尧村村民们自发修建的,还没来得及做硬化。

现在正值汛期,一旦下大雨,这条路就有可能被全部冲毁,乡亲们一年多的辛苦也将付之东流。

74岁的姜有才,是一名老党员。这条路就是他带领村民们修的。

贵州省安顺市乐平镇大尧村村民姜有才:我们那个林子一片树,送人五块钱一棵都没人要,没交通运不出去。这条路重要,没有路你就搞不通。

大尧村森林覆盖率达到85%以上,一棵棵林木都是村民种下的,但是因为没有路,大伙守着丰富的林木资源却卖不出去、换不成钱。从毛针冲村民组到三岔河的这条路,贯穿了大尧村1000亩林地,关系着98家农户的切身利益。

姜有才:想千方百计的办法,为了这一带的发展,才搞这条大路。

没有炸药,没有机械设备,没有专业勘探设计人员,姜有才和乡亲们硬是用手中的锄头开山修路。

除了农忙时节,过去一年半,他们每天都要工作将近10个小时。路边随便烤点洋芋、馒头,就当做了午餐。

辛苦归辛苦,但路修通了,村民就尝到了甜头。

贵州省安顺市乐平镇大尧村村民刘荣明:我家有四五亩,以前从来没有换成钱过。

《经济半小时》记者:最先开始卖出去的第一棵树苗多少钱?

刘荣明:那个时候卖的就是30元,第一笔钱我赚了1500块钱。

有了路,一颗树苗就能从5块钱变成30块钱,村民们盼着,把路彻底修好,树苗还能卖个更好的价钱。大尧村的期待,帮村书记看在眼里,也记在了心里。

陆中林:70多岁的老人,抡锤子、拿镐子,就在这个路上,一身泥、一身汗,带着村民在这里干,确实让我非常感动。不管困难有多大,不管困难有再多,我一定要想办法帮助他们,尽快把这条路修通。

陆中林,安顺市安全监督管理局局长。2015年,市里为了加大脱贫帮扶力度,在原来驻村“第一书记”的基础上,又选派了1007名市、县、区部门一把手担任“帮村书记”,每个村形成“双书记”帮扶机制。

一年多来,为了帮助大尧村修通致富路,陆中林已经协调了近20万的资金和材料。可眼下,修路又遇到新障碍。

陆中林:这个地方大概要多少炮?

刘洪学:这个可能要十多炮,我们现在一炮都无法找到。

提出要求的是大尧村第一书记刘洪学,原来为了拓宽道路,他们要爆破山石。按照双书记分工,“第一书记”刘洪学负责驻村协调解决具体事务,遇到困难就向“帮村书记”求助。眼下修路工程最缺的,还不只是炸药。

刘洪学:这个路进来有6公里左右,现在修了两公里多点。如果条件允许,要炸药有炸药,那里挖机油钱也有,那我们推进就快了。柴油要一两万块钱的油才能够。
陆中林:不要狮子大开口,实事求是。

刘洪学:关键是机子吃的,又不是我们拿去吃。

现在正在加紧修建的新路,被乡亲们称作大尧村的“外环路”,全长6.8公里,连接周边6个自然村寨。等这条路修通之后,大尧村的每棵林木就能卖到50块钱左右,比原来翻了十倍。可是,陆中林怎么才能帮大尧村开山炸石把路修通呢?

下午,陆中林来到大尧村里的一家玄武岩开采场。这是他帮忙引进的一个投资项目。

陆中林:现在几个报告全部过了吗?

安监这边的评审已经通过了,我们现在采用的是边生产边恢复。

其实,陆中林今天除了检查环评和建设进度,心里还在打另外一个算盘。

陆中林:村里面准备修条路,那么现在旁边呢大概有100米左右的石头,但是如果不爆破出来,路面不能拓宽,这是一个。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它要就地取石来对路基进行加固,那么就需要有人帮助爆破。

这家开采场拥有爆破操作资质和专业人员,陆中林想请他们,给大尧村修路的乡亲们帮忙。

贵州建臣路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开文:我们不能给他们自己爆破,我这边的人是专门为我这里服务,但我们爆破公司我会第一时间跟他们进行联系,然后拿到了相应的批复,我们给他提供技术上的服务。

陆中林:我们既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而且要必须确保安全。那就拜托你这个事。

炸石头修路的事有了着落,可“第一书记”刘洪学却遇到了难题。

新修的路要通过村民肖龙家的林地,可肖龙怎么说也不同意。

刘洪学:没有补偿,树白砍,地白拿出来,所以这工作我们几个还在商量,没有办法,只有继续做工作。

修路的事不能耽搁,肖龙家的地又绕不开,还没法补偿,刘洪学和村干部只得带着难题,硬着头皮第四次找上门去。

贵州省安顺市乐平镇大尧村村民肖龙:我面积又大、损失又大,你到别家地方过行不行?

要是绕别家过能够绕过去还来找你干啥?它是为了我们村的发展,我们大家才共同想着把这条路整下来,实际上你也受益。

如果要让出路,肖龙得砍掉300多棵种了四五年的林木,确实很心疼。刘洪学他们无奈之下只能软硬兼施。

如果你不要修这个路,以后你的树木不要从我们这路上过。

几番回合下来,肖龙终于答应让出林地来修路。

肖龙:如果要是修这个路也可以,就是修下去必须保证把它修好。

肖龙终于答应下来,刘洪学脸上这才露出了笑容。在大尧村驻村4年,刘洪学已经记不得处理过多少次这样棘手的事。2012年,他从安顺市安监局到大尧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那时,大尧村的穷困超乎了他的想象。

刘洪学:没有一条好路,车子是都到不了,坑坑洼洼的泥路。他们吃水都是到一个地方去挑过来,传统种田为主,种一点玉米、稻谷,收入又不高。这个怎么生活?当时我觉得这个太苦了。

大尧村的贫困让刘洪学看得揪心,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让大尧村的村民走上平坦的硬化路,喝上放心的自来水。

大尧村村主任肖国友:可能怕他说话不算话,他讲的话不太相信。

《经济半小时》记者:为啥不相信呢?

肖国友:他说路修要好多钱修到,水也要很多钱才能把水整到位。

面对众人的质疑,刘洪学心里也曾满是委屈。

刘洪学:我说我是图个什么,我来这里又不是图升官,又不是图发财,我是来帮你们做事情,还得不到理解,我就觉得做这个真的是有点心凉。你说我干不得,我就干得给你看一看,就较的这个劲。

卯足了劲儿的刘洪学一趟趟跑市里为大尧村四处化缘,他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自己一辈子也没求过这么多人。

刘洪学:交通组、发改组、财政组、企业里跑了好多煤矿,就是哭穷,就是说是村民在这种条件下生活确实太恼火,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来改善生活条件。

四年来,刘洪学用自己的行动一点一滴地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家家门口通了路,老百姓也喝上了放心水。

大尧村村民:路也方便了,水也方便,反正跟那个城市差不多。

四年来,刘洪学帮助大尧村修通了23.5公里村内道路,硬化路面11公里,还修建了10个蓄水池,铺设了1万多米的水管,让自来水通到了全村的每一家每一户。刘洪学曾经当过老师,所以现在乡亲们都亲切地称呼他“刘老师”。不过,大尧村的扶贫远不是修个路通个自来水这么简单,要真正消除贫困,陆中林和刘洪学两位书记,还需要想出能解决问题的真办法。接着来看大尧村里发生的故事。

大尧村最后218户贫困户,双书记勤联通忙贷款,扶持产业打造美丽乡村

陆中林和刘洪学正在回访大尧村的贫困户,过去四年,村里的贫困户从233户减少到128户。

但这些贫困户里大部分都身患疾病,或者是孤寡老人。81岁的尤凤珍,就一直让刘洪学和陆中林牵挂。

陆中林:你眼睛好点没?

尤凤珍:看人不太看得清楚。

陆中林:帕子不要乱用,注意不要感染。

刘洪学:你房子不漏了吧?

尤凤珍:不漏了。

尤凤珍老人的儿子因病去世,自己带着小孙子独自生活。3年前,陆中林和刘洪生第一次走进老人的家,被看到的情形震惊了。

陆中林:全是洞,通天亮,整个房子里头大盆小盆全是水,漏雨。

两位书记为老人除了争取一部分危房改造资金,还发动安监局的全体职工捐款,陆中林自己又捐了3000元钱,一共筹集了两万元为尤凤珍老人修缮了房屋。

尤凤珍老人拿出珍藏的烟想拿给两位书记。

《经济半小时》记者:婆婆,您拿着烟,打算给两个书记抽是吧?为什么给他们烟?

尤凤珍:他们费心了,照顾我们了

看到尤凤珍老人热情地招待他们,两位书记心里并不好受,他们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

陆中林:我们作为帮村扶贫干部,我们感觉我们没有尽到责任,在心里头确实有压力。但是如果说仅仅只是帮助一户改变他目前的生活环境的话,这不难,但是要带领整个村实现脱贫,走向小康,这个任务是很重的。

大尧村剩下128户贫困户,各家有各家的难处,要带动大家整体脱贫,重要的还是要在产业上做文章。

陆中林:农村要发展、要扶贫,关键要靠产业脱贫。

这天,村干部们拉上帮村书记陆中林一起,去看看一块闲置的土地。谈话中,陆中林不停地咳嗽,对于已经57岁的他来说,翻山越岭显得有些吃力。

这片由于我们路已经修下来了,这边还有荷塘水,相当得漂亮,现在我们打算把这一片流转过来,然后把它种成果,让它发展点经济。

这块60亩的地原来属于黄花村,黄花村整体搬迁之后,就搁置了多年。但这里毗邻斯拉河,风景秀美,非常适合开发旅游。大尧村的村干部们动起了心思,想把土地流转过来种植果树,同时发展乡村旅游。又一个难题摆在了陆中林面前,但是他还是决定试试。

下山之后,陆中林马不停蹄来到大尧村所在的乐平镇。

这位处级干部想找科级的镇领导汇报一下想法,商量能不能把土地流转过来?这让乐平镇的领导们有些不好意思。

村里面他们修完这个路以后,旁边还有一块闲置的土地,这个土地能不能请镇里面的帮助协调,流转过来。

贵州省安顺市平乐镇党委书记马松:我也了解了,是属于库区移民搬迁的,因为它涉及到跨乡镇,我们要接下来协调,如果协调过程当中有点难度的时候,大家共同努力。

刚从镇政府出来,帮村书记陆中林就跟林业局打电话,给大尧村联系果树苗。

《经济半小时》记者:土地流转的事我们现在看还没完全批下来呢,您这就协调果苗了?

陆中林:我感觉应该问题不大,他只要这块土地不是跨乡镇,在本镇里面应该就好协调。他们的欲望这么强烈,咱们抓紧一点吧。

为了能尽快促成这个事,一下车,陆中林就赶紧跟刘洪学嘱咐交代。

如果确定了,他就让县林业局过来看,过来看以后我们做一个项目,就解决我们金果林的果苗的问题。但是前提是要把这块地流转的事情赶紧做,所以你得给我盯紧马书记。

除了发展旅游业,陆中林和刘洪学还在大尧村规划着新的产业。

贵州省安顺市乐平镇飞扬养殖场负责人杨德余:进牛还差点资金啊,贷过10多万钱出来,现在投资整下来的话不会低于300多万。

杨德余是这家新建养殖场的老板,他以前在外地打工,现在回到大尧村搞起了养殖。杨德余的家距离养殖场不到1公里,这间昏暗简陋的屋子就是他现在的牛圈。

杨德余家去年试着养了8头牛,没想一年算下来,净利润竟然是种地的好几倍。

杨德余母亲:一个牛都是一万,七八个牛就是七八万,效益还不错,但是我们辛苦一点。

每天早上八点是放牛的时间。大尧村茂密的森林,就是最好的天然牧场。

杨德余:像我们这个牛每天早上八点钟放出去,然后下午晚上八点钟就回来,它属于林下养殖,经常运动的,它的牛肉比外面的市场还要贵10来块钱。前景相当好,因为我们这个供不应求。

今年年初,杨德余一家决定把多年的积蓄全部拿出来,新建可以容纳300头牛的养殖场。

可眼下,资金上却卡住了。杨德余现在已经拖欠了五六万的工钱,而他购买小牛还需要至少50万块钱。一个巨大缺口,摆在了他面前。

杨德余:我以前贷过20万,现在贷的话,可能说很难贷,没有东西抵押。

知道了杨德余的困境,大尧村第一书记刘洪学和村支书一起找到镇上的农村信用社,打听能不能帮杨德余再贷点款。

刘洪学:杨德余是我们村里面扶持的一个致富带头人,他下面遇到困难了,发展不起来,他来带动我们的贫困户致富就达不到这个效果。

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工作人员:他之前在我们这借过,目前想用农贷的自然人的授信额度已经用完了。但如果说他成立了微型企业,我们就是可能从变换经营主体,以合作社的名义,或者是以他成立了微型企业的名义,来跟他办理这个贷款,而且这个利率就比他农户贷款的利率要低一点。

这个信息,让刘洪学眼前一亮,因为杨德余刚刚注册了“飞扬养殖场”,他可以用微型企业的名义申请新的贷款。更让他惊喜的是,在农信社还有意外的收获。

工作人员:我们出台的一个品种叫特惠贷,农户是可以贷五万元,和他共同经营。如果他能够纳入三个五个七个八个贫困户纳进来和他一起来经营的话是可以的。

根据特惠贷政策,每家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可以贷款五万元,加入到养殖场经营中一起发展。

刘洪学知道了这种贷款,又萌生了新的想法。

刘洪学:可以通过这种养殖大户、种植大户与贫困户抱团发展的这样一个方法。

又是一个周末,刘洪学的妻子卢永玲特意从安顺市区赶来看他,给他收拾一下宿舍,洗洗衣服。

刘洪学作为第一书记平时吃住都在村里,赶上忙的时候,十天半个月两口子都见不上一面,只能让妻子过来照顾一下。其实,刘洪学两年前就应该调回原单位。可为了大尧村,他还是留了下来。卢永玲并不反对丈夫的选择,但她放心不下的是刘洪学的高血压。

卢永玲:我就是担心农村还是比较偏僻的,万一真的是犯什么病去医院不方便。

驻村四年,刘洪学一心放在大尧村,卢永玲也从来没有过埋怨,可有件事让她还是有些介意。就是自己母亲去世的时候,丈夫没能陪在她身边。

卢永玲:如果他在的话能早一点送过去,结果他第二天回去的时候,母亲都已经去世了。当然我心里面也真的有埋怨,最需要他的时候,不在身边。

今天帮村书记陆中林和第一书记刘洪学召集村委会商讨大尧村下一步发展规划。每次开会,两位书记都是先听取村干部们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帮他们分析和谋划。

大尧村党支部书记邓洪武:以前我们没有什么思路的,(他们)就是跟我们把思路分析清楚,做一件事情,要看的宽,长远规划,做出一件事情,有看见成果干劲就大。

散会后,陆中林和刘洪学留下来,开了个两个人的碰头会。这对合作多年的老搭档,在工作中形成了自己的默契。

陆中林:碰到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这就是他指挥我的时候。心里头会感觉有压力,但是要让第一书记能够在一线,能够推动村里面的发展,带领村子两委共谋发展,我就必须要给他解决这些问题。

从陆中林和刘洪学驻村以来,先后协调了100多万项目支持资金,大尧村发展了林下养殖、蔬菜种植、乡村旅游多个产业,人均年收入也从2012年的2700元提高到去年的5000元左右。

陆中林:我们现在为之追求的就是一个,用我说的四个字的发展规划来看,路畅,林美,水美、业兴、民富,真真实实成为一个富裕的美丽乡村。

刘洪学:他们的生活上了一个台阶,安居乐业了,那时候我就觉得我可以放心回去了。

从安顺市设立双书记的这两年来,安顺市的贫困发生率从30%下降到13.9%,贫困人口减少了30多万。

贵州省安顺市市委书记周建琨:只有单位的一把手高度重视,他才能调动更加范围更多的力量来帮助农村做好脱贫工作,所以我们是这样来定的双书记。农村要脱贫攻坚,农村要改变面貌,根本的靠人,靠村党支部的力量。那么他下去不是去主导,是帮、扶、推,但是还得要自身内在的动力激发,内因是变化的根本。

半小时观察:用创新突破扶贫瓶颈

双书记配置,让大尧村有了更强大的实力突破脱贫路上的瓶颈和障碍。贫困村里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难题,很多情况下仅靠村子自身的资源和能力,是远远不能解决的。他们迫切需要在厘清发展思路,寻求发展办法上,得到外部的物质支援,以及新观念新办法这样的智力援助。而两位书记一个驻村一个帮村,内外协调配合,形成了相互支撑相互补位的双打优势。很显然,这种扶贫机制的创新,创出了扶贫的办法,也创出了脱贫的成效。这种发生在贫困村里的创新,虽然没有那么吸引眼球,但却实实在在地找到了打开脱贫通路的钥匙。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6年07月07日 22:30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今天党支部里的带头人走进贵州省的安顺市。这里聚集了很多贫困村,自然条件落后,产业发展不足,贫困人口集中,贫困程度深。对于在基层工作的党员干部来说,脱贫工作异常艰巨。面对一道道的难题,安顺市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基础上,又增设了帮村书记,为贫困村找项目拉资金,形成了相互支撑相互补位的双打优势,用创新突破了扶贫的瓶颈,给贫困村带来了希望。 (《经济半小时》 20160707 党支部里的致富带头人:扶贫路上的“双打”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