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探索发现》六集电视文献纪录片《致未来书》(7月3日-7月8日)

CCTV节目官网-CCTV-10 探索·发现 央视网2016年07月04日 14:36 A-A+

第一集:无悔选择

2016年3月,摄制组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格林图书馆,查找到了一本1928年的毕业生纪念册。在一群高鼻深目的西方人中,一位带着圆框眼镜的东方面孔十分惹人注目。在照片的旁边,英文标注着他的名字:施滉。

1917年,施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学校。在清华读书期间,经历五四洗礼的他关注着风云激荡的中国社会。

1924年,他在清华学校毕业后进入斯坦福大学学习东方史。三年后,施滉参加了美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留美学生中第一批党员之一。

1930年秋,已经取得斯坦福大学硕士学位的施滉,几经辗转,毅然回到阔别六年的祖国。而此时,国内革命斗争的形势异常严峻,他临危受命,先后担任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长、省委书记。

1934年初,施滉在雨花台英勇就义,时年34岁。

执着光明、上下求索,坚定信仰、无怨无悔,这是那一代共产党人人生的轨迹和生命的选择。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在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不同身份,不同阶层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分子,在探索报国救民道路的实践中,上下求索。在雨花台牺牲的革命烈士中,有来自浙南山区的优秀青年谢文锦、李得钊,有海外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代表施滉,有隐蔽战线的杰出战士“北平五烈士”,有黄埔军校的朱克靖和高文华。最终,他们共同选择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确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崇高信仰。

正是信仰的力量,支撑了革命先烈不屈身躯和壮丽人生。







860010-11190602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