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探索发现》《手艺》第六季(6月6日-6月12日)

CCTV节目官网-CCTV-10 探索·发现 央视网2016年06月01日 15:49 A-A+

《姑苏铜艺》(6月6日)

自古以来,苏州就是我国手工业颇为发达的城市,其中“苏州铜做”亦是其代表之一。

上世纪50年代初,陈巧生出生在一个铜器世家,这让他从小对铜做的东西就很有感觉。

一次偶然,陈巧生被狮子林中的一对铜狮子所吸引。出于对铜做的喜爱,陈巧生经过多年的苦心钻研,终于参透了失传已久的失蜡法的奥秘,并将宣德炉制作的工艺复原,完成了他的第一件巧生炉作品——“冲天耳三足乳炉”。

失蜡法铸造技艺,最早运用在铸造青铜器上,用黄蜡、蜂蜡、牛油、松香等,按一定比例调制成一种粘稠蜡油。然后用石膏与硅胶做一个石膏模具,将蜡油倒入其中形成一个与最终成品等同的蜡模。沾上挂料浆,然后撒上石英砂,由粗到细反复挂砂七八遍,凝固后形成一个模壳。

将模壳放入开水中加温,使模壳中的蜡融化,一点点的流出,形成一个与原来蜡模等大同型的空腔。之后将铜料熔化,加入银、锡等金属,形成浇铸用的铜水倒入模壳中。待铜水冷却后,敲开模壳将铸成的铜炉取出,经过打磨后,铜炉的制作就算完成了。

但是,陈巧生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道工序——皮壳上色。

传说宣德炉的皮壳颜色有47种之多。其中最难掌握的颜色大红袍,被陈巧生经过多年时间钻研出来。

用雪蛤、朱砂、绿砂等十多种药材,调制成红色的染料,然后用布片包裹,在铜炉表面不断的摩擦拍打,为铜炉上色。上色后的铜炉,会放置一段时间,然后再对其进行打磨。但是,打磨后的铜炉,表面颜色依然不变。原来皮壳养成的奥秘,在于时间的积累。其制作周期,远远超过铸造的周期。在接下来的一年中,陈巧生要不断的对炉子进行上色,打磨。直至颜色逐渐渗透进铜炉表面。







860010-11190602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