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13 焦点访谈

《焦点访谈》 20160514 乡土中国农村系列调查:小镇来了新移民

来源:央视网2016年05月14日 20:21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首播:

CCTV-1

5月14日19:38

 

CCTV-新闻

5月14日19:38

重播:

CCTV-新闻

5月15日03:45

 

CCTV-新闻

5月15日05:45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乡土中国农村系列调查,今天来到滇桂黔石漠化区。这里是连片贫困地区,山高路陡,偏远闭塞,耕地稀少而贫瘠,很多地方根本不适宜人类生存。这里的人们要想脱贫致富,唯一的出路就是搬迁。他们搬出世代居住的大山之后,如何安居乐业?又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呢?记者跟踪拍摄了贵州山区一些新移民的生活。

望谟县是贵州省黔西南州最偏远的一个县,郊纳镇又是望谟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这里被群山环绕,交通闭塞。郊纳镇这些新居民,都是从周边的大山里刚刚搬来的。那么,他们原来的生存环境什么样?第二天一早,记者去找寻那些正准备搬迁的深山里的人们。

记者的目的地是懂闹村,车行一小时后,就没有路了,需要徒步登山。满是露水的山路湿滑泥泞。

沿途有三三两两的村民,一大早就出门,是要赶到镇上,去吃昨天记者看到的那户人家的搬迁酒,这一顿饭,往返需要走半天时间。走了两个多小时,爬上一座山梁,记者终于看到了山对面的懂闹村。懂闹村四处环山,全村300多户人家错落地分布在大山的陡坡上。懂闹村周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在这荒山陡坡的石头缝里,一户人家可能有十多块甚至几十块地,小的一两平米,大的也不过十几平米。山高坡陡,虽然看上去很近了,可是要想走进懂闹村,仍然艰难行走了半个多小时。

因为土地都零散地镶嵌在石头缝里,很多村民自己都算不清家里有几亩地。村民告诉记者,他们平时主要是种玉米,勤劳一点的有两、三千斤收成,懒一点的话温饱都不够。

一方土地养活不了一家人,懂闹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几乎都在外面打工。张良学家有5口人,上有年迈的老父亲,下有一儿一女。张良学18岁就出去打工,至今已经20年了。

懂闹村身处大山之中,看病、上学都很不方便。父亲年老体弱,孩子需要上学,张良学人在外地,心里却放不下这个家。孩子们为了上学,每天摸黑往返于茫茫大山之间,张良学实在放心不下,就带上孩子一起去打工。在广东,日常开销本来就大,孩子要上学,父母要贴补,多年下来,张良学一家的生活也没什么起色。

2015年年初,懂闹村因为不适宜生存居住,被当地政府列入扶贫搬迁范围。对于移民搬迁,上级部门会有资金投入。乡镇干部们首先会对符合搬迁资格的贫困户做动员,以村民自愿为主,最后统计户数、人口上报,上级部门根据自愿搬迁的村民数量拨付资金。目前,懂闹村224户符合搬迁条件的农户中,已经有66户自愿搬到郊纳镇。镇政府在镇上统一规划了土地,户均80平米宅基地,由农民自己建房。

张良学家5口人,如果搬迁,可以获得政府的5.8万元补助。张良学听说了这件事,觉得老人就医、孩子上学都会方便,是个改善未来生活的机会,就从外地赶了回来。

张良学自己有两万元存款,贷款了1万元,向亲戚朋友借了4万元,总共凑了7万元。在80平米宅基地上面,张良学盖起了两层楼,把7万元花光了。他打算等政府把移民搬迁费打过来再建三楼,装修则等以后再慢慢搞。

张发刚与张良学是同村,今年26岁,虽然年轻,却没什么技能,只能给别人打小工。父母年迈,儿女年幼,一家6口基本上靠他一人打工养活,生活过得很困难。他家也在盖房子,是用借来的钱盖了一层。

张发刚也是听说了扶贫搬迁,春节前两个月,从外地赶了回来。为了省钱,盖房子他只请了一个师傅砌砖,自己做小工。国家补助到位的话,将会有6万多元,勉强可以盖到二楼封顶。他打算让家人住二楼,把一楼租出去。

郊纳镇地处偏远的大山里,镇上很少有外人来。过去,小镇只有1000多人,随着移民的进入,现在也就5000人左右,近700户。即使根据规划,未来达到1000户,也没有多少人口。那为什么大家都想到要做门脸呢?

贵州省望谟县郊纳镇党委书记骆猛介绍:“利用我们得天独厚的这个气候优势,和我们61%的森林覆盖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我们规划这个集镇要有民族民居特色的生态移民小城镇。”

据介绍,未来几年,先后要有三条高速公路在郊纳镇周围建设,像一个三角形,把郊纳镇围在中间,将有一条二级公路贯通郊纳镇,连接到高速公路。

郊纳镇民风淳朴,少数民族众多,镇政府针对未来发展的第一个计划是特色乡村旅游,但交通是最大的瓶颈。望谟县虽然准备把这条二级公路纳入未来五年规划,可具体什么时候开工,什么时候通车,还没有定论。所以,村民们想通过商业门脸增加收益,短期内很难实现。那么,懂闹村的这些村民,搬出了世代久居的大山,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他们的未来生活该怎么办呢?

骆猛表示:“2013年、2014年这两年,油茶我们就种了6700多亩,核桃也有4000多亩,2015年和2016年我们再实施1万多亩的油茶、核桃,按户均不低于5亩的规划来种的,比如说油茶到盛果期的时候,1亩(收入)1500块钱是没问题的。”

退耕还林,利用茫茫大山发展林木经济,村民们即使搬走了,未来也可以从自家原有的土地上获得收益,这是镇政府已经开始实施的第二个计划。栽种经济林木,虽然收入比种玉米高得多,但是仅靠户均7500元的收益,还不能达到户户脱贫的目标,而且,这些经济林木要达到盛果期、真正产生效益,还需要六到七年,现在这段时间,怎么办呢?

张良学至今已经一年没有再外出打工,也没有收入。为了盖新房,他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下5万元外债,张发刚家更困难,想把房子盖起来都很难。他们现在最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短期内要有稳定的收入。

骆猛告诉记者,他们想找一些短平快的项目,比如搞养殖、种菜、搞修理等等,尽量针对每一户制定一个帮扶措施和计划。

张良学恰好就有发展种植业的想法。张良学在广东打工,也见了不少世面,他想趁现在土地流转,租别人的土地来种菜,为这个,他还去信用社做了咨询。

像张良学家这样的贫困户,信用评级不高,想贷款不容易。镇干部们很支持张良学的想法,可以帮他利用小额贴息贷款解决一些资金问题。而对张良学来说,除了资金困难,更大的难题是土地,为了租地的事,张良学找了不少农户,虽然有一些农户愿意租地给他,但是不连片,做不了大棚。

张良学自己也盘算过租地的成本,租金如果控制在每亩每年600元,才能赚钱。他希望镇里干部能帮他协调到条件好、租金又合适的土地。

对于未来的出路,张发刚也有自己的想法。他想在新房子附近找块地方,挖个鱼塘。这也需要租一块合适的土地。

那么,张良学、张发刚租地的愿望能实现吗?镇上干部们跟着二人去看他们之前相中的地点。搞蔬菜种植需要有水、交通便利,搞鱼塘养鱼同样离不开水,郊纳镇符合这些条件的,只有沿河两岸的河滩地。张良学、张发刚不约而同地看中了同一个地方。

郊纳镇周围的土地本来就不多,移民搬迁又征用了不少,突然涌入的4000人口,也都是农民,很多人都在盯着这剩下的有限土地。那么他们到底能不能租到呢?镇干部请来了这块土地所属村的村干部咨询,村干部说,比照周围的情况,这块地每亩租金至少得1000元。

租金如果是七、八百元一亩,张良学都认为没钱赚,现在1000元一亩,人家都不见得愿意租,这个结果让他很失望。而张发刚也放弃了租地养鱼的想法,对他来说,今后的负担会更重。

除了出去打工以外,想再干点别的,在这个小镇周围很难实现,甚至于养猪,也不能在家里养,这也是困扰他们的一个问题。骆猛表示,怎么让移民能住得下,还能发展,这还需要一段时间。

未来5年,将有1000万左右贫困人口移民搬迁,不仅要搬得出,还得能致富。这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科学规划,需要不断提高预判能力和应变能力。就像下棋,走一步至少要看三步,才能让各项举措和政策精准发力,及时到位。如何帮助新移民度过最关键的适应期,尽快稳下来富起来,这无疑是各级政府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6年05月14日 20:21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贵州省望谟县地处滇桂黔石漠化区,属连片贫困地区。人们要想脱贫致富唯一的出路就是搬迁。为此,当地政府从2015年开始,就动员组织贫困户搬出大山,并给予资金补助和政策扶持。如何帮助新移民度过最关键的适应期,是有关部门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 (《焦点访谈》 20160514 乡土中国农村系列调查:小镇来了新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