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转型升级的道路上,中国经济正进入打攻坚战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长必须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十八大以来,在南海之滨,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市用一组亮丽的数字,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在经济增长、创新驱动、结构优化、效益提升几个方面再一次走在了全国前列。《新闻联播》推出系列报道“调结构转方式·深圳调研行”,今天播出:引领新常态 深圳做对了什么?
8.4%,这是深圳市在今年一季度取得的经济增速,它不光跑赢了全国6.7%的平均水平,而且比去年同期还多增了0.6个百分点。要知道,深圳卖地收入还不到财政收入一成,却在去年获得了超过2727亿元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在全国36个省级财政中排名第一。深圳不但跑得快,而且还“省油”,去年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比5年前累计下降了19.5%和43%。
记者:2015年,深圳的GDP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排名全国第四,但是它的地域只有不到2000平方公里,只相当于内地一个县的面积,发展中可以闪转腾挪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
记者:不仅缺地,深圳还缺水,深圳近一半的生产生活用水就来自我身边的深圳水库,而这里的水全部引自深圳以外的东江。你或许想不到,地处沿海、雨水充足的深圳,近80%的用水要从外地引进来。
记者:缺水缺地缺资源的深圳,发展出了“经济高产田”,像占地面积只有30万平方米的深圳软件园,去年却创造了超过3500亿的收入,相当于一平米就有近120万。资源缺乏,反而赋予了深圳另辟蹊径的生存能力。
过去二十年,深圳的发展闯过了两道关口。第一次,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让发展加工贸易、靠进出口生存的深圳,遭受巨大冲击,深圳逆水行舟,转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第二次,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深圳经济再次遭遇严冬。
不过,转型总会付出代价,近几年,深圳有超过1.7万家低附加值企业从版图上消失,深圳的GDP在2012年一季度曾经下滑到近年最低点5.8%。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补充新燃料?深圳的答案是——创新驱动。
去年好莱坞著名导演卡梅隆的3D高清电影《深海挑战》在深圳首映,地点不是在电影院,而是慕名选择了一家深圳企业内部的试验放映厅。这家激光投影技术企业,靠着700多项全球专利,颠覆了激光显示的传统设计,也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对放映机光源的垄断。
像这样的国际顶尖企业给深圳注入新动力的同时,许多老牌的传统制造企业,则利用技术创新实现动力改造升级。创维集团在制造端实现机械换人,提升生产效率;在显示技术上成为全球第一家量产OLED电视机的企业。
创新引领转型,过去这一年,深圳全社会投入研发的资金超过700亿,占GDP的4.05%,这一比例接近世界排名前两位的国家以色列和韩国。一起来看看深圳近五年的经济结构变化吧:战略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由28.3%提高到40%,经济增长的动力已然转换;现代服务业的比重也从53.7%提升至58.8%,结构更加优化。
记者:“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是从1981年开始就在深圳蛇口矗立着的一个标语,“深圳速度”、“3天建起一层楼”的传奇,在全国响亮地传播了30年。
记者:而今天我们在深圳的大街小巷看到的,是这样一个醒目的标语——“质量成就未来”,这是通过600万市民的投票,征集而来的深圳新座右铭,经历了转方式调结构的阵痛,深圳人选择的增长将是更有质量、效益、更加可持续的。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深圳没有固守原先的发展路子,而是积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切换经济发展动能。正是由于结构转型、创新发展做得好,深圳的经济增长不但没有掉下来,反而形成了更有质量、更可持续的稳定增长态势。调结构、转方式,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迎难而上,及早地改革,更多地创新,就能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