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说出来不容易》第十章 第一节 中国第一任硕士村官——霍清廉

CCTV节目官网-CCTV-7 乡约 央视网2016年05月09日 22:48 A-A+

1

1962年,霍清廉出生在河南杞县一个农民家庭,1981年,考上河南大学,毕业后在省团校教书,1987年他再回母校读汉语言文学的研究生,毕业后仍回到原单位教书。1991年,他落户卫辉市张武店村,当起了一名村官,在全国引起不小的轰动。在随后的几年中,他的一举一动,都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我一直认为,在民间,霍清廉、李昌平、桂小清可算的上是为农民呐喊的三个最强音。现在,李昌平、桂小清都到北京的一家杂志社,做起了学问,只有霍清廉一个人还在农村。

剪不段的农民情结

1962年,霍清廉出生在杞县胡岗乡孟庄村,出生前的三个月,父亲就去世了。3岁那一年,母亲也病故离开了他,无儿无女的叔叔婶子收养了他。在霍清廉的记忆中,一家的生活总是紧紧巴巴的,粮食不够吃。两张旧桌子三张床,一口大缸盛粮食,这就是所有的家当。

饥饿和贫穷是那个时代留给人们永远的痛,13岁以后,跟别人家孩子相比,霍清廉又增加了一种痛,父亲患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非常痛苦,腰向前,腿也是弯的,像S型,不能动,常年卧床。他担起一家三口人的负担,卖东西、买药,绝大部分都是他去。有一次拉了长有4-5米,最小的直径有10公分的两棵树去卖,拉了4公里,结果到了下午2、3点钟,集市上人都走光了他还没有卖掉,霍清廉真有些发愁:来的时候吃过饭,拉过来,再回去他可拉不动了,后来树很便宜卖掉。当时1毛钱买一个烧饼,霍清廉都没舍得买,空着肚子,拉着空车回了家。

初中毕业以后,霍清廉当了2年的小学老师,领着孩子玩,1977年恢复高考,他在家复习了3个学期,1981年参加高考,考了340,比重点分数线高出20分,他报兰州大学、北师大。人家问他,为什么报那么远,他说要走就走远一点,这个地方太苦了。最后他被河南大学录取了。

1

1984年,作为三优生,霍清廉被分配到团省委,1987年他考上母校古代汉语专业的研究生,这之间,他结了婚,有个女儿。1988年毕业后,他回到原单位继续教书。尽管工作、学业、家庭都很顺利,但霍清廉并没有感到轻松,相反倒感到不安。回到老家,霍清廉看到仍然是贫穷,在郑州,老家经常来人托他找工作,霍清廉能帮忙的尽量帮忙,他常常想:这样做能解决多少问题呢?还不如探索一条农民致富的路子。

在团省委,每年有10天时间可以下基层搞调研,霍清廉有意做河南农村发展的调查,他走访了40多个县,上百个农村,发现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不同步。看见有的村里的房子盖的不错,街上10来岁的孩子叼着烟卷,还是带过滤嘴的,80年代。霍清廉就想这就是富裕起来又有什么用。从跟农民的感情上,做学问的兴趣上,还有老家的发展滞后,他总觉得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不是唱高调,是发自内心的,想去摸索这件事:知识分子、青年学生,怎么能按照我们的传统教育,把自己的命运和追求与社会的发展结合在一起。

落户张武店村

1991年霍清廉受单位委派来张武店村蹲点。

张武店村是河南卫辉一个2000多人的村子,1984年,村里养鸡业发展迅猛,一度因为是我国第二大养鸡专业基地和河南最大的禽蛋集散地而闻名,最高峰的时候,村里养鸡50万只,养鸡成为当地支柱产业和村民致富的主要途径。靠养鸡起家,村里先后建立起了榨油厂、纺纱厂、饲料厂。







860010-113308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