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说出来不容易》第五章 第四节 上海亿元村之首 九星村官——吴恩富

CCTV节目官网-CCTV-7 乡约 央视网2016年05月07日 16:02 A-A+

春风得意的吴恩福没有理由不为自己2004年的业绩喝彩:他领导的九星村,在2004年上海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经济总收入名列上海316个亿元村之首;他本人被评为2004年度全国十大杰出村官。据吴恩福介绍,2004年村集体可用资金2.4个亿,村民平均年收入1.5万元。

九星村位于上海西南市郊结合部的漕宝路六号桥南侧,隶属闵行区七宝镇,有1117户,3573村民。今天的九星村没有传统农业的影子,这里没有农田,有的是鳞次栉比的铺面,摩肩接踵的人流、多拉快跑的货车,这里也没有农村中的寂静,每天是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热热闹闹。整个村开设了12个专业贸易区,五金、电器、灯饰、家具、茶叶、建材……琳琅满目,生意兴隆。商业建筑面积达到60万平方米,3900 多户门店,每天接待顾客,不下3万多人次,年商品流通总额超过50亿元。这里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村级市场。

经商的潜质

今年50岁的吴恩福是土生土长是九星村人,家里有5个孩子,他最小。九星村当时是十里八村有名的穷村,进村没有路,雨天是烂泥塘,周围的人讲,宁向东走一尺,不向西走一寸,这向西指的就是九星村。

1966年,老吴初中毕业,考了个七宝中学,碰到个文化大革命,加上家里穷,交不起学费,他响应号召,回家务农。像那个年代的年轻人一样,他满怀信心投入到农村广阔的天地间。那时候,物资紧缺,各地农村都在搞粮棉高产的实验,吴恩福也是其中的一个。他种了11亩棉花,达到了亩产皮棉213斤,当时平均一般亩产难超100斤。这一下子出了名,成为乡里挂红花的模范,去各村搞经验交流。

吴家世代跑买卖,只是在文革时期中断,但这本不妨碍老祖宗给吴恩福骨子里留下的遗传优势,他在等待机会。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各地都在想办法放开、搞活,吴恩福在村里当工业大队长,主要是招商引资,自己建一些厂房,搞一些联营企业,当时搞得蛮好,红红火火。当时土地解决了农民吃饭的问题,村办企业让农民手头有钱花。但好景不长,转眼到了1994年,九星村的企业因为规模小,禁不住市场的惊涛骇浪,难以为继。村集体也背上了1780万的债务。吴恩福临危授命,出任一把手。

当时,九星村的经营收入在镇里是尾巴,要偿还债务,就好比三只盖头四只缸,捂了这头少那头,缺口始终摆不平。九星村劳动力年均收入不足3000元,部分生产队的农民退休金23个月发不出,医药费两年半报不了。

穷的根源在哪里?穷就穷在观念上,样样都要把牢,最后自己被套牢。吴恩福和新组建的班子正视现实,推出了“合作形式、租赁性质、独资管理”的模式,把村里和乙方联合经营的企业,改为村里只收租金,由乙方独立经营,从而避开了自己的短处,摆脱了经营风险。就这样,经过19个月勒紧裤带奋斗,九星村终于还清了债务。1996年,九星与东风、水产村合并,再次背上800万元的债务。但思路已定的九星村,这次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解决了问题。1997年11月底,九星村既无内债、又无外债、还有存款,其经济发展的步伐,跟上了七宝镇的速度。

大办市场

他相继在村里捣鼓一些别人从来没做过的事情,他在村里为市区的企业建仓库,开办停车场,还顶风建了个市场。当时有规定,村一级不能办市场,吴恩福办了一个九星商行,以商行的名义办了一个农贸市场。搞这个农贸市场,吴恩福筹资60万,当年获利30 万,这顿时增强了他搞市场的信心。

1994年,上海扩建,周边地区的房地产开发热火朝天,上海交通大动脉外环线西一大道也从九星村横穿而过,吴恩福敏锐地意识到,这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不正是送到家门口的金饭碗吗?他开始在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上修路,建商业用房。

刚办市场时,资金不足是个大问题,吴恩福动足脑筋,还不起工程款,就把部分商铺抵押给工程队,由他们自行招商,收益归其所有,5年后再把工程款还清。这种做法虽然减少直接收益,但是赢得周转资金,还白“捡”了一支“外来招商队”。

没人气怎么办。吴恩福在1999年举行了大型活动,九九七宝庙会大型灯展暨九星批发城大型招商会。九星村所在的七宝镇,自古以来,就有逛庙会的风俗,1964年中断。1999年五一期间,吴恩福把中断了35年的七宝庙会搬到九星村。投资了150多万,学习上海城隍庙以及南京夫子庙的灯会,买了48万元的灯,搞了32组灯展。还有文艺表演,展销会,夜排档。来观赏的有50万人次。当地媒体用两句话形容当时的热闹:一里千灯百场戏,九星十日万人聚。这次活动吴恩福坦言目的不是赚钱,而是用钞票买人气,最终达到了扬名气、聚人气、招财气。

吴恩福总结了办市场的三字经: 大市场、多品种、批发价。仅1998年一年,他就一口气,成立了五金、食品、干货、胶合板批发市场。到2004年,平均每年九星村要有3个专业市场开张。

执着的上海男人

九星村只有3000多村民,相对身家过亿的集体资产,这一把手应该说好当,可吴恩福仍然把勤奋当做自己的座右铭,每天毫不客气的“压榨”自己,工作十二三个小时,节奏之快,有些小他10几岁的下属都跟不上。

做市场,今天生意兴隆,明天就可能冷清,做什么,不做什么,有多方面的考虑:了解对手。找准定位,分析消费水平,考虑商户的利益,以至于吴恩福在睡觉时仍然会梦里这些。他的床边常放着纸笔,梦里想到什么就起来记下,写了以后再睡觉,有时候太兴奋,写了以后睡不着了。

上海男人常以能干顾家闻名,会洗衣做饭带孩子,而吴恩福则相反,他更有些西北的大男子主义,在家里什么活都不干,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他妻子对他的关心是无微不至,小到每天早上会把牙膏挤好在牙刷上。

吴恩福的一天,除了紧锣密鼓的工作外,还有半个小时的锻炼,这一般安排在早上。他通常在6点半起床,穿着宽松的运动装,耳朵理论塞上SONY袖珍收音机的耳台筒,听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早新闻。先是围着小区慢跑,接着打太极拳,半个钟头下来,已经大汗泠泠,到家里先冲个澡,然后早饭。他的早餐比我们想象的要正式些,早晨吃米饭,还要有菜,荤素搭配。晚上,他都会以杀一两盘象棋结束一天的工作。这是他放松的一种手段。吴恩福希望通过科学的饮食,适量的运动,保证身体的健康。

火灾,市场的潜在危机

1998年,北京玉泉营家具市场大火,整个市场被毁。

2002年,北京莱太花卉市场大火,死亡3人,市场交易大厅被烧毁。

2004年12月21日湖南桥南市场大火,过火面积上万平米,损失上亿元,整个桥南市场灰飞烟灭。

2004年11月,一场大火让九星损失了100多万,总的过火面积近500平方米,索性没有人员伤亡。那一天老吴是晚上8点得到的消息,很紧张。以致于他有很长一段时间夜里失眠,晚上听到电话听声就紧张。

的确,综合市场在消化了大量劳动力,养活几万人,成为村集体收入支柱的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火灾。无情的大火会让商户血本无归,让苦心经营的市场灰飞烟灭,吴恩福拿了500万在村里建立了消防队,定期进行消防演习,让消防队时刻保持临战状态。

出生在贫困的乡下,家里没有人受过教育,哪一样都是横在吴恩福面前的巨大障碍。同样的政策,同样的机会,为什么老吴能成功,他常用的口头禅“不怕做不完,只怕没啥做”应该是最好的诠释。







860010-113308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