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我是传奇》第五章 第三节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人

CCTV节目官网-CCTV-7 乡约 央视网2016年04月23日 16:16 A-A+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人 ——“山林守护神”彭继华

1

一座山上,只有一座望塔;一座望塔上,只有一个人。29年,他一个人守护着160万亩的林区,共发现火情240多起。孤独,成了他的生活常态。与他朝夕相处的是日夜吼叫的山风和茫茫林海,以及随时需要观测的火情。他是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罕山林场的工人——彭继华。

彭继华,1958年出生在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昆都镇。1976年,19岁的彭继华当上了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罕山林场的护林员。每天骑马巡视林场的日子,真如古诗所形容的,“极目青天日渐高,玉龙盘曲自妖娆。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一个偶然的机会,彭继华当上了防火望员,那看似简单的望工作,却是命运为他设计的人生不平凡的29年。

1

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地处大兴安岭南段东麓山地和科尔沁沙地北缘交汇处。山地沟谷,有暖温性的蒙古栎林、桦杨混生林、虎榛子白莲蒿等草原半灌木群落,草甸植被大量分布;森林动物,草原动物,黑斑蛙等两栖爬行动物,数十种鱼类、百余种鸟类、上千种昆虫,还有大量的国家、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遍布其中。1958年至今,这里是唯一的一处防火望站,守望着此地160万亩用于阻挡科尔沁风沙源向东北和京津地区漫延的第一道生态屏障。在过去的29年间,彭继华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这里,是这里唯一的望员。

1

罕山林场是树木的海洋,动物的天堂,唯一不适合的就是人类居住。吃粮还好办,可以从山下背上来,难以解决的是水,1500多米的海拔,不可能打井。没办法,冬天,彭继华只好化雪水饮用;春天到了,冬雪融化,雪水也没有了,彭继华只好到低洼处寻找积水。那是怎样的水呀,虫子在里面欢快地游动着,仔细数数,居然有20多个种类。但这水泡子还不是彭继华的专用,进山祭敖包的牧民路过这里时,顺便洗洗手,饮饮马,马儿喝饱了还在泡子里撒撒尿。鹿、狼、野猪、狍子什么的也跑到这里来解渴。水泡子干涸了,彭继华又跑到山下的小溪里去挑水。可路途远,山道难,背一次水只够用两天,而且还得省着用,不洗脸,不洗衣,更不能洗澡。

然而,与物质生活的痛苦比起来,最让老彭痛苦的还是精神生活的匮乏。每年的3月15日至6月15日、9月15日至12月15日加起来差不多半年的时间,是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的防火戒严期,每年的这个时候,彭继华都会寸步不离地坚守在山顶望执勤、观察火情,遇到雪水少或干旱的年份,戒严期会大大延长。就算不是戒严期的日子里,彭继华的大部分时间也都独自住在山上。

1

今年51岁的彭继华,19岁当护林员,23岁当望员,茫茫林海,与他搭挡的有时会有一个人,最多有过两个人,但伙伴们常常因故下山去,他便一个人坚守在山上。他曾经足足两个月足不下山。山上没有广播,没有电视,陪伴他的只有一部无言的电台和日夜吼叫的山风。这对当时只有20多岁的彭继华来说,那份孤独与寂寞是常人难以想像的。然而,彭继华却熬过来了。寒来暑往,岁月枯荣,那一份近乎与世隔绝的寂寥,是一个人29年简单却并不平凡的生命轨迹。

也许一个人孤独久了就会慢慢习惯吧,每年大雁南飞的季节,彭继华都会默默抬头目送它们,这个时候他总是格外想家。老彭说,他喜欢斑鸠,不喜欢大雁,因为斑鸠会待在它生长的地方不离开。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160万亩林场太大了, 200多种野生动物生长其中,偶尔也会有一些不请自来,这是彭继华茫茫林海孤寂的生活中一份别样的记录。

当大雪还没有封山的时候,房前屋后会有狼群,少则五六只,多则二三十只。有一年罕山顶上菜、肉和油几乎吃没了,就在那时他想到了一个办法,用狼夹子打狼。他把夹子下在离房后不到200米远的狼群常走的道上,没想到还真的夹住了一头狼。就是这头狼,让他狠狠地开了一次荤,一连吃了好几顿。

对彭继华来说,与山林中的这些“朋友”亲密接触的感觉远不如在山间遭遇风雪雷电惊心动魄。雷电造成的损失在“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中排第三位。罕山是阿鲁科尔沁草原的至高点, 望塔更是建在罕山之巅。老彭永远都不会忘记,在屋内几个小时亲历数十次雷击和12级大风中濒临死亡边缘的经历。

1

如果有山火发生,熊熊的大火借着风势,往往一分钟便可蔓延一公里。整个林区,包括其中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在很短的时间便会灰飞烟灭。所以彭继华每天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戒备状态。由于长期精神紧张,他患上了神经衰弱以及失眠症。在火险等级高的时候,担心睡觉时间过长,不渴的他也要强行喝很多水。喝水多排尿次数便多,使得他睡觉的时间每次不超过15到20分钟。这样,每过15到20分钟,他就可以起来观察一次火情。因为长期强行过量饮用水质差的水,彭继华的胃肠及肾功能都受到了损伤。

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在彭继华刚刚接手望员工作的第一年,火情便发生了。那一天,四处巡视的彭继华就一直感觉有哪儿不对劲,可一眼望去60公里的视野内,郁郁葱葱,安静得只能听到细微的风声。就在这时,彭继华发现东南方向30公里处扎鲁特旗境内冒出了一缕青烟,他急忙拿出望远镜……妈呀,青烟下面是两米多高的火苗子,正呲牙咧嘴地向四周蔓延。自这一天起,彭继华拉开了29年内发现240余次火情的序幕。1986年,彭继华发现巴林左旗境内的石棚沟林场有了火情,立即向赤峰市防火办报告,在市防火办的协调下及时控制了火灾;1989年,彭继华发现通辽市扎鲁特旗境内的林区有蓝烟缭绕,他立刻向山下的林场报告,几经辗转,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火情通报到跨盟市的扎鲁特旗,火情及时地被控制……

彭继华的工作看起来没什么惊人壮举,但如果让这240多次火情变成大火燃烧起来,今天的罕山林海会是什么样?彭继华守住的不仅是故乡的家园,还守住了国家的生态资源和物质财富。

29年,一个毛头小伙伫立在望塔上就那么望着望着,望成了两鬓斑白。1983年和1987年妻子两次生孩子,他都没能陪在妻子和孩子的身边,而是由年迈的母亲和妹妹替他来照顾的。妻子埋怨他为了工作连老婆孩子都不管,可是妻子虽然嘴上这么说,内心和行动上却仍然大力支持他的工作。自己头疼生病、孩子感冒发烧,她从没让彭继华请假下山回家照顾她们。

1

在罕山顶上工作最大的危害便是健康。慢性溃疡性胃肠炎、神经衰弱、风湿、失眠、肌肉扭伤、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长年驻守罕山顶的老彭落了一身的病。2000年以前,每年到防火戒严期,他都要带上几百上千元钱的药上山,天天都吃药,一年的药费都得二三千元钱,而这些全是自费。一家五口人的生活全靠他一个人的工资来维持,可那个时候工资不高,三个孩子都要读书,家里经济环境很紧张,他只有把家里仅有的十几头牛和百十只羊全都卖了。但还是因为经济困难,几个孩子在读完中学后没再继续考学。如今,26年过去了,三个孩子已经长大成人,需要安家立业了,可彭继华还扎在罕山顶上,根本顾不上帮助他们。

极目远眺、目光所及,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层峦叠嶂,林间树木灌丛密布,林下杂草丛生,河流众多。作为著名的海哈尔、苏吉、达拉林三条河流水源发源地,我国东北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这个完全封闭的保护区不仅是阻挡科尔沁沙地向东北和京津地区漫延的第一道生态屏障,更是阿鲁科尔沁旗人民生存的一道天然保护伞。在我们看来,春夏秋冬,翘首望的那个身影,是这里最值得品味的一道风景。







860010-113308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