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 20160303 贵州荔波:扶贫搬迁搬走贫困

来源:央视网2016年03月03日 22:53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今年全国两会的主要议题之一是审查和批准“十三五”规划纲要,此前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已公布了“十三五”规划建议,扶贫攻坚战成为中国今后五年最艰巨但又必须打赢的“硬仗”。这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落实联合国2015年后发展目标的郑重承诺。近期,《经济半小时》也派出十多路记者赶赴各地深入调查采访了扶贫工作中涌现出的新作法、新经验。贵州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发生率较高的省份;也是全面小康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地方。

贵州山寨人均耕地不足,半石漠化突出,民房木质腐朽,风雨飘摇。

这天,巴平村高傲组村民覃炳高带着儿子到山里把买来的松树苗种下去。

巴平村年人均收入只有几百元钱,父亲覃炳高反复叮嘱儿子把土压实才能把树苗种好,将来卖个好价钱。

贵州省荔波县瑶山瑶族乡巴平村柳寨组村民覃炳高:苗子四毛钱一棵。

《经济半小时》记者:长大能卖多少钱?

覃炳高:一棵可能七八十块钱,要二十年成材。

在瑶山乡,大部分土地属于半石漠化状态,除了这种适应能力极强的马尾松,其它东西很难存活。但要等到这些松树苗长成材至少要二十年时间,这却是大山里贫困户们增收的唯一途径。

贵州省荔波县瑶山瑶族乡巴平村村支书覃炳军:有六七亩地供的这个自然寨子将近30人。

受土地半石漠化影响,能存活的农作物只有玉米,除此之外,这里的耕地面积严重不足,人均只有不到0.5亩。

覃炳军:没办法,靠国家的低保来维持生活。

荔波县位于贵州省南部,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2015年仍有14964户,51485人的贫困人口,其中瑶山乡又是深度贫困的地区之一。除了土地半石漠化,缺水是导致这里土地贫瘠,农作物产量低的另一重要原因。

这个地方属于喀斯特地貌,没有水源,寨子里只有一口取水井。

覃炳军:山上的水自然流下来,积累在这个地方。这个水沸了以后才能吃的,吃生水是会生病的。

《经济半小时》记者看见,这口水井其实就是由石头水泥砌成的水池,直径大约七八米,里面还剩一半的雨水已经浑浊不清,漂浮着虫子、树叶等各种杂质。雨水难以保证水质,但是到了旱季,这里有时连这样的雨水也吃不上。

人均耕地不足,半石漠化现象突出,盼下雨“靠天吃饭”,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们日子过得很是贫苦,寨子里一间间破烂的木板房早已是风雨飘摇。

覃炳军告诉记者,整个巴平村现在至少还有一半以上村民居住在这种木质结构的房子里。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到了夏天气味难闻,最重要的是许多木板都已经腐朽不堪,大大小小的缝隙四处露着风,由于交通不便,没有办法把砖和水泥运进来,村民们只能就地取材,用石头做地基,用泥土或木头建房子。

村支书覃炳军介绍说,这些木房子是有使用年限的,根据经验,用个二三十年就必须要重建,不然刮风下雨就有可能导致坍塌。直到2015年,通过国家危房改造政策,巴平村才有人盖起了砖房子,覃炳高就是其中之一。

覃炳高:政府补两万,我自己三万多。

《经济半小时》记者:这三万多块钱是怎么筹到的?

覃炳高:小孩打工,家里卖点牛,还有借一点。

如果不是儿子在广东打工赚钱,家里根本拿不出一点点积蓄。还有两天,儿子就又要外出打工了,一年里家人团圆的日子不多,但让老覃一直烦恼的是三十几岁的儿子覃玉江至今没有娶到媳妇。

在老覃眼里,传宗接代是头等大事,年过六旬的他只有这一个儿子,又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龄。老覃几次找过媒人给儿子说亲,但都被直言拒绝了。

覃炳高儿子覃玉江:路不通,房子又不好,房子又不行结婚叫人家过来不愿意来走这个路。

覃玉江曾经交过一个女朋友,听说到他家要翻几座大山,女朋友一口回绝后还和他分了手。

眼下,巴平乃至周边的许多村落,18到35岁仍没有结婚的普遍在80%以上。整个地区俨然成了众人口中的光棍村。

巴平村隔壁的力书村,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村里年人均收入不足一千元,耕地少得可怜只能维持家中所需口粮。老村支书何吉业明白,没有通往外面的路乡亲们会一直穷苦下去。

27年前,时任力书村村支书的何吉业动员大伙自己动手,生生在大山里修出了一条路。

贵州省荔波县瑶山瑶族乡力书村原村支书何吉业:1989年到2004年才修通。是3.3公里。

不到4公里的一条路足足修了15年时间,在老支书何吉业的带领下,村民们用铁锤和钢钎在石头上一点点凿出了一条通往外面的路。

何吉业带《经济半小时》记者来到了村民们称之为“天路”的地方,仅70米的距离,就花了大伙足足两个月时间。

何吉业:木钉把它打到山坡上,绳子捆身上在空中打钢钎,把石头松动的再弄下来,开这一条路。

通过老支书何吉业布满裂痕与老茧的双手,记者能够清楚的想象到当年为了修路,村民们经历了怎样的痛苦和磨难。

但让老支书何吉业失望的是,路修通了,力书村的村民们却没有脱离贫困。

何吉业:主要是在这里面没有产业,没有(发展)经济产业,所有没有富起来。

2016年,荔波县率先把深度贫困的两山,瑶山、麻山地区列入双五十整村整组搬迁计划。将在5年内,针对全县19954名仍旧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的百姓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新家的位置已经选好,就在这条“天路”下面的集镇上。何吉业远远望去,心中充满了希望。

贵州省副省长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刘远坤:贵州异地扶贫搬迁的任务是全国最重的,搬迁的人口是最多,我们要解决130万建党绿卡的这种贫困人口。2019年就要实施完,现在我们大任务就是2016年(搬迁)45万,今年就要搬45万(人口)。接下来2017、2018年每年40万,2019年,37.5万。

易地扶贫搬迁落地生根,百姓就业致富开启新生活。

蜿蜒的盘山公路上,一辆吉普车正飞驰而过,车上负责荔波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移民局副局长陈军,和包括佳荣镇党委书记全昱在内的一行四人,正赶往佳荣镇甲料村的路上。

贵州省荔波县佳荣镇党委书记全昱:这边的地势、地貌全部是陡坡。光种地是解决不了温饱问题的。以前在头几年都是靠政府来救助,来渡过这个生活上的难关。

2016年,佳荣镇下辖的多个村作为贵州月亮山极贫区域,优先被纳入易地扶贫搬迁的计划中来,车上的一行四人正是来给村民做解释工作的。

全昱:2015年到2017年,这三年,我们佳荣镇总共要移1000户、4000人口,要移到适合居住的地方去居住。

老百姓常以“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形容贵州山区复杂的地貌和百姓的生活环境。公路都是建在山崖边上,很是险峻。沿途的盘山道上弯路也是一个接着一个,但对于车上的几个工作人员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

贵州省荔波县水库和生态移民局副局长陈军:我们搞易地移民搬迁,主要瞄准的都是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那些边远、贫困,交通不便的地方。

下了车后还要穿过一个寨子才能到达目的地,但不足半米宽的小路上四个人要一字排开才能通过。

陈军:有这种说法叫手爬崖,四手四脚地爬。人像走的话走不稳的,太陡了。

甲料村柳寨组是个水族村寨,寨子里19户81人当中有70%以上是贫困人口。顺着陈军手指的地方看去,那里才是甲料村村委会和小学的所在地,虽然看着没多远,但陈军说孩子们要走上半天才能到学校读书。

刚一看到移民扶贫干部的身影,柳寨组组长就站在自家竹台上扯开嗓门喊大伙出来开会。

随着全昱身边的人越聚越多,全昱拿出带来的规划图给大伙儿讲解起来。

全昱手里拿的是佳荣镇为易地扶贫搬迁出来的村民们未来居住地的规划图,村民们一个个探着头,认真看着图上一栋栋漂亮的房子。

全昱:你可以选择3楼的,就是240(平米),由你们来选。要在9月底全部要进行入住。

看着规划图上优越的环境,耳朵里听到半年后就能住上新房子,大伙脸上除了向往还有许多不解,到底要花多少钱才能如愿以偿?

陈军:对整体移民搬迁的贫困户,每户每一个人补助两万块钱的住房补助,然后移民同意拆除旧房,进行土地复垦,一个人再补助一万五。剩下来两万,就是作为我们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使用。

跟往年不一样的是,十三五期间,国家对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投入了更大的力量与巨额的资金支持,从原来贫困户每人补助一万两千元,一下子提高到每人平均伍万伍仟元,按照建筑成本核算,老百姓几乎不用花一分钱,便可以拎包入住。

陈军:是省委省政府作为十三五期间扶贫攻坚的一个发展战略,现在这个项目已经的到了省里面批准,已经确定了,现在镇里面整个来按这个规划已经全部完成。估计明天后天开始启动,就开始建了。

除了人均伍万伍仟元的政府补助,贵州省还实施了两个五十计划,即村组人口在50户以下的同时贫困发生率在50%以上,便会列入了整村整组搬迁计划。也就是说不落下一户,全部搬出深山区。

陈军:这个寨子属于双五十寨子,整个的这个移民,整个的这个村寨,整个住户总的有19户,在贫困发生率达到了68%,所以这个属于我们双五十整体搬迁的自然村寨。

陈军带了厚厚一摞“易地扶贫搬迁申请书”,如果有意愿的村民可以自发填写申请,村组长找来桌椅板凳,第一个签了字,随后来签字的人越来越多。

陈军:都签了,老百姓都很支持,因为搬迁愿望都很高。

这天正值农历正月十五,同时也是苗族举行跳苗仪式的日子,佳荣镇大土村驻村干部欧敏胆不敢停留,加快脚步往移民安置点的建筑工地赶。

眼前,一栋栋砖混结构的房子正在拔地而起。

贵州省荔波县佳荣镇大土村驻村干部欧敏胆:喂,有没有人啊?几天完工啊?

村民:最多两天,没有多少了。

欧敏胆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他之所以着急是因为计划要让村民们6月份之前搬进新家,有些房子还没有封顶,主体建筑完成以后还要交给县里,免费给大家做外部装修。

欧敏胆挨家挨户的上前询问工程进度,看着还没有开工的就着急起来。

目前,贵州全省的第一批51个移民安置点正在紧锣密鼓的开工建设,剩下256个安置点正在筹备建设当中。十三五开年的45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省政府挂牌督办、挂图作战要在2016年内全部完成。

刘远坤:这个任务十分繁重,整个的战略和每一个战术都完全部署清楚了,接下来咱们就是一个战术一个战术地实施,一仗一仗地打。

贵州是扶贫攻坚决战的主战场之一。为尽快让群众脱离贫困,贵州自2012年启动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截至2015年上半年已搬迁42万人。搬迁扶贫效果到底如何?搬得出,又如何稳得住?我们再来看记者的调查。

今天是瑶山瑶族乡拉片村表演队排练的日子,虽然台下没有观众,瑶族姑娘谢长妹依旧卖力地举着话筒排练。

就在几年前,谢长妹还和乡亲们居住在偏远的大山深处,交通闭塞、生活环境恶略。但在2013年,长妹一家四口已经搬到这片外观漂亮、规划有序的移民安置新村里了。来到长妹家,虽然没有经过内部装修,但相比原来住的草房子,砖混结构的新居不知好了多少倍。

贵州省荔波县瑶山瑶族乡拉片村村民谢长妹:(以前)上面盖的是用稻草盖,然后围起来的话就是用竹子编起来,就围,是一个房子。然后楼下喂猪喂牛这样子。

谢长妹居住的拉片新村就位于瑶山乡镇中心,是一个建设专门用于移民搬迁的安居工程,整个新村目前已经有800多户、2300多人入住。

谢长妹:这个房间,但是我们四个人的话,两个小孩他们两个房间,然后我们住一个房间,然后这个可以当个厨房。

过去,山里没有耕地水资源匮乏,全家的经济收入只能依靠卖一些家畜,更谈不上积蓄。搬下山来,丈夫通过县里组织的统一就业培训,习得了一手好厨艺,依托当地的旅游资源开起了自家的农家乐饭馆,而长妹也圆了多年前的梦想。

拿起话筒拥有体面的工作,现在长妹是乡里表演队的主持人兼演员。经过夫妻俩的努力,一家人的年收入能有四五万元,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最让谢长妹欣慰的是新村旁边就是小学、幼儿园步行不到五分钟的路程,两个娃娃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谢长妹:我们肯定没有想到有什么幼儿园,小孩子能上幼儿园,像以前在我们当地的一些方言都不懂,现在普通话都听得懂少部分了。

没事的时候,长妹喜欢趴在自家二楼的阳台上眺望远方,一栋栋具有瑶族特色的房屋依山而建,形成了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她告诉记者,这里春天的景色会美得让人心醉。

谢长妹:在这里一望,然后看到全个寨子,心里就感觉,一大清早的在这里看全景,心里很舒服。

《经济半小时》记者跟随负责拉片新村的瑶山乡干部蒙琨来到了街道内,许多村民搬进了新家,街道精致的绿化,加上错落有致的民俗房屋,俨然就像一座度假村庄。

贵州省荔波县瑶山瑶族乡人大主席蒙琨:路灯,还有路,这种路铺都是的全青色的青石板,为了也就是打造好瑶山千户瑶寨的移民点,在点上下面建了100栋商铺,给老百姓,也就是把自己的农特产有一个平台向世人展示。

瑶山乡打造的特色瑶寨,正是为了迎合荔波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让搬出来的村民通过发展旅游产业能够有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

在贵州全省范围内,解决搬迁出来的这162.5万人的就业问题,也成了工作的重中之重。

刘远坤:一户人至少要培养一个人,这就是搬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还有整个我们623万贫困人口的家庭,都有培训计划。一户至少要培养一个能人,就是让他有一技之长。

目前,贵州省除了通过政府组织免费的统一培训,还包括发展农村电商,就近安排县、乡镇两级城镇化安置和采用社会保障兜底等措施,让搬迁出来的移民能够稳得住、能致富。

刘远坤:把贵州的山珍卖到别的地方去,除了满足自己省内市场的需求,还要卖出省去。就是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这样就通过产业扶持优势,可以让这些人稳定下来,能发展。

半小时观察:就业致富才能让搬迁移民落地生根

今天的节目我们看到,易地扶贫搬迁是生态环境恶劣的深山区、石山区、石漠化地区民众脱贫的有效途径,但是“移得出、搬得进”还只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第一步。移民户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群体,搬迁后,若解决不好移民的就业致富问题,易地搬迁工程就会打折扣。产业培育不起来,群众收入上不去,脱贫致富就无从谈起。因此要帮助“跳出深山”的移民“落地生根”,还需要尽快建立起扶持搬迁群众发展后续产业的长效机制,整合相关项目、资金、信息、技术等资源,帮助搬迁群众因地制宜发展后续产业,确保迁移一处、成功一处、脱贫一处。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6年03月03日 22:53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今年全国两会主要议题之一是审查和批准十三五计划纲要。此前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布了十三五规划建议。扶贫攻坚战成为中国今后五年最艰巨但又必须打赢的硬仗。这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落实联合国2015年后发展目标的郑重承诺。我国贵州省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发生率较高的省份,也是全面小康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地方。(《经济半小时》 20160303 贵州荔波:扶贫搬迁搬走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