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7 科技苑

[科技苑]到大草原上去种草(20151012)

来源:央视网2015年10月12日 20:24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央视七套《科技苑》官网  播出频道:CCTV-7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四 18:30-19:00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五 23:42-00:12 周六 14:13-14:43

  10月12日(周一)到大草原上去种草

  节目看点:到大草原上去种草,这要种的是什么草?这些草,个头虽小,可你千万别小瞧;三片叶、五片叶,叶片越多越值钱;60多岁的老牧民,一年种草收入几百万元。这是什么样的草?又为什么成了宝?《科技苑》为您揭秘。

  要说内蒙古大草原上,最常见的当然是草,可我们今天要说的新鲜事,就是说说到草原上种草的事,这草很讲究,连到底要几个叶片都要很在意?这草也很费心,为了它,大到几百万元的专业设备,小到普通的铁锤子,当然,这草也很值钱,种一个圈,一年就是40万元,圈是什么?咱们一起去看看。

  这里是内蒙古大草原,有成群的牛羊、望不到尽头的草地,还有一些造型奇特的圆圈,难道大草原上也有著名的“麦田怪圈”。

  这是世界各地发现的“麦田怪圈”,有人为加工设计的,也有大自然巧夺天工形成的。

  内蒙古大草原上“怪圈”,从天上看更像是同心圆,仔细一看,原来这些怪圈是正在收割的牧草。刈割机转着圈收牧草,就形成了一个个的圆圈。

  巴彥宝力高,当地人习惯叫他老巴大叔,这片草场都是他种植的,把“圆圈”当成计量单位,这是当地牧民的习惯,因为这个300多米长的喷灌,就像钟表的指针,转一个圆圈正好是500亩地。

  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巴彥宝力高草业合作社理事长巴彥宝力高告诉我们,500亩地,一亩地产量1000斤算,这不就50万斤,去年是每斤0.8元,正好是40万,这9个圈。

  九个圈,那就是9个40万元,种草也能一年收入几百万,这让老巴大叔自己都感慨万千,一辈子在草原上生活,到60多岁才发现,真正让他发家致富的,竟然就是这些草。这一捆捆四五百公斤的干草,从草原出发,成为了全国各地畜牧企业的优质牧草。

  科尔沁大草原是我国四大草原之一,地域辽阔,资源丰富,老巴是阿鲁科尔沁旗的牧民,从小就去草原上放牧,他和牛羊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

  儿时的草原,草茂盛、水长流,牛壮羊肥,那时候在草原上放牧,充满了轻松愉快。

  上世纪90年代以后,草原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阿鲁科尔沁旗大部分草场处于沙化、半沙化状态,水土流失严重,沙尘暴频繁发生。老巴大叔心中美丽的草原已经千疮百孔。

  像这样的奔跑场景,看起来很壮观,可对于老巴这样的老牧民来说,壮观的背后却是一种无奈和悲哀,当地人管这叫“跑死羊”。草场沙化加剧,牛羊吃不饱,看见草就玩命的跑,玩命的吃。牧区陷入草原喂不饱牛羊,牛羊不断破坏草场的恶性循环。

  为了保护天然草原,2006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保护草原的政策。

  南面全年禁牧,一亩地给7.56元的补贴。(休牧区)6月1日以后才让放牧,6月1日之前,不让放牧。禁牧区全年禁牧,休牧区每年3月到6月也不让放牧,禁牧休牧是为了恢复草场,这点牧民也知道,可不让放牧,草从哪儿来?牛羊养殖规模不断萎缩,牛羊肉的价格也跟着上涨,那几年市场行情好,可牧民却又因为没有草而无法扩大规模。

  要恢复草原生态,可又不能让畜牧业停滞不前,出路到底在哪儿,而时间已经越发紧迫,脆弱的草场正在加速恶化。

  当时连年干旱,畜牧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惑,就不知道应该怎么发展了。

  要发展畜牧养殖,出路只有一个字,就是“草”,可是草又从哪里来呢?

  2008年,畜牧局提出了一个设想,把沙化的天然草原,整理翻耕,人工种草,2009年春天,在阿鲁科尔沁沙化的草原上,试验开始了。把一部分已经沙化的天然草原改造成人工草场,他们选择了“紫花苜蓿”,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好的牧草,蛋白含量高达22%,被称为牧草之王,承载着希望,1500亩地的苜蓿种子,播撒在阿鲁科尔沁的草原上。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5年10月12日 20:24

视频简介:到大草原上去种草,这要种的是什么草?这些草,个头虽小,可你千万别小瞧;三片叶、五片叶,叶片越多越值钱;这是什么样的草?又为什么成了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