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播: CCTV-7 10月20日 21:47 CCTV7每日农经直播入口
重播: CCTV-7 10月21日 13:22 CCTV7每日农经点播入口
在中国,昆虫作为美味佳肴走上餐桌,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现如今它不仅满足了人们味蕾上对美味的渴求,还成为有些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了有所获得,他们在水里。
渔民:抓着了。
在陆地。
记者:找到了一只。
在树上。
村民:那里有一窝。
去寻找那千奇百怪的昆虫食材。
这里是贵州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种长相奇特的昆虫正吸引着一群外地的游客。
消费者:每人一斤,买了4斤。
消费者;太好吃了,贵也要买一点。
经销商:120元1斤。
价格不便宜,买的人还不少,它究竟是什么昆虫呢?
消费者:蜻蜓蛹。
消费者:蜻蜓蛹。
消费者:蜻蜓蛹。
蜻蜓蛹能吃,在草海还真不是新鲜事儿。据说草海的蜻蜓蛹多得出奇,许多渔民抓来卖钱,还带动了一个新兴的渔业。为了把事情弄个明白,咱们的记者小袁决定草海上走一趟。
江中银:是草海,很大,鱼虾很多,蜻蜓也很多。
记者:蜻蜓很多啊,那还等什么啊?走咯,下海咯,江师傅,咱们开船咯。
草海说是海,其实只是平均水深2米左右的湖泊,水域面积达到45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卡斯特岩溶高山淡水湖,由于湖中水草丰茂,因此得名草海。
记者:这里的草太茂密了真想吃一口。
草海水质清冽,水草能吃,鱼虾更加有名。不过让小袁最关心的还是湖上飞舞的蜻蜓。
记者:江师傅,快看那里有好多小蜻蜓,我们抓的是这种吗?
江中银:不是这种,我们抓的是海里的大的。
当地说的蜻蜓蛹其实是蜻蜓的幼虫,小袁看见的只是蜻蜓中的一种。世界上蜻蜓种类有5000多种,到底抓那种小袁哪能明白啊?诶,正好见到大的,赶紧下手吧。
记者:我们怎么抓啊?拿这么大的网。
抓不到蜻蜓,小袁有些着急。蜻蜓有28000多只小眼,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抓到哪有那么容易,莫非江师傅还有什么特殊的办法吗?
江中银:你不要着急,我会抓。
记者:他们是在干什么啊?
江中银:打鱼
记者:打鱼?拿竹竿打吗?
渔民:一天打到三四斤。
今天小袁算开眼界了,在湖面上竹竿就能打到鱼,显然比抓蜻蜓要简单得多,赶紧体验一把再说。
记者:这个拿起来吗?有鱼呢,里面的鱼实在太多了,连我这样的技术都能打到鱼。
李科长:草海的生物非常丰富,底泥肥力很好,所以我们的水草特别的丰富,特别适合鱼虾包括蜻蜓的繁殖生长。
水草里藏着丰富的鱼虾,受到惊吓后一动不动,自然容易落网,这样的捕鱼方式也恐怕只有在草海才有,接下来小袁抓蜻蜓还有没有好运气。
江中银:这个地方就有。
诶等等,你这是在捞鱼虾还是捞蜻蜓呢?
记者:我真是太期待了,这个水下的蜻蜓到底长什么样呢?
江中银:啊,捞着了。
除了一些小鱼虾,还有几个长相奇特的虫子,引起了小袁的好奇。
记者;像虫子一样的是什么啊?
江中银:这就是我们抓的蜻蜓啊。
看上去长相特的虫子原来就是蜻蜓蛹。学名叫若虫,有人习惯称水蜻蜓,蛋白质含量十分丰富,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蜻蜓若虫生活在水里,像鱼一样用鳃呼吸,捕食水里的小鱼虾和蚊虫,在水里游来游去,许多渔民用捞网就能抓到蜻蜓若虫。
记者:你看有青青的,还有颜色深一点的。
江中银:嫩的就绿一点,大的就要颜色深一点。
蜻蜓若虫的年龄决定了它的颜色,日龄越长,颜色越深,个体越大,像这种褐色的稚虫即将化羽为蜻蜓。
随着夜晚的来临,即将羽化的若虫从水里悄悄地爬出来,在这个安静地角落里独自承受脱胎换骨的阵痛,数个小时以后成为草海上空的精灵,蜻蜓只有生命中1/20的时光,在水里播下渔民来年的希望。
记者:一天能捕多少?
江中银:一天能捕几十个。
记者:那可以随便捕吗?
江中银:不能随便捕,这里是保护区。
保护是为了更多地收获,草海管理站的李振吉每天都要到湖上查看渔民的捕捞情况。像江中银这样的渔民草海有100多人,捕捞作业关系着整个保护区的生态安全。
李振吉:咱们现在的这片是生产实验区,渔民包括旅游可以做生产,那边核心区是禁止进入的,抓蜻蜓只能在实验区这块能做。
每只蜻蜓一生能产卵200多粒,繁殖速度迅速,但是这些若虫藏在水草里抓到他们也很困难,江中银他们这些生活在湖边的渔民,每天的收益十分有限。
记者:这1斤有多少只?
江中银:300多只。
记者;晾干以后呢?
江中银:要1000多只。
记者:这个你们怎么拿去赚钱啊?
江中银:可以拿去吃,可以拿去卖。
记者:那它还真是个宝贝,怎么吃啊?
江中银:请你在我家里吃饭,中午就吃这个。
蜻蜓若虫是难得的湖鲜,真正靠抓鱼虾和蜻蜓若虫赚钱的,江中银这样的捞网是办不到的。草海捕蜻蜓若虫的第一人要数江启银,他有更加专业的秘密武器。
江启银:在岸上晒,泥土晒干了,糊着了弄不下来。
记者:你有多少个笼子?
江启银:56个。
这种网状的工具叫地龙,有10米多长,是抓蜻蜓若虫的专业工具,在水下时间长了就会粘上淤泥,江启银每7天要清一次网。
江启银:泥土糊得厚,我把它泡水里,泥巴一抖就掉了。洗完了收起来就可以下网了。
撒网在草海没有用武之地,下地龙有讲究,江启银是这方面的高手。
江启银;这个草里面可以放笼子,哪个草太密了。保护区不能去,湖中间也不能去。
江启银一年的收获全在这56个地龙里,收多收少也要碰运气,整个草海只有不到1%的地方才能下网。
江中银:保护区不能去,湖中间也不能去。
这个季节正是蜻蜓若虫最肥美的时候,但是只有晴天才是最好的时机,蜻蜓若虫喜欢出来活动。诶,这不是蜻蜓若虫吗?怎么跑到水上来了?
记者:大哥,这是蜻蜓蛹吗?
江启银:是的。
记者:我怎么在水上找到了?
江启银:变成蜻蜓飞走了。
原来这是蜻蜓若虫蜕的皮,蜻蜓一生要经历8到15次蜕皮,这个过程要经过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也就是说蜻蜓一生的95%的时间是生活在水里的。正因为如此,当地人视蜻蜓若虫是最鲜美的湖鲜,价格比鱼虾高出不少。
江启银把地龙放在水下以后,每三天采集一次,第一网决定了今天的收成。
江中银:这一网有30多只。
捞上来的都能值钱,除了蜻蜓若虫,这些鱼虾干品也能卖到40元1斤。
江中银:3网有100多只。
对今天的收获,江启银心满意足。江中银家午餐的主菜将是油煎新鲜的蜻蜓若虫。油炸是当地人最传统的吃法,焦黄的若虫外酥里嫩,撒上一点椒盐,一道美食就做成了。
记者:看一下,这就是今天我跟江师傅的劳动成果了,简单地烹调之后就成了我手中的美食了,但是知道它是蜻蜓的幼虫之后说实话,我还是有点忐忑。
江中银:没事,我是一只。好吃,很酥。
记者:我也来尝一只,嗯,真的非常的酥,轻轻一咬,就全部碎掉了,而且还不是空心的,还有肉感,最重要的是吃进去非常得香,有一种我们常吃的蚕蛹的感觉,非常好吃。
陈建新: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等等,从营养角度是美食,另外它也有药用价值,有记载有补肾益精、止咳解毒这些功能。
江启银对今天的成果进行分类,蜻蜓若虫价值最高,需要在最快的时间将蜻蜓的若虫放在清水中煮,保证不会变质。
江启银妻子:生的就是青的,熟的就是黄的了。
煮到7成熟的虫子必须在阳光下晾晒,这样产品成色才算上品。
江启银妻子:晒得要好些,颜色还看点。
江启银每次将干品收集到一定数量后拿到市场上出售,一口价还十分抢手。
江启银妻子:1000多只可能1斤多,150元钱。
能在草海吃蜻蜓若虫那是近水楼台,油炸蜻蜓若虫这道菜式在全国恐怕也算独一份,当地有一种说法,不吃蜻蜓若虫就等于没有来过草海。
消费者:炸着吃是最香的。
消费者:一口嚼下去,香味从左边香到右边,怎一个香字了得。
消费者:吃了根本就停不下来,太好吃了。
消费者:这么一盘35元,有100多只,价格真的不贵。
记者:在当地,随处可见草海的特产,有小黄鱼,大黄鱼,鱼包虾,溪红鱼,小青鱼,当然了还有这个蜻蜓若虫。这个蜻蜓若虫多少钱一斤?
经销商:买二三两地150元1斤,批发就是130元1斤,买10斤20斤的120元1斤。
经销商:称半斤?150元1斤算。
消费者:150元1斤,想吃就不贵,想吃就贵。
这位大妈的生意忙不过来,小袁赶紧去凑个热闹。
经销商:妈哟,我害羞,来照过几回我都不照。
不过这次算破例啦,等我打扮打扮先。
经销商:每天蜻蜓若虫要卖10多斤,鱼啊虾一年卖三四百斤。
消费者:蜻蜓若虫一斤四五十元。
经销商:每天卖10斤20斤。
经销商:旅游的人买的比较多,威宁人买得少点,大型餐馆买得比较多,每年卖1000多斤。
10月一过,蜻蜓若虫就要进入冬眠,江启银他们的湖上作业也将停止。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地的渔民在呵护这片美丽家园的同时,也在享受着大自然的慷慨馈赠。
渔民:干的每年30多斤,卖3000多元,小鱼小虾每天卖八九十元,出去打工也就挣这么多钱。
渔民:平均每年就卖3000多元。
韩莉:渔民捕捞的同时也加入到草海生态环境治理的这个队伍当中,一方面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同时我们的环境也得到了根本的治理。
自人类出现以来,昆虫作为美食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就已经开始,大洋洲土着人的图腾中有许多昆虫,亚洲的俾格米人还有昆虫节日。201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指出,许多昆虫可以作为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有助于缓解当前全球粮食和饲料短缺问题。
联系方式: 贵州毕节 祖文乾18685332895、江中银13698540013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4年10月21日 00:33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贵州最大的高山淡水湖——草海,正在兴起一种新的渔业。渔民耿建国他们每天早上划着木船,在草海的浅水处撒网。渔网是一种特殊的笼型,这样的渔网是很难捕到大鱼的,但是渔民并不在乎这个,因为每天丰收一种比鱼更值钱的虫子。耿建国他们小心地将虫子拣出来,在簸箕里晒干,然后拿到市场上去卖,价格160元一斤却能出手。这种虫子就是蜻蜓的若虫。(《每日农经》 20141020 昆虫菜单(一)水中美味 水蜻蜓有钱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