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7 科技苑

[科技苑]农业遗产的启示 第四集 葡萄神话(上)(20130617)

来源:央视网2013年06月17日 20:34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相关稿件

  【解说】:有龙引凤,龙凤呈祥。祝福和吉祥的意味,让人们有了另一种猜测,最早在宣化种植葡萄的或许不是崇尚武力的古代军人,也许是僧人才让葡萄这种水果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和韵味。

  这里现在是宣化的一所学校,在四周楼房的包围下,有一间空着的平房,虽然古香古色,但并不出众。墙侧有一副精美的砖雕,砖雕上5条龙的栩栩如生佐证了这里曾经的庄严和与众不同的规格。

  清代以前,宣化曾有108座庙宇,这里就是曾经的一座。这个在元代叫弥陀寺的地方,就记录过宣化葡萄的种植。事实上,宣化人知道在二十世纪的70年代时,这里的后院还有圆形的葡萄架。

  【采访】中国农业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曹幸穗:为什么要以世界上没有的这种独特的圆形的栽培方式呢?我想更多的和僧人有关,和寺庙,因为在佛教里面,他相信莲花盘是最好的,莲花底座,而这种圆架式葡萄十分像一朵莲花。

  【解说】:历史已经远去。是谁最早种植宣化葡萄,仅仅是人们的猜测。但不管是军人还是僧人,宣化葡萄以一种至今还让我们觉得奇特的方式传承千年。

  【采访】中国农业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曹幸穗:僧人用他们的理解来栽培这个葡萄,也许不是他最早带进来的,但是最早用这种圆架式栽培方式,从文化上来说,这种是最容易解释得清楚的。

  【解说】:俯瞰时,莲花盘更具几分相似。能种成这种特别的样式,佛教文化是不是也植入到了种植手段上,确实给了人们很多联想的空间。

  圆架最高有3米5,虽然一个大圆葡萄架能占200多平方米,但凤凰台只有1/10左右,架面下留下更大的一片清凉。在烦恼的人间带来清凉的境界,这种意味也恰似莲花所具有的意境。

  【采访】中国农业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曹幸穗:这种莲花底座的栽培方式,可能还带有某种吉祥的避灾的文化意念在里面。当这种方式在寺院里面长期栽培 被当地的信徒,当地的宗教文化都接受了,它传到民间去,民间很容易把它继续保留下来。

  【解说】:宣化曾有七十二座庙,七十二座桥之说。庙宇的众多让葡萄栽培面积在当地的扩大有了可能。

  已经承包到户的葡萄架,依然没有种植田块的感觉,还像一家一户的庭院,农户在边边角角种上菜,种上枣树。刘滨两口子守着葡萄园,菜种多了,也吃不完,就在边角上种上花,美化小院。

  虽然现在有很多更简便的方式来改变传统,但种植者依旧不做变动。

  【采访】张家口市宣化区盆窑村葡萄种植户 张有:推不开,弄弄就把它弄成圆的了前头是平的,后头全成圆的了。咱们宣化风大,排架是铅丝拉的,水泥柱子上面是铅丝,一刮大风、刺溜,都并一块儿了。咱们这儿都有杈,它也并不了枝 还结实,扭不了,也塌不了。现在咱们这儿风小,以前风大的时候,有的要掀的了,架不结实。

  【解说】:架面上大大小小的100根杆子,有交错、有连接、有嵌入,相互关联着,葡萄也修剪成扇形,贴合在架面上,这样形成了弧形的坚固的整体,减弱了塞外狂风的冲击。

  一种栽培模式能够跨越千年,一定有着存在下去的合理性。和诸如建筑等其它遗产不同的是,农业文化遗产一直在保持着最为鲜活的生命力。那么,千年葡萄活着的奥秘一定是宣化、人、葡萄之间一直存在着的难以言尽的和谐。

  【主持人】:在宣化葡萄的漏斗架种植中,不仅仅是造型的奇特。这种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种植方式,让葡萄在塞北的寒冷中绵延千年。千年的根脉,千年的农艺,演绎着宣化葡萄的更多传奇。明天同一时间请继续收看农业遗产的启示。

>>>进入《科技苑》

>>>更多致富科技信息

channelId 1 1 2 740ccdb5534f43ed894727d6763e5757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3年06月17日 20:34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这里的葡萄长的和漏斗一样,埋藏在地下的根脉千年不死,是什么能让它们生生不息?塞北的古城,塞北的先人创造了怎样的葡萄神话?更多精彩敬请收看。 (《科技苑》 20130617 农业遗产的启示 第四集 葡萄神话(上))







860010-113313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