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13 面对面

《面对面》 20130804 转型中的中国经济

来源:央视网2013年08月05日 00:09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央视网消息:本周,中共中央政治局针对上半年的经济形势召开了会议。在这个会议上传递出一些实际上跟每个行业,每个公众生活都紧密相关的积极举措。而“坚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努力实现三者有机统一”这样的基调,在本周也在被各方解读。

  当然,对于这样的举措,并不是每个普通的公众都能读懂。本周,我们请到三位国内经济领域的权威专家,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对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和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解读。

  解说: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

  记者:就现在7.6%这个增速是可以接受和承受的,那还继续会不会下行?

  贺铿:我就觉得今年下半年不一定再下多少。下一点的可能性会有,但是不会下得太多。

  记者:会保住7.5%这个数字吗?

  贺铿:我说了,今年7.5%,应该说是可以完成的,或者说有可能完成的。

  记者:那现在这个增速下行的趋势很多人都对于中国的经济觉得很不乐观。

  姚景源:大家都知道我们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我们在确定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我们是7.5%,那么现在7.6%还是在7.5%之上,而且如果我们把7.6%拿到整个世界经济当中去比较的话,就是我们现在看,这个预测数美国今年上半年它的增长是在1.9%左右,欧盟是-0.9%,日本是1.1%,金砖五国当中,印度的速度比较快,估计它是在5.3%左右,所以你看我们中国7.6%,所以我们拿到这个7.6%这个速度拿到世界经济当中去比较我们还是最快的一个增长速度,

  解说:目前,世界经济正在深度调整期,复苏艰难曲折,全球经济增长低迷可能还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而我国又处在加快调整结构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运行中错综复杂的因素在不断增加。事实上,在很多专家看来,今年我们所面临的经济环境都与2009年颇为相似。

  记者:我们之所以跟2009年相比,是因为2009年的第二季度也在GDP的增速7.6%这个数字上面定格了,但是现在2013年第二季度我们依然是7.6%这个数字,那您觉得这个数字在我们的这个社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吗?

  辜胜阻:我们现在整个上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是7.6%,当年保八,不仅保八而且是9.2%,我觉得现在的7.6%比9.2%要好。

  记者:合理的区间是什么?

  辜胜阻:七上八下,就是七以上,八以下,或者说具体来讲可能是7.5%左右。

  解说:如果把中国经济比作一辆正在行驶的汽车,那么在很多经济学家看来,目前,这辆汽车正行驶在一个“换挡”爬坡期。面对当前复杂困难的局面,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稳定宏观”、“放活微观”、“托底民生”等一系列政策举措,“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增强市场对于“守住底线“的信心。

  记者:我们看到的这个新一届领导班子刚刚对于今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做了一个年中定调,体现出来一种原则,就叫守住底线原则,这个底线到底是什么呢?

  贺铿:我认为主要是就业和收入的问题。就业水平的话不能掉得太厉害,收入的增加要保持要有快一点的增速,因为上半年的数字里面有一个很值得重视的就是本来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就只有7.6%,7.7%了。但是我们的城镇居民的收入比这还低。

  记者:城镇居民的收入是6.5%。

  贺铿:对。

  记者:这说明什么呢?

  贺铿:这说明就业不够充分。

  解说:事实上,作为普通百姓,面对当前经济增速下行的趋势,大家更为关心的是与自己切身相关的收入和就业的问题。

  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这个数字呢实际增长了6.5%,比GDP增速低1.1个百分点,也比去年同期的居民收入增速明显下滑。这当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记者:可是这么多年我们看到我们的GDP在增长,我们的企业在赚钱,但是我们的居民收入(增幅)却总也上不去,甚至还有下行这样一个的现状,是为什么呢?

  贺铿:你投资太多了嘛,你GDP是一个蛋糕是不是,一部分是切着劳动者,一部分是扩大再生产,大的来说不就是这两部分嘛,再要分的细一点,一部分是真正的劳动者,居民,一部分是企业,再一部分是投资。是这三个部分,你现在呢?现在这个投资,这个方面越来越大,企业那一块也不小,居民的收入这一块越来越少,

  统计显示,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817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9.2%,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

  引起记者关注的是,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为14913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49元,同比实际增长6.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更比去年同期的9.7%回落了3.2个百分点。

  记者:所以现在我们看到上半年经济的增速是7.6%,有一个下行的趋势,所以很多老百姓会担心?

  贺铿:问题就是说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是继续扩大投资,搞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个不讲效益,不讲质量的增长,还是要讲效益讲质量的增长?

  贺铿:比方说我们修的高速公路,有人研究我们的高速公路的利用效率跟经合发组织国家的利用效率只相当人家的12%点几。我今年4月份到浙江,(浙江)这个国资委的主任告诉我,他一年要亏二十多个亿,高速公路。

  记者:所以您就会说,如果是穷的话就不要总想着盖一个豪华的别墅。

  贺铿:对,不能超经济水平的,不能超自身的水平的,这个基础设施它应该适当地超前,但不能一味地超前。所以我常常说呢,我们这个发展经济目的是什么,我们许多(地方)领导人没有想发展经济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GDP快,为了你的办公楼盖得好,为了你那个地方的广场修得漂亮,为了你的高速公路修得多,这就是你发展经济的目的吗?发展经济是为了增长,为了。

  记者: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贺铿:过上好日子,提高他的物质生活水平,这是真正的目的。

  记者:那现在我们的这个居民收入,好像并不乐观,始终跑不赢GDP,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怎么样面对和解决?

  姚景源:我们十八大就是明确地提出,就是我们要做到两个同步,一个就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要和国民经济增长同步,劳动者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那么这个同步的话,我也听到大家讲,比如说大家知道我们上半年我们经济增长7.6%,但是我们城镇居民收入是6.5%,就是没做到同步,这个我觉得这仅仅是上半年,那么我们这个目标是不变的,我们是向这方面努力的,而且我们现在就是这个6.5%和7.6%之间,我们只差一个百分点,但是我们过去30多年我们中国经济增长是9.8平均增速,但是我们城乡居民的收入,它增长7.4%,过去30多年这个差是两个百分点,我们现在只有一个百分点,就是我们是在接近,而且我们今年上半年,农民的人均收入,它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记者:不用为了经济的下行担心的方法是什么呢?

  贺铿:发展生产,解决中小微企业的困难,

  主持人: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90%以上,贡献中国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50%以上的税收,并创造中国80%的城镇就业。这意味着,大力扶持小微企业,不仅能使小微企业本身得到更多实惠,还能在稳定宏观经济增长、加快国民经济复苏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无疑解困中小微企业是“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一剂良方。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微企业它困难还是很多,你像融资什么不断地提高,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地提高,原材料的成本也没有降低,也是一个上涨的趋势。有些东西还在涨,所以说现在中小微企业还是困难比较大。

  解说:面对中小微企业困境,最近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财政部、国税总局近日下发通知,决定从今年8月1日起,对小微企业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据初步估算,这将为超过600万户小微企业带来实惠,预计年减税规模近300亿元。

  记者:您觉得如果对于中小微企业的税收进行了减免,是不是就能解决您刚才所说的因为现在我们的经济现状所挖掘出来的深层次的关于就业的问题,关于居民收入的问题呢,它能划上等号吗?

  贺铿:这个肯定可以解决问题,问题就是说你能不能够坚持到底。前几天我说的,你不要把这个问题看得很现在这么一个现实问题,好像我政府要,政府的财政也比较困难,财政增长速度也比较低,开支也不能减,那么我就拼命去加整税收,杀鸡取卵,这是不行的。你只有减税,再过个两年你可能你的税收也会增加,因为你把这大批的中小微企业救活了,大家就业充分了,他们的日子好过了,劳动者的收入自然也就增加了,那么社会反过来对中小微企业生产的产品需求就有市场,这个就活起来了。另外中小微企业扩张了以后,发展了以后,你政府的财政收入反过来它又会增加。为什么增加?那税基大了,税率低了,它是税基大了。

  从今天开始,月销售额不足两万元的小微企业不需要交纳增值税和营业税。银监会人士昨天表示,下半年小微企业是信贷资金倾斜的主要方向之一。

  从今年8月1号起,小微企业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国家将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一个月销售额2万元的小微企业为例,免征营业税后,一个月可以减少纳税600元(2万元X3%),一年就是7200元。而小微企业利润率一般较低,以10%计算利润的话,一个月的利润也就是2000元,如果每月能够减免600元的税,力度可不算小。

  记者:可是这得需要多长时间呢,地方政府是不是舍得来花这么长时间来培育这样的市场?

  贺铿:这就是说,我经常说的不能太着急。你这个急功近利不行,而且这个过程也不会太短。

  记者:您觉得会是多长?

  贺铿:我预计应该政策掌握得好的话,两三年会慢慢地好起来。

  解说:很多专家认为,尽管短期内我国经济增速的起伏需要应对,但从中长期看,要增强中国经济后劲和活力,根本出路在于转方式促改革。可是就在我们向着这条路上迈进的时候,却又遇到了另外一个问题,“产能过剩”。

  上半年我国钢铁企业产量持续增长但利润逐月回落,钢铁工业面临的形势比之前预计的可能还要严峻,朱宏任在今天的发布会上就表示解决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下半年是一个关键的时期。

  从上半年的数字来看,我国累计生产粗钢3.9亿吨,同比增长7.4%,全年粗钢产量预计要达到7.9亿吨,在钢铁产量和库存依然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钢铁价格继续下跌,据钢铁协会统计,6月末,国内钢材价格综合指数为98.5点,比五月份又下降了3.3%,比上年同期下降14.7%,前五个月重点大型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69.4%。

  姚景源:所以我们这个产能过剩,重要的原因从根本上讲呢一个是世界经济这种周期性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困难,第二个就是我们自身,就是我们过去这种粗放的这种更多的依赖投资去拉动经济的这种增长方式造成的。

  记者:所以很多钢铁企业老板都说我现在不能停这个高炉,过去在那种需求之下,我得十个高炉我现在停一个我就得亏多少多少钱,所以我现在宁可这么烧着,往外出着我可能都不能够停。

  姚景源:我们钢铁产业一方面是这个产生过剩这是大家已经形成共识。但是现在的话我们的钢铁企业比如说我们今年我们6月份,我们全国出钢一天的产量还是216万吨,而我们去年最高的时候就202万吨,就是说我们现在一方面产能过剩,另外一方面我们这个企业还在不停地生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确实应当看到这个化解产能过剩这项任务的艰巨。

  解说:就在8月2日,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发文称,下半年将在坚决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的同时,以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为重点,出台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措施。以钢铁为例,发改委称,今年上半年,钢铁产业生产继续保持高位。市场供大于求状况没有明显缓解,钢材价格波动下行。由于成本居高不下,钢铁行业盈利状况处于工业行业最低水平。

  记者:好像我看到国务院现在也开始发布一些通知说开始对于产能过剩进行化解的方案进行研究当中,这是不是我们必须要经历的阵痛期?

  姚景源:我们现在对于产生过剩,我们一定要去化解它,那么化解产能过剩肯定会产生阵痛,我们这个产能过剩怎么办呢,一个应当是把现有的传统制造业我们通过技术进步,我们能够把它提升一批,改造提升一批,第二就是我们应当把它兼并重组一批,第三还是要淘汰一批,就是淘汰落后的产能,第四的话我觉得我们应当转移一批,比如说我们现在过去我们更多地讲招商引资,我们把国外的资本都请进来在我们这里生产,现在的话其实我们应当把这个请进来和走出去,把它并列起来,我们在今天,我们已经完全具备了就是走出去的这样一个能力。

  记者:这个时间长度您觉得会在多长时间之内化解?

  姚景源:我觉得呢它恐怕还会延续一段时间,就是我们还是不能急,

  记者:也就是说它还会继续往下拽我们这个月的增长速度是吗?

  姚景源:我们现在很重要的我觉得我们要把稳增长、调结构,把它结合起来。

  记者:这两个结合起来挺难的。

  姚景源:是,

  记者:我听到好像有国外经济学家就说中国这个GDP增速回落到4%或者5%,才能够正常回归,所以它一定是要更加放慢这个速度或者更低一点才可以,我不知道您是不是认同。

  姚景源:这个我不赞同他们的意见,我觉得我们现在看呢,我们完全可以找出来把稳增长和调结构能够让它紧密结合,或者说是能够让它实现一个有机统一。

  记者:您的依据是什么呢?

  姚景源:比如说我们大家知道,我们这个以往,我们面对经济下行,我们会采取一些措施,这个措施无论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方面,我们这些措施我们目的是,把增长稳住,但是现在看呢我们还是要探索出,就是说这个政策措施呢,它既能够稳增长又能够调结构。

  记者:有这样的措施吗?

  姚景源: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这个国务院决定我们现在要加大棚户区改造,你注意,加大棚户区改造一举多得,第一呢,我们加大棚户区改造就是加大投资力度,就是使这个合理的投资,能保持一定的增长,稳定的增长,而且加大了棚户区的投资力度,我们又促进了就业,然后第三的话,通过棚户区的改造,让我们更多的人,他们又能够比较快地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又改善了民生,那么一旦大家搬到一个新的好的房子里面去,恐怕他还有新的消费,比如说他要更换电视机,要买冰箱,甚至包括这个窗帘。

  记者:所谓的内需才能够形成。

  姚景源:所以你注意就是说像棚户区改造这样的国务院决定的事儿,它不是就说是我七点几,它不是为了这么一个目的,它是一个综合的,它是把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把它紧密结合起来,我们搞经济工作,你说到根本上就是我们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经济工作是以人为本。

  国务院日前指出,宏观调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要有灵活性和针对性,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有评论认为,中央的“统筹举措”论,意味着其希望兼顾当前和长远,找准政府定位,认清市场规律,不再做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刺激—反应式的决策。

  解说:事实上,对于普通百姓来讲,在经济领域大家关心的还是吃穿住行等问题。而在这些问题中,住房问题尤为突出。面对当下高昂的房价,大家都想知道房价到底会不会再涨。 

  记者:到底房价还会不会再涨了?

  贺铿:房价不应该再涨了。

  记者:您说的是不应该。所有不应该的事情,都不代表着一定不发生。

  贺铿:那是房地产的调控,一定要出台房产税这个政策。我想它提的是要促进房地产更加健康地、正常地发展,因为我们的新型城镇化当中,房地产应该说还是朝阳产业,问题就是要把这种投机、投资,炒地、炒房这种现象真正地制止下来,要制止这些东西,那你就是要在这方面想办法,房产税是一个比较基本的办法。

  解说:贺铿认为,目前如何解决地方政府炒地更为急迫,它带来的后果是庞大地方性债务。据审计署6月底发布的审计报告显示,从地方政府还债的情况看,4个省和17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中,55%承诺以土地收入偿还,但这些地方2012年需还本付息额已达其可支配土地收入的1.25倍。这自然又成了大家关注的问题。

  贺铿:前年国家审计署报了一个数字是地方债10.7万亿。

  记者:您是觉得少了是吗?

  贺铿:我觉得不止这么多。今年又来了一个呢,15万亿到18万亿。 

  解说:面对这样情况,7月28日,国家审计署下发通知,要求对地方的债务,部门债务进行全面的审计。

  昨天(29号),记者从审计署证实,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近日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此次审计也是对全国政府性债务的第三次全面审计。

  统计显示,1997年以来,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年增长,1998年和2009年债务余额分别比上年增长48.20%和61.92%。2010年的债务余额比上年增长18.86%,而2012年审计的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比2010年增长12.94%。

  记者:那我们的地方如果欠债还不起的话,一定要继续用土地变现的方式来还这个债,那当然这个地价就会越来越高,房价也会越来越高。

  贺铿:那是肯定的,所以要管起来。

  记者:怎么管呢?

  贺铿:我把你这个路挡死了,你不能依靠土地财政。

  记者:那我还不起债。

  贺铿:借债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考虑这个问题?

  记者:那债我已经借了。

  贺铿:你为什么要借?

  记者:那我得发展当地经济。

  贺铿:你发展当地经济就你得靠举债过日子吗?

  记者:那有GDP的要求。

  贺铿:谁要求你?国家国务院出了31个省市要排吗?每一个省里面要求都要排吗?一向是实事求是的,今年确定7.5%的增长速度,我要求你许多省你都要8%、9%这样增长吗?没有这种要求。所以现在要把底细摸清楚,这次审计很重要的,审计署下去把这个底摸清楚是非常重要的。

  解说:在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虽然没有对房地产问题进行专门的讨论,但如何平稳地、稳健地发展房地产业,其实这早已成为大家的一项共识。

  记者:我听到您之前接受采访时有说过,说这个房价就先别说降的事,先稳着来吧?为什么您会说先不提降?

  姚景源:这个我觉得这个目前这个中国这个房价,它这个确实还是在上涨,而且这个房价的话呢,特别是一线城市,它已经是远远地这个超越了这个居民就是普通居民的这种购买能力,我觉得我始终认为这是一件离谱的事,甚至你简单的你用经济学原理已经解释不了的事情,那么对于房价来说呢,我觉得还是要用啊,改革的办法来解决。

  记者:怎么改呢?

  姚景源:就是说我们要通过改革能够拓宽一些新的投资领域,那么就是说让我们社会上民众这笔钱,你投到新的投资领域里面来,你获得的收益比你在房地产里面还高。

  记者:会在哪些领域和方面?

  姚景源:你比如说,这个我们这个金融领域,这个大家知道我们现在央行已经把这个贷款利率的这种下限把它取消了,那么这个举措告诉我们什么呢,就告诉我们下一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去推动利率市场化,那么利率市场化实际上就意味着我们金融改革我们又进行新一轮的金融改革这种改革显然会有我们的民众,比如说我们大家知道,其实我们党的这种十七大十六大我们都讲过,就是让我们这个民众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上,我们不仅仅要增加我们这种工资性收入,还要增加财产性收入。

  记者:您的意思就是说在金融领域当中会有更多的理财产品,更多的金融衍生品。

  姚景源:对。

  记者:让老百姓来投资,让大家的钱因此可以保值还没准能够挣到钱?

  姚景源:而且这笔钱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还能发挥好的作用。

  房地产已成中国经济的双刃剑,在扮演着拉动经济增长或托底经济增速角色的同时,也不断将其他产业的资金吸附到地产,吹大资产价格的泡沫。然而,面对上半年新房价格仅次于2009年的涨幅,人们不禁要问,这一轮房地产调控会不会重复过去十年越调越涨的老路?许多专家都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治理需要反思和改变,而建立起长效调控机制尤为重要。

  解说:目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面临着下行的压力,但大家也看到了一些积极因素。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为中国经济把好脉,寻找到一个新的引擎。

  记者:新的引擎是什么?

  辜胜阻:新的引擎比如说,我们讨论城镇化,应该讲我们现在是快速的城镇化过程中间,城镇化会带来巨大的内需,应该说我们现在最需要的资源是市场需求,那么在市场需求方面,城镇化的潜力最大,它应该是最大的潜在内需和持久的动力,而且城镇化它不是十年,可能是二十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都会推动中国经济的增长。

  记者:您指的是当农民变成市民之后消费的水平上去了?

  辜胜阻:有这个意思,不仅是消费而且投资也会上去,所以城镇化是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最好的结合点。

  记者:也有人说它是房地产的机会。

  辜胜阻:城镇化会给房地产带来机遇,但是城镇化不能完全建立在房地产产业的基础上,甚至有很多城市,甚至有一些新的城区,把它的城镇化完全建立在房地产基础上,没有其它的产业支撑,那么这是一种误区,所以如何我们把城镇化完全建立在房地产基础上,就会出现空城、伪城,没有产业支撑。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在北京发布《2013城市蓝皮书》。

  《2013城市蓝皮书》指出,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了52.6%,全国7.12亿城镇人口中,农业转移人口约有2.4亿人,占城镇人口总数的1/3。但是,在公共服务等方面,与市民享受同等待遇的一个综合指标,也就是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程度只有40%左右。

  记者:那为什么到今年我们会这么强调所谓城镇化的问题推进,是我们到了不得不推进的时候呢,还是政府希望靠这种推进城镇化来拉动内需呢?

  辜胜阻:是应该讲,客观上它也会拉动内需,但是现在从人的城镇化角度来考虑,不需要做这件事情,我刚才讲到了,我们城镇化对于中国经济的辉煌,起着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城镇化所付出的代价,有人说是牺牲三代人的幸福,其实我们有几千万留守儿童,有几千万留守老人,有几千万留守妇女。所以我们的代价很高,应该讲,我们有很多欠账,那么现在是还账的时候,要通过农民工的市民化,来把我们欠下的这些账还掉。

  记者:现在城镇化是一个顺势而为吗?

  辜胜阻:现在讲应该是顺势而为,因势利导,这是很重要,趋利避害,

  姚景源:就是中国经济我们大家知道,我们是什么问题呢?就是说我们讲工业化和城镇化,那么在在宏观经济学原理上,工业化是负责创造供给,城镇化负责创造需求。那么你要明白了这个原理,你会发现什么问题呢,就是我们过去三十多年,我们负责创造供给的工业化,它的增长速度快于创造需求的城镇化增长速度,或者你反过来讲,就是说我们创造需求的城镇化,它的发展速度虽然也不低,但是它还是落后了我们创造供给的工业化增长速度。所以这样一来呢,中国宏观经济的深层次的矛盾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常讲的内需不足。所以我们年年讲扩大内需、扩大内需,为什么我们需求不足?包括我们现在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再三讲,积极地释放有效需求,扩大内需。

  记者:好像扩大内需谈论了很多很多年,但是我们的内需在哪儿呢?

  姚景源:为什么我们的需求不足呢,就是我们这个创造需求的城镇化发展得不够,它落后于创造供给的工业化。你比如说我们城镇化,现在我们统计数据讲,我们是52%城镇化率,如果我是讲,我们要讲实实在在的城镇化,我觉得我们就是35%左右,就是35%左右。35%显然太低了,现在发达国家最低是78%,剩下都在90%以上。

  记者:差了将近一半。

  姚景源:对呀,那么差距就是潜力。比如说我们设想,我们今后每年有一个百分点左右的城市化率,实实在在的,一个百分点,那么就意味着有上千万人从农民成为市民。现在我们这个城乡居民收入比是3:1,那么上千万人的农民成为市民就意味着这上千万人的收入要提高三倍。

  解说: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最大的潜力,要用好这个引擎,辜胜阻认为就必须注意五个要素,第一是人;第二是业,就是城镇化一定要有产业支撑,市民化要有稳定的就业;第三个是钱,就是农民市民化是高成本的改革,钱从哪里来;第四个是地,就是农民从农村转移到城镇,那么他的土地怎么办,在城镇化过程中间如何集约使用土地;最后一个是房。辜胜阻认为在这些要素中,最重要的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它的关键是解决人的就业问题

  辜胜阻:我们两亿多农民工现在已经进城了,他们实现了地域的转移,从农村到城市。实现了职业的转换,从事农业到从事非农产业,但是他们没有实现身份的转换,他们和市民在基本公共服务上面是不平等的。

  记者:好多人说这是户籍制度造成的,因为没有户口。

  辜胜阻:这个户籍改革,是城镇化改革中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项改革,但是呢,我觉得农民工的市民化最重要的是稳定的就业,然后政府要做的事,要给这些农民工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中间非常最重要是子女的教育,医疗、职业培训、住房还有养老。如果只是改变了户籍,没有就业,没有公共服务,没有地方住,那么这个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民。

  记者:可是对于很多城里人来说就业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辜胜阻:所以中国的城镇化一定要和工业化、信息化和服务产业的发展同步,一个城市只有好的产业支撑那你才能够解决进城人口的就业问题。

  记者:这个又跟调结构有紧密的关系了?

  辜胜阻:这个就是说对于稳增长会起到非常重要(作用),除了城镇化以外,我们的工业化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新一代的信息产业还有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所以工业化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我们要发展新型产业,另一个就是非常重要的,我刚才讲到了我们的服务行业现在发展的很快,政府应该顺势而为,来推进服务行业的发展,因为服务行业的潜力非常大。

  研究预计,到2033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越过70%的拐点,进入城镇化缓慢推进的后期阶段。《蓝皮书》指出,城镇化的核心不是城市的高楼化,而是人的市民化。到2030年前,我国大约还有3.9亿进城的农业人口等待市民化,按照市民化公共成本人均13万元的标准,政府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的公共投入,将需要增加50.7万亿元,这是我国去年公共财政收入总数的4倍多。因此,专家认为,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推进人口市民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辜胜阻:城镇化也是一种双刃剑,不是越高越好,有些地方说要把我们城镇化率做到90%,可能也是一种灾难,不是越快越好,城镇化有一个质量问题。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面,顺势而为,因势利导。

  记者:城镇化的质量是什么,您觉得是合理的?

  辜胜阻:城镇化的质量就是说我们要看到就是百姓的幸福感,比如说你刚才讲的,农民被上楼,实际上幸福感并没有提高,有些农民说,我过去住平房,那么我的生活成本很低,我现在住楼房,我的生活成本很高,

  记者:这个时间会是多久?

  辜胜阻:时间是多久,就是一个人的城镇化,需要很长很长时间,人的城镇化除了就业,除了公共服务,除了有地方住以外,还有一个观念和意识的城镇化,观念和意识的城镇化可能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所以城镇化,我们一定得遵从城镇化的客观规律,政府不要把好事办歪。

  解说:事实上,当我国经济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的时候,历史也给我国开启了一道难得的机遇之门。这不是简单地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进入经济换挡升级的新阶段大势所趋,刻不容缓。

  姚景源:在这个新的阶段,我们没有必要再向过去那样更多地去追求增长速度,还是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质量和效益上来。所以我是讲,我们今后的增长就是说我们能够从延续过去三十多年的成就,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开始有一种新的增长理念,比如说我们包括说要讲投资的质量,要讲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讲以人为本,这个我也说过,我说我们应当是叫做美丽增长,就是我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我们也应当是幸福增长,就是说我们以改善民生为基本标志,然后我们以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全面小康为我们最根本的这样一个重要目标。

  从积极的方面看,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层次、淘汰落后产能,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压力更是动力。当然,速度并非越慢越好,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会给居民收入、财政收入、企业经营带来影响,进而影响经济结构调整、社会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等功能的实现。然而历史告诉我们,机遇和风险并存。事实上,在中国经济“换挡”中,我们更是惊喜地看到了我们正在转而追求有质量、有效益、利民生、护生态的速度。面对当下局面,如何把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压力转化为动力?如何积极利用好转型的新机遇?将成为成功打造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3年08月05日 00:09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本周中共中央政治局针对上半年经济形势召开了会议,这次会议传递出一些跟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积极举措,这些举措被各方面解读,但不是每一个普通公众都能读懂,本期《面对面》我们跟随几位经济专家一起学习中央经济工作基调,了解转型中的中国经济情况。 (《面对面》 20130804 转型中的中国经济)